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054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地理学院0907070098

2011年8月27日

 

1、前言

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1、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1.3实习前准备

1、充分了解实习计划书以及庐山地区相关介绍内容,对庐山有了初步的了解。

2、准备实习相关仪器及使用。

3、实习区地形图及地质图的准备。

1.4实习时间及路线

1、8月18日下午

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2、8月19日

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3、8月20日

牯岭街飞来石—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

4、8月21日

小天池—好汉坡

5、8月22日

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

6、8月23日王家坡

2、区域概况

2.1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

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2.2庐山气候条件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

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

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

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2.3庐山植被及土壤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

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首先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

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5。

其次为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

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8%左右,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pH值5-6。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

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

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

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此外庐山还有丰富的蕨类植物。

2.4庐山的人文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庐山风景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

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此外庐山还有独具异域风情的别墅群,公元19世纪下半叶,庐山别墅伴着西风东来应运而生,随后相继兴建并保留至今,形成蔚为大观的别墅建筑群。

名人、事件与别墅相连,建筑、历史与文化相映,由此产生了以八处国宝级别墅为代表的众多建筑佳作。

现在庐山最著名的别墅有张学良住过67号瑞典式别墅、蒋介石和宋美龄住过的120号别墅“美庐”。

美庐有“天下无庐美此庐”的盛誉,毛泽东和江青也曾多次于此庐下榻。

此外当代有许多重大政治会议在此召开,如有毛泽东组织召开的庐山会议等,使庐山成为了政治名山。

这些都使得庐山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3、实习路线及观察要点

3.1实习路线选取原则

1、尽可能不走重复的路。

2、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地理单元。

3、能尽量多的观察到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

4、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

5、切过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

6、注意地貌的走向和路线的选择。

3.2具体的实习路线及成果

(一)8月18日

实习路线:

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滑坡面及分析其成因。

(2)观察河流袭夺地貌(3)观察山地棕壤。

第一点:

汉口峡。

18日下午,我们抵达庐山,在简单点的休整之后,我们赶到了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在汉口峡路边发现一个典型的滑坡面。

在分析滑坡之前我们对当地的经纬度及海拔进行测量、当时的气压及干湿球温度、以及对滑坡的一个面进行了产状的测量。

所得数据如下:

经纬度:

N29°34′3.26″,E1155857.5,海拔1141m,干球温度:

30.6。

滑坡面产状:

315°∠51°。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滑坡面的岩石主要为前寒武纪所形成的石英砂岩,这种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但变质不彻底,介于原岩与变质岩之间,呈粉砂状,硬度不大。

该滑坡主要是沿着节理面向下滑动,由于该滑坡位于公路旁,有人工开挖的痕迹,我们断定为该滑坡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滑坡体沿着节理面滑落。

此外我们发现未滑落的一侧坡面上堆积这大量的石英砂岩的碎屑物质,据观察这一侧岩层已经发生了错动沿着断层面下滑。

很有可能发育另一个滑坡。

第二个点:

汉口峡与大月山水库交界地段,根据实测,大月山水库的经纬度:

N29°33′52.4″,E115°59′4″;海拔:

1245m;气压:

874.7hpa;风向:

西偏南60;风速:

1.4m∕s。

在此我们观测到此时山地的主要植被为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云片柏、侧柏、黄山松、以及壳斗科的茅栗。

观察还发现,此处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汉口峡河流为袭夺河,大月山水库所在的大校场谷地河流为被袭夺河流,大校场谷地因此形成了干谷。

其成因为:

汉口峡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快于大校场谷地,因此将大校场河流的源头夺取,成为汉口峡河流源头。

我们发现汉口峡落差大,谷地较窄,为形成的谷地,是因为谷地上升而使得溯源侵蚀速度变快。

而大校场谷地由于发育时间较早,溯源侵蚀变慢,形成了宽谷。

大月山水库为人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而筑成的,成为了饮用水源地。

第三点:

大月山。

该地发育的为山地棕壤,地表植被主要为针阔混交林。

山地棕壤发育于网纹红土之上,为庐山在上升后气候及植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山地棕壤。

日期:

8月21日天气:

晴调查人:

王成华

总号:

LS

剖面号码:

DYS—1

观察地点:

大月山山脚

海拔高度:

1280m

山地植物:

针叶林、灌木

土壤名称:

山地棕壤成土母质:

古土壤

剖面性态

层次: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厚度(cm)

0—7cm

7—14

14—40

40—60

颜色:

黑褐色

褐色

棕色

土黄色

灰白色

质地

砂土

中土壤

重壤土

粘土

湿度

稍润

稍润

稍润

结构

粒状

团状

团状

块状

松紧度

松散

疏松

紧实

极紧

紧实

植物根

较少

极少

动物穴

存在

(二)8月19号

实习路线:

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实习目的:

(1)了解庐山植物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以及庐山植物园的部分植物。

(2)了解含鄱口角峰的形成(3)了解庐山云雾的形成。

(5)观察单面山并分析其形成。

第一点:

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为学校首任校长胡先骕先生等人所创建,占地近300公顷,引种栽培植物3400余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

全园建有松柏区、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岩石园、猕猴桃园、药圃、茶园等9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和展览区。

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的反应了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大致如图所示:

在海拔500m以下主要为常绿的阔叶林以及常绿的针叶林,组成常绿阔叶林的多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常绿树种,而针叶林为马尾松。

海拔800~1000m处分布着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组成主要为壳斗科、山茱萸科、金缕梅科、胡桃科、槭树科。

海拔1110~1300m,为典型的温带植被,组成这一植被的建群种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树种。

常见的有:

茅栗、鹅掌楸。

其次在海拔200~1300m均分布这山地灌丛,主要有杜鹃、满山红、蜡瓣花等。

此外还分布这大量的竹林,其中毛竹林的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玉山竹林在海拔800~1300m均有分布,由于气候的变化毛竹林的上限有所上升,已经危及了原有植被的生存,可能对庐山的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蕨类分类系统为著名的植物学家秦仁昌先生所创立,是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人。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察的是蕨类植物。

1、东方荚果蕨:

植株高达100cm。

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

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30-80cm,禾秆色;叶片长椭圆形,长50-80cm,宽25-40cm,顶端渐尖,深羽裂,基部不变狭,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状半裂;羽片长12-22cm,宽2.5-3cm,裂片边缘略具钝齿;侧脉单一;孢子叶一回羽状;羽片栗褐色,有光泽,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

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的分枝顶端,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囊群盖白膜质,近圆心形,基部着生,向外卷盖囊群,成熟时压在囊群下面,最后散失。

2、中国特有的蹄盖蕨,根状茎短而直立,叶柄基部扩大成纺锤形,向下变尖成喙状;叶片二回羽状,下部几对逐渐缩短,成熟的小羽片狭长圆形,边缘脱裂,顶端钝圆,有小齿牙。

孢子囊群近圆形,生分叉侧脉的上侧一脉;囊群盖同形,边缘有睫毛。

其中槭树科的有:

1、青榨槭:

落叶乔木。

树皮黑褐色或灰褐色,常纵裂成蛇皮状。

小枝细瘦,圆柱形,无毛;当年生的嫩枝紫绿色或绿褐色,具很稀疏的皮孔,多年生的老枝黄褐色或灰褐色。

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成下垂的总状花序,顶生于着叶的嫩枝。

鸡爪槭:

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冠伞形,姿态雅丽。

树皮平滑。

小枝红棕色。

叶对生,掌状7~9裂,基部截形成心脏形。

裂片先端尾状,边缘有不整齐锐齿或重锐齿,嫩叶密生柔毛,老叶平滑无毛。

秋日红叶如锦,十分悦目。

花杂性,由紫红小花组成伞房花序,4月开放。

翅果展成钝角,向上弯曲,10月成熟,棕黄色。

然后是杜鹃科,如云锦杜鹃:

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平整,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黄色茸毛。

每年立夏过后,顶生伞状花序,待放的花苞则如荷箭。

花朵盛开时,由7—13朵小花。

猴头杜鹃: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

幼枝有红棕色曲柔毛,老枝无毛,有明显的叶痕。

叶互生,常集生枝顶;叶片厚革质,倒被针形成长圆状倒披针形。

顶生伞形式总状花序。

植物园内还有众多的柏科植物,罗汉柏:

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2m;树冠广圆锥形;大枝平展,不整齐状,轮生,枝端常下垂,小枝扁平。

叶鳞片状,对生,在侧方的叶略开展,卵状披针形,略弯曲,叶端尖;在中央的叶卵状长圆形,叶端钝;叶表绿色,叶背有较宽而明显的粉白色气孔带,叶长4-7mm。

球果,近圆形。

线柏:

乔木,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皮脱落;树冠尖塔形;生鳞叶小枝条扁平,排成一平面。

鳞叶先端锐尖,侧面之叶较中间之叶稍长,小枝上面中央之叶深绿色,下面之叶有明显的白粉。

球果圆球形。

杉科的有:

活化石之称的水杉: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

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线形,柔软,几乎无柄。

南方红豆杉:

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芽鳞顶端钝或稍尖,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

叶2列,近镰刀形,长1.5—4.5厘米,背面中脉带上无乳头角质突起,或有时有零星分布,或与气孔带邻近的中脉两边有1至数条乳头状角质突起,颜色与气孔带不同,淡绿色,边带宽而明显。

种子倒卵形或柱状长卵形,长7—8毫米,通常上部较宽,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东北红豆杉:

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一年生枝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芽鳞先端渐尖,背面有纵脊。

叶排成不规则的二列,斜上伸展,约成45度角,条形,通常直,稀微弯,长1-2.5厘米,宽2.5-3毫米,稀长达4厘米,基部窄,有短柄,先端通常凸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二倍,干后呈淡黄褐色,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

此外植物园内还有庐山唯一一棵的假地枫皮:

乔木:

树皮褐黑色,剥下为板块状,非卷筒状;芽卵形,芽鳞卵形或披针形,长3-5毫米,有短缘毛。

叶常3-5片聚生于小枝近顶端,狭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第二个点:

含鄱口,根据观测我们的该地的经纬度为:

E115°58′51.47″,N29°32′46.22″,海拔:

1128m。

气压:

886.5hpa。

干球温度:

25.4,25.2。

在此我们观测到大量的积状云,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对流旺盛而形成,积状云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变成积雨云,午后很有可能因此而产生热雷雨。

此时,云量大约为7,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大量云雾沿着山谷向山顶运动,成因为白天山顶较谷地气温高形成环流,导致空气流动。

含鄱口形成大量的云雾,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面鄱阳湖。

在山地中常常形成地形云,当达到饱和的云变成降雨之后,未达到饱和状态的继续上升,达到饱和之后又形成降雨,如此循环。

可以形成波状云。

含鄱口处有一座角峰,经测量岩层产状为:

71.5°∠63.5°,岩性为石英岩。

形成原因主要为经过内力作用导致岩层直立,后来经过外力作用两侧被剥蚀,形成了一座独立的山峰,山势陡峻。

第三点:

五老峰,登上五老峰一峰我们看到了陡峭的单面山,单面山是指一面为陡坡或悬崖,另一面为缓坡或背坡的地形。

该山峰是由于断层而产生的,一侧为地堑下降,五老峰为地垒上升。

根据几天的观察我们可以断定庐山为前寒武纪形成的断块山,其中有过大概有过至少两次的上升运动。

同时庐山要早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形成,是古老的山峰。

判断是否发生多次上升运动,可以看谷地内是否有谷套谷或者是阶地的,如果有很有可能有多次上升运动。

(三)8月20日

实习路线:

牯岭街飞来石—花径—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

实习目的:

(1)判断飞来石的成因。

(2)观察花径所在的谷地。

(3)锦绣谷和仙人洞的成因。

(4)了解铁船峰的形成。

第一点:

庐山中学旁的飞来石,经测量较大的一块的产状为:

153°∠55°,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这两块巨大的飞来石位于一个宽谷中。

但由于该地经过人为的改造,我们已经无法辨别出它真正的成因。

飞来石如果为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则岩石前方会有堆积物的存在;如果没有冰川作用,只有流水作用,则反之。

两块巨大的岩石有可能是在河流溯源侵蚀时,岩石崩塌跌落而形成的。

形成了形状类似冰桌的两块飞来石。

第二个点:

花径和锦绣谷,花径位于如琴湖旁,在一个U型的宽谷上,该宽谷为东西走向,是由于向源侵蚀所形成的,由于形成年代较早,形成了U型谷。

而锦绣谷为深切峡谷,锦绣谷形成初期为U型谷,后来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在加上流水的溯源侵蚀作用,有强烈的下蚀作用而形成V型谷。

到达天生桥附近时形成了河流的裂点。

天生桥为流水地貌,由于天生桥和原来下面的岩层有裂隙,只将下面的岩块侵蚀,因此形成天生桥。

此外我们还发现天生桥附近的岩石有明显的岩脉,为石英岩脉。

形成原因为原来是石英砂岩中有裂隙,经过高压高温的作用,石英融化,在裂隙中形成了重结晶作用,因此形成了石英岩脉。

第三点:

仙人洞,据观察仙人洞岩性为石英砂岩,岩石岩性较脆,岩石崩塌而形成,后来经过人工的开挖,变成了现在的仙人洞。

但仙人洞不适宜深挖,岩层为水平节理,继续深挖很有可能会有崩塌的危险。

第四点:

龙首崖,在龙首崖之上可以俯看石门涧峡谷,同时也是观察铁船峰的最佳观赏点,将铁船峰的全貌看的一清二楚。

经观察铁船峰为一座背斜山,岩层向上隆起,由于有上升的张力作用,铁船峰有轻微的错动。

(四)8月21日

实习路线:

好汉坡

实习目的:

(1)掌握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

(2)观察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

地点一:

半山亭,地理坐标是(29°35'08"N,115°59'05°E)海拔是947m

日期:

2011.8.21天气:

晴调查人:

王成华

总号:

LS

剖面号码:

HHP—1

观察地点:

半山亭

地形:

坡地

海拔高度:

947m

坡度:

坡向:

土壤名称:

山地黄棕壤

指示植物:

落叶阔叶林

剖面性态

层次:

O

A

B

厚度(cm):

0-5

5-15

15-80

颜色:

暗棕色

棕色

黄棕色

质地

砂土

轻壤土

中壤土

湿度

稍润

松紧度

极松

疏松

紧实

孔隙

较大

植物根

动物穴

存在昆虫洞穴

新生体

———

侵入体

石块

地点二:

LS—HHP—02,月弓堑,地理坐标为(29°35'23"N,115°59'06"E),海拔为869m,压强为916.6hpa,右图即为土壤剖面图,其相关数据记载如下:

日期:

8.21天气:

晴调查人:

王成华

总号:

LS

剖面号码:

HHP—2

观察地点:

月弓堑

海拔高度:

869m

土壤名称:

山地黄棕壤

剖面性态

层次: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厚度:

(cm)

0—4

4—10

10—44

44—105

颜色:

褐色

灰褐色

棕色

黄色

灰白色

质地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湿度

稍润

稍润

较干

结构

粒状

块状

团状

块状

松紧度

极松

疏松

紧实

极紧

极紧

植物根

地点三:

LS—HHP—03,地理坐标为(29°36'16"N,115°59'03"E),海拔为433m,压强为955.5hpa.

日期:

8月21日天气:

晴调查人:

王成华

总号:

LS

剖面号码:

LS—HHP—1

调查地点:

好汉坡底

地形:

山地

海拔:

433m

土壤名称:

山地黄壤

剖面性态

层次:

枯枝落叶层

腐蚀质层

淋溶淀积层

母质层

厚度:

(cm)

0—4.5

4.5—16

16—110

颜色:

褐色

深黄

土黄

橙色

质地

轻壤土

重壤土

粘土

湿度

稍润

稍润

结构

粒状

团状

松紧度

极松

疏松

极紧

疏松

孔隙

较小

极小

较大

植物根

较少

动物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地的植被的垂直变化以及土壤的变化,由山地的棕壤变成黄壤再变成红壤,土壤的颜色也随着海拔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着。

同时山地的阴坡和阳坡土壤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在途中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

整个庐山的土壤分布大致如图所示:

(五)8月22号

实习路线:

美庐—庐山博物馆—大校场谷口—黄龙寺—黄龙潭

实习目的:

(1)了解庐山近代的发展史,对庐山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

(2)参观博物馆使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庐山。

(3)分析黄龙潭的成因。

(4)分析刀型树的成因。

第一点:

美庐。

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它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

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

庐山的别墅群是是由传教士李德立发起建造的,站在庐山东谷牯岭镇的高地,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迥异的西洋别墅,它们建造精美,规划合理,错落有致,集中了欧美各国的建筑特点。

清末民初,这座江边名山曾汇集了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特色的建筑物,几千个人在此居住,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第二点为大校场谷口,经纬度:

N29°33′19″,E115°58′20″,海拔:

1012m,气压:

897hpa。

通过观察以及在庐山博物馆格的参观,我们了解到庐山大部分区域分布这大量的变质核杂岩,在至今18~25亿年间庐山处于一个类似日本群岛的岛弧之上,在加里东运动时期开始上升,当时并没有现在的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

在至今8~5亿年间庐山没有发生过堆积,但在此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庐山在后来的燕山构造运动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也发生过上升运动。

第三点:

黄龙潭。

在去黄龙潭的路上我们发现有些刀型树,刀型树是由于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

一般发生在土层较为深厚的滑坡体上。

黄龙潭瀑布为河流的裂点,主要是因为溯源侵蚀的作用形成的,一般多裂点地区河流发育速度较快。

(六)8月23日

实习路线:

王家坡

实习目的:

(1)分析王家坡U型谷形成的原因。

第一点:

王家坡,经纬度N29°34′48.9″,E115°59′38.4″海拔:

1143m,气压:

884.4hpa:

此行的主要目的为观察王家坡U型谷,并分析其成因。

由于大雾的影响,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