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111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

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做比较                                

C. 打比方                                

D. 下定义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________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一:

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二:

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三:

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

(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

(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三

【解析】【分析】

(1)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从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

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3)生机勃勃、白发苍苍(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________

①指缝隙严密闭合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蚜虫,是________;一种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答案】

(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

(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

(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汤姆(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

“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

”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

”樵夫大笑起来,说道:

“这怎么可能呢?

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

”汤姆说道:

“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爸爸只得答应:

“好吧!

那就试一次看看。

”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

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

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

”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

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

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

“爸爸,来看呀!

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

”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________     平平安安——________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

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 诚实                                     B. 强壮                                     C. 聪明                                     D. 勇敢

5.【答案】

(1)tù;wù;mán;sì;céng;zhòng

(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

(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

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

(4)提示: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故答案为:

(1)tù、wù、mán、sì、céng、zhòng

(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

(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

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

(4)提示: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6.【答案】

(1)凉鞋屋——冬天太冷;棉鞋屋——夏天太热;雨鞋屋——夏天闷,冬天冷

(2)蓝狐狸修建鞋屋是为了发财,他实现了目标,因为他得到了红果子、土豆、莲蓬。

(3)他通知大家附近有大坏蛋,不让大家出门。

他的做法是不对的。

(4)他可以在凉鞋屋里放上棉被,在棉鞋屋里装上电扇,在雨鞋屋里加上窗户。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连线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1、凉鞋屋——冬天太冷2、棉鞋屋——夏天太热3、雨鞋屋——夏天闷,冬天冷

(2)蓝狐狸修建鞋屋是为了发财,他实现了目标,因为他得到了红果子、土豆、莲蓬。

(3)他通知大家附近有大坏蛋,不让大家出门。

他的做法是不对的。

(4)他可以在凉鞋屋里放上棉被,在棉鞋屋里装上电扇,在雨鞋屋里加上窗户。

【点评】

(1)按课文内容连线,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7.【答案】

(1)设问句;妈妈怎么没去上班呢?

原来她生病了。

(2)B

(3)桃花、油菜花。

如果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则说明这种植物很可能需要昆虫来传播花粉。

通过查找资料和联系生活,我们知道一些植物开花的时候,会引来许多蜜蜂或蝴蝶,这说明这种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如桃花梨花、油菜花。

(4)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解析】【分析】

(1)划线句有问有答,作者自问自答,属于设问句类型。

可以照样子写:

妈妈今天怎么没上班呢?

哦,原来妈妈生病了。

(2)用昙花举例,不单是在说明昙花本身奇特,而是用来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受好多因素影响。

(3)划线句主要说明了有些植物必须靠昆虫传粉才能结出果实的道理。

可以联想到桃花、油菜花等春天开花的植物。

(4)从选文划线句中,可以总结出光照、温度、湿度、昆虫活动时间这些因素与植物开花时间有关。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设问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从而把问题讲得一清二楚。

这种修辞手法能针对问题的主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2)本题考查对举例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

举例说明是最基本、也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某一类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读句子思考问题,首先看句子在说明一种什么道理,再根据平时的积累,触类旁通地找出其它类似的植物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好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光照,再从选文中筛选出其它因素即可。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_____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_____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_____你怎么不肯出力_____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_____你不要讲我了_____你是最调皮的一只_____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_____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_____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_____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刚走了一半路程________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________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________你怎么不肯出力________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________你不要讲我了________你是最调皮的一只________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________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________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________

(2)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_______。

(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_______。

(4)蚂蚁明白了什么?

请写下来。

【答案】

(1),;。

;:

“;?

”;:

“;,;。

”;,;:

“;!

(2)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3)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

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

(4)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

“?

”:

“,。

”,:

“!

(2)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3)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

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4)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

      

【点评】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类文阅读

水柳村的抱抱树(节选)

  东山山脚下的水柳村,河道两旁长着成排的柳树,柳条映在清澈的河水上,干净又漂亮。

  最近,水柳村有了大麻烦。

  十字河道口的一棵老柳树,不知犯了什么毛病,谁经过他那里,他便伸长柳条,紧紧一抱,直抱到满意了才松手。

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老柳树变成了抱抱树,河道口的交通变得无比拥堵,水柳村的人伤透了脑筋。

   终于,人们要去和老柳树谈判了。

村长说:

“老柳树,你不能再乱抱了,你知道你惹了多少祸吗?

要是你不听,我们就要把你的柳条统统剪掉啦!

  老柳树终于忍不住哭起来,柳条乱掀乱舞,吓得村民们都往后退了退。

  “我喜欢你们,给我抱抱吧。

你们小时候,不都和我抱得紧紧的吗?

”老柳树又哭又笑,“你们都长大了,个个都忙,没时间和我招呼。

但是我喜欢你们,想跟你们抱一抱。

  水柳村的村民们慢慢地靠过来,没一个敢嬉笑,一个一个走过去让老柳树抱一抱。

如今,老柳树开心极了,没事还是抱一抱,它还抱过几个溺水的小孩呢!

(1)水柳村的大麻烦是(    )。

A. 老柳树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                   B. 老柳树随意抱人                  C. 河道口交通拥堵

(2)老柳树都抱了谁?

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3)老柳树还会抱谁?

请你展开想象力,写一写。

(4)老柳树为什么要抱人们?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水柳村的人们都很讨厌老柳树。

________

②听了老柳树的话,人们很害怕老柳树,无奈地过去和他抱一抱。

________

③一开始,水柳村的人们有些烦恼,后来听了老柳树的话,大家都知道错了,用实际行动——抱一抱来向老柳树道歉。

________

【答案】

(1)B

(2)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

(3)河里的螃蟹上岸来,他也照抱不误,螃蟹的大钳子剪了他的手指头他都忍着疼痛不撒手。

(4)因为老柳树喜欢大家,可是现在大家都忙碌,没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很寂寞。

(5)错误;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老柳树还会抱谁,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

(2)画:

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3)例:

河里的螃蟹上岸来,他也照抱不误,螃蟹的大钳子剪了他的手指头他都忍着疼痛不撒手。

(4)因为老柳树喜欢大家,可是现在大家都忙碌,没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很寂寞。

(5)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

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组成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