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76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而血红蛋白是位于红细胞内的、由未成熟红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A正确;

B、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而不需要能量,可以知道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即可参与主动运输又可参与易化扩散,B正确;

C、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受体蛋白可位于细胞膜上(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也可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C正确;

D、血浆蛋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故选D。

3.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图中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

D.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

分析题图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甲溶液是高渗溶液;

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b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溶质的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A错误;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0分钟后开始吸水,说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

C、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

D、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达到稳定;

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且曲线甲在曲线乙的上方,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溶液,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和氧反应生成水B.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只有第二阶段可以生成ATPD.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B

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

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 

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详解】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水,A错误;

根据分析内容可知,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还原氢,C错误;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D错误。

故选B。

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

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A.DNA复制

B.蛋白质和RNA合成

C.DNA复制和RNA合成

D.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答案】C

试题分析:

细胞分裂间期

主要特点是: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

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处于S期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仁

B.蛙胚卵裂球细胞周期变短,子细胞体积变小

C.蛙胚卵裂期细胞G2期显著缩短,细胞分化变快

D.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可得到大量的G1期细胞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在分裂前期解体消失,而S期在前期之前,故可观察到核仁,A正确;

蛙胚卵裂球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由于卵裂球暂时无法从外界获取营养,故每次分裂细胞体积都会变小,B正确;

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G2期显著缩短,但此时细胞分化并不明显,C错误;

有丝分裂G1期细胞会合成DNA复制所需的一些蛋白质,缺乏营养物质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使细胞无法进入S期而大量留在G1期,D正确。

7.关于下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单体

C.此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

D.此细胞分裂产生卵细胞和极体

由图可知该图细胞质不均等平分,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此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正确。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像识别能力。

8.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下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类型c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a和b

C.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D.类型b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

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

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A、类型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因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和b,B正确;

C、根据分析,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C正确;

D、若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则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9.双链DNA分子中,数目相等的碱基是()

A.腺嘌呤和鸟嘌呤B.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C.腺嘌呤和胞嘧啶D.胞嘧啶和鸟嘌呤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

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

所以在双链DNA分子中,数目相等的碱基是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D正确。

10.如图所示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一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组实验中的细菌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B.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占大多数

C.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D.沉淀中放射性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

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和放射性同位素 

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标记,所以细菌不能先用 

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A错误;

B、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只占少数,B错误;

C、悬浮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离心时间短,C错误

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沉淀中放射性偏低,D正确。

11.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

2:

1B.2:

3:

1C.4:

4:

lD.1:

1;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

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

a=1:

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

a=2:

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2/3A、1/3a。

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

2/3=1/3,Aa的比例为1/2×

1/3+1/2×

2/3=1/2,aa的比例为1/2×

1/3=1/6。

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

1,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关键。

1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

d=1:

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D:

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

Dd:

dd接近于1:

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考点定位】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13.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中()

A.精原细胞B.卵原细胞

C.卵细胞D.以上细胞都有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

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或Y性染色体,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X;

可见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故选D。

14.下列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愚型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

先天愚型就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21号染色体较正常人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项正确;

青少年型糖尿病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故B、C、D项错误。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

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16.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A.该果蝇为雌性,图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B.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

C.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了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图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为Ⅱ、Ⅲ、Ⅳ、X(或Y)。

X、Y染色体的同源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通常没有性别差异;

果蝇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详解】A、根据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知,该果蝇为雌性,细胞内含有6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总共8条染色体,A正确;

B、由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可知,该细胞中的8条染色体可分成2组,一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分别为Ⅱ、Ⅲ、Ⅳ、X,B正确;

C、果蝇体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内信息传播的形式

C.反射中枢对传来的兴奋有分析和综合的功能D.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都有反射活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错误;

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内信息传播的形式,B正确;

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具有对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功能,C正确;

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D正确。

18.下列关于雄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是睾酮B.促进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降低代谢强度D.促进骨骼和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雄激素本质为固醇类,能促进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详解】A、雄激素的主要成分是睾酮,属于固醇类,A正确;

B、雄激素能促进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故能促进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

C、雄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故能增强代谢强度,C错误;

D、雄激素能促进骨骼和骨骼肌的生长发育,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性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知识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9.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表现出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地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周围,从而抑制了其生长。

所以侧芽周围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起抑制作用。

20.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幼苗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幼苗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常见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分布、生理作用小结:

【详解】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主要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生长素的分布受光照影响,而植物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从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一侧生长快。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生长素均匀分布,多于向光侧而少于背光侧,所以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②③①,B正确。

21.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

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1、曲线Ⅰ表示“J”型曲线,即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3、增长率是指:

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

增长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

增长前的值。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速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

时间。

【详解】A、甲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形成的“J”型曲线,能无限繁殖,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A正确;

B、甲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形成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增长速率随时间增大,B错误;

C、据图分析,乙种群在C点后的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

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使得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J型和S型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  )

A.森林B.草原

C.荒漠D.苔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复杂,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强,最稳定,故A项不符合题意;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但是要比荒漠、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故B项不符合题意;

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而苔原生态系统也称冻原生态系统,分布在两极或高海拔的极寒冷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

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因此苔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弱,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上述森林生态系统组分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光合作用

B.甲、乙、丙形成食物链

C.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D.丁包含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由图可知,甲和丁之间是双箭头,而且甲、乙和丙都有箭头指向丁,甲和乙都指向丙。

所以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详解】A、甲是生产者,①可以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

B、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丙,B错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甲、乙、丙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丁)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C错误;

D、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无机环境)包含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D正确。

24.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方,因为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小

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看到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调查人类色盲的发病率时,常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D.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计算的种群密度偏高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法:

种群的一般特征: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常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详解】A、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