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419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21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工工艺学教案.docx

车工工艺学教案

教案

章节

课题

绪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投影器、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车削加工特点及车削加工的相关内容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车削加工范围、发展历史和学习要求

难点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提问并作记录

1、请同学简述所见过的零件?

2、请同学简述所见过的机器?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1、复杂的机器大都由各种轴类、套类、盘类、齿轮类和箱体类等零件装配而成,在一般机械制造工厂中大多数设有铸、锻、车、铣、刨、磨和钳等工种。

2、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就是在车床(图o.1)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

五、讨论题:

车削加工的特点?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1、我国金属切削加工的历史

2、学完本课程以后,应达到要求

讨论题:

你打算如何学好本课程?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习题册

(二)预习作业

一、工作运动

二、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三、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分组讨论:

车削加工的特点

回答问题:

车削加工的工件的形状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1.1车床与车削运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投影器、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车床的的基本结构掌握车削的基本运动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车削的基本运动

难点

掌握车削的基本运动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车削加工?

2、学完本课程以后,应达到的要求?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1、车床

(1)结构:

(2)传动路线:

2、车削运动

(1)主运动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2)进给运动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举例:

车削时:

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

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移动

刨削时:

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

进给运动是工件垂直于主运动方向间歇移动。

插销时:

主运动是插刀的垂直直线往复运动,

进给运动是上下滑座的纵向横向移动

钻削时:

主运动是钻头的回转

进给运动钻头沿自身的轴线运动

3、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1)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

(2)过渡表面工件上由切削刃形成的那部分表面

(3)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五、讨论题:

1、请同学分析刨床、钻床的工作运动?

2、请同学分析刨削、钻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刨削、钻削时的切削用量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常用车刀的种类和用途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8′

7′

3′

2′

2′

教案

章节

课题

§1.2车刀

(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投影器、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常用车刀的种类和用途、及车刀的组成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车刀的组成及掌握确定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难点

车刀的组成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工作运动?

2、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3、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1、常用车刀的种类

90°车刀、45°车刀(弯头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圆头刀、螺纹车刀用来车削螺纹。

2、用途

五、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图示工件,选择刀具?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1、车刀的组成

任何车刀都是由刀头(或刀片)和刀体两部分组成的。

刀头担负切削工作,刀体用来装夹车刀。

刀头是由若干刀面和切削刃组成的(图1.7)。

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刨削、钻削时的切削用量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P151、2、3

(二)预习作业

常用车刀的种类和用途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0′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1)前刀面

(2)后刀面

(3)主切削刃

(4)副切削刃

(5)刀尖

(6)修光刃

2、确定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1)、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上某选定点,切于工件过渡表面的平面。

(2)、基面通过切削刃上某选定点,垂直干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

(3)、截面通过切削刃上某选定点,同时垂直:

f切削平面与基面的平面。

 

八、讨论题:

试分析45°车刀(弯头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的组成?

九、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

2、预习作业

确定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分组讨论:

45°刀工作时的确定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15′

 

5′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1.2车刀

(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课件、图片、车刀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常用的车刀材料及掌握常用的车刀的几何角度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常用的车刀的几何角度

 

难点

掌握常用的车刀的几何角度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确定车刀角度?

2、何谓前角、主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并作记录

四、讲授新课

1、车刀的角度和主要作用

车刀切削部分共有6个独立的基本角度:

前角、主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两个派生角度:

楔角和刀尖角。

在截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1)前角:

前刀面和基面间的夹角。

(2)后角:

后刀面和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3)主偏角:

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问的夹角。

(4)副偏角:

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背离进给运动疗向问的夹角。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5)刃倾角:

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两个派生角度:

(6)楔角:

在主截面内前刀面与后刀面问的夹角。

(7)刀尖角:

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间的夹角。

五、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45°刀、切断刀的6个独立的基本角度?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1、各个角度的功用2、车刀主要角度的初步选择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常用的车刀材料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利用车刀实物及挂图讲解,同学们在实物上找明各个角度。

 

分组讨论

YT10、YT15、YT30、YG6、YG8、YG10中选用适宜的刀具材料?

 

回答问题

(1)粗车铸铁齿轮毛坯

(2)精车45钢轴

 

2′

 

3′

8′

7′

 

45′

 

15′

 

7′

 

3′

 

教案

章节

课题

§1.3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课件、图片、车刀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难点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车刀切削部分的基本构成?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并作记录

四、讲授新课

1、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

(1)较高的硬度

(2)较高的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4)较高的耐热性

(5)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目前常用的车刀材料

(1).高速钢W18CrVW6M05CrV2

(2).硬质合金

K类(钨钴类)硬质合金 YG6YG8YG10

P类(钨钛钴类)硬质合金YT10YT15YT30

M类[钨钛钽(铌)钴类]硬质合金YW1YW2

3、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

(1)切削深度(ap)

背吃刀量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

(2)进给量(f)

工件每转一周,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

(3)切削速度(ac)

车刀在1分钟内车小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

 

五、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

(1)粗车铸铁轴

(2)精钻较深的孔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P1510

(二)预习作业

§2.1车轴类工件用的车刀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2′

 

3′

8′

7′

 

45′

 

15′

 

7′

 

3′

 

教案

章节

课题

§1.4切削过程与控制§1.5切削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车刀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切削的形成及种类掌握切削液的作用及种类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相关的概念及切削液的作用及种类

难点

掌握相关的概念及切削液的作用及种类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

2、目前常用的车刀材料?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一)、切屑的形成

1.金属切削过程

2.切屑的类型

(1)带状切屑

(2)挤裂切屑(3)崩碎切屑

(二)、切屑收缩

切屑收缩的程度用收缩系数ξ表示:

ξ≥1

五、讨论题:

1、请同学举例实习中的切屑的类型?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三)、积屑瘤

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有时在车刀前刀面上近切削刃处牢固地粘着。

一小块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1.积屑瘤的形成

2.积屑瘤对加工的影响

(1)保护刀具

(2)增大实际前角

(3)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3.切削速度对积屑瘤产生的影响

八、讲授新课

(五)、切削力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1.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

(])切削力的来源

讨论题:

1、请同学举例切削力的来源?

九、提问并作记录

十、讲授新课

1、切削力的分解主切削力切深抗力进给抗力

2.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1)刀具方面:

①前角②主偏角⑧刃倾角④刀尖圆弧半径

(2)切削用量方面

3.主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计算

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切削热的来源和传散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1)刀具角度

(2)切削用量(3)工件材料(4)切削液

§1.5切削液

十一、讲授新课

(一)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2.润滑作用3.清洗作用

(二)切削液的分类

1.乳化液主要起冷却作用。

2.切削油主要起润滑作用。

(三)切削液的选用

切削液应根据加工性质、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工艺求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

(二)预习作业

 

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工件的定位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2.l车轴类工件用的车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车刀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对车刀的要求及车工常用的刀具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车刀及其使用

难点

车刀及其使用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切削液的作用?

2、切削液的选用?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一)、轴类工件一般由圆柱面、台阶、端面和沟槽构成

(二)、对车刀的要求

1、选择粗车刀几何参数的一般原则是:

2、选择精车刀几何参数的一般原则是:

五、讨论题:

1、请同学分析粗车刀与精车刀的不同?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一)、车外圆、平面和台阶的车刀

常用的有主偏角为45°、75°和90°等几种车刀。

(二)、切断刀和车槽刀

讨论题:

1、请同学分析45°、75°和90°几种车刀的特点?

2、弹性切断刀和反切刀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常用轴类工件的装夹方法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2.2轴类工件的装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模型、挂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常用几种装夹方法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三爪卡盘及四爪卡盘的应用

难点

三爪卡盘及四爪卡盘的装夹特点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粗车刀的选择原则?

2、精车刀的选择原则?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一)、用单动卡盘(俗称四爪卡盘)装夹

1、结构

2、装夹特点

(二)、用自定心卡盘(俗称三爪卡盘)装夹

1、结构

2、装夹特点

五、讨论题:

1、请同学分析车削重型圆轴应选用何种卡盘?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1.用两顶尖装夹

中心孔的形状和作用

2..中心钻折断的原因及预防

(1)原因

(2)预防措施

3.用两顶尖装夹工件时的注意事项

4.用一夹一顶装夹

讨论题:

请同学分析A、B、C、R型中心孔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1、用两顶尖装夹工件时的注意事项

2、一夹一顶装夹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2.3轴类工件的测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车刀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游标卡尺、千分尺的结构形状和读数原理及读法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读数原理及读法

难点

读数原理及读法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用两顶尖装夹工件时的注意事项?

2、后顶尖的种类?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游标卡尺的结构形状

1、两用游标卡尺

2、双面游标卡尺

五、讨论题:

用双面游标卡尺测量孔结果为45mm,求其真实值是多少?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法

(1)0.1mm精度游标卡尺

(2)0.05mm精度游标卡尺

(3)0.02mm精度游标卡尺

八、讲授新课

千分尺(或称分厘卡):

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精密量具之一。

它的测量精度一般为0.01mm。

千分尺的结构形状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1:

同学们各自用0.02mm精度游标卡尺练习读数。

2:

各组实际测量工件的尺寸。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九、提问并作记录

十、讲授新课

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法

(1)工作原理

(2)读数方法

练习题:

1、请同学读出千分尺读数?

2、实际测量练习?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钻头的几何形状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千分尺为什么要设计有测力装置?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1:

同学们各自用千分尺练习读数。

2:

各组实际测量工件的尺寸。

 

2′

 

3′

 

8′

7′

20′

 

30′

 

8′

7′

3′

2′

教案

章节

课题

§2.4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车刀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能力

培养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难点

掌握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学法引导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生产实习等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一、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二、复习提问并作记录

1、简述千分尺的结构?

2、千分尺的读数原理?

三、分析同学们的答题

四、讲授新课

2、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3、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示例

五、讨论题:

简单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卡

六、提问并作记录

七、讲授新课

1、轴类工件的车削质量分析

2、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1)减小残留面积高度

(2)避免工件表面产生毛刺

(3)避免磨损亮斑

(4)防止切削拉毛已加工表面

(5)防止和减小振纹

八、布置作业

(一)课外作业

(二)预习作业

 

请同学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补充。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1:

同学们各自用0.02mm精度游标卡尺练习读数。

2:

各组实际测量工件的尺寸。

 

2′

 

3′

8′

7′

15′

 

5′

5′

25′

 

8′

7′

3′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