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5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考试复习大纲 答案版.docx

级考试复习大纲答案版

关于全校1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统一安排:

 

1、闭卷考试题型包括:

不定项选择题(2×10)、辨析题(8×5)、综合分析题(20×2)。

其中辨析题,要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应较好的阐述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综合分析题应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展开论述。

2、考试时间定于7月1日下午。

3、建议学生以复习提纲为主,结合课本进行复习,不再指定其他参考书籍。

考试题目一般在复习提纲中涵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继承了哪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P8

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4-19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具体阐述。

P2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和意识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8-29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P43;

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43;

同一性和斗争性。

发展的实质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5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其含义是: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包括三种情形:

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矛盾群)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同一性表现在,其一,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其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其矛盾性表现在,二者的含义不同;并且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P46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5.辩证的否定观。

P47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自身都存在肯定与否定,是我与非我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这一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辩证否定究其实质就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P58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其特点(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6、67。

2.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P64~66(实践的基础作用、认识的反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P68或P70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与“有用就是真理”的辨析。

P72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1)错误。

  

(2)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

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①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

这种真理观把凡是能给人以利益和效用的东西都当作真理,使真理成为满足任何需要的主观工具和手段。

②把真理的作用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

“有用”是真理的作用。

但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③否认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把主观的愿望的满足和主观的效用当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真理标准。

④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区别和界限。

谬误对某些人或阶级也是“有用”的,按照这种真理观,谬误也成了真理。

⑤犯了逻辑错误。

从“真理是有的”这个逻辑前提,得不出“有用即是真理”这个逻辑结论。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正确

(2)坚持客观真理论,也必然承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命题,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

其一,无论是对什么事物的认识,客观真理都只有一个,任何人、任何阶级要想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都只有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而决不能凭借什么地位和权势;其二,真理对于任何个人、任何阶级都一视同仁,人们只有尊重真理并按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当然,人们的阶级利益、社会地位、知识状况等等,对发现真理、发展真理和运用真理是有很大影响的,但这并不能构成否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由,也不能与某一认识本身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混为一谈。

如果把这些因素也附加到真理的规定中去,也必然否定真理的客观本质。

5.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3-75。

用此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1、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2、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性、不完全的。

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也有相对;同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P97-99。

运用此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与思路。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P99\P104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P112;

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

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存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措施。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发展的产物,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可以把经济基础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主体,把上层建筑看作是为这一社会性主体服务的社会事物。

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3-125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P13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P131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即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随心所欲。

错误。

因为,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3)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有直接的影响;(4)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5、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

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0-111)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

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

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

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

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P144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作用。

P147-149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P154-155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4、剩余价值的定义P157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P159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两种基本方法:

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5、资本积累的本质P162、后果P163

本质:

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后果: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

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177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位置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国家垄断本主义的形式P188,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89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后果P194、196、197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后果: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极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消极的后果: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2、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P202)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P21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本质区别P214)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P231\232.

第一,这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第二,这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

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E、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P255-260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P263

 

http:

//202.38.193.234/mks/

课程网站中有“网上资源---课程习题—模以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