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658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docx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

小学数学通识部分答案

通识1答案:

本专题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当下教育教学改革中较热门的话题——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

 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设置,紧扣核心素养。

郑毓信教授说:

"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满足一个基本的要求:

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的设置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因此,情境的选材与呈现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将学生引向数学知识的实质。

 

2.自主探究,生成核心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交流,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生成核心素养。

 

3.练习设计,养成核心素养。

有效的练习能让学生主动探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率。

 

4.拓展延伸,落实核心素养。

"拓展延伸”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加强"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把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推动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落实。

 

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

这一使命促使我们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探索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不断延伸其广度,拓展其深度,达到科学育人的要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识2答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教学领域里的先进观念,结合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心得体会:

1.教学设计时应该使充分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

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能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

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并且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网络环境为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内外,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在自己家里或者寝室等能上网的地方均可发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

网络虽然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沟通交流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都是分散的,不利于教学的集中展开和管理,因此需要有一个多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来支持。

网络式教学模式让网络教学进入校园,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

它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通识3答案: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深受启发,内心感到强大的震撼。

心得体会如下:

   教学主张正是对教育教学深刻思考后所形成的一种见解、一种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事业、对学生热爱的情感上的自愿,也表达了理智上的自觉。

这种自愿与自觉,正是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表现为教育自觉和自由。

具有教育自觉的教师才会有追求,也才会有行动;有理念,理念才会逐步成为信念;有实践,实践才会逐步成为实验。

可以说,教学主张是从教育自觉的根上长出来的鲜亮的绿叶。

一个缺乏教育自觉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教师。

   教学主张不是某一个早晨就能确立起来,更不是空穴来风,没有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是形成不了教学主张的。

因此,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于阅读,完善自我。

 

  阅读,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只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远。

阅读是丰厚自己文化积淀,撷取先贤经验的最快捷的方式。

有了深厚的积淀,个人的综合素养就增强;有了深厚的积淀,我们对教材才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理解;有了深厚的积淀,我们对教材设计,方可融入更多“感性”与“理性”的思辨……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需抽出一些时间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充盈自身,这样才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二、乐于实践,形成见解。

 

   苏派新生代名师不仅爱读书,在读书中发现和思考。

他们更注重读书的内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他们沉下心、扎根于教学一线;他们以一节节课例为载体,把书中的理论巧妙地、智慧地运用、迁移到课堂中;在实践后,再反思总结,提升理论,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我教学主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也能“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多一点大胆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能在英语教学这个百花园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

   三、善于反思,提炼主张。

 

   教学主张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断的教学反思,能让我们在不断变化、不断生长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以自己的视角直面教学中的现象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和诠释,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教学见解和观点。

反思是自身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

“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

” 教师要在不断的思考中深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扎根教学实践的土壤,以理性精神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养成了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就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使自己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

   教学主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向纵深开掘的过程。

它会随着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不断地完善、生成与改进。

“教学主张不能停留于文字与口号,要真正落实在课堂实践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这样做着。

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

不同的教学主张,定会引领着教师不同的教学实践行为。

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于自己的课堂上展示出独特的教学风格,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通识4答案: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学习体会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

我也结合了自己数学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

2、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

我深刻地领悟到:

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核心素养为教师指明未来的方向,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科业务精通熟,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争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更好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工作。

 

通识5答案:

答: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谡下先生们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探求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发扬,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各种观点纷然并存,各种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有发生,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数学答案

作业1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此,我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

一、能力在研究中培养

     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合作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

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把准备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21、9和11、63和21、8和5,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

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们归纳出:

7和21、63和21、这两组数他们之间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如:

8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0。

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结论,鼓励它们合作,他们就找到了求最小公倍数的两个好方法。

从头一个学生谈起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实践验证,人人互相谈论,各自在实践中得结论,不仅使学生合作氛围增强,还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知了同学们的合力,从而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中不愿讲话的同学也变得灵活起来,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起来。

二、知识在研究中发现。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而研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

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关于“秒”的感性知识。

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智能在研究中发展。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

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设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填表描图。

之后出示小华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放投影和录音,学生想利用什么方法能整理各种机动车辆在10分钟经过的辆数呢?

学生们先是想出不同的数数的方法,有的说:

“一辆一辆的记、有的说过一种车辆写一种名称”,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最后整理,学生们当时都想自己想出妙法,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让老师采纳,记得学生在争论中还把自己的好处说给大家听,最后在教师的辅导下,确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学生们公认后,方法很快地得到了应用。

数车辆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而且其它方面的数据也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们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那么凡是能让学生探讨的教师应大胆让他们研究,在调查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 知识在研究中掌握。

     课堂中推进研究性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准备问题的分析解答,追问解题思路,他们研究中发现,从已知推出所求问题,而后教师将研究重点内容交给学生,引出例题,如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用学过的知识同学能解答这道题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看谁学的快又好,读题后,分析数量关系,从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你能按照题意找出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找到了等量关系,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列出方程,解设原有x千克,x-5×7=40,学生解后,写出了答案,利用这种方法教师放手给出例题,让学生研究自解例2,全班35人,除一人解答不完整以外,全部符合课标要求。

在完成例2之后,教师让学生从中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由于学习是在研究中求知,并逐步掌握。

所以本节课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大家你争我叙,说出了学习中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业2答案: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如何界定的?

哪些是和学学学科密切相关的?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重点是: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重点是: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重点是: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三、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重点是: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重点是: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四、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重点是: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点是: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点是: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五、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重点是: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重点是: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重点是: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六、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重点是: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重点是: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重点是: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其中,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的有:

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这三大素养。

1.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3.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作业3答案: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马云鹏教授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中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时,应达到的综合性能力,是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一、践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本质。

 

二、积极备课,为核心素养的落实作铺垫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因此,教师要用较高层次的数学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学资源,解读并挖掘教材中要向学生传递的数学思想,用足、用好教材。

 

1.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可见,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教材的潜力,读懂教材,科学、整体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2.精心选择典型例子,理解教学内容中凸显的核心素养。

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除了利用好教材外,更应该要精心选择可以呈现教学内容的典型例子。

因此,典型例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和活动经验,要能够反映数学本质。

如在设计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时,选择典型例子表示位置时,第一次用本班学生站成排的照片做引入,这样的典型例子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造成了负迁移,让学生回归到了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达习惯,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第几列第几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经过探讨,结合教材,我们把照片换成在操场上排队做操的方式,让生活中的"第几竖第几个”的习惯运用于本课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第几列第几行”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

 

3.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内容中展现的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化的脚步,社会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复杂数据和图形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