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73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一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开课系部机械系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编号1315课程总学时/学课程总学分/

72/724.5/4.5

期总学时学期总学分

《机械零件车削加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工》、《机械零件铳削加

图》、《机械原理和机械零工》、《机械零件磨削和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件》、《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技刨削加工》、《机加工艺

术》方案设计与实施》、《现

代加工技术与实训》等

编制人冯丽萍审定人

2009年9月15日

制定/修订日期

制定/笫次修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重点建设的五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包含公差与测量两大方面内容,把讣量学和标准化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讣、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机床操作中级工服务。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

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

主要学习任务:

1)机械零件检测的基础知识;互换性的广泛使用;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

3)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指标和检测方法;4

5)圆锥零件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

)螺纹零件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6

7)齿轮的使用要求和检测方法;

8)量规的设计基本方法和原则;

9)综合类零件的检测方法的设计以及检测仪器的选择。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图纸的识图、分析和加工信息提取;2)熟悉机械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3)根据零件图纸要求,使用一般仪器对零件进行检测;4)熟练尺寸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3)熟悉形位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6)熟练表面粗糙度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7)熟练圆锥零件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8)熟练螺纹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9)熟练齿轮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10)熟练量规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11)熟练综合零件误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12)掌握各类零件的检验,能对误差进行分析、优化、评价和总结。

三、课程目标

1.知识訂标

A1《极限配合基本理论》尺寸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A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A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A4锥度公差基本理论锥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A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螺纹测量原理与方法

A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A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

A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

2.能力目标

B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B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B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B4内锥测量外锥测量

B5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

B6齿轮各参数的测量

B7设计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

B8箱体测量

3.素质LI标

Cl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C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C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

C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或项

序号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目知识技能素质

1尺寸测量AlBlClC2682形位测量A2B2ClC268

43表面粗糙度测量A3B3ClC224锥度测量A4B4ClC2245螺纹测量AoB5ClC224

106齿轮测量A6B6ClC247量规设计A7B7C3C4228综合测量A8B8C3C426五、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本课程需要熟悉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领域的双师型教师6名。

2(仪器设备要求

本课程需要设备主要有长度测量仪器、形位测量仪器、齿轮测量仪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螺纹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综合测量设备等七大类30种,要求小型仪器每种3〜5台、大型仪器每种保证1台。

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本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均在机械测量实训室完成。

另有秦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川机床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中联中科集团公司、西部材料有限公司、宇夏中卫大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西北轴承厂、宇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

六、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模式建议

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

以生产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有着完整的工作过程,即

“六步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建议

本课程重点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及典型零件的测量;在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槌度等测量内容时,重点介绍基本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习时,重在培养学生依据基本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校内实训应以典型丄作任务为重点;校外实习应以综合测量为重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其他

根据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介绍测量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七、考核与评价

基于本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考核内容包含下面四部分:

1.基本工作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8个学习情境,12个子学习情境中“六步”测量流程的实施与完成质量,占总成绩30%。

2.基础理论及测量设计考核基础理论采用闭卷法考核,主要考核公差配合基本理论和机械测量基本知识;测量设计能力采用开卷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占总成绩30%o

4

3.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实际生产零件各儿何量独立进行测量方案设计、实施测量,处理测量结果并判断零件的合格性的能力,占总成绩30%。

4.职业素质考核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仪器护理,环境维护,上课回答问题、实操表现、出勤等环节,占总成绩10%。

八、课程教学资源

1(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2(参考书《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儿何量公差与检测》、《儿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等

3(其他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录像、电子课件、习题库等

九、有关说明

精品课程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教学设讣方案课程名称(学习领域):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

课程编号1315总学时72编制时间2009.09编制人冯丽萍

课程LI标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下述知识、具备以下能力及素质:

1.知识目标

Al《极限配合基本理论》尺寸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A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

A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A4锥度公差基本理论锥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A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螺纹测量原理与方法

A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A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

A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能力U标

B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B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B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B1内锥测量外锥测量

B5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

B6齿轮各参数的测量

B7设计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

B8箱体测量

3.素质目标

C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C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C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

C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课程内容1.尺寸测量外径和内径测量

2.形位测量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测量3.表面粗槌度测量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4.锥度测量内锥和外锥测量

5.螺纹测量螺纹个参数误差测量

6.齿轮测量齿轮各参数误差测量

7.量规设计设计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8.综合测量箱体各参数测量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尺寸测量

6

学习情境2形位测量

学习情境3表面粗糙度测量

学习情境4锥度测量

学习情境5螺纹测量

学习情境6齿轮测量

学习情境7量规设计

学习情境8综合测量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法、分组讨论发、引导文等多种教学

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

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场所:

机械测量实训室,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实训室面积:

6平方米/人,

50名学生实训需使用面积300-400平方米的理实一体化多媒体教室。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本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

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1.基本工作任务考核占总成绩30%

2.基础理论及测量设计考核占总成绩30%

3.实际操作考核占总成绩30%

4.职业素质考核占总成绩10%

课程教学资源:

1(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2(参考书《公差配合国家标准手册》《儿何量公差与检测》等

3(其他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录像、电子课件、习题库等学生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量具知识;

2.识图知识;

3.具有机械加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一定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7

教师能力要求:

1•获得高校教师:

资格证(专任教师);2.熟悉机械图纸,掌握有一定机械加工技能;3.熟悉机械设讣、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4.熟悉各种测量仪器性能和熟练操作技能;3.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丄艺规范。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学习情境编号1-1学习情境名称外径长度检测学时数6

学习任务

1•相关知识

熟悉任务和标准分析零件尺寸精度要求,熟悉检测报告文格式,尺寸公差知识车间条件下孔轴尺寸的检测,游标卡尺的结构、读书原理、使用方法,外径千分尺的结构、读书原理、使用方法

2、实施方案

游标卡尺规格、最终的检测方案、合格性判断准则、检测场地

3、实施内容

根据被测参数确定检测部位和测量次数、确定验收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判断合格性、检测报告、交义互检、评估报告

4、实际测量

清洗被测零件、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并讣算验收极限、查表确定零件长度的极限偏差、选择计量器具的规格、调整与校正计量器具、用游标卡尺测零件长度、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零件清洗、防锈处理

5、检查结果

任务的完成情况、复查数据是否有误

6、过程评估

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对出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出具检测报告、教师评阅、资料存档

学习目标

实现哪些职业行动能力

1.分析零件尺寸精度

(1)识读零件图;

(2)分析尺寸精度要求

2.选择计量器具

(1)选择讣量器具;

(2)确定检测方法

3.制定检测方案

(1)确定检测部位;

(2)确定验收极限;(3)确定测量次数和数据处理方法4.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1)熟悉计量器具操作方法;⑵清洗零件;⑶检查计量器具;(4)按方案检测并记录数据;(5)处理数据

5.交义互检

(1)交叉互检,核对数据

6.评估、总结

⑴总体评价;⑵总结;⑶判断合格性;(4)出具检测报告;⑸资料的存档

9

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建议要完成哪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其中哪如何编排学习(行动)过程,各个环节应当些内容教师讲授,哪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哪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行动,零件尺寸分析引导教学法

采用任务设计法,给一个带有外径长度任务的导入?

教师提供引导资料?

教的零件的图样和零件,按照精度要求的思路师讲授?

学生决策(与老师商讨或组内讨组织学习公差配合和检测方法等知识的教论)?

确定检测方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学。

务,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检查、评价选择讣量器具和制定检测方案示范教学法采用引导兼示范教学法,讲授尺寸公差任务?

老师示范操作?

学生自己练习知识、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等知识。

老师检查、评价制定检测方案,并进行分析,修改和完善。

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任务设汁教学法

釆用示范教学法和设计法,教师示范并教师布置任务?

发放相关资料?

学生讲解千分尺、游标卡尺的结构、读数原理、收集信息?

确定检测方案?

教师评定并完使用方法、测量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学生善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教师进行检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然后,学生完成查、评价

对零件精度要求的检测;根据图纸技术要求

判断合格性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评估、总结

讨论教学法,学生互相对对方的零件进

行检测,核对检测数据,对互检的结果在小组内讨论,并对整个工作过程进

行自我评价,

然后小组代表全班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最

后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条件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实施场所、设备要求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

活页教材、零件图、相关资料

实施场所:

公差实验室

设备要求:

计量器具、零件、清洗工具、防锈油、多媒体、计•算机。

10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学习情境编号1-2学习情境名称内

径深度检测学时数6

学习任务

1.相关知识

熟悉任务和标准、分析零件尺寸精度要求、测量方法、量块及其使用、内径千分尺规格和内径白分表的结构、读书原理、使用方法、机械式比较仪的结构、读书原理、使用方法

2、实施方案

量块的具体尺寸、内径白分表及侧头、选择比较仪的规格、外径千分尺规格、最终的检测方案、合格性判断准则、检测场地

3、实施内容

根据被测参数确定检测部位和测量次数、确定验收方法、检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交义互检、评估报告

4、实际测量

清洗被测零件、确定讣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并讣算验收极限、选择讣量器具和两块尺寸的规格、调整与校正计量器具、用内径百分表检测内径、用机械式比较仪检测轴套的外径、用外径千分尺测零件外径、数据处理、零件清洗、防锈处理

5、检查结果

任务的完成情况、复查数据是否有误

6、过程评估

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对出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出具检测报告、教师评阅、资料存档

学习目标

实现哪些职业行动能力

1.分析零件尺寸精度

(1)识读零件图;

(2)分析尺寸精度要求

2.选择讣量器具

(1)选择计量器具;

(2)确定检测方法;

3.制定检测方案

(1)确定检测部位;

(2)确定验收极限;

4.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1)熟悉讣量器具操作方法;⑵清洗零件;⑶检查计量器具;⑷按方案检测并记录数据(5)处理数据

5.交义互检

(1)交义互检,核对数据

6.评估、总结

(1)总体评价;

(2)总结;(3)判断合格性;(4)出具检测报告;(5)资料的存档

11

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建议要完成哪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其如何编排学习(行动)过程,各个环节中哪些内容教师讲授,哪些内容学生自应当应用哪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行主学习,动,

引导教学法零件尺寸分析任务的导入?

教师提供引导资料?

教师采用任务设计法,给一个带有内径深度的讲授?

学生决策(与老师商讨或组内讨论)零件的图样和零件,按照精度要求的思路组?

确定检测方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织学习公差配合和检测方法等知识的教学。

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检查、评价选择计量器具和制定检测方案

示范教学法采用引导兼示范教学法,讲授尺寸公差知

识、内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等任务?

老师示范操作?

学生自己练习?

知识。

制定检测方案,并进行分析,修改和老师检查、评价

完善。

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任务设计教学法

采用示范教学法和设计法,教师示范并讲教师布置任务?

发放相关资料?

学生收解内径千分尺、内径口分表的结构、读数原集信息?

确定检测方案?

教师评定并完善理、使用方法、测量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教师进行检查、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然后,学生评价

完成对零件精度要求的检测;根据图纸技术

要求判断合格性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评估、总结

讨论教学法,学生互相对对方的零件

进行检测,核对检测数据,对互检的结果在小组内讨论,并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自我评

价,然后小组代表全班进行总结分析、讨论,

最后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条件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实施场所、设备要求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

活页教材、零件图、相关资料

实施场所:

公差实验室

设备要求:

计量器具、零件、清洗工具、防锈油、多媒体、计算机。

12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学习情境编号2-1学习情境名称形状误差的检测学时数8

学习任务

1.相关知识

熟悉任务和标准、分析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要求、零件儿何要素和形状公差代号的知识、形状公差标注的知识、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公差的知识;框式水平仪的结构、读书原理、使用方法等知识、最小条件;误差评定的知识2、实施方案

合像水平仪的分度值、桥板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评定误差、检测场地

3、实施内容

根据直线度、圆度、平面度、圆柱度精度要求选择计量器具、确定仪器安放方式、检测数据的处理和误差评定的方法、判断合格性、检测报告、复检、评估报告

4、实际测量

清洗零件盒检测装置、根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精度选择测量仪器、调整与校正仪器、检测、记录数据、数据处理、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值、清洗导轨和桥板、上防锈油

5、检查结果

任务的完成情况、复查数据是否有误

6、过程评估

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对出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出具检测报告、教师评阅、资

料存档

学习目标

实现哪些职业行动能力

1.分析零件尺寸精度

(1)识读零件图;

(2)分析尺寸精度要求

2.选择计量器具

⑴选择计量器具;

(2)确定检测方法;

3.制定检测方案

(1)确定检测部位;

(2)确定验收极限;(3)确定测量次数和数据处理方法4.实施

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⑴熟悉计量器具操作方法;⑵清洗零件;⑶检查计量器具;(4)按方案检测并记录数据;(5)处理数据

5.交义互检

(1)交义互检,核对数据

6.评估、总结

⑴总体评价;⑵总结;⑶判断合格性;⑷出具检测报告;⑸资料的存档

13

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建议要完成哪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其如何编排学习(行动)过程,各个环节中哪些内容教师讲授,哪些内容学生自应当应用哪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行主学习,动,

引导教学法零件尺寸分析任务的导入?

教师提供引导资料?

教师釆用任务设计法,给一个带有形状误差的讲授?

学生决策(与老师商讨或组内讨论)零件的图样和零件,按照精度要求的思路组?

确定检测方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织学习形状误差和检测方法等知识的教学。

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检查、评价选择计量器具和制定检测方案

示范教学法采用引导兼示范教学法,讲授形状公差知

识、合像水平仪、框式水平仪的使用方法等任务?

老师示范操作?

学生自己练习?

知识。

制定检测方案,并进行分析,修改和老师检查、评价

完善。

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任务设汁教学法

采用示范教学法和设计法,教师示范并讲教师布置任务?

发放相关资料?

学生收解合像水平仪、框式水平仪的结构、读数原集信息?

确定检测方案?

教师评定并完善理、使用方法、测量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教师进行检查、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然后,学生评价

完成对零件精度要求的检测;根据图纸技术

要求判断合格性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评估、总结

讨论教学法,学生互相对对方的零件进行

检测,核对检测数据,对互检的结果在小组内讨论,并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小组代表全班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最

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条件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实施场所、设备要求

教学文件、教学资料:

活页教材、零件图、相关资料

实施场所:

公差实验室

设备要求:

计量器具、零件、清洗工具、防锈油、多媒体、计算机。

14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学习情境编号2-2学习情境名称位置误差的检测学时数8

学习任务

1、相关知识

熟悉任务和标准、分析箱体孔轴线的平行度、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等形位精度要求、平行度公差的知识、垂直度公差的知识、指示表法测轴线平行度误差的知识;塞尺和直角尺测垂直度误差的知识

2、实施方案

安装心轴、支撑被测工件、调整计量器具和被测工件、先检测平行度误差,再检测垂直度误差、数据处理、判断合格性、检测报告、评估报告

3、实施内容

指示表、表架及箱体的安装、调整方法、心轴模拟基准轴线与被测轴线、检测部位和次数、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误差评定的方法、检测场地

4、实际测量

清洗辅助支撑、箱体、心轴、基准平台、将心轴安装在箱体孔中、将箱体用V型架支撑在基准平台上、检测箱体孔轴线平行度误差、检测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记录数据、查表求平行度、垂直度公差值、清洗辅助支撑、箱体、心轴、基准平台,上防锈油5、检查结果

任务的完成情况、复查数据是否有误

6、过程评估

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对出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出具检测报告、教师评阅、资料存档

学习目标

实现哪些职业行动能力

1.分析零件尺寸精度

(1)识读零件图;

(2)分析尺寸精度要求

2.选择计量器具

(1)选择计量器具;

(2)确定检测方法;

3.制定检测方案

(1)确定检测部位;

(2)确定验收极限;(3)确定测量次数和数据处理方法4.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⑴熟悉计量器具操作方法;

(2)清洗零件;⑶检查计量器具;(4)按方案检测并记录数据;(5)处理数据

5.交义互检

(1)交义互检,核对数据

6.评估、总结

⑴总体评价;⑵总结;⑶判断合格性;⑷出具检测报告;⑸资料的存档

15

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建议要完成哪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其如何编排学习(行动)过程,各个环节中哪些内容教师讲授,哪些内容学生自应当应用哪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行主学习,动,

引导教学法零件尺寸分析任务的导入?

教师提供引导资料?

教师采用任务设讣法,给一个带有位置误差的讲授?

学生决策(与老师商讨或组内讨论)零件的图样和零件,按照精度要求的思路组?

确定检测方案(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织学习位置误差和检测方法等知识的教学。

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检查、评价选择计量器具和制定检测方案示范教学法采用引导兼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