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89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docx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2

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

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论

分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

情感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想

意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的。

小结、过渡:

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请大家阅读新,记住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

(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

2、根据本20页“动脑筋”:

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

《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

(有)为什么?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

《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

(洛阳、余杭、涿郡)

、根据第21页“动脑筋”:

《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了哪些危害?

(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

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

(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

(可延伸到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洋务运动》。

第6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了哪些危害?

(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的

小结、过渡:

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

请看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本2——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

(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

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

(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

(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安庆上海上海武昌汉阳福州

工业名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铁厂船政局

人名曾国藩曾国藩、李鸿李鸿张之洞张之洞左宗棠

类别军事军事民用民用民用军事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

但是,把本27页“献资料•李鸿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是爱国的吗?

(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28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李鸿张之洞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进行练习。

4、提醒学生预习第7《戊戌变法》。

第7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握189~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公车上书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

(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

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

(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

(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讨论回答:

A怎样改革政府机构?

为什么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等措施?

B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

能起多大的作用?

在思想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

引起哪些变化?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顽固派虽然掌握实权,势力强大,但他们毕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趋势,不得不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管理,不得不同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放松舆论控制,准许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等等。

3、请出几位组学生,根据30页第2段“阅读字”和32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表演康有为与荣禄在总理衙门的那一场对话以及康有为与自己女儿的对话。

(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调控堂纪律和氛围)

4、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

哪些人反对?

哪些人无所谓?

造成什么后果?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因此,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根据32页“活动与探究”: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

(清政府中阻挠维新变法的顽固派)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

(实权掌握在顽固派手里)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他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

6、根据31页“动脑筋”:

你同意谁说的意见?

为什么?

(赋于学生人格多元化的选择权,允许他们自圆其说。

但是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设问:

他的献身精神对后人有什么激励作用吗?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脱逃后,有没有继续斗争?

由此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

7、有人说: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亮出你的理由。

(让学生讨论,不必统一答案。

如果得不出结论也无妨,可以介绍123页的《附录》给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做“百日维新”?

(变法法令的颁布,从1898年6月到9月,前后只经历了103天就被顽固派扼杀了,所以叫“百日维新”。

实际上,维新变法运动从189年“公车上书”就开始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本第38页选择题:

应选B(189年——《马关条约》引发“公车上书”)提醒学生预习第8《辛亥革命》

第8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基础

知识了解孙中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进取意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

哪些人反对?

哪些人无所谓?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起初上书李鸿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孙中创建革命党

1、孙中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0年;地点:

日本东京;领导人:

选孙中为总理;革命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

《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

有哪些变化?

(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民报》发刊词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小结、过渡:

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对原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后,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

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

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

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

(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本35页孙中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9新化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新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

结果如何?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

新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的”吗?

(不是)新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

(当时特定的历史条,决定了新化运动必然兴起。

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

“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学”属于学革命。

思想革命决定了学革命的方向,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但是,就在新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

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吗?

(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化运动?

(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B缺陷:

运动中对于中西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

(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意思。

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

例如:

他主张新学要首先解放什么?

他还主张新学要反映什么内容?

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

等等。

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取代言,同时也注意到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

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本第40页选择题:

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