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514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docx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电流与电路)经典例题训练

一、课前热身:

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B.15cmC.10cmD.5cm

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v

B.f

C.u>2f

D.f

3.如图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14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

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调整后,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

(3)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今年3月,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时,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

3.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4.江西省的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

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5.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

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

6.近年来,美丽山城天更蓝、水更清,大雾天气明显比往年少……。

2010年2月,重庆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其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液化C.汽化D.升华

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8.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

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

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

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

9.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是39℃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1l0V

C.人步行的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约重100N

10.对下列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2.据有关资料报道: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凝固B、汽化 液化C、液化 凝华D、升华 凝华

13.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14.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霜”的形成

1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6.(2010湖北襄樊,2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17.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8.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19.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20.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1.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2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

2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24.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

A.在通风处晾衣服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25.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2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如图所示。

这说明()

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

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

27.图3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二、填空题、

1.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

2.水的凝固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水可以是   体,也可以是   体。

3.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4.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

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

(两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6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

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

图6

6.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3

56

海波的熔点是℃,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7.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

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

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

8.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

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内能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

(填物恣变化的名称)现象。

10.夏季是雷电多发的季节,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木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大量_____________(填某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迅速膨胀对树木做_____________,将树木劈开。

因此,夏季雷雨天不要在树下避雨。

11.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三、简答题、

1.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

现象一:

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

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

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2.上海世博会很多展馆安装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2)世博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

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

 

四、实验探究题、

1.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

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

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下图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

3.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下左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1)水是沸点是________0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0C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上右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电路与电流

一、选择题、

1.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相当于电阻很大的灯泡)。

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1、L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2、L2表示。

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下表。

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是

(第20题图)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

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

 

2.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8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

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3.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只控制灯L2的电路是()

图2

4.如图1所示,下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最接近4A的是()

A.家用电冰箱B.电视机   C.节能灯D.电压力锅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灯L1和L2均发光.一段时间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断路B.灯L2断路

C.灯L1短路D.灯L2短路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该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A.灯泡L2短路

B.灯泡L2断路

C.灯泡L1断路

D.两个灯泡都断路

7.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各个元件均能正常工作。

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表指针有明显偏转

B.两表指针几乎不动

C.电流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

D.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8.小明在使用手电筒时发现小灯泡不亮,进行检修前,他对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进行了以下几种判断,其中不可能的是()

A.开关处出现短路B.小灯泡灯丝断了

C.小灯泡接触不良D.电池两端电压过低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10.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通过灯泡L1、L2电流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L1的电流大于L2的电流B、L1的电流等于L2的电流

C、L1的电流小于L2的电流D、无法比较L1、L2的电流大小

11.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

”表示)

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

下面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D.

12.保密室有两把不同的钥匙,分别由两个人保管。

只有当两把钥匙都插入匙孔(相当于闭合开关)电动门才会打开,单独使用某一把钥匙不能使门打开。

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13.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A.A、C带正电,B带负电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14.如图1所示,当闭合开关S后看到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则可能的原因是

A.灯L1断路B.灯L1短路

C.灯L2断路D.灯L2短路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

过一会儿,灯L熄灭,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可能性是灯L断路

B.可能性是电阻R断路

C.一定是灯L短路

D.一定是电阻R短路

16.小轿车上都装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是否关好车门的指示灯.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指示灯就发光提醒。

图7所示四个电路中,能体现该装置工作原理的是

()

图7

17.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如图7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A、B、C三处的电流大小的关系,总结普遍规律.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18.在图I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盏灯都能发光的是()

19.某单位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电键),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

下面几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20.家用电冰箱中消耗电能的器件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其中电动压缩机M受温控开关S1控制,照明灯泡L受门控开关S2控制.温控开关S1和门控开关S2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画的家用电冰箱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21.厨房的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二、填空题、

1.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安。

2.二极管是电子电路的重要元件,它的电路符号为,当电流从它A端流入时,二极管的电阻很小,可视为二极管短路。

当电流从它B端流入时,二极管的电阻很大,可视为二极管断路。

(1)如右图灯L1、L2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2)当开关S闭合后,L2_________(亮或不亮)

3.在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各考场的有线扬声器是同时开播,也是同时停播的.它们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原因是它们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

4.如图8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某次实验探究中连接的电路。

开关S2控制的是灯,电流表测量的是的电流。

5.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

 

6.如图3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R1、R2并联,甲表是    、乙表是    。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7.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

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

8.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有一定的示数。

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突然变为零,则故障可能是R1_______或R2_______。

(填“短路”或“断路”)

 

三、作图题、

1.一只玩具猫外形如图21所示,猫体内有电池,猫手相当于一开关,向下压猫手,猫脸上的两个小电灯会一齐发光.把你猜想的猫体内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2.如图丙是测量小灯泡(2.5V0.3A)电功率的电路,请你把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图11是某种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照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

图11

5.请根据图11甲的实物连接图,在图11乙的虚线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

1.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

0.55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