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784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docx

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2010年度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讲义

第四部分 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

  政府预算:

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制度保证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政府预算的含义

从形式上看

  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

从性质上看

  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其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国家权力机关审定预算内容和赋予政府预算执行权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

  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财力的分配过程

从作用上看

  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1)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3)公平社会分配。

  二、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法律性、预测性、集中性、综合性。

  

  三、熟悉现代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

  经济学对政府预算的研究,最为注重的是政府预算的效率问题。

  

(二)政治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

  政治学者认为政府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活动。

因此研究政府预算应从分析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预算如何执行入手。

  从政治学视角看,预算改革实质上是政治体制改革,是重新构造用于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的制衡结构,构造新的政治与行政程序。

  (三)法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

  法学对政府预算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公众通过立法机构规范政府预算行为的角度出发,循着政府行为法制化的线索,考察法律对政府预算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调节与规范。

  (四)管理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

  从管理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强调政府预算的功能性特征,即预算的控制、管理和计划等功能。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模式

  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各种模式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政府预算编制的形式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典型形式是双重预算,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最早实行复式预算的国家是丹麦和瑞典。

  预算编制的方法

  基数预算

  零基预算

  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

  投入预算

  绩效预算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模式选择

  

(一)基于预算结构的选择

  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的复式预算体系。

组成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公共预算

  公共预算的支出重点主要集中在政权建设、事业发展、公共投资以及部门的收入分配调节 四大领域。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社会保障预算

  从国际上看,目前有关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的模式大致有四种:

基金预算;政府公共预算;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即半独立性质预算。

熟悉其优缺点。

  

(二)基于政策导向的选择——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和政策

  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预算年度分为历年制和跨年制。

我国实行历年制。

  

  二、掌握政府预算政策及内容

类型

  特点

健全财政政策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采用

  健全财政的标志是保持年度预算收支的平衡。

功能财政预算政策

  政府不必局限于预算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保持预算收支的平衡,而重要的是应当保持国民经济整体的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提出。

认为财政应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在某个特定的财政年度或一个日历时期内保持平衡。

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

  要求按充分就业条件下估计的国民收入规模来安排预算收支--政府预算就会出现赤字。

预算平衡政策

  主张政府不应干预经济,不应把预算收支作为干预经济的工具,应尽量谋求预算收支的平衡。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节 部门预算制度

  一、掌握部门预算的含义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

  含义:

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

  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

  

  二、掌握部门预算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

  

  三、熟悉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类别

  具体内容

  部门收入预算

1.一般收入预算

  财政拨款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2.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

  政府性基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熟悉政府性基金管理的原则:

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先收后支,专款专用;在预算上单独编列,自求平衡,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部门支出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支出按支出的管理要求划分

基本支出预算

  编制原则是:

综合预算原则;优先保障原则;定员定额管理原则。

项目支出预算

  编制原则是:

(1)综合预算原则;

(2)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3)追踪问效的原则。

第二节 政府采购制度

  一、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政府采购是指由财政部门以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供应商,集中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一种交易活动。

  

  二、掌握政府采购的原则

  我国《政府采购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三、熟悉政府采购的基本内容

  

(一)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1.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为:

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

类型

解释

1.招标采购

按照招标公开的程度

公开招标采购

  通过公开程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是最具竞争性的招标采购方式

选择性招标采购

  公开招标程序,并确定投标人的资格,只选择有资格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的方式

限制性招标采购

  预先不通过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按投标人的范围

国际竞争性招标采购

国内竞争性招标采购

国际限制性招标采购

国内限制性招标采购

2.非招标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直接采购,无竞争采购)

  所购商品来源渠道单一,或属专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项目的后续扩充等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家供应商供货。

竞争性谈判采购

  采购主体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决定中标者的方法。

  适用于紧急情况或涉及高科技应用产品和服务的采购

国内或国外询价采购(货比三家)

  采购单位通过向国内外有关供应商发出采购询价单,在其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确定中标者的采购方法。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

主要的采购方式是公开招标。

  

(二)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

  确定采购需求、预测采购风险、选择采购方式、资格审查、执行采购方式、签订并履行采购合同、采购验收和效果评估。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与支付的制度。

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核心环节是集中支付。

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集中收入管理、集中支出管理和集中账户管理。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熟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及功能

  账户体系的构成

  功能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

  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

  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5)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过渡性专户

  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2.了解收入的收缴方式(直接缴库、集中汇缴)和收缴程序

  3.根据支付管理需要,支出具体分为四类:

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和转移支出

  了解支付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

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

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第四节 其他主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熟悉预算收支分类改革

  1.收入分类改革

  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

  2.支出分类改革

  新的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经济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

  

(1)按支出的功能分类

  按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一般分类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和其他支出。

  我国现在按支出功能设置了类、款、项三级科目,分为17大类。

  

(2)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二、熟悉非税收入管理

  1.掌握非税收入的概念,核心点:

除税收以外的财政资金。

  注意:

广义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政府收入;狭义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所有政府收入。

  2.熟悉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的区别与联系,注意我国现在按综合口径管理资金。

  3.熟悉非税收入的内容: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收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4.掌握非税收入的特点:

收入的辅助性;形式的多样性;征收分散性;使用的专用性;收费的补偿性。

  5.了解非税收入存在的前提条件:

准公共产品的存在;受益公平原则的要求;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存在。

  6.非税收入收缴管理。

  

  三、熟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1.了解西方国家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美国、澳大利亚

  美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涉及国会会计总署、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政府部门。

内容主要包括:

立项决策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综合影响评价、持续性和长期评价。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制度主要由财政与管理部组织领导,各政府部门分别实施的。

评价的内容:

目标的确定是否实际、可行;绩效指标的确定是否能真实客观地衡量和反映目标;产出与目标的对比;具体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

  2.熟悉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统一领导,中央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撰写和提交绩效考评报告。

  (3)绩效评价的范围:

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

  (4)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四条原则:

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经济性。

  (5)绩效评价指标包括:

共性考评指标和个性考评指标。

  (6)考评方法:

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7)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第十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 财政分权理论(熟悉)

  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

  绝大多数公共产品和服务都有其特定有限的受益区域,因此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

  地方政府为其辖区提供相应的产出水平通常要比中央政府对所有辖区提供统一的产出水平更加符合帕雷托效率。

  从公共产品和服务及个人偏好角度出发来构建财政分权理论框架的,以沃伦斯·欧茨和查尔斯·提布特的理论最具代表性。

阐述财政分权理论的经典著作是沃伦斯·欧茨的《财政联邦主义》。

  

  二、集权分权理论

  中央政府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需要处理政府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三、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为地方分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

(1)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中央政府更接近民众,也就是说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辖区民众的需求和效用;

(2)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有权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各自的选择,而地方政府就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选择的机制。

提布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理论。

  上述理由得出结论:

(1)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共决策应该在较低层次的政府进行;

(2)地方政府之间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论证了地方政府的适当规模问题。

第二节 政府间收支的制度安排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主要通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体体现,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占有核心的地位。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1.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保障。

  2.掌握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原则:

受益范围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律规范原则

  其中效率原则包括收入划分效率、支出划分效率和转移支付效率三个方面。

  3.了解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具体做法

  

  二、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划分

  1.掌握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

与事权相对称原则;公平性原则;考虑支出性质特点的原则;权责结合原则。

  2.熟悉我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

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收入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定额上解(或定额补助);分税制

  

  三、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掌握)1.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

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经济利益原则。

注意按此原则哪些税归中央,哪些税归地方。

原则

含义

1.效率原则

  以征税效率的高低为标准来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

所得税一般由中央政府征收,土地税或财产税一般划为地方税。

2.适应原则

  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增值税应属于中央税,房产税应属于地方税。

3.恰当原则

  以税收负担的分配是否公平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收入。

所得税应划归中央政府。

4.经济利益原则

  以增进经济利益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增值税、消费税划归中央。

  2.熟悉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

分割税额(收入分享);分割税率;分割税种;分割税制;混合型

  3.掌握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做法

  

(1)将那些与稳定国民经济有关以及与收入再分配有关的税种,划归中央政府,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2)将那些税基流动性大的税种划归中央政府,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销售税和遗产赠与税等。

  (3)对于那些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税种(如资源税),如果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匀,则应该划归中央政府,反之则划归地方政府。

  (4)将进出口关税和其他收费全部划归中央政府。

  (5)将那些税基流动性较小的,税源分布较广的税种,如房产税、土地税、土地增值税等划归地方政府。

  

  四、熟悉财政预算调节制度

  1.纵向均衡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与各自的支出责任或事权范围相对称,使各级政府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有必要的财力做保障。

  2.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五、熟悉政府间财政管理权的划分

  1.政府预算管理级次: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注意: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预算执行,审批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2)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

  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

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概述

  1.分税制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2.分税制主要包括“分事、分税、分管”三层含义。

  3.分税方法有两种形式:

完全按税种划分和按税源实行分率分征(美国)。

美国的情况:

所得税为联邦的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体税种是销售税和总收入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则是财产税。

  

  二、熟悉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熟悉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重点是掌握哪些属于中央税,哪些税种为地方税,哪些税种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类型

划分依据

具体包括的税种

中央税

  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收入,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地方税

  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烟叶税等。

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

  ①国内增值税:

中央75%;地方25%;

  ②营业税:

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③企业所得税:

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

现在共享比例:

中央60%;地方:

40%。

  ④个人所得税:

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

  ⑤资源税:

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⑥城市维护建设税:

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⑦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7%;地方分享3%,其他印花税归地方政府。

第四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概述

  

(一)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特点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1.含义: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2.特点: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政府间转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

  

(二)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

  1.纠正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失衡

  2.纠正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失衡

  3.纠正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外部性

  4.加强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

  (三)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具体情形

1.根据地方政府使用补助资金权限的大小

(1)无条件转移支付

  无条件转移支付重点解决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责任不对称问题。

  

(2)有条件转移支付

2.根据政府间的关系

纵向转移支付

横向转移支付

混合转移支付

  (四)熟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

  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支出均衡模式、收支均衡模式、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

  

  二、熟悉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我国分税制中的转移支付制度:

体制补助(或上解)——无条件的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结算补助(或上解)、税收返还、公式化补助。

其中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是我国无条件转移支付的最主要形式。

  采用公式化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是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方向。

  公式化补助经历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两个阶段。

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本原则:

力求公平、公正;循序渐进;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

了解一般性转移支付额的确定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平衡

  一、掌握财政平衡的含义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这种收支对比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况:

结余、赤字、收支相等。

  一般来讲,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可以视作财政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了解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注意:

对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

  注意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

  

  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

  1.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计算口径

计算公式

赤字弥补

1.硬赤字

  (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只能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可造成通货膨胀。

2.软赤字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可通过举债方式弥补软赤字。

  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软赤字,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赤字弥补方法称为“赤字债务化”。

多数国家常用此指标。

  2.掌握财政赤字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财政收支统计口径的不同

硬赤字

软赤字

赤字的起因不同

主动赤字

被动赤字

赤字在财政年度出现时间的早晚

预算赤字

决算赤字

赤字的出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充分就业赤字(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