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256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课前预习

Ⅰ.教材整合提炼(一定要记住哟!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②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③____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④____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⑤____和边界。

你填对了吗:

①空间  ②地理差异  ③指标  ④区位  ⑤形状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不同区域由于①____的差异,人们的②____、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③____等也存在差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在地理位置、④____、⑤____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3.地理环境对⑥____生产活动的影响尤为明显,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业贸易、⑦____生产活动的影响也较大。

你填对了吗:

①地理环境  ②生产  ③方向  ④气候条件  ⑤土地条件  ⑥农业  ⑦工业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①____、②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③____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④____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发展⑤______。

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⑥____、⑦____和⑧____生产基地。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人口、城市⑨___,人均耕地⑩____,生产规模

____,商品率

____,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你填对了吗:

①经济  ②技术  ③稠密的水系  ④黏重  ⑤缓慢  ⑥水稻  ⑦桑蚕  ⑧棉花  ⑨密集  ⑩面积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  

特别提示:

运用单字法记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土地条件

稻高水低散(水稻土,肥力高,为水田,人均低,分布散),黑高旱高连(土壤是黑土,肥力高,为旱地,人均高,集连片)。

■ 课堂精讲

Ⅱ.问题探究

问题1:

区域的含义(难点)

(1)认识区域

图1-1-1

(2)区域特点

特点

特点简析

图解

层次性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

区域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

图1-1-2

差异性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就小。

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图1-1-3

可变性

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通常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在其中心区域典型地段表现的最清楚、最完善,但到分区的边缘,其特征就慢慢地与相邻区域的特征融合起来。

因此,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具有模糊性。

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典例】(2006,广东,高考地理,2分)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图1-1-4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

B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居民建筑形态来看,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广东开平民居、福建客家民居和北京民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

拓展提升:

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个区域?

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科学地认识一个区域。

这是区域分析的基础。

①清楚类型。

既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②区位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③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④区间差异,即是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⑤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的确认,例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为菱形等。

问题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难点)

影响区域发展的地理要素有许多,如图1-1-5所示,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1-1-5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43°N~48°N,根据高、中、低纬的划分属中纬度,但偏高

位于30°N附近,属于中纬度,但偏低

经度位置

125°E经线基本上从中部穿过

120°E从中部穿过,与松嫩平原相比,位置偏西

海陆位置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交通位置

既有松花江的内河航运,又有滨洲线、京哈线等铁路干线,交通比较方便

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海上航运的中点,又有京沪、沪杭等铁路经过,海陆运输十分方便

气候条件的差异

气温的差异

1月气温值及原因

-20℃

0℃~4℃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距西伯利亚近,深受冬季风的影响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距冬季风的源地远

7月气温值及原因

22℃~23℃

近28℃

太阳高度虽小,但白昼时间长;夏季风带来低纬度的热量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积温

<3500℃

4500℃~5000℃

温度带

中温带

亚热带

年均等温线的特征及原因

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这说明年均温高于两侧的地区,主要是因为两侧为地势较高的山地(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等温线密集,这说明松嫩平原南北温差大

以南的山地等高线曲折而密集,整个三角洲的等温线很稀疏,这说明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普遍高温

降水的差异

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400mm~600mm

1000mm~1200mm

夏季风影响的时间短,仅7、8两个月,雨季短

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雨季长(6月~9月);离海洋近,水汽足;夏秋季节常常受台风影响,多台风雨

年降水量线的走向及原因

近南北走向,与夏季风东南风的风向近于垂直,这说明松嫩平原水汽来向单一,只受东南风从太平洋带来水汽的影响

近东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降水依次减少的规律并不明显。

这说明东南风势力强,没有受到地形的阻挡,能够深入陆地;也说明三角洲地区同时能接纳印度洋上的水汽

灾害性天气

由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二者在灾害性天气上有所不同。

松嫩平原纬度高,其灾害性天气主要与气温低有关。

春秋季有寒潮,冬季有暴雪,夏季低温的天气等。

由于处在我国夏季风的末端,降水的变率更大,夏季易出现涝灾,春季常出现旱灾。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其灾害性的天气多与降水的异常有联系。

夏季易出现涝灾,七、八月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伏旱较为严重,夏秋季节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

与气温有关的气象灾害是寒潮和冬末春初的低温冷害天气。

土地条件

土地的差异及原因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土壤

自然肥力较高的黑土,是在茂盛的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有机质含量高

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

有机质含量也较高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因降水量偏少,地表水不丰富

水田为主。

降水多,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集中程度

耕地集中连片。

因为地形广阔平坦,少河湖的分割

耕地较为分散。

主要是受河汊湖荡的分割所致

人均耕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为耕地面积大,人口相对较少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为耕地数量少,人口又稠密

矿产资源

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发展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也造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特点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差异。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生活方面的差异

由于冬季寒冷,皮衣、皮袄、皮帽及皮手套是必备的衣物

由于夏季炎热,丝绸等透气性好的衣料备受青睐

盛产小麦,人们的食品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等

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地方风味食品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

房屋建筑都注意防寒、保温,农村住房多用土坯垒墙,墙体厚实。

室内砌有火炕

旧式民居的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注意通风散热。

夏季习惯睡竹床,用凉席

屋顶坡度较小

屋顶坡度较大,便于雨水流泻

马拉大车或爬犁

船舶是传统的重要运输工具

溜冰是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游泳、龙舟竞赛是擅长的运动项目

生产方面的差异

土地类型

旱地耕作业

水田耕作业

农作物

玉米、春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棉花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其他部门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

交通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外运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

嫩平原土地上的优势明显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松嫩平原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交通位置,内引外联,重点发展高、精、尖的产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成为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

而农业的发展已退为其次。

【典例】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填表解答下列问题。

图1-1-6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A:

A′: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主要矿产资源

铁、铜、锑

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

水陆交通枢纽

B:

B′:

钢铁工业中心

芝加哥、匹兹堡

汽车工业中心

C:

底特律

答案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A:

鄱阳湖

A′:

苏必利尔湖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

主要矿产资源

煤、铁

主要工业部分

钢铁、汽车、纺织

水陆交通枢纽

B武汉

B′:

芝加哥

钢铁工业中心

武汉

汽车工业中心

C:

十堰

点拨:

图示的两区域从类型看,是根据经济协作情况划分的,应属于经济区。

该题运用表格的方式揭示了两区的差异性,但在填写表格内容时应依据区域各要素的整体性回答,如气候类型影响着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决定着主要的工业部门,这样就能够跳出死记硬背的泥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众多,有著名的鄱阳湖,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以水田为主,有丰富的铁、铜、锑等矿产,可以发展钢铁、汽车、纺织工业,其钢铁工业中心是武汉市,也是水陆交通枢纽,十堰市为汽车工业中心。

美国五大湖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储藏有丰富的煤、铁矿,可发展钢铁、汽车制造业,芝加哥为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与匹兹堡同为钢铁工业中心,底特律被称为“汽车城”。

要点3:

举例说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1-7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图1-1-8

3.长江中下游平原工商业发展时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1-9

【典例】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松嫩平原由于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

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据此回答

(1)~

(2)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1)A

(2)B

点拨:

(1)题由题干中“一片茫茫草原,人烟稀少”这句话反映了当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微弱,属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2)题,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正处于大庆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就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拓展提升: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①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②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最后总结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具体影响下形成的区域人类活动的特点。

Ⅲ.趁热打铁

(2006,江西,金太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社会经发展、经济发展都是人文发展。

据此完成1-2题。

1.最能衡量区域发济发展水平的是  (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人文发展指数

2.人文发展指数的三项指标不包括  (  )

A.预期寿命

B.教育程度

C.人均国民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

1.D

点拨: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但这些指标是一些具体的单方面的指标。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比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C

点拨:

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3.A

点拨:

根据各区域的范围及位置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A项中东北平原包括松辽平原,松辽平原由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的,它们都位于东北地区;西部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各自独立,不能相互包含;东亚文化区与伊斯兰文化区是并列关系,不能包含;热带、温带属并列关系,包含亚热带、亚寒带。

4.(2006,宁夏,石嘴山)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以东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为外流河,无冰期,汛期长

4.C

点拨: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其中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现象,故答案为C。

5.(2006,宁夏,石嘴山)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5.C

点拨: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植被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 课后作业

Ⅳ.学习效果检测卷(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回答1~3题。

图1-1-10

1.(2006,广东,佛山模拟)目前,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2.(2006,广东,佛山模拟)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2006,广东,佛山模拟)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B 2.D 3.D

点拨: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好、工农业都较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但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该地区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夏半年光热较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地势和土壤条件不是气候要素。

天津、青岛、大连三城市都是沿海港口城市而交通便利,同时有廉价的劳动力,该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工业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等。

这些都是吸引外资落户的优势区位条件。

读亚洲某区域图,完成4—6题

图1-1-11

4.(2006,广东,高考地理,2分)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湿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5.(2006,广东,高考地理,2分)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6.(2006,广东,高考地理,2分)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

4.B  5.D  6.A

点拨:

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及长绒棉的生产条件,从而考查了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该区域虽大部分位于西风带,但深居内陆,加之周围高山阻挡,受海洋影响小,其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只有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缺口(阿拉山口等)能有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

在天山北坡降水较丰富。

由于本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这也是该地长绒棉生产的有利条件。

7.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第一级阶梯

C新疆和西藏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为绿洲农业,西藏属于河谷农业

7.B

点拨:

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人口也比西藏多,选项A不正确;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属高山气候,选项C错误;新疆和西藏都是以畜牧业为主,选项D也是错误的。

8.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8.D

点拨: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大,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的范围小,但可以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则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2007,河北,衡水模拟)读“某人文地理景观图甲和图乙”,完成9~11题。

图1-1-12

9.景观图甲主要位于()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C.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D.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10.图乙中人文景观的主要功能是()

A.发展乡村旅游业B.冬暖夏凉,供人们居住

C.满足人们宗教信仰D.用于贮藏粮食

11.关于图甲和图乙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都很脆弱B.人地矛盾都很突出

C.植被覆盖率都很低D.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9.选C本题是人文景观图的判读,图甲景观是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10.选B图乙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窑洞,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黄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

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11.选D图甲所示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土流失较轻;图乙所示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2007,山东,烟台二模)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12~13题。

图1-1-13

12.甲、乙两个三角洲相同之处是()

A.河湖众多,发展了水产业

B.交通便利,运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C.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业

D.都有发达的棉纺织工业

13.乙三角洲不同于甲三角洲的地理环境条件是()

A.地形平坦、多河湖B.热量更丰富

C降水在1000mm左右D土壤为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12.选A各产业部门往往受当地资源状况和交通等条件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利用便利的海陆运输,运进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了重工业。

珠江三角洲利用附近山区的森林资源,还有蔗渣等作原料发展了造纸业。

只有长江三角洲附近盛产棉花。

13.选B选项A、D是二者相同的地方。

珠江三角洲地处南岭以南,无论是降水还是热量都优于长江三角洲。

(2007,江苏,启东密卷)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据此回答:

14~15题。

14.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15.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14.选A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

从“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即可判断秦汉时期为区域发展初期阶段,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

15.选A此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答案及点拨:

1.

2.

3.

二、非选择题

16.(2006,上海,高考地理卷)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图1-1-14

⑴甘肃省位于我国部,西南以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走向,河流经本省省会市。

⑵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 ,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气候,最南端为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带。

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和地区。

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

(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

 

16.⑴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  ⑵大(或显著)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和半干旱  ⑶农业:

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工矿业:

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