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311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最新】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A卷)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3.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

A.单细胞B.没有核膜C.细胞很小D.没有DNA

4.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A.碳B.氢C.氧D.氮

5.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A.淀粉B.核酸C.脂肪D.纤维素

6.β-淀粉样蛋白在脑部细胞间隙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关于该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B.具有肽键结构

C.高温不会影响其功能D.由核糖体合成

7.将下列物质中能够构成人体细胞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A.3、3、2B.1、3、2C.1、2、1D.3、4、2

8.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空间结构B.氨基酸种类

C.氨基酸数目D.氨基酸排列顺序

9.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B.5种C.4种D.8种

10.

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11.下列有关化合物分类关系的概念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C.水分子因为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疏水而不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13.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②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③仅分布于动物细胞中

④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B.O2C.Na+D.葡萄糖

1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和脂肪时,需要选用高倍镜观察颜色变化

B.斐林试剂与蔗糖溶液混合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C.马铃薯汁因为颜色浅,适合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D.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

16.下列图为:

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7.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

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A.生理盐水B.氨基酸溶液C.葡萄糖溶液D.葡萄糖生理盐水

18.“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对

A.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C.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19.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的糖是

A.淀粉和葡萄糖B.糖原和纤维素

C.乳糖和半乳糖D.核糖和葡萄糖

20.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含有核酸

B.核酸是只由C、H、O、P组成的化合物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1.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细胞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并不相同,其原因错误的是

A.组成两类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

B.组成两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都不同

C.组成两类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两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2.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功能是做载体,可协助物质进出细胞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相对越多

C.研究发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膜成分的合适材料

D.研究细胞膜的成分时,须将细胞膜与细胞其它结构分离开

23.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

2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2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A.核膜B.核孔C.染色质D.核仁

26.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7.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A.蛋白质和糖类B.蛋白质和DNA

C.脂类和DNAD.蛋白质和RNA

28.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

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0min后,会发现

A.透析袋胀大B.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

C.透析袋缩小D.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

29.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在细胞膜的两侧都有

B.不同物种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

C.a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D.③物质可以体现膜蛋白的运输功能

30.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1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会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二、综合题

31.下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其中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

(2)乙图所示物质的名称是_____,它是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_____,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3)丙图所示物质是牛胰核糖核酸酶A,如果其中的氨基酸顺序发生了改变,它______(会/不会)改变原来的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丁图所示的物质是由亲水性的头部和____性的尾部构成。

除丁物质外,脂质还包括_____和_____。

32.细胞自噬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通过自噬可以将细胞内错误的蛋白质或者受损的细胞器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过程如图所示:

(1)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_________。

囊泡包裹了蛋白或细胞器后,可与___________融合并被后者所含_________消化。

(2)细胞自噬现象最早发现于酵母细胞中,酵母细胞能在饥饿状态下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_________过程的原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_________(溶酶体膜上)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

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_。

33.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___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葡萄糖等物质。

(2)图1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具有_________功能。

(3)由图2可知葡萄糖和Na+分别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K+不能通过膜蛋白A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4)图1中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性是由_________差异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34.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

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

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

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_____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填“①”或“②”)。

(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____,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

35.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某科研人员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及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数据可知,人的红细胞在________中发生溶血所需时间最短,红细胞通过________作用吸水,导致细胞膜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2)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质浓度_________,导致水分子进入细胞最终出现溶血现象。

(3)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氯化铵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甘油、乙醇、丙酮,但红细胞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却明显长于这三种溶液,这说明___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36.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工合成胰岛素

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在牛、羊等动物体内含量很少,人类不能从动物体内大量提取胰岛素,因此,人们梦想着有一天用人工方法合成胰岛素。

但是它在超速离心机中的表现透露出这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较小,其结构的复杂度却超出了当时科学家们的预期。

英国生化学家桑格于1945年开始研究一条肽链上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并发明了一种标记N端氨基酸的方法,历经数年,终于在1955年成功地解析了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

胰岛素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它由17种、51个氨基酸形成两条肽链而组成的。

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间通过2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连接,在A链上也形成1个二硫键。

1959年,我国科学家开始了胰岛素的合成研究。

实验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首先,成功地将天然胰岛素的A、B两条链拆开,再重新连接而得到了重合成的天然胰岛素结晶,这为下一步的人工合成积累了经验,确定了路线;随后,人工合成B链和A链,并分别与天然的A链和B链连接而得到半合成的胰岛素;最后,将人工合成的A链和B链连接而得到全合成的结晶胰岛素。

经过6年零9个月的不懈努力,我国科学家终于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经鉴定,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在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等方面,与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

中国科学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摘取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桂冠。

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突破了从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大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胰岛素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是51个氨基酸通过_________反应形成的,该过程可形成_________个肽键。

(2)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合成胰岛素,人工合成的B链可以分别与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半合成的胰岛素和全合成的胰岛素。

(3)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合成后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加工,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4)根据你对蛋白质分子的认识,谈谈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意义:

________。

四、非选择题

37.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序号和名称全对才给分):

(1)判断此图为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有[]_________,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时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可用[]_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4)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_________内细胞液中的水分会透过_________进入蔗糖溶液,细胞将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

A.脂肪细胞B.心肌细胞C.淋巴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6)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C错误;

BD、代谢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由组织、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正确,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

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

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

A、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B错误;

C、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

D、新细胞是从老细胞分裂而来,D错误。

故选C。

3.B

【分析】

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详解】

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

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

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

4.A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

这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例如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

通常指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例如Fe、Mn、Zn、Cu、B、Mo等。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可是它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无论鲜重还是干重,C、H、O、N含量最多,这四种元素是基本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

【详解】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所以,本题答案为A。

5.B

【分析】

硝酸盐含有氮元素,磷酸盐含有磷元素,所以可以合成含有氮和磷的各种物质。

【详解】

根据分析,蔗糖,甘油,脂肪酸都只含有C、H、O元素,不含N和P,而核酸含有C、H、O、N、P,所以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

故选B。

【点睛】

本题只需学生熟记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即可。

6.C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

根据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长链,肽链在盘曲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即空间结构改变,所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知识,熟记教材知识,区分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

7.B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

图中能够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①、③和④,只有、③和④R基中含有1个羧基,所以可以形成三肽,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3-1=2,氨基数=肽链数+R基的氨基=1,羧基数=肽链数+R基的羧基=1+2=3。

故选B。

【点睛】

本题最关键的地方是从图中找到组成人体的氨基酸,②和⑤不是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在结合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8.A

【分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直接原因:

(1)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2根本原因:

DNA分子的多样性。

【详解】

A、由于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进而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即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A正确;

B、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种类,B错误;

C、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数目,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错误。

故选A。

【点睛】

9.B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其基本组成单位均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组成。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中与脱氧核糖相连的碱基有A、T、G、C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中与核糖相连的碱基有A、U、G、C四种。

【详解】

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中的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RNA中的含氮碱基有A、U、G、C四种,DNA和RNA中的含氮碱基中有三种(A、G、C)是相同的,因此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有4+4-3=5种。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的知识,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的记忆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0.D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

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详解】

D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其完全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碱基(A、T、G、C)、磷酸,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包括抗体、部分激素和大多数酶等,但是酶和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属于二糖,单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都属于还原糖;

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异是:

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DNA与RNA中的相同的是;①磷酸相同,②部分碱基相同(A、G、C)。

【详解】

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A错误;

B、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正确;

C、葡萄糖、果糖属于还原糖但不是二糖,蔗糖是二糖但不是还原糖,C错误;

D、DNA与RNA相同的成分是磷酸和部分碱基,DNA与RNA中的五碳糖不同,DNA中的是脱氧核糖,RNA中的是核糖,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抗体、酶、之间的关系,脂质的分类,糖类的分类,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准确进行模型建构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进行比较记忆。

12.C

【分析】

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

A、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运输物质的功能,A正确;

B、细胞生长体积会长大,而生物膜的静态模型认为膜的结构是固定的,不能流动,所以无法解释该现象,B正确;

C、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基本支架,疏水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所以水分子无法直接通过,但可以通过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C错误;

D、由于磷脂分子由亲水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组成,所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