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126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 语文.docx

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倍率理赔解剖菩萨心肠恕不奉陪

B.倒霉侮辱晦涩天涯海角诲人不倦

C.坡度被覆偏颇推波助澜披星戴月

D.碑文牌匾裨益沁人心脾纵横捭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直译执意不肯毒素独竖一帜

B.致力自立更生启程起承转合

C.寥廓地域辽阔起誓征稿启事

D.崇尚弃恶从善鹊桥鸠占雀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B.他笃信邪教,执迷不悟,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C.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D.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反伊“倒萨”战争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瞩目________上升的五星红旗,聆听雄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心潮潮湃,浮想联翩。

(2)手术前,他们把____困难和风险情况都考虑到了,并做了周密的应对安排与准备。

(3)赵颖反复问自己:

“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过了,为什么________我不及格?

A.慢慢重重偏偏B.徐徐种种偏偏

C.徐徐重重恰恰D.慢慢种种恰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3年,福建省计划实现全省自考考籍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加强网站建设,为自学考试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B.2月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供了伊拉克特委会如何按萨达姆的指示监视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

C.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

D.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椎杀晋鄙⑵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⑶吾当先斩以闻⑷面折大臣于朝

⑸上目都,都不行⑹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⑺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⑻而相如廷斥之

⑼然奇其材⑽为之祭邑,春秋祠之

⑾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⑿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⒀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⒁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⒃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⒄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⒅故脯鄂侯

A:

⑴⑷⑹⑻/⑵⑸⑽⒀⒁⒄/⑶⑺⑾⑿⒃⒅/⑼⒂

B:

⑷⑹⑻/⑵⑸⑽⒀⒁⒄/⑶⑺⑾⑿⒃⒅/⑴⑼⒂

C:

⑴⑵⑸⑷⑹⑻/⑽⒀⒁⒄/⑾⑿⒃⒅/⑶⑺⑼⒂

D:

⑴⑷⑽⒀⒁/⑵⑸⑹⒄/⑶⑺⑾⑿⒃⒅/⑼⒂⑻

7、下列分别与⑴⑵两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㈠求人可使报秦者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⑴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⑵请救于魏

⑶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⑷为却军五十里

⑸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⑹匈奴至为偶象郅都

⑺卒为天下笑⑻何功之有哉

⑼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⑽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⑾而君幸于赵王⑿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⒀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⒁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A:

⑴⑶⑼∕⑷⑺⑾⒀B:

⑴⑼⑽∕⑷⑾⑿⒀

C:

⑶⑹⑼∕⑴⑺⑾⒁D:

⑶⑷⑸∕⑼⑾⒀⒁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乃设九宾礼于庭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B: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C:

过客以观公子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D: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

①木主:

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

假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

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

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

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

尊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第Ⅱ卷

13、翻译下列句子(共18分)

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3分)

⑵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3分)

⑶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3分)

⑷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3分)

⑸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3分)

⑹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⑵吾所以为此者,。

⑶故木受绳则直,。

⑷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⑸子曰:

“不患人不知己,。

三、语言运用(12分)

15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都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17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

(不超过40字,4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

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

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

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

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这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

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

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

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

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知识窗》2011年第5期)

18、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4分)

19、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框语句。

(4分)

20、文章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说说这处描写是如何体现出“月亮”的那种美的。

(4分)

21、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6分)

五、作文(60分)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诗歌除外,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1:

D(A“赔”与“陪”、B“晦”与“诲”、C“坡”与“颇”音同。

2:

C(A“竖”为“树”之误,B“立”为“力”之误D“雀”为“鹊”之误。

3:

D(A“飞短流长”指造谣生事,搬弄是非;B“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C“难能可贵”指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用于人。

以上三成语均与原句意不合。

4:

B(①句语体属书面语,用书面语词“徐徐”较口头语词“慢慢”恰当;②句若用“重重”则与后“风险情况”不搭配;③句引语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正相反,“恰恰”含“正好”意,用“偏偏”较妥。

5:

A(B句成分残缺,句末宜补上“的证据”之类名词性宾语,以与“提供”照应;C句搭配不当,主语“松林”与谓语“坐落”搭配不当;D句“切忌”和“不要”重复。

6.A7.C8.C

9.A  让:

谦让10.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11.A  A.其中:

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

B.横行:

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C.操行:

举止行为,品行。

  D.发愤:

下定决心努力。

12.C  C项:

“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13、⑴我当先杀了他然后再报告皇上,却先让他奏请了皇上,被小辈(这小子)出卖,实在是错误啊。

(闻1分,乃1分,为所1分)

⑵开始时,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人,离开13年,只有两个人回来。

(余1分,去1分,唯1分)

⑶赵朔的媳妇有了身孕(怀了孩子),如果幸运地生下男孩,我就抚养他长大;如果是女孩,我就晚一步死.(若1分,即1分,徐1分)

⑷我赵胜自愿结为姻亲的原因,是仰慕公子高尚的节操,是能急救别人的困难(为别人困难而着急).(所以1分,婚姻1分,急1分)

⑸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尊崇)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坚持正义),不吃周朝的粮食。

(宗,尊崇,归附1分,耻,意动1分,义,1分)

⑹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

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虽,即使,纵然1分,为,1分,好,1分,)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

“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

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

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

“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

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

“这两位是义士啊!

”把他们搀扶开了。

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

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

“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

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

”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

“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

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

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

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

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

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

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

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

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

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

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

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

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14、

(1)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金就砺则利(4)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6)患不知人也

15、 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④比②意思更深一层;又②与中间的短语结合构成整句,④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②应放在前,④在后。

而①和③,①说的是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

长城和圆明园同属物质文化遗产,③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③应放在后。

本题参考答案:

②④①③

排列句序的方法

排列句子顺序时,一要理清思路,二要抓语言标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

从方法上讲要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

也可从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体扩展。

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方法技巧: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顺序:

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顺序:

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

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逻辑顺序:

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答题步骤:

1、抓中心。

浏览各句,看各句是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排顺序。

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3、复读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4、对选项。

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也可用排除法确定。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16、【考点】考查仿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方法的要求。

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每句先用一个比喻句,然后阐述作用。

【答案】(4分)每写一句给2分,其中内容合理给1分,比喻贴切给1分。

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17、【解题技巧】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

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

标准的新闻导语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

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参考答案】示例:

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答案:

18、(4分)答:

太阳总是圆圆着脸,月亮每一次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19、(4分)答:

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撩人的情态,活泼、好动,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如同怀中的宠物,赶不走,驱不动,就这样依恋着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20、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5分)答:

原本是光秃秃的树枝因为有了月亮的照射使得它们显得流光溢彩,是月亮让这些已经脱去外衣的树木在夜间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21、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5分)答:

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