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335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docx

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历史

2018北京四中初一(下)期中

历史

本试卷共两部分,29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役民过度,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南北两端分别是

A.洛阳、涿郡B.余杭、长安

C.洛阳、长安D.余杭、涿郡

3.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统治者贪图享乐B.隋炀帝的暴政

C.大兴土木工程D.连年的对外征战

4.某同学整理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依据摘要内容判断它们与下列哪位皇帝相关

摘要1:

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摘要2:

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②都重视发展生产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贤才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发明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下图是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它们分别用于

A.耕作,灌溉

B.耕作,纺织

C.运输,冶铁

D.运输,灌溉

7.“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8.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9.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以取材于下列哪个史实

A.张骞出使西域B.玄奘西游

C.文成公主入藏D.昭君出塞

10.要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下列典籍首选的是

A.《徐霞客游记》B.《西游记》C.《大唐西域记》D.《史记》

11.对比下面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②钱币上都有汉字

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成语“金榜题名”“三元及第”“独占鳌头”所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3.后晋成德节度使说:

“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②这一时期的开国皇帝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④北方政局动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

A.刘邦B.司马炎C.李世民D.赵匡胤

15.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其中,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体现出宋朝

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

1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A.契丹——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

C.辽——完颜阿骨打D.西夏——铁木真

18.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徽宗

19.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创制自己的文字B.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C.强大的武力支撑D.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

20.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千古流传。

A.统帅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B.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

C.率领的军队称为“模范军”D.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2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中的一端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2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夏和议B.宋辽盟约C.宋金对峙D.宋元对抗

23.纸币的出现给货币的流通带来更多的便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24.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

市舶司是

A.管理造船业的机构B.提供住宿的机构

C.印刷纸币的机构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2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解读盛唐气象

唐朝前期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解读。

(1)图片展现盛唐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上述图片资料中

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

______、________。

(填写图片下的字母)

(2)诗歌描绘盛唐

唐诗是唐朝人对生活的描述,请将以下诗歌与其反映的盛唐气象连线。

(3)文物考证盛唐

以下考古发现,从不同方面印证盛唐气象。

请参照范例,从材料1、材料2、材料3中任选两个,结合所学,完成你的考证。

27.聚焦隋唐中外交流

隋唐时期中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例如,唐朝时期,遣唐使有十多批。

日本的吉备真备年轻时,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

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

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

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玄奘)发现各宗派对经论的考察存在或显或隐的不同之处,众说纷纭,不知道该信哪一个。

所以发誓去西方寻求佛法以解疑惑。

——译自(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材料三大和上(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普照(日本僧人)至大明寺……曰:

“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

……愿和上东游兴化。

——《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图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唐朝处于我国古代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②唐朝时期,满载丝绸等商品的驼队,将商品运送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

③作为唐朝派出的使者,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交流。

()

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

⑤唐朝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

⑥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新罗、大食、东罗马等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

(2)玄奘和鉴真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

阅读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玄奘、鉴真远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主要不同之处。

(4)玄奘和鉴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8.分析治国方略

治大国如烹小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藩镇之弊”始于唐朝哪位皇帝?

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

治国方略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收“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

_____________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收“财”权

设________收地方财赋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收“赏罚刑政”权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_______分割知州的权力

_____________

29.解析宋代经济

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影响深远。

材料一

谚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语曰:

“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

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材料三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

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对比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万物所聚。

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3)阅读材料四,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历史试题答案

1.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汉武帝和隋文帝与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抓住题干的“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结合所学,隋炀帝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可以选择正确答案。

2.

【答案】D

【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3.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贪图享乐,好大喜功,役民过度,他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隋朝被推翻。

故B符合题意;统治者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工程、连年的对外征战都属于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故ACD表述不是最准确的。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摘要“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和“贞观之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

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B符合题意;唐高祖、武则天和“贞观之治”无关,故AC不符合题意;唐玄宗的统治称为“开元盛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出现在唐朝,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故①符合题意;唐太宗和唐玄宗都重视发展生产,都重视任用贤才,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故②④符合题意;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的说法错误,因为唐太宗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6.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改进的曲辕犁是耕作工具,唐朝农民发明的筒车是用于灌溉的工具。

故A符合题意;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C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

故“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杜甫。

故B符合题意;李白人称“诗仙”,故A不符合题意;白居易不是“诗圣”,故C不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道子和阎立本是唐朝的著名画家,故①②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故③不符合题意;颜真卿是唐朝的书法家,故④符合题意。

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与唐朝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与吐蕃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C符合题意;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与唐朝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故C符合题意;《徐霞客游记》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不能作为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的首选典籍。

故B不符合题意;《史记》是史学著作,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不能作为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的首选典籍。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可以看出两枚古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故①符合题意;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上面都有汉字,故②符合题意;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货币形状相同,钱币上有汉字,说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故③符合题意;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的说法错误,因为唐朝与日本交往密切,但不属于唐朝管辖。

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2.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三元及第”指科举时代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独占鳌头”在科举时代指点状元。

故成语“金榜题名”“三元及第”“独占鳌头”所反映的制度是科举制。

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更替首领位置的方法,与科举制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成语无关。

故B不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看门第出身,与题干成语无关。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晋是五代的第三个政权。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故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后晋成德节度使的话反映出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故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五代的政权更替造成了北方政局动荡,故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③④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建立北宋。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故D符合题意;刘邦、司马炎、李世民与题干的“陈桥驿站披旒冕。

杯酒之间削兵权。

”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紧扣题干的关键词“陈桥驿”、“杯酒”进行分析,认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都与赵匡胤有关,即可解答。

1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檀渊之盟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3、4分别代表西夏、金、北宋和南宋。

与辽政权订立檀渊之盟的是北宋,3是北宋,故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6.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宋朝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因此,题干现象体现出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

故C符合题意;重本抑末指的是重视农业,故A不符合题意;重武轻文对题意理解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故A对应正确,符合题意;元昊建立的是西夏,金的建立者是阿骨打。

故B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辽的建立者是阿保机。

故C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元昊建立的是西夏,铁木真建立的是蒙古国。

故D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统治时期,辽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御驾亲征,大败辽军。

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故“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宋真宗。

故C符合题意;宋太祖、宋太宗和宋徽宗与澶渊之盟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与西夏都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但不是国力不断增强的原因。

故A不符合题意;契丹与西夏都与汉族交往密切,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使国力不断增强。

故B符合题意;强大的武力支撑不是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与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答案】A

【解析】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和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有关。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乘机收复许多失地。

故A符合题意;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杀害,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岳飞的军队称“岳家军”,故C与岳飞无关,不符合题意;宋金对峙的局面是在岳飞被害后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认识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和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有关,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选项,选择与岳飞有关的史实,得出答案。

2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议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正当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在1141年和金达成和约:

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因此陆游诗中的大散关诗南宋与辽的分界线,本题选D。

考点:

宋金和议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要从两方面看,对于南宋来说,和约是不平等的,但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再次说明了,民族关系中,和是主流,战是次流,民族间的友好合作是主题。

22.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反映出宋金对峙时期,南宋偏安江南的情景。

故C符合题意;宋夏和议、宋辽盟约都与北宋有关,北宋的都城在开封,与题干的杭州无关。

故AB不符合题意;宋元对抗时期不会出现题干的情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正确解读题干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认识这首诗写于南宋,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宋金对峙局面下,南宋偏安江南的情景。

23.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B符合题意;唐朝还未出现纸币,故A不符合题意;南宋和元朝出现在北宋之后,北宋出现了交子。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故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D符合题意;造船业、住宿、印刷纸币和市舶司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最后完成。

故C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唐朝、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还未完成。

故AB不符合题意;明朝出现在南宋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

【答案】

(1)农业:

A,C;手工业:

E,F;商业:

B,D。

(2)

(3)三彩狩猎仕女俑展现的是女子骑马狩猎的场景。

唐朝女子骑马狩猎等活动比较普遍,女子社会地位有提高,见证了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

戴帷帽女子骑马俑呈现的是一位戴着帷帽骑马的女子形象。

原属胡装的帷帽成为唐朝流行的帽饰,见证了唐朝的兼容并蓄。

唐蕃会盟碑展现的是唐朝和吐蕃订立的友好盟约。

见证唐和吐蕃的友好交往,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间的交往和和睦。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还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蜀锦反映出唐朝丝职业的发达,三彩俑反映出唐朝陶瓷业的发达。

唐长安城商业繁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反映出商业的繁荣。

故答案为:

农业:

A,C;手工业:

E,F;商业:

B,D。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出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民族和睦的情景。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反映的是唐诗的繁荣,唐朝文化的灿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出来游玩的情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的三彩狩猎仕女俑展现的是女子骑马狩猎的场景。

在唐朝,女子骑马狩猎等活动比较普遍,女子社会地位有提高,见证了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

材料2的戴帷帽女子骑马俑呈现的是一位戴着帷帽骑马的女子形象。

原属胡装的帷帽成为唐朝流行的帽饰,见证了唐朝的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

材料3的唐蕃会盟碑展现的是唐朝和吐蕃订立的友好盟约。

唐蕃会盟碑见证唐和吐蕃的友好交往,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间的交往和和睦。

27.

【答案】

(1)√;○;×;√;×;○

(2)玄奘西行原因:

唐朝佛法教义阐释众说纷纭,玄奘准备去天竺求取佛经。

鉴真东渡原因:

受日本僧人邀请,前往日本弘扬佛法。

(3)玄奘是西行,引入外国文化;鉴真是东渡,向外国传播文化。

(4)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等。

【解析】

(1)①依据材料一的“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可以得出“唐朝处于我国古代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结论,故划√。

②材料一的“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

”未涉及本题的“唐朝时期,满载丝绸等商品的驼队,将商品运送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故划○。

③分析材料一的“日本的吉备真备年轻时,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

”可见遣唐使是日本派出的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者。

故本题“作为唐朝派出的使者,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交流。

”违背了材料表达的意思,故划×。

④依据材料一的“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

”可以得出“唐政府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