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870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docx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试题

植物生理学实验

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曲线:

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标准曲线。

4、氮素代谢:

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5、淀粉酶:

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

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

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

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9、同工酶:

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0、迁移率:

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

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的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

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

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O3-所诱导生成。

二、填空:

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吸收法。

4、用滴定法测Vc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草酸处理。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和终止酶活性。

6、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

α-淀粉酶不耐_酸_,β-淀粉酶不耐_热_。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

9、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光合产物,产生更多NADH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1、叶绿素吸收光谱有红光和蓝紫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2、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绿素的作用。

1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暗红色。

15、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这是为了防止藻类滋生

16、常用水溶液培养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三、选择

1当植物细胞水势小于外界溶液水势时,植物细胞A外液浓度变D

A吸水B失水C小D大

2用红菜苔做植物组织原生质透性的观察时,学生20分钟后观察到有红色色素出现,下面那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A

A清水浸泡B清水煮沸1minC30%的醋酸D70%酒精

3希尔反应实验常用植物材料为新鲜菠菜,选用菠菜叶出于B方面考虑

A叶绿素含量高B易于碾磨C营养丰富D颜色漂亮

4植物生理实验时,在碾磨植物材料时经常会用的石英砂,其主要作用为A

A增加粗糙度B保护叶绿体或营养物质C易于过滤D使溶液分层

5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有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某一植物的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比较大,可推断该植物处于A

A旺盛生长时期B衰退状态C病虫危害状态D干旱状态

6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常用“考马斯蓝G-250”方法,其主要原理:

考马斯蓝G-250燃料在游离状态下称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呈青色。

其结合物在光波B下吸光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

A668nmB595nmC250nmD320nm

7在绿豆芽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实验仪器用到了离心机,其作用主要为B

A使蛋白质与水分离B使残渣与浸出液分离

C使色素与水分离D使蛋白质与水混合

8叶绿素不能溶液以下哪种溶液B

A乙醇B水C丙酮D氯仿

9环形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各色素,色素种类从里向外的顺序为B

A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B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C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D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

10红外线CO2分析仪测环境中CO2的含量具有易操作、高效率等优点。

当用同一台仪器对武生院不同地点进行CO2测定时,发现林下与餐厅CO2浓度相差不太明显,据推测主要原因为C

A仪器误差B人为操作不当C风的影响D光线的影响

11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完成,现代无土栽培方法主要通过配制一定的比例的营养液来培养园艺花卉或农作物,而植物缺乏某一种营养元素都会产生不正常的外在表现,我们称之为“缺素症”。

当我们对海桐枝条进行缺素培养时,同学们发现海桐枝条用缺素液培养与完全营养液、纯水培养等几种方法培养,其外在表现上没有差别,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C

A肥料失效B称量误差C海桐对缺素不敏感D光照影响

13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为了测定植物的抗逆性,实验中我们常用不同温度处理,通过测溶液导电性,来判断植物对高温的抗性大小。

如果有两种植物,用相同的温度处理,发现植物a的电导率为,植物b的电导率为,那么那种植物可能更耐高温一些B

A植物aB植物b

14TTC法测种子生命力,通过温水浸泡过的健康玉米种子,B不会染色

A胚芽B胚乳C胚轴D胚根

15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实验过程中,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Ba(OH)2,并悬挂植物材料,则植物材料呼吸放出的CO2被容器中Ba(OH)2所吸收,然后用草酸溶液滴定残留Ba(OH)2,根据和空白样本对比本可以计算出植物的呼吸速率。

如果空白滴定所有草酸量为V0,样品滴定所用草酸量为V1,有同学做实验滴定的草酸量V0为,V1为,那么该同学所滴定的结果B

A正确B错误

2、进行酶活力测定时:

A)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C、与底物浓度无关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

4、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用(B)波长比色,测定光密度值。

A、260nmB、650nmC、540nmD、280nm

5、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下列哪种效应?

(ABC)A、浓缩效应B、电荷效应C、分子筛效应D、粘度效应

6.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D)

A.都是诱导酶B.硝酸还原酶不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是

C.都不是诱导酶D.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不是

7、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是(C)

A、需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之间B、酶制剂制成干粉后可保存于4℃冰箱中

C、需经常使用巯基乙醇以防止酶蛋白二硫键发生还原D、提纯时间尽量短

8、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D)

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

10、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B)

:

1:

1:

2:

3

11、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D)

D.652nm

四、问答题

1.试述植物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代谢特点?

答:

①吸胀吸水阶段:

为依赖原生质胶体吸胀作用的物理吸水阶段,无论种子是否通过休眠还是有无生命力,均具有此阶段;②缓慢吸水阶段:

种子吸水受种皮的束缚,原生质的水合度达到饱和,酶促反应与呼吸作用增强,贮藏物质开始分解,胚细胞的吸水力提高;③生长吸水阶段:

在贮藏物质加快转化的基础上,胚根、胚芽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原生质组分合成加快,细胞吸水加强。

当胚根突破种皮后,有氧呼吸增强,种子吸水与鲜重持续增加。

2、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

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答: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在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若接若离。

称为初始质壁分离。

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水势较高的溶液和纯水中,则细胞外的水分向内渗透,使液泡体积逐渐增大因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接触,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叫质壁分离复原。

研究质壁分离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半透膜性质,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死细胞无比现象;可测定细胞水势,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此时细胞的渗透势就是水势(因为此时压力势为零):

还可用以测定原生质透性、渗透势及粘滞性等。

3、小篮子法测定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以Ba(OH)2吸收呼吸时放出的CO2种子重5g,反应进行20分钟,用草酸滴定剩余的Ba(OH)2,用去草酸18ml,空白滴定用去草酸20ml,计算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

答:

小麦种子呼吸强度(鲜重·小时)==(mgCo2/g·FW·h)

4、农谚讲“旱长根,水长苗”是什么意思?

道理何在?

答:

这是指水分供应状况对植物根冠比调节的一个形象比喻。

植物地上部生长和消耗的大量水分,完全依靠根系供应,土壤有效水的供应量直接影响枝叶的生长,因此凡是能增加土壤有效水的措施,必然有利地上部生长;而地上部生长旺盛,消耗耗大量光合产物,使输送到根系扔机物减少,又会削弱根系的生长,加之如果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也会限制根系活动,这些都将使根冠比减少。

干旱时,由于根系的水分环境比地上部好,根系仍能较好地生长;而地上部则由于抽水,枝叶生长明显受阻,光合产物就可输入根系,有利根系生长,使根冠比增大。

所以水稻栽培中,适当落干晒田,可对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

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答:

气孔开闭取决于保卫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水势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与昼夜交替有关。

在适温、供水充足的条件下,把植物从黑暗移向光照,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显着下降而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

反之,当日间蒸腾过多,供水不足或夜幕布降临时,保卫细胞因渗透势上升,失水而缩小,导致气孔关闭。

气孔开闭的机理复杂,至少有以下三种假说:

(1)淀粉——糖转化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磷酸化酶催化下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水势下降,副卫细胞的水进入保卫细胞,气孔便张开。

在黑暗中,则变化相反。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亦可由钾离子(K+)所调节。

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ATP使细胞质膜上的钾-氢离子泵作功,保卫细胞便可逆着与其周围表皮细胞之间的离子浓度差而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水势,气孔张开。

(3)有机酸代谢学说,淀粉与苹果酸存在着相互消长的关系。

气孔开放时,葡萄糖增加,再经过糖酵解等一系列步骤,产生苹果酸,苹果酸解离的H+可与表皮细胞的K+交换,苹果酸根可平衡保卫细胞所吸入的K+。

气孔关闭时,此过程可逆转。

总之,苹果酸与K+在气孔开闭中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

7、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对植物生存有何适应意义?

答:

植物代谢受基因的控制,而代谢(包括过程、产物等)又对基因表达具控制作用,基因在不同时空的有序即表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及末端氧化等)使其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条件。

如植物遭病菌浸染时,PPP增强,以形成植保素,木质素提高其抗病能力,又如水稻根在淹水缺氧条件下,乙醇酸氧化途径和与氧亲和力高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以保持根的正常生理功能。

4.请介绍3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答: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双缩脲法、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吸收法。

5、简述斐林-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原理。

6、答:

Folin-酚试剂法也称Lowry法,斐林(Folin)一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豚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

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试剂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一铜络合物(双缩脲反应);第二步是此络合物以及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试剂)还原,产生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因此,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6、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斐林-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①斐林-酚试剂法其优点是:

由于加入了Folin-酚试剂后使蛋白质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其灵敏度比双缩豚法高100倍。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蛋白质含量较微小的样品测定。

可检测的最低蛋白质含量达5ug,通常测定范围5~100ug。

~mL蛋白质,也可用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定量测定。

缺点是操作烦琐,耗时较长,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标准曲线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且专一性差,干扰物质(酚类、柠檬酸、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较多。

②考马斯亮蓝法是灵敏度更高的一种方法,优点有:

灵敏度高,比lowry法高4倍左右,最低检测达1-5微克;测定快速、简便,染色稳定;干扰物质少。

缺点是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仍有干扰,如SDS、去污剂、Tritonx100等;标准曲线有轻微的非线性。

7、Folin-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时受哪些因素的干扰?

答:

Folin-酚试显色反应是由络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的,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类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

此外,不同蛋白质音络氨酸、色氨酸含量的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差异。

8、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时,加入Vc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由于该反应的第一步是茚三酮的还原,而还原型茚三酮在含氧量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再氧化,对反应有干扰,因此,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还原剂,以阻止还原型茚三酮的再氧化。

9、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时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

用10%乙酸除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答:

由于蛋白质和多肽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因此,对于含大量蛋白质和多肽的样品,应先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去。

常用的蛋白质沉淀剂有10%乙酸、磺基水杨酸(SSA)、三氯乙酸(TCA)、过氯酸(PCA)等,其中以乙酸提取总氨基酸的效果较好。

原理:

10%乙酸和蛋白质反应使之沉淀下来()

10、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时,为什么要用无氨蒸馏水?

答: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实质是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的缩合脱水反应。

故,若蒸馏水中含有氨将使氨基酸含量增大。

带来误差。

11、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生理意义?

答:

测定植物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对研究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氮代谢变化、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运输、同化及营养状况等有重要意义。

12、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什么?

答: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

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

13、测定(α+β)-淀粉酶总活力时,为什么要将淀粉酶原液稀释成淀粉酶稀释液后进行反应。

答:

淀粉酶原液主要是用于钝化β-淀粉酶,从而测定a-淀粉酶的活力。

而淀粉酶稀释液主要是用于测出(α+β)-淀粉酶总活力,从而可得出β-淀粉酶的活力。

14、测定淀粉酶活性时,为什么要将酶提取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放在40℃水浴中预保温?

答:

因为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a-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催化淀粉的能力最强。

因此,将酶提取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放在40℃水浴中预保温,有利于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减少误差。

15、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离体法和活体各有何特点?

16、答: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重复性不好,应在4℃离体法步骤复杂,但重复性较好。

需要在低温和NADH的条件下进行。

17、16、为什么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在取样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

答:

因为测定前材料在进行光合作用,会积累能量物质,可促进硝酸还原酶的产生。

17、活体法测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实验中,硝酸盐还原过程为何在黑暗中进行?

答:

硝酸盐还原过程应在黑暗中进行,以防亚硝酸盐还原为氨。

18、活体法测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实验中,如何判断真空抽气的终点?

答:

真空抽气时,叶片完全软化沉入杯底,则代表叶片组织间隙的气体得以全部排除,那么就是真空抽气的终点。

19、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为什么强调滴定时间不超过2分钟答: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如果滴定时间过长,维生素C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从而减少维生素C的含量,最终影响到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0、为什么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要在测定的同时进行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答:

①是为了知道此时2,6-D染料的滴定度(每ml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

②是因为2,6-D染料很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滴定度一直在变化中,因此只能现测现用。

21、简述滴定法测定Vc含量的实验原理。

22、答: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3、22.为了准确测定果蔬的抗坏血酸含量,在测定过程应注意些什么?

24、答:

①实验所用的蒸馏水必须是无氨水。

②滤必须用干燥滤纸。

③格掌握加入抗坏血酸的含量。

④准曲线应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做,以减少操作及反应条件的误差。

⑤定要水沸腾后才能将试管放入加热,而且水浴锅的水位一定要高于试管内试剂的高度。

⑥管从沸水浴中取出,一定要冷水迅速冷却后才能加入乙醇。

(因加热时形成的红色还原型茚三铜,在冷却过程被空气的氧氧化而褪色,而茚三铜和氨基酸的蓝紫色反应物仍留着,并变得更加明显。

)⑦铜和氨基酸反应生成的颜色在1小时内保持稳定,所以要抓紧时间比色。

⑧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与H离子浓度有关,最适,应严格控制。

25、23.简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中所用的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蔗糖、溴酚蓝、H2O2等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答:

①过硫酸铵的作用:

使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甲叉丙烯酰胺(Bis)聚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

②四甲基乙二胺(TEMED)的作用:

作为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甲叉丙烯酰胺(Bis)聚合的加速剂。

③蔗糖的作用:

使同工酶沉在点样孔底部,防止同工酶漂浮。

④溴酚蓝的作用:

可以作为电泳进度的指示分子,起指示作用。

⑤H2O2的作用:

作为氧化物,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催化H2O2分解,从而来进行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

24.什么叫同工酶?

测定同工酶有什么意义?

答:

①同工酶:

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②(由于同一种酶可分布于多种脏器组织,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病变,都可引起酶在血清中的活力变化。

除了少数组织专一性的酶以外,大多数血清酶不能特异地反映某个特定组织的病变。

)而不同脏器或组织的同工酶谱型不同,当其发生病变后,释放到血清中的各种同工酶的比例也不一致,所以血清酶的同工酶谱型的改变能精确地反映出患病的部位和损伤的程度,提高了血清酶测定在反映组织病变上的专一性。

2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结束后如何进行染色?

电泳完毕,将电泳槽取出,倒去缓冲液,取下凝胶管,放入培养皿中。

用一个带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吸满水,将针头沿管壁插入,同时慢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并不断转动凝胶管,将凝胶管挤脱出来,也可用洗耳球挤压。

取联苯胺母液+H2O+%H2O2,混匀后倒入盛有凝胶条的培养皿。

此时可以看到胶条上出现蓝色或棕褐色环,即过氧化物酶带,约十min后用自来水冲洗,这时蓝色带也慢慢变成棕褐色。

26、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其网孔大小可由凝胶浓度和交联度加以调节。

凝胶电泳兼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被分离物质由于所载电荷数量、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因此在电泳时产生不同的泳动速率而相互分离。

利用特异性的颜色反应使待测酶着色,这样就可在凝胶中展现出酶谱。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常见的氧化酶。

植物体内许多生理代谢过程常与它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种类有关。

利用过氧化物酶能催化H2O2把联苯胺氧化成蓝色或棕褐色产物的原理,将经过电泳后的凝胶置于有H2O2及联苯胺的溶液染色,出现蓝色或棕褐色部位即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凝胶中存在的位置,多条有色带即构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

29、叶绿素a在蓝光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这一吸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a的定量分析?

为什么?

不能,因为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带在400~500的蓝紫光区,不吸收红光,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以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并且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易与蓝紫光产生遮光效果,混淆实验效果。

31、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

因为叶绿素分子结构的“头部”是亲水的,与蛋白质结合很牢,需经过水解作用才可被提取出来。

而干材料中没有水分,故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丙酮或95%乙醇提取,而新鲜的材料总含有水分,可以赢无水丙酮或乙醇提取。

33、影响呼吸速率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内部因素。

不同种类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凡是生长快的植物呼吸速率就高,生长慢的呼吸速率就低;一般旱生植物,生长缓慢,呼吸速率比水生植物低;阴生植物所处的光强度较弱,呼吸也较弱,呼吸速率比阳生植物低。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也不同,一般在幼苗期、开花期等生长旺盛期,呼吸速率增高。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也不同,一般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高,幼嫩组织器官比衰老的组织器官高,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

多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还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在温带生长的植物,春天呼吸速率最高,夏天略降低,秋天又上升,以后一直下降,到冬天降到最低点,这种周期性变化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外,与植物体的代谢强度、酶活性及呼吸底物的多寡也有密切关系。

2.外界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1)温度:

温度呼吸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对呼吸酶活性的影响。

呼吸速率在一定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