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32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合肥市长岗小学三年品质提升发展规划(202x年9月——202x年8月)

(初稿)

前言

编制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与促进学校规范、自主、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创建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合肥市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具体要求,学校在空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规划框架中,本着让示范区孩子留得下、上好学的宗旨,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在征求学区群众、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学校办学品质三年提升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1、学校基本状况

合肥市长岗小学坐落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片空港经济示范区秀丽的宝教寺水库南岸,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五公里。

学校始建于1949年宝教寺,1971年迁入现校址,曾名为“肥西县长岗中心小学”、“肥西县长岗学区中心学校”,202x年9月划入合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x年12月更名为合肥市长岗小学。

学校现辖三所完小(校本部、希望小学、贾郢小学)、一个红灯教学点、一所长岗中心幼儿园,学区辐射高刘社区长岗街道、新桥家园、宝教寺村、南庄村、岗北村、贾郢村、南仓村、焦湖村,学生近1100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30人,本科学历22人,专科23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区级骨干教师6人,校级名师7人。

近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创建,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先后荣获了“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第二届广玉兰杯古诗文诵读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合肥市特色学校”、“肥西县第

七、第八届文明单位”、“肥西县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肥西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肥西县教育系统优秀集体”、“合肥经开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品质提升背景

202x年12月15日,合肥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合肥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合肥市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品质立教、品质兴教、品质强教”的教育发展思路。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区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外引内提”,实现了“让经开区孩子就近上好学”办学宗旨。

空港经济示范区位于经开区北区,目前处于启动发展阶段,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但发展前景广阔。

学区主要面对空港示范区拆迁安置居民,家长知识水平层次低,很多孩子为“留守儿童”。

因此,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空港示范区大建设的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适应空港快速发展的教育需求,成为空港示范区人民信赖的优质教育资源。

3、存在的不足

(1)学校现有的校舍及场地不能满足空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需要。

随着空港经济示范区启动建设,高刘镇有6个村的整村推进拆迁安置小区坐落在长岗地区,未来长岗社区安置人口逐步会达到3万人,学生数会逐年增加,学校面临场地狭小,校舍紧缺的突出问题,学校迁址新建迫在眉睫。

(2)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参与教科研热情不够,缺少自我发展规划,存在职业倦怠思想。

(3)学校的管理不够精细科学。

学校的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就事论事。

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热情不高。

(4)学校教学质量与老百姓对城市优质教育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学生活动、特长培养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还未健全,成果不够突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合肥市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品质提升,努力打造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2、办学思想

办学宗旨:

让示范区的孩子就近上好学办学理念:

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成特长办学特色: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精神:

组织有序的团队精神

训练有素的科学精神

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

风:

文明勤奋、务实求真教

风:

爱岗敬业、解惑求精学

风:

健康乐学、探索求新校

训:

立志、修身、创新、进取

(二)发展目标(品质提升)

1、近期目标: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通、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育名师建设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创特色建设求真的校风,求精的教风,求新的学风

——建名校

2、长远目标:

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资源、一流的管理,创建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总体目标:

优化学校内设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创建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措施:

1、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精英骨干进入学校管理层,学校管理干部“能上能下”,实行动态管理。

2、坚持校长办公会议集体决策制度,做到政令畅通。

3、健全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4、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监督作用,实行政务、财务公开。

5、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6、完善班、校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优化内设机构,提升管理效能。

2、构建团结协作、高效运转的管理团队。

3、构建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做到校园安全零事故。

4、创建合肥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2、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基本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册。

4、启动合肥市“体艺2+1”示范校的创建。

5、创建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第三年。

(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学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3、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4、创建合肥市“体艺2+1”示范校。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

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学习型管理者。

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2、管理成果。

学校争创“合肥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合肥市体艺2+1示范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经开区学校中处于一流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提升师资质量

总体目标: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观念新、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打造1—2名区内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措施:

1、开展“读好书、明师德”活动,争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创设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4、每年开展一次校级名师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

5、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提升教师基本素质。

6、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7、召开班主任工作论坛,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做好教师到南片学校支教学习工作,加强南北片及结对学校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2、指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促进自主成长。

3、开展第二届校级名师评选活动。

4、培养第三批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2名,培养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5名。

5、培养1名区内有一定影响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继续做好教师到南片学校支教学习工作。

2、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稳步实施。

3、教师读书氛围浓、学习意识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4、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部分教师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科论文。

5、培养区市有一定影响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第三年:

(202x年9月——202x年8月)

1、继续做好南北片教师支教学习工作。

2、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评价总结表彰。

3、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4、涌现出区级学科名师1—2人,成功申报区内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1—2人。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

实现教师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

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0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申报区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1—2人。

(三)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总体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修订完善校本教材,规范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措施:

1、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子课题。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区级及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申报一个课题,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室每年开展各学科“聚焦课堂”教学大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6、通过“一课多磨”、“同课异构”活动,打造高效精致课堂。

7、不断完善修订校本教材,力求校本教材更加科学。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

2、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3、组织教师参加区第六届“聚焦课堂”大赛,力争至少1个学科获得一等奖。

4、组织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力争在全国大赛上实现零的突破。

5、完成省级课题《农村偏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结题工作。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至少成功申报立项1个市级以上课题。

2、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3、至少有1个教研组获得市级先进教研组称号。

4、组织教师参加区第七届“聚焦课堂”大赛,力争有1—2个学科获得一等奖。

5、组织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力争在全国大赛上有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第三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各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或顺利结题。

2、学校至少有1个区级学科教科研基地。

3、组织教师参加区第八届“聚焦课堂”大赛,力争有2个以上学科获得一等奖,并有1人在市级课堂教学大奖赛上获奖。

4、组织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力争在全国大赛上有1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性高,学校教科研活动氛围浓厚。

2、学校在区级课堂教学大奖赛每年获奖人次、等次呈上升趋势,打造出1—2名区级名师。

3、课题研究方面,至少有2—3市级以上课题顺利结题,至少有1个课题获得市级教科研奖。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总体目标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教风正、学生学风浓,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建立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受到家长、社会高度评价,教学质量区内一流。

措施:

1、完善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要求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2、深入开展数学“5521”和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法”课改模式,提升语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3、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4、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区平均水平。

2、数学“5521”和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法”课改取得成效,有经验总结、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3、中青年教师都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超过区平均水平。

2、数学“5521”和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法”课改取得显著成效,有多篇经验总结、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或获奖。

3、学校教师都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第三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区内一流水平。

2、数学“5521”和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法”课改取得大面积丰收,有多篇经验总结、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或获奖。

3、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

三年达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区学校一流水平。

2、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1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

3、汇编《数学“5521”课改探索》和《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法”课改探索》相关论文集。

(五)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总体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对外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独立自主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措施:

1、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3、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4、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

5、加强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建立社团活动评价体系,力争办好2—3个校级精品社团。

3、在学生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区级获奖,产生一定影响。

4、学生学习质量绿色评价居全区中等水平。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力争办1—2个区级精品社团。

3、在学生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市级获奖,产生一定影响。

4、学生学习质量绿色评价居全区中上等水平。

第三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力争办1—2个市级精品社团。

3、在学生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在省级以上获奖,产生一定影响。

4、学生学习质量绿色评价居全区上等水平。

三年达到的预期效果

1、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文明礼仪程度高,95%以上学生都能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

2、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3、有部分学生在区级以上活动中获奖,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4、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质量逐年提高,成为全区上游水平。

(六)提升教学环境质量

总体目标

在社发局统筹安排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校园的硬件建设,不断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环境育人,确保教育教学的后勤保障,做好新学校的校园文化的规划建设。

(附新校规划图)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2、及时预算、添置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及教学软件、图书等。

3、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做到整洁雅致。

4、加强新校功能室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活动空间。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添置所需教学设备,公物管理到位,维修及时。

2、浓厚校园特色文化氛围(信息技术应用)。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做到一班一品。

4、校园环境整洁舒适。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启用新校区。

2、校园功能区划明确,设备标准化。

3、校园环境整洁,经开区一流。

4、更新以特色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环保节能。

2、新校各功能室正常使用,建设少年宫。

3、对外开放标准化运动场地。

三年达到的预期效果

1、及时预算、添置、维修所需教学设备,保障日常教育教学,校园环境保持整洁典雅,发挥育人功能。

2、新校的校园文化规划、布置体现信息技术特色,环境典雅,功能室齐全,设备齐全,市级一流。

(七)提升办学特色(信息技术应用)内涵

总体目标

坚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校园。

2、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

3、开展小学生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电脑动画等电脑制作活动。

4、开展师生教育博客、空间评比活动。

5、培训机器人辅导团队,组建机器人社团,参加机器人比赛。

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修订完善校本教材。

2、建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

3、师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大赛,市级以上获奖达到5人次。

第二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培训机器人辅导团队,组建机器人社团。

2、建立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评价体系。

3、师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大赛,市级以上获奖达到10人次。

第三年(202x年9月——202x年8月)

1、建设数字化校园,建立资源平台。

2、师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大赛,市级以上获奖达到20人次。

3、组队参加机器人比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4、建立学生电子书包,网上作业评价体系。

三年达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特色办学内涵达到了进一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达到了全面提升。

2、建设好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习。

四、品质提升的保障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校长助理、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

党支部发挥政治堡垒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

“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

一经通过,扎实推进,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合肥市长岗小学202x年8月3日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