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4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精准解析河北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河北省重点中学期末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右图表示让自然状态下的紫花豌豆植株和白花豌豆植株进行杂交(正交)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豌豆植株作父本,紫花豌豆植株作母本

B.紫花豌豆植株只需要进行一次套袋处理

C.将收获到的豌豆粒种植后所得植株只有一种花色

D.右图所示实验的结果与反交实验的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去除紫花雄蕊,授以白花花粉。

【详解】A、白花豌豆提供花粉,作父本,紫花豌豆作母本,A正确;

B、紫花豌豆需进行两次套袋处理,第一次在去雄后,第二次在授粉后,B错误;

C、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合子,故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花色,C正确;

D、紫花与白花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D正确。

故选B。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存在不同的表现型

C.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D.隐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通常表现为隐性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指杂种个体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正确;

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错误;

C、显性性状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D、隐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表现为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B。

3.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性状的是()

①有芒×有芒→300株有芒②有芒×有芒→215株有芒和70株无芒

③有芒×无芒→325株有芒④有芒×无芒→101株有芒和97株无芒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据此答题。

【详解】①有芒×有芒→后代都是有芒,亲本可能是AA×AA(或Aa),也可能是aa×aa,故无法判断显隐性,①错误;

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株+无芒70株,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有芒×无芒→后代都是有芒,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③正确;

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株+无芒97株,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有芒和无芒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④错误。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属于“演绎”过程的是()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含有基因D的配子与含有基因d的配子结合产生F1,F1又会产生两种配子

C.F1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接近1:

1

D.F1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同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提出的假说,A错误;

B、含有基因D的配子与含有基因d的配子结合产生F1,F1又会产生两种配子,这属于提出假说,B错误;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可推测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接近1∶1,这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

D、F1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同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属于提出假说,D错误。

故选C。

5.已知下列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各控制一对性状,则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EeFf×EeFfB.EeFF×eeffC.EEFf×eeFfD.EeFF×EEFf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拆分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A、Ee×Ee→3E-∶1ee、Ff×Ff→3F-:

1ff,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2=4种,A错误;

B、Ee×ee→1Ee∶1ee、FF×ff→Ff,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是2×1=2种,B错误;

C、EE×ee→Ee、Ff×Ff→3F-:

1ff,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是1×2=2种,C错误;

D、Ee×EE→1Ee∶1EE、FF×Ff→1Ff:

1FF,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是1×1=1种,D正确。

故选D。

6.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显性,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用两株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即3/8高茎花腋生、1/8矮茎花顶生、3/8高茎花顶生、1/8矮茎花腋生。

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A.高茎花腋生×高茎花腋生B.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

C.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D.矮茎花腋生×矮茎花腋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控制高茎与矮茎的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花顶生和花腋生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设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为A、a,控制花腋生和花顶生的基因为B、b,用两株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即3/8高茎花腋生、1/8矮茎花顶生、3/8高茎花顶生、1/8矮茎花腋生,即子代中高茎:

矮茎=3:

1,则亲本为Aa×Aa,子代中花腋生:

花顶生=1:

1,亲本为Bb×bb,故亲代为AaBb、Aabb,即亲本组合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C正确。

故选C。

7.下图是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部分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细胞的分裂方式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

B.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细胞中含2个四分体

D.由图④细胞可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①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中①和③细胞的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周期中,A正确;

B、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

C、图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C错误;

D、图④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或第一极体的后期,不能据此判断该生物的性别,D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联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

B.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没有非姐妹染色单体

C.联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D.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联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A错误;

B、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存在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联会过程中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D、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如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发生联会,D错误。

故选C。

9.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2N)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照时间先后,图中四个时期的正确排序是甲→乙→丙→丁

B.d表示染色单体,丁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C.b表示细胞核DNA,乙时期中的核DNA数目比甲时期多一倍的原因是DNA复制

D.丙时期的细胞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中相关的物质变化,其中a表示细胞,d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说明d代表染色单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出现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的数目等于核DNA的数目,所以判断b表示核DNA数目,c表示染色体数。

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未复制时,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详解】A、按照时间先后,图中四个时期的正确排序是甲→乙→丙→丁,A正确;

B、d表示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正确;

C、b表示细胞核DNA,乙时期中的核DNA数目比甲时期多一倍的原因是DNA复制,C正确;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题文描述,回顾有关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及不同时期的物质变化特点,从中推测出a、b、c、d代表的含义,找出甲、乙、丙、丁代表的相应时期,以此为突破点,逐一分析。

10.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后再融合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C.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能会合在一起

D.受精作用使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总结: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后再融合,A正确;

B、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B正确;

C、受精后,精子的细胞核就会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正确;

D、受精作用使子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D。

11.下图为红绿色盲患者

遗传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I-1和II-3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II-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I-1

C.I-1和I-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

D.理论上I-1和I-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Ⅱ-5的基因型是XbY,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Ⅱ-4的基因型都是XBY,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详解】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XbY,所以可以推断Ⅰ-1的基因型是XBXb,进而可判断出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A错误;

B、据图判断Ⅰ-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理论上Ⅰ-1和Ⅰ-2生育男孩中将有一半患病,生育女孩全部表现正常,D错误。

故选B。

【点睛】

1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中的“细菌转化”指的是S型细菌和R型细菌相互转化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发生转化的

D.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该实验中的“细菌转化”指的是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R型细菌与S型细菌在菌落特征上存在区别,因此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发生转化的,C正确;

D、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C。

【点睛】

13.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的数量少B.保温时间过长

C.搅拌充分D.离心时转速适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DNA会注入大肠杆菌并随之沉淀。

【详解】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该部分噬菌体中带有标记DNA,离心后位于上清液,故选B。

14.下列关于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

B.DNA分子上有基因,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C.DNA分子的多样性指的是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D.DNA分子有的是链状的,有的是环状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多样性: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种)。

3、DNA分子的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基因并不都在染色体上,如线粒体、叶绿体、拟核DNA中没有染色体,也有基因,B错误;

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DNA分子有的是链状的,如染色体DNA,有的是环状的,如质粒,D正确。

故选B。

15.下图是某同学画的DNA部分结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两条链反向平行,C与G配对,且C-G之间有3个氢键,A正确;

B、DNA两条链反向平行,A与T配对,且A-T之间有2个氢键,B正确;

C、DNA两条链反向平行,T与A配对,且A-T之间有2个氢键,C正确;

D、DNA两条链应该是反向平行的,D错误。

故选D。

16.下列关于DNA复制

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全保留复制

B.DNA的复制有精确的模板,通常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DNA的复制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可发生

D.一个含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

模板、能量、酶、原料;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A错误;

B、DNA的复制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模板,B正确;

C、真核生物的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可发生,C正确;

D、一个含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量为(2n-2n-1)·m=2n-1·m个,D正确。

故选A。

17.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G-C碱基对越多,则DNA双链越容易解开

B.精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插入了该物质后,就不能再产生精子

C.该物质可能是抑制或阻碍了解旋酶的作用

D.该物质插入DNA分子后会影响DNA的复制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越多,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A错误;

B、根据题意,精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插入了该物质后,DNA双链不能解开,则DNA无法复制,减数分裂受阻,就不能再产生精子,B正确;

C、根据题意,该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推测该物质可能是抑制或阻碍了解旋酶的作用,C正确;

D、根据题意,该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故推测该物质插入DNA分子后会影响DNA的复制过程,D正确。

故选A。

18.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每个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

C.基因的遗传信息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

D.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

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

B、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B错误;

C、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是基因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碱基对排列顺序)传递至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将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转变成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进而决定了蛋白质合的结构,C正确;

D、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合成RNA的过程及翻译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均有水的生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

19.下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的某一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

B.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rRNA,其含有碱基对和氢键

C.该过程形成的是多肽,多肽要经过加工才能形成胰岛素

D.图中所示过程只有两种RNA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

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该过程为翻译,模板是mRNA,A错误;

B、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其含有碱基对和氢键,B错误;

C、该过程形成的是多肽,多肽要经过加工才能形成胰岛素,C正确;

D、图中所示过程有三种RNA参与,分别为tRNA、mRNA、rRNA组成,D错误。

故选C。

20.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和mRNA上B.mRNA和tRNA上

C.mRNA和rRNA上D.tRNA和mRNA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密码:

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

是指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

反密码子:

是指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因此,反密码子在tRNA上,B正确。

故选B。

21.下列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的是()

A.人类的白化病B.21三体综合征

C.苯丙酮尿症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一基因多效应和多基因一效应的现象。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其它是通过酶间接控制性状。

故选D。

22.下图是某同学画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