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813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x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与技巧》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摄影技术与技巧实验学时:

18

适用专业:

摄影(本科)课程类别:

必修

一、实训教学任务与目的:

本实验课的任务与目的主要是结合实际,消化吸收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训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照相机基本操作、照片拍摄技术、黑白暗房工艺,能够独立拍摄制作技术过关、有一定美感的摄影作品。

三、实训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

实训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主要内容

实训要求

实训学时

1

摄影基本操作

其他

熟悉照相机基本结构、功能

必做

3

2

景深控制与镜头焦距运用

验证

控制景深,不同镜头焦距运用

必做

3

3

黑白胶片摄影

综合

人像摄影、括弧曝光拍摄

必做

3

4

黑白胶片冲洗

其他

冲洗胶卷,分析拍摄、冲洗结果

必做

3

5

黑白照片放大

其他

照片放大,照片冲洗、分析照片

必做

3

6

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

综合

多种方式测光,运动体拍摄,影调控制

必做

3

注:

项目类型:

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其它

实训要求:

必做、选做

实训一摄影基本操作(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了解照相机结构,了解照相机的主要功能,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运用光圈、快门速度、调焦、变焦等机构的调节达到预定的拍摄效果。

(二)实训内容:

1、照相机结构认知;

2、照相机功能认知;

3、照相机快门和光圈配合控制曝光;

4、对焦与变焦;

5、白平衡设置;

6、静态物体拍摄。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

实训二景深控制与镜头焦距运用(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掌握景深控制方法和镜头焦距的运用。

(二)实训内容:

1、景深控制;

2、镜头焦距运用。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

实训三黑白胶片摄影(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掌握胶片照相机结构与操作、括弧曝光拍摄为后续试验作准备。

(二)实训内容:

1、传统照相机结构认知;

2、传统照相机功能认知;

3、括弧曝光法拍摄人像。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反光板、素描灯、摄影棚、黑白负片。

实训四胶卷冲洗实验(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了解黑白胶卷冲洗过程,掌握冲洗工艺,观察胶片的拍摄、冲洗效果。

(二)实训内容:

1、冲洗胶卷。

2、分析拍摄、冲洗结果。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D76显影液、F-5定影液,冲洗罐等暗房设备。

实训五照片放大实验(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掌握黑白照片的放大显影技术,了解不同反差相纸的使用。

(二)实训内容:

1、照片放大。

2、照片冲洗。

3、分析照片。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D72显影液、F-5定影液,放大机、显影盆、定时器、放大镜头等暗房设备。

实训六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3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掌握多种测光方式和影调控制方法,掌握慢速记录动态和高速“凝固”动态的表现技法。

(二)实训内容:

1、测光方式比较;

2、影调控制训练;

3、户外运动体拍摄。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

四、考核方法

1.学生每人均需完成各个项目的拍摄,以拍摄作品为实训考核的主要依据(80%),结合平时操作情况(20%)确定实训成绩。

2.上述实训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5%。

五、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摄影技术与技巧》实训指导书;

《摄影技术与技巧》,胡晓阳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摄影训练50步》,陈睦喜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

《摄影技术与技巧》实训指导书

实训一摄影基本操作(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结构,了解照相机的主要功能,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光圈、速度组合进行曝光量控制的方法,掌握调焦、变焦等机构在照片拍摄中的运用。

运用光圈、快门速度、调焦、变焦、白平衡设置等机构的调节达到预定的拍摄效果。

要求:

1、预习;

2、掌握照相机基本操作;

3、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项目

1、照相机结构认知;

2、照相机功能认知;

3、照相机快门和光圈配合控制曝光;

4、对焦与变焦;

5、白平衡设置;

6、静态物体拍摄。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

四、实验方法

1、教师进行照相机结构分析、功能演示、操作示范;

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总结照相机结构、功能、操作要领。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认知照相机的结构;

2、各种功能演示与操作;

3、正确持机方式演示与操作;

4、正确测光并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组合,了解各种测光模式,理解等量曝光概念,初步认识曝光量变化、光圈和快门速度对影像的影响;

5、取景并调节镜头焦距、物距,掌握镜头焦距、各种对焦模式的应用;

6、白平衡调整,理解色温和白平衡概念;

7、静态物体拍摄。

六、注意事项

1、预先详细阅读照相机说明书,熟悉照相机的结构、功能,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照相机损坏;

2、记录拍摄参数,分析比较拍摄效果并在实训报告中加以阐述,交实训报告。

实训二景深控制与镜头焦距运用(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景深的控制方法,理解不同焦距镜头与视场、放大倍率、透视关系、拍摄距离的关系,比较分析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掌握各种焦距镜头的使用。

要求:

1、预习;

2、预先制定拍摄方案;

3、制作并提交作品。

二、实验项目

1、光圈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2、镜头焦距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3、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4、广角镜头拍摄;

5、标准镜头拍摄;

6、长焦镜头拍摄。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

四、实验方法

1、学生按符合实训指导书要求制定的拍摄方案进行拍摄;

2、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选择纵向前后排列的一组景物,在镜头焦距、调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用最大光圈、中等光圈、最小光圈各拍一张,比较景深变化;

2、选择纵向前后排列的一组景物,在镜头光圈最大、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对远、近、中景物调焦,各拍一张,比较景深变化和前后景深的大小;

3、选择纵向前后排列的一组景物,在镜头光圈最大、调焦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用长、中、短焦距镜头,各拍一张,比较景深变化。

4、保持拍摄距离不变、改变镜头焦距拍摄,观察分析镜头焦距对拍摄范围、视场角、放大倍率、透视关系的影响;

5、保持镜头焦距不变、改变拍摄距离,观察分析拍摄距离对拍摄范围、视场角、放大倍率、透视关系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预先做好拍摄方案;

2、记录拍摄参数,分析比较拍摄效果;

3、提交4幅7寸作品,要求裱在16开黑卡纸上,注明拍摄项目、拍摄参数、效果分析。

实训三黑白胶片摄影(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胶片照相机结构与操作,了解曝光量变化对拍摄效果的影响,后续试验作准备。

要求:

1、预习;

2、预先制定拍摄方案;

2、完成一卷黑白照片拍摄。

二、实验项目

1、传统照相机结构认知;

2、传统照相机功能认知;

3、括弧曝光法拍摄人像。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反光板、素描灯、摄影棚、黑白负片。

四、实验方法

1、教师进行照相机结构分析、功能演示、操作示范;

2、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总结照相机结构、功能、操作要领。

3、简单布光,相互拍摄人像。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演示胶片照相机的结构、功能与操作;

2、操作相机,学习装片、拍摄等操作技术;

3、对顺光人像按脸部测光,按增减±2档、±1档、0档重复拍摄两遍;

4、对侧光人像按脸部亮部测光,按增减±2档、±1档、0档拍摄1遍;

5、对侧光人像按脸部暗部测光,按增减±2档、±1档、0档拍摄1遍;

6、对侧光人像按脸部暗部、亮部分别测光,按算术平均值增减±2档、±1档、0档拍摄1遍;

7、对暗部进行补光,对侧光人像按脸部暗部、亮部分别测光,按算术平均值增减±2档、±1档、0档拍摄1遍;

六、注意事项

1、详细记录拍摄技术参数;

2、保存胶片准备自己冲洗。

实训四胶卷冲洗实验(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D76显影液、F-5定影液的配方,了解黑白胶卷冲洗过程,掌握冲洗工艺,能够分析胶片的拍摄、冲洗效果。

要求:

1、预习;

2、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项目

1、冲洗胶卷;

2、分析拍摄、冲洗结果。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D76显影液、F-5定影液,冲洗罐等暗房设备。

四、实验方法

1、按规定的步骤要求冲洗黑白胶卷;

2、按密度、反差、暗部影纹层次、中间影纹层次、亮部影纹层次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底片曝光、显影效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显影液温度

2、装片

3、冲洗

1)浸润

2)显影(定时、定温度、定搅动量)

3)停显

4)定影(15分钟)

5)水洗(流动水15分钟)

6)晾干

4、底片分析

六、注意事项

1、冲洗严格按步骤和规范操作,确保用电安全;

2、避免药液错用或相互污染;

3、装片前关闭红灯,在全暗环境中操作;

4、干、湿分开,保持实验室清洁;

5、实验完成后要清洁实验器具、工作台面,并经实验室管理人员验收。

6、妥善保存冲洗完毕的底片。

实训五黑白照片放大实验(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放大机结构,掌握放大机的操作和一些放大技巧,掌握放大纸的冲洗,了解不同反差相纸性能特点,能够分析照片的拍摄、冲洗、放大效果。

要求:

1、预习;

2、上交照片并附分析;

3、上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项目

1、照片放大;

2、照片冲洗;

3、分析照片。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D72显影液、F-5定影液,放大机、显影盆、定时器、放大镜头等暗房设备。

四、实验方法

1、按规定的步骤要求放大、冲洗黑白照片;

2、按密度、反差、暗部影纹层次、中间影纹层次、亮部影纹层次、颗粒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照片拍摄、放大效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照片放大

1)选择曝光量不同、同一拍摄对象的底片5张

2)装片

3)调焦

4)收缩光圈

5)做试条

6)放大(运用放大技巧弥补底片不足)

2、冲洗

1)显影

2)水洗

3)定影

4)水洗(流动水15分钟)

5)晾干

3、照片分析

六、注意事项

1、冲洗严格按步骤和规范操作,确保用电安全;

2、避免药液错用或相互污染;

3、干、湿分开,保持实验室清洁;

4、实验完成后要清洁实验器具、工作台面,并经实验室管理人员验收。

5、提交2幅5寸作品,要求裱在16开黑卡纸上,注明拍摄项目、拍摄参数、冲洗参数、放大参数及效果分析。

6、提交实训报告,对拍摄、胶卷冲洗、放大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实训六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多种测光方式,初步掌握影调控制方法与技巧,掌握慢速记录动态和高速“凝固”动态的表现技法,分析不同的快门速度所表现的影像效果。

要求:

1、预习;

2、预先制定拍摄方案;

3、上交作品。

二、实验项目

1、测光方式比较;

2、影调控制训练;

3、户外运动体拍摄。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

四、实验方法

1、演示比较各种测光方式;

2、比较曝光量变化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3、进行运动体拍摄,比较运动体影像模糊量。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演示人像曝光;

2、测光人像,点测光,分别对不同亮部的部分测光,按多种计算方式决定曝光量,比较曝光效果;

3、对一以固定速度横向运动的物体,在镜头焦距、物距不变的情况下,以1/30秒、1/60秒、1/250秒快门速度各拍一张,比较运动体影像的清晰度;

2)对一以固定速度横向运动的物体,在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用1/30秒快门速度,距离被摄体5m、10m各拍一张,比较运动体影像的清晰度;

4、对一以固定速度横向运动的物体,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用1/30秒快门速度,用长、中、短焦距镜头各拍一张,比较运动体影像的清晰度;

5、在镜头焦距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用1/30秒快门速度,对一以固定速度运动的物体,相对照相机焦平面横向运动、纵向运动各拍一张,比较运动体影像的清晰度;

6、横向追随、纵向追随拍摄;

7、以不同快门速度拍摄流水,比较拍摄效果。

六、注意事项

1、预先设计拍摄方案;

2、记录拍摄参数;

3、提交4幅7寸作品,要求裱在16开黑卡纸上,注明拍摄项目、拍摄参数、效果分析。

执笔人:

胡晓阳

教研室:

摄影教研室

编制日期:

2009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