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165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docx

民乐一中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刘希国

民乐一中2017届复读级新课标语文样卷(六)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

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例如夸父神话。

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是夸父的身份。

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

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

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

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

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

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

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

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

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

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动的兴起。

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

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

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特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

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时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

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

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

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

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

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

C.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

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

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

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

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鸳鸯劫

梁晓声

冯先生是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擅画鸳鸯,颇有名气。

近三五年,他的画作与拍卖市场结合得很好,于是阔绰,在京郊置了一幢大别墅,还营造了几亩地的庭院。

庭院里,蓄了一塘水。

塘中养着些水鸟。

无非野鸭什么的,还有一对天鹅。

自然,鸳鸯也是少不了的。

有一次我们二人坐在庭院里的葡萄架下,一边观赏着塘中水鸟们悠哉悠哉地游动,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

我问:

“它们不会飞走吗?

冯先生说:

“不会的。

是托人从动物园买来的,买来之前已被养熟了。

没有人迹的地方,它们反而不愿去了。

又问:

“在天鹅与鸳鸯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

答曰:

“都喜欢。

天鹅有贵族气;鸳鸯,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

我虚心求教:

“听别人讲,鸳鸯鸳鸯,雄者为鸳,雌者为鸯;鸳不离鸯,鸯不离鸳,一时分离,岂叫鸳鸯。

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

冯先生却说,他也不太清楚。

说他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么故事不故事,从来不想多知道。

三个月以后,季节已是炎夏。

某日,我正睡午觉,突然被电话铃扰醒,抓起一听,是冯先生。

他说:

“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呀!

哎,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这会儿我的心还怦怦乱跳呢!

我问:

“光天化日,难道你那保卫森严的高档别墅区里发生溅血凶案不成?

他说:

“那倒不是,那倒不是。

但我的庭院里,刚刚发生了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搏斗!

于是,冯先生语调激动地讲述起来:

冯先生午睡前有一个习惯,总是要坐在他那大别墅二层的落地窗前,俯视庭院里的花花草草,静静地吸一锅烟斗。

那天,他正要磕尽烟斗站起身的时候,忽见一道暗影自天而降。

他定睛细看,竟是一只苍鹰,企图从水塘里攫捉到一只水鸟。

水鸟们受此大惊吓,四散游逃。

两只天鹅,猝临险况,反应疾迅,扇着翅膀跃到了岸上。

苍鹰一袭未成,不肯善罢甘休,旋身飞上天空。

第二次俯冲下来,目标盯准的是那只雌鸳鸯。

而水塘里,除了生长着几株荷,再没有什么可供水鸟们藏身的地方。

偏那些水鸟们,包括鸳鸯,久不起飞,飞的本能意识已经大大退化。

正在那雌鸳鸯命系一发之际,雄鸳鸯不逃窜了。

它一下子游到了雌鸳鸯前面,张开双翅,勇敢地扇打俯冲下来的苍鹰,结果苍鹰的第二次袭击也没成功。

那苍鹰似乎饿急了,它飞上空中,又开始第三次攫捉。

而雄鸳鸯,那美丽的、除了被人观赏外几乎毫无可取之处的水鸟,也又一次飞离水面,用显然处于弱势的双翅扇打苍鹰的利爪,拼死保卫它的雌鸳鸯。

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展开了。

令冯先生更加看呆了的是,塘岸上的一对天鹅,仿佛产生维护正义的冲动,它们又一齐伸展开了双翅,扑入塘中,加入了保卫战。

在它们的带动之下,那些野鸭呀鹭鸶呀,便都不再恐惧,先后参战。

水塘里一时间情况大乱……

待冯先生不再发呆,冲出别墅,战斗已经结束。

苍鹰一无所获,不知去向。

水面上,羽毛零落一片,有鹰的,也有那些水鸟的……

我听得也有几分发呆,困意全消。

待冯先生讲完,我忍不住关心地问:

“那只雄鸳鸯怎么样了?

他说:

“惨!

惨!

差不多可以用遍体鳞伤来形容,两只眼睛也瞎了。

”他说他已打电话请来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为那只雄鸳鸯处理过伤痕了。

医生认为,如果幸运的话,它还能活下去。

到了秋季,我带着几位朋友到冯先生那里玩,发现他的水塘里增添了一道“风最”——一只雌鸳鸯,将它的一只翅膀,轻轻地搭在雄鸳鸯的身上,在塘中缓缓地、缓缓地游来游去,使人联想到一对臂挽着臂在散步的恋人。

而那只雄鸳鸯,往日的漂亮不再。

它的背上,翅根,有几处地方裸着褐色的呈现创疤的皮。

肯定地,那几处地方,是永远也不会再长出美丽的羽毛了……

更夺人动容的是,塘中的其他水鸟,包括两只气质高贵的天鹅,已和那对鸳鸯相向游着了,都自觉地给那对鸳鸯让路。

而当它们让路时,每每曲颈,将它们的头低低地俯下,一副崇敬的姿态。

我心中自然清楚那是为什么,我悄悄对冯先生说:

“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高贵的。

”冯先生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然而别人是不清楚为什么的,纷纷向冯先生发问,冯先生略述前事,皆肃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先生是一位擅画鸳鸯的画家,他在别墅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鸟,每天观赏水鸟,以便画得更加生动逼真。

B.“我”听完冯先生讲述的水鸟的故事后,单单询问雄鸳鸯的情况,说明我对鸳鸯情有独钟,早就料到鸳鸯会发生什么故事。

C.天鹅、野鸭、鹭鸶等其他水鸟在故事中的各种表现都起着鲜明的衬托作用,旨在突出鸳鸯患难与共、恩恩爱爱的感人形象。

D.小说以朋友听了冯先生讲述鸳鸯保卫战的故事后“皆肃默”结束,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和思考,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E.发生在冯先生家池塘里的故事惊心动魄又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今社会人性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在刻画雄鸳鸯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6.小说末尾说:

“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高贵的。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答:

附加:

冯先生对鸳鸯的态度和认识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一下。

答:

要点:

喜欢——震惊——钦佩——怜惜——崇敬——反思。

(每点1分,共6分)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冯先生对鸳鸯的态度和认识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一下”。

一开始二人的谈话中,冯先生是“都喜欢。

天鹅有贵族气;鸳鸯,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目睹大战苍鹰时,“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呀!

哎,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这会儿我的心还怦怦乱跳呢”“令冯先生更加看呆了的是”,“更夺人动容的是”“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高贵的”“冯先生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法”,其中既通过“冯先生”的表现直接的体现,也借助“我”的表现间接来体现。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中国第一位西医诞生记

“我感谢仁慈的上帝,在经历了12天的危险后,我们终于安全地在我的家乡靠岸了。

”1857年,刚刚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黄宽回国时说。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英博士,也是国内第一位受到系统西医训练的医生。

现在人们翻阅史料已经很难判断,在当年刚刚回国的黄宽心中,“报国”与“传教”哪一个分量更重。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命运,最终没有走向预期的任何一端,却回到了最初。

1846年,香港。

马礼逊学堂校长塞缪尔·布朗决心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因为健康问题,他与学生告别,准备回老家美国。

这位传教士问眼前的数十位广东农家子弟:

我非常热爱这所学校,希望带走几个学生,直至完成学业,有谁想跟我走?

谁愿意打破这片寂静呢?

来自广东香山的农家子弟黄宽站了起来。

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告别父母乡亲,背井离乡,坐5个多月的船,去一个全是“红毛鬼”的地方读书,听起来委实不像什么好事情。

“他母亲极为勉强地同意了。

”黄宽的同学、后来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曾回忆,“黄宽特别诚恳地乞求,他的母亲虽然伤心难过,但最终还是屈服了。

在那个班级里,当时与黄宽一起站出来的还有容闳、黄胜。

若干年后,容闳成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黄胜则是中文报业的先驱,创办了第一家中国自办的印刷企业;黄宽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英博士,他短暂的一生翻译了34部医学著作,将大量的医学术语引入中国。

对黄宽来说,这样的命运,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那年头,即便是英国本地人,能成为医学博士者也是凤毛麟角,黄宽完全可以凭这一手本事在伦敦过上优渥的生活,但他毫不犹豫地回了国。

虽然不知道最初是为了“传教”还是“报国”,但至少这两件事他都曾努力过。

一开始,他在香港的教会医院工作,这是当时常见的传教手段。

那年头,两者的轻重缓急,教会分得很清楚:

医生的身份固然受人尊敬,但不适合凌驾于宗教身份之上。

可黄宽很快得面对自己的另一重身份: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在香港,当地白人医生早已习惯了视华人为助手。

黄宽在美国、英国读书时,被当地家庭与师友平等相待,他在医学院学业突出,以第3名的成绩毕业。

不料回国后,反而得不到同等的承认。

一年后,他的“福音”梦破灭。

然而他同样无法适应清政府的官场习气。

李鸿章曾请他北上担任医官,黄宽上任还不满半年,就忍无可忍。

他拒绝了所有优厚条件,回广州重拾临床和教学工作。

福音与报国,都飘然远去了。

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当一个真正的医生。

就像寓言里的蝙蝠,在兽与鸟之间不知自己的归处。

但也有地方,是黄宽的舞台。

清朝末年,西医在中国人心中既神奇,又神秘莫测。

这些“红毛鬼”“大鼻子”把人的五脏六腑说切就切,还要解剖尸体,看起来实在恐怖。

然而黄宽不一样,他不是“红毛鬼”,说的是广东白话,又能像西医那样看病动手术,很快声名鹊起。

那时候,他所在的医院,每年能为2.6万人诊治。

黄宽一生中曾帮3000多人取出了膀胱结石。

更深远的影响,则是他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医学院“南华医学堂”。

正是在这里,报国无门的他将自己的语言特长一点点融入进了对医疗术语的翻译中。

他既是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的教师,还撰写了一套教材,包括三年制的基础理论与两年的临床实践,并为学校建立了实验室与标准间。

他在特殊的历史节骨眼上,第一次创建了这个国家现代化的医疗培训体系。

再也不提福音,黄宽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将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的病人与医学教育。

比起一同出国的同学容闳,这位同样占据很多个“中国第一”的医生却没有留下太多记录——除了若干医学论文。

1878年,黄宽罹患项疽,却碰上英国大使的夫人难产。

尽管家人劝阻,他还是踏上了出诊的路,最后大使夫人安然无恙,他却病发不治。

去世的时候,还不满50岁。

相关链接

①黄宽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东岸乡,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曾成功进行中国第一例胚胎截开术。

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从事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黄宽:

穷小子修成华人西医第一人》)

②虽然课堂上的这些学童,对西方世界有所了解,广东沿海也一直与海外西方有着商贸往来,西方宗教人士时有踏足这一带,老百姓对西方并非完全陌生,但长久以来封建政府一直严禁国人与西人接触,中国人对当时西方各国知之甚少,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西方世界的各种离奇、荒诞、恐怖的传闻。

去一个中国人眼中遥远神秘的国度生活求学,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中国到西方学习西医与留学欧洲的第一人——黄宽》)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借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既写出了黄宽回国路途的艰险,又表明了黄宽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位传教士的身份。

B.来自广东香山的农家子弟黄宽之所以会跟随塞缪尔·布朗到美国留学,是因为他的家人相对要比其他人的家人更开明些。

C.黄宽在美国完成学业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国内第一位受到系统西医训练的医生,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医学院“南华医学堂”。

D.黄宽能够在医学界声名鹊起,是因为他医术高超,既能像西医那样看病动手术,同时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说的是广东白话。

E.黄宽占据的很多个“中国第一”都和医学有关,作为一名医生,他将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的病人与医学教育。

8.黄宽坚持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他的命运,最终没有走向预期的任何一端”?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9.作为“一个真正的医生”的黄宽,主要的成就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附加:

为何大多数人不愿意跟随校长塞缪尔·布朗出国留学?

而跟随出国的三人后来在不同领域都有很大影响,这给你什么启示?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

①不愿出国留学的原因:

要告别父母乡亲,背井离乡;路途遥远,充满危险;到海外读书难以被认同;缺乏远见抱负。

②启示:

从三人后来的成就来看,一个人要站在时代的巅峰,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远见抱负,敢于追求理想。

四、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吉翂(fēn),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

世居襄阳。

翂幼有孝性。

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

“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

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

”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

“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

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

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若有悔异,亦相听许。

”翂对曰:

“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

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

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

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

”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翂对曰:

“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

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

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

”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

翂弗听,曰:

“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

”竟不脱械。

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

翂曰:

“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

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

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

”拒之而止。

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

出监万年县,摄官期年,风化大行。

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

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

敕付太常旌举。

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戴在手上的为梏,戴在脚上的为桎。

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

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

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为救父命,吉翂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愿以死赎父。

高祖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下令让司法官蔡法度查个究竟。

C.吉翂刚被关押时,狱吏给他戴上很重的脚镣手铐,蔡法度为他的孝心感动,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镣铐。

但被吉翂严词拒绝了。

D.丹阳尹王志想向朝廷举荐吉翂,吉翂拒绝了,认为儿子理当为受辱的父亲赴死,不能够借父亲博取名声。

后应征召为本州主簿,代理万年县县令一年,仁义之风盛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译文:

(2)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

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色

[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①意?

登高醉始回

行色 

[宋]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 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 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①幂幂:

浓密状。

②山公:

指晋朝的山简。

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

③行色:

指旅客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

④陂水:

芍陂的水。

⑤陌:

田间小路。

14、范诗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5分)

答:

15、范诗写野色,司马写行色,虽对象不同,但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2)《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成千古名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

(3)陆游在《书愤》中用“,。

”来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4枚金牌,以23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B.①③⑤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