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997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docx

小说的考察题型及方法

小说的考查题型及方法

(2010-04-2421:

26:

13)

转载

标签:

教育

【知识梳理】

一、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阅读小说,要从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把握这一

.抓住小说情节,

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

小说的层次结构就清清晰晰,作家构思布局的巧处也容易把握。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的阅读方法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环境,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四)、鉴赏表现手法,体会效果。

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鉴赏小说的语言,感受魅力。

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

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景让人物表现出来。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三、常见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命题趋势】

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地分析XXX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各举一例。

4.举例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009年高考

试题例举:

安徽卷)第12题: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试题解析:

例1】2008年高考(海南卷)第13题:

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类试题,应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太阳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小说开头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而且吹着“冷飕飕”的风,但作为是一名通缉犯,可能随时被捕的主人公鲍勃仍然不远千里赶赴纽约参加二十年前的一个约会“,在昏黄的灯光下”等待吉米,这种行为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信守诺言,重视友情的性格;见到警官(其实就是吉米)就滔滔不绝地述说自己的经历遭遇,又表现出其心直口快,乐观开朗的一面。

行合其性,言如其人,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又“乐观开朗,心直口快”的鲍勃形象跃然纸上。

例2】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8题: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字)

人物形象类试题,应分析人物的交互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

的重要依据,也是表现各自性格的有效途径。

所以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

态度等,有助于理解需要回答的人物的形象。

回答这个题目可从“我”的角度出发。

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一种叙述角度,从全文看,

我”住在离乌米不远的山脚,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的人,那么“我”对乌米的情感

态度如何呢文章依照“我”从村民了解乌米的情况,到“我”见到乌米的情形,再到“我”和乌米交流从

而羡慕、尊敬她的过程,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虽然“已失去丈夫和两个孩子六年”,但脸上

却仍有“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的表情的老人形象。

如此,归纳出乌米“执着(坚韧)

乐观”的性格特征便已水到渠成。

例3】2007年高考(海南卷)第14题: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

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那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人物形象类试题,应重视人物的身份特征。

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素,

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

在分析解题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准确判断

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本文段节选自《水浒传会评本》,文中直接体现林冲身份的有:

差拨唤他为“教头”,因高太尉陷害,现

沦为“配军”,依此内容,我们可概括出第一答:

两种身份:

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同时,从文中“林

冲等他发作过了”看,可知林冲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乱的一面,

又能体现他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的

风范。

“去取了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又写出林冲虎落平阳、龙卧浅滩的无奈,体现了他隐忍、谨慎,暂

时求安的一面,也表现了他沦为配军身份而不忍脸面扫地的酸楚。

在此基础上,可归纳出第二答:

四种性

格和心理:

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

1.文中所写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X事物、x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这一特点,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一般表述形式为: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起到了……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小说情节,往往又分为: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说说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试题例举: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

12题: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试题解析:

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分)

概括情节展开的方式,答题要旨为:

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理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

正确的回答应该为:

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例2】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6题:

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情节类试题,应了解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主要有: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6题是一个很典型的情节起“造成悬念”作用的例子。

全文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具有先扬后抑的特点。

其中女主人公第一次评价“我”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她的“灵性人是鳖熊的奴”的回答又让“我”突生欣喜之情,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只要了解情节的这种作用,回答此题并不难。

环境描写

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试题例举:

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

12题: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08年高考(海南卷)第

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

14题: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2007年高考(上海春季卷):

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

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试题解析:

例1】2008年高考(海南卷)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类试题,应捕捉环境描写的“闲笔”用意。

小说中有些环境描写看似闲笔或赘笔,可有可无,但

其实都是作者的高明匠心独用,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

2008年高考(海南卷)的小说文本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直接的作用是点明时令、地点,展示人

物所处环境,渲染气氛。

但这不是作者仅有的用意。

结合全文两次描写,我们会发现,第一次“冷飕飕的

风”,其实是彰显了本文的冷色基调,暗示了两位好朋友在盼望已久的二十年后的约会中却以特殊身份见

面的意外性和悲剧性———一位是“东奔西跑”的通缉犯,一位是忠于职守的警察,所以这其实是为“推

动情节发展”(作用之一)而看似信手拈来的有意安排;通过交谈和观察,吉米已经认出鲍勃就是那个通

缉犯了,这时“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意味着吉米的内心在斗争,在犹豫:

要不要马上对老朋

友绳之以法呢“一片沉寂”后,吉米还是“不忍心自己亲自逮捕”好朋友,离开那里,

让另外的警察来执

行,所以,第二次的描写又起到了“刻画形象、转换情节”的作用。

细微之处见匠心,

在小说阅读过程中,

我们要留心那些看似“闲笔”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类试题,应明确环境描写的显性作用。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

小说中的环境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显性作用有:

交反映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掌握这些常识,有利于我们解答有关环境描写的阅读题。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描写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2007年湖北卷选文开头两段主要描写了“河水”“烟霭”“山峦”和落日”的景色,清幽宁静的环境,正适合青年男女约会、互诉衷情。

理解了这一点,解答此题就不难了,特点是:

环境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作用是:

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9题:

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类试题,应注意环境描写的“塑造”功能。

除了一般的显性作用,环境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促使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在解答高考试题时,就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我”看到乌米时的情景,采用的手法是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和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结合原文语句,如“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等,我们可看出,作者在此段隐含着要表现“乌米在凄惨的命运中依然坚强执着的乐观精神”的目的。

可以说,此处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乌米的形象意义重大。

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握住人物形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试题例举:

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2008年高考(海南卷)第14题:

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

8分)

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9题:

简要概括文章主旨。

试题解析:

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17题:

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题干要求结合小说的主旨理解“处方”的内涵,评价它结尾的妙处。

解题时首先必须整体把握文意,抓住小说的主旨。

如果理解到位,不难发现处方即“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

全文以“处方”作结,首先要考虑“揭示主旨”的作用,而表达效果上,又显得十分幽默。

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

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试题例举:

2009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

6分)

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19题: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析。

2007年高考(海南卷)

13题: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

 

试题解析:

 

该题是对小说的刻画的手法——细节描写进行鉴赏,细节描写的作用表现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上。

学生答题时要抓住“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这一作用,结合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不能将此题等同于散文技巧的鉴赏题,回答成突出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内容。

应概括出划线部分的内容,然后回答出这些描写刻画的主人公性格。

语言鉴赏

常见题型:

.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试题例举:

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13题:

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

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试题解析:

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14题:

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这道试题有两问,第一问谈谈“实习医院”的意思,结合文意不难理解,“实习医院”实际上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

第二问容易将“语言的表达效果”答成在内容、中心、结构方面的作用,而没有答到语言给阅读者带来的感受。

正确的解答为:

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运用了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这类试题答题时一般可以这样表述:

“语言运用上有……特点,采用了……的修辞方法,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感情。

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或探究文本内容(写什么),或探究写作技巧(怎样写)。

问题类型大体有三类。

其一,评析类——对文本内容中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

由于考查的内容多在语文本身范畴之内,所以出现的频率很高。

其二,辨析类——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

这类题目是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对问题可能产生的不同答案进行横向比较,做出自己的回答。

其三,质疑类——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

综合探究类试题应注意四点。

其一,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

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

说说你的理

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解”;请结合“……”进行探究。

等等。

其二,明确自己的观点,具有探究意味。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

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其三,结合文本

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一般采用

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要注意分析方法。

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概全;要辩证统一;要叙议结合,有理有据;要充分具体、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还要注意思维的整合。

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要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整合起来揣摩;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失误。

其四,贴近文本,尊重文本。

要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作品的主旨。

通过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作者某一时期特定思想感情的把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探究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要注意标题和体裁。

要分析文章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注意小说这种独特文体的特征。

抓住关键性的语句。

作品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诊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最能说明问题,帮助我们把握探究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是抓“文眼”,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韵味深长的语义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都值得关注。

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解读文本,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

当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文本时,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间接掌握的人生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帮助准确探究。

常见题型:

1.联系文本(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全篇小说,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试题例举:

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17题:

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2009年高考(安徽卷)第14题: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

2)小说

问题进行探究。

(1)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两点即可)(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