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81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docx

毕业设计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64页secret

**市**河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矩形断面方案

摘要

**河穿越**市,本次整治段从黄河路—湨河入口段全长度为1950米,为了保护河道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进行本次河道整治工程,此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选定设计方案,设计河道横断面,推求水面线,进行河道堤防设计,河道中心线设计,河道护坡工程设计和栏杆、排水沟、伸缩缝等细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

本次设计的方法及过程有以下:

选择断面形式,矩形断面水力试算,通过伯努利方程推求水面线高程,然后设计堤顶高度;为了规顺洪水河槽稳定堤岸,进行河道中心线设计,首先在平面图上粗拟中心线,然后对有折角的位置圆弧化修改,圆弧半径应取3—5倍的水面宽度;最主要的设计是护坡工程设计,由于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故只进行挡土墙设计和校核,细部结构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栏杆设计、排水沟设计、伸缩缝设计,最后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

大大提高了该河段泄洪能力,减轻沿河两岸地区的防汛压力,河道将按50年一遇洪峰流量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不漫堤,防洪效益十分显著,配合挡土墙护坡以及堤顶道路绿化带,可增加植被,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附近沟道淤塞,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增强河道沿岸绿化,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关键词:

河道中心线布置;矩形断面;施工组织设计;

 

JiyuanSangYurivercoursetheengineeringdesign-rectangularcross-sectionscheme

Abstract

SangYuriver,thisregulationperiodthroughjiyuanJuriverentrancefromdimness-allfor1950meterslengthofsection,inordertoprotecttherivertothelivesandpropertyofthepeopleonbothsidesofmasses,sosafeforthisriverregulationengineering,themaincontentsofthisdesignis:

selecteddesignscheme,designriverchanneltransversesection,thewaterline,deriveriverleveecenterlinedesign,design,riverchannelrevetmentengineeringdesignandbaluster,drains,expansionjoints,suchasthestructuredesignanddetailsthe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quantitystatisticsandprojectbudget.

Thedesignmethodsandprocesseshavethefollowing:

selectsectionform,rectangularcross-sectionhydraulictrytocalculate,throughtheBernoulliequationdeducedthewaterline,thendesignelevationconstructedheight;Inordertogaugetheriverbank,stablefloodcenterlinedesign,firstinrivertoplan,andthenthecenterlineofcoarsepositionofadiscountAngleofcirculararcmodifications,arcradiusshouldbetake3-5timesthesurfacewidth;Themaindesignisrevetmentengineeringdesign,because,itadoptsrectanglesectionsectiononlyretainingwalldesignandcheck,detailsthemaincontentofthestructuredesign,includingarailingdesign,drainagedesign,design,finalisadjustableseamthe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quantitystatisticsandprojectbudget.Afterthecompletionoftheprojectwillgreatlyimprovethebehaviors,reducethedischargecapacityalongtheriver,theriverfloodareawillpresspressurein50yearsthepeakflowdesign,100yearsinacheckdam,aimlessandfloodwatersareremarkable,cooperatefloodcontrolbenefitprotectionandretainingwallsconstructedroadgreening,canincreasevegetation,beautifytheenvironment,reducingairpollution,effectivelypreventsoilerosiongully,avoidsiltationneartoprotecttheloc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nhancingthechannelcoastgreeningandimprovethelocalpeople'sproductionandlivingconditions.

Keywords:

centerlinedesign,sqarecross-section,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1项目基本资料说明

1.1概况

**市位于**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XX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XX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

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市**河穿越**市,黄河路—湨河入口段由于目前无河道整治工程,洪、枯水流路变化较大,主流顶冲点交替变化,造成沿河两岸毁田、塌园、毁地、塌房现象时有发生,给沿河两岸村庄公路带来很大的危害。

并且由于**河沿岸尚未进行系统的截污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入河,加之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致使河内杂草丛生,泥沙淤积,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状况恶劣。

因此,考虑**市发展需求,对该河段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兼顾左右岸、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规顺河槽,提高行洪能力,以达到防洪及保护两岸安全之目的。

1.2工程任务

从河道防洪、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考虑,本次**河河道整治从黄河路桥至湨河入口,全段长度1950米,主要任务如下:

(1)强化河道弯曲边界,规顺洪水河槽,使其逐步稳定,有利于洪水的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减少主流摆动范围,改善现有不利的河势。

(2)通过河道整治,稳定岸线,加强堤岸,在水流顶冲下,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公路及建筑物。

1.3工程设计依据

**河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文件依据:

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2)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1993);

《防洪标准》(GB50201-199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T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1.4工程地质

1.4.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为豫西北山地,地形比较复杂,整治段位于**市区,四周有较多建筑物,交通便利。

1.4.2地基土层

本区土质主要由人工素填土、第四纪全新世冲积的粉质粘土、粉土及晚更新世粘性土、砂土等组成,成层状分布,其中粉土和粉质粘土在地表分布普遍。

1.4.3地下水

地下水由潜水及承压水组成,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粘性土,渗透系数及水量均不大,两岸地下水埋深5.7~6.6米,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为地表水排泄地下水。

另根据相邻场地地下水质分析,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1.4.4不良地质作用与不良地质现象

本次勘察在地表和勘察孔中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古河道、暗浜、孤石、防空洞等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埋藏物。

1.5气象及水文资料

**位于**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4°52′,东经112°57′,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其特征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4.3℃,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有效积温4633~4974℃,无霜期210天,年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

年均降水量552.4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等特征,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9月份。

现状条件下上游河道(K1+550~K1+900)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4m3/s,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29m3/s,下游河道(K0+000~K1+550)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41m3/s,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75m3/s。

2整治方案

2.1项目区现状

**市**河穿越**市,目前,**河基本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因河床抗冲能力较强,河道变形以横向展宽为主,造成河道弯曲加剧,形成较多典型的蜿蜒型河段,弯距较小,摆幅较大。

由于目前河道整治工程较少,洪、枯水流路变化较大,主流顶冲点交替变化,造成沿河两岸毁田、塌园、毁地、塌房现象时有发生,给沿河两岸村庄公路带来很大的危害。

黄河路—湨河入口段由于目前无河道整治工程。

并且由于**河沿岸尚未进行系统的截污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入河,加之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致使河内杂草丛生,泥沙淤积,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状况恶劣。

2.2整治目标

结合本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河道防洪、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考虑,河道整治应达到的目标为:

(1)逐步强化河湾边界,规顺洪水河槽,使其逐步稳定,有利于洪水的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减少主流摆动范围,改善现有不利的河势,以达到有利于防洪保安之目的。

(2)通过河道整治,逐步稳定洪水流路,控制河势,稳定岸线,采用边坡衬砌结合植草种树等生物措施,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及公路免遭大水淘冲之目的。

2.3整治设计方案选定

(1)断面形式选择

河道整治横断面常采用矩形、梯形或复式断面。

复式断面适用于河滩开阔的河道。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

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不需要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

**河属于小型泄洪排污河道,流量较小,不宜采用复式断面。

梯形断面占地较小,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

河道两岸保护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岸边边坡耕作,便于河道管理,确保堤防安全。

矩形断面占地宽度最小,但两岸挡水墙投资及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本次设计中在全程采用矩形断面,主要是考虑到该段河岸有较多建筑物及企业用地,采用矩形断面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拆迁成本,而且有利于河道整治后该河段穿越河道道路的铺设。

(3)边坡衬砌方案

河道坡降陡流速大,河床粉质土壤,耐冲力差,为减小河床变形,强化岸坡,顺畅宣泄洪水,矩形断面段两岸采用浆砌石挡土墙。

3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3.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确定****河河道整治工程等别为Ⅴ等,工程规模为小

(2)型,新建堤防为2级堤防,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为五级。

3.2设计基本资料

3.2.1设计流量和水位

河道断面按照50年一遇水位设计,100年一遇水位校核。

上游河道(K1+550~K1+900)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4m3/s,100一遇洪峰流量为129m3/s,下游河道(K0+000~K1+550)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41m3/s,100一遇洪峰流量为175m3/s。

河道设计控制点水位:

治理段河道出口(湨河入口,桩号0+000)设计水位150.37m。

3.2.2河段糙率

经分析论证,确定本河段糙率采用值为0.027。

3.2.3河道纵比降

河道比降一般要求与沿线所经地面坡降相一致,避免大挖、大填方出现,同时也应与河道当前形态相协调,因势利导,主动控制流速,尽量减少沿河的侵蚀变形。

治理河段的比降确定,还应考虑与上下游河道的衔接,经分析论证,确定本河段河床纵比降为4/1000。

并在下游处与湨河河道进行衔接。

3.3工程设计

3.3.1河道横断面设计

根据推算的设计洪水资料,过水能力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3-1)

式中:

Q—渠道设计流量(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m),

,X为湿周;

i—渠道纵比降;

C—谢才系数,

,n为渠道糙率。

3.3.1.1主河道矩形断面水力试算

根据主河道实际情况,拟设断面子槽底宽20.0m,糙率取0.027。

50年一遇水位试算,初设水深h设=2.00m:

A=B×h设=20.0×2.00=40.00m2

X=B+2h设=20.0+2×2.00=24.00m

R=A∕X=40.00/24.00=

=131.71m3/s

Q=131.71m3/s>Q50。

50年一遇水位试算,初设水深2.30m:

A=B×h设=20.0×2.09=41.80m2

X=B+2h设=20.0+2×2.09=24.18m

R=A∕X=41.80/24.18=1.7287

=141.03m/s

满足Q=141.03m3/s≈Q下游50,V亦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校核(V不淤=1.5m/s,V不冲=4.0m/s)。

根据以上断面试算过程,河道横断面设计成果见下表3-1。

表3-1矩形水利断面计算

水利要素

年限

底宽/m

水深/m

50年/(m³/s)

100年/(m³/s)

河道上游

104

20

1.72

129

20

1.97

河道下游

141

20

2.09

175

20

2.41

注:

上游河道(K1+550~K1+900),下游河道(K0+000~K1+550)。

详细计算表格见附录1。

3.3.1.2不冲不於校核

不冲不於校核采用设计流量计算

V=Q设/A(3-2)

A=B×h设

式中:

V——设计流量时的流速(m/s);

A——设计流量时的过水面积(m2);

B——底宽(m);

分别代入各设计段设计水位、流量、底宽计算流速;

上游:

V上=Q设/(B×h设)

=104/(20.00×1.72)=3.023m/s

下游:

V下=Q设/(B×h设)

=141/(20.00×2.09)=3.373m/s

表3-2浆砌石不冲流速

砌石

浆砌石

单层/(m³/s)

2.5—4

双层/(m³/s)

3.5—5

浆砌石料/(m³/s)

4—6

注:

表格中的不冲流速对应R=1m时的不冲流速当R≠1时对应流速须乘以

对应取1/2—1/5。

本次设计

取1/4,对应的不冲流速如下表3-3。

表3-3浆砌石不冲流速调整

R=1.0

R=1.4676/m

R=1.7287/m

系数

流速/(m³/s)

系数

流速/(m³/s)

系数

流速/(m³/s)

1.0

2.5

1.1

2.75

1.15

2.87

4

4.4

4.59

5

5.5

5.73

6

6.6

6.88

在施工中采用浆砌石,

取4m/s。

所以对应流速比较

1.5m/s

1.5m/s

V亦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校核(V不淤=1.5m/s)。

3.3.2.3水面线推求

河道水位的变化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规模,因此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水面线的推算尤为重要,设计水面线是防洪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设计洪水位用于确定工程顶部高程。

采用《水工设计手册》推荐的河道水面线推算公式,即伯努里方程:

(3-2)

式中:

——上游断面的水位(m)、流速(m/s);

——下游断面的水位(m)、流速(m/s);

——两断面间水头损失(m),

——沿程水头损失(m),

——沿程摩阻坡度,

为河道纵比降;

——两断面流距(m);

——局部水头损失(m),

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本河道水面线主要考虑沿程水头损失。

本设计中河道无挡水建筑,故局部水头损失取

=0m;

取上游K1+500和K1+600断面计算,以K1+500断面所处水平面为参照面。

其中

=2.09m,

=3.023m/s,

=3.373m/s,

=0.004,

=100m,g=9.8m³/s,

=0m。

将以上各值带入公式(3-2)可得:

故可推得

=1.80m。

太行北路桥处K1+600断面的水位为154.68+1.80=156.48m。

以此类推,河道水面线推求成果见表3-4。

表3-4河道水面线高程

序号

桩号

河段长/m

i

河床高程/m

设计水深/m

设计流量

设计水位/m

1

K0+000

100

0.004

148.28

2.09

141

150.37

2

K0+100

100

148.68

2.09

150.77

3

K0+200

100

149.08

2.09

151.17

4

K03000

100

149.48

2.09

151.57

5

K0+400

100

149.88

2.09

151.97

6

K0+500

100

150.28

2.09

152.37

7

K0+600

100

150.68

2.09

152.77

8

K0+700

100

151.08

2.09

153.17

9

K0+800

100

151.48

2.09

153.57

10

K0+900

100

151.88

2.09

153.97

11

K1+000

100

152.28

2.09

154.37

12

K1+100

100

152.68

2.09

154.77

13

K1+200

100

153.08

2.09

155.17

14

K1+300

100

153.48

2.09

155.57

15

K1+400

100

153.88

2.09

155.97

16

K1+500

100

154.28

2.09

156.37

17

K1+600

100

154.68

1.72

109

156.48

18

K1+700

100

155.08

1.72

156.88

19

K1+800

100

155.48

1.72

157.28

20

K1+900

100

155.88

1.72

157.68

21

K1+950

50

156.08

1.72

158.08

3.3.2河道堤防设计

3.3.2.1堤身土料填筑标准与堤防沉降量

河道堤身填筑时,应经济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并满足防汛和管理的要求,一般选用河道开挖土筑堤。

在土质的选用上应优先选用亚粘土,粘粒含量为15%~30%,塑性指数为10~20,土料填筑标准为压实度不小于0.92。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对于一般堤段,堤防高度小于10m,且为压实土堤,堤防沉降量宜取堤高的3-8%,本工程新筑堤防堤高3.24-3.61m,设计以堤防平均提高的3%作为预留沉降量,即预留沉降量计算表如下表3-5。

表3-5预留沉降量

设计堤顶高度/m

预留沉降标准/%

预留沉降量/m

上游

3.24

3

0.10

下游

3.61

3

0.11

3.3.2.2堤顶高度设计

设计堤顶高度=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堤顶超高。

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确定。

Y=R+e+A(3-3)

式中:

Y—堤顶超高(m);

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雍增水高度(m),设计洪水中已包括风雍增水高度因素,故不另计算;

A—安全加高(m)。

(1)波浪爬高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C中公式C.3.1,当m=1.5~5.0时,波浪爬高按下式计算:

(3-4)

式中:

—累积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

—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根据护面类型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表C.3.1确定,可查取

=0.75;

—经验系数,可根据v(m/s)、堤前水深d(m),重力加速度g(m/s2)组成的无维量v/

,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表C.3.1-2确定;v/

=2.65,故查取

=1.17;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可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表C.3.1-3确定,对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取13%;故查取

=2.07;

m—斜坡坡率,本设计采用矩形断面,故采用m=0;

—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可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公式C.1.2-1确定,公式见下;

L—堤前波浪长度。

可由平均波周期

确定。

由下公式计算:

(3-5)

(3-6)

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