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830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docx

精品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

22、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白杨沟镇中心学校周文英2013.3.18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严监生、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中秋已后、喉咙、滴溜圆、揩揩眼泪、登时、挑掉一茎”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3.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4.学习并运用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眼监生的句子,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揣摩严监生的心理进行小练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大家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那对父子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谁来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板书:

严监生),谁来读读。

3、读准“监”的字音,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

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就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何许人也。

这里有一份资料,请大家观看(投影出示)。

4、投影: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严监生?

(家财万贯)板书“家财万贯”

5、严监生的确很有钱。

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

生:

我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生:

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临死前的严监生,和他进行零距离接触。

6、完整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由读课文,并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这是一篇白话文,它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读生词。

(课件出示:

严监生、诸亲六眷、侄子、已后、郎中、莫不是、滴溜圆、,哥子、揩揩眼泪、挑掉一茎、登时)

强调“监”“挑”多音字。

(课件出示:

jiān(监考)(监督)jiàn(监生)监:

tiāo:

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

tiǎo:

用细长的东西拨。

(3)课件出示:

比一比组词

痰侄揩郎监

谈至楷朗蓝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理解“诸亲六眷、哥子、揩眼泪、登时、一声不倒一声、越发指得紧了”的意思。

3、请你说说读完课文以后,认为文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吝啬.小气鬼.守财奴)

假如孩子们会说到节约两字,引导:

虽说吝啬和节约在某种意义上意思差不多,但感情色彩却不一样,这是一篇讽刺小说,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吝啬。

板书:

吝啬。

小结:

是呀,读了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爱财如命、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吴敬梓老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呀。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好,现在请你继续回到文中,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你找出来了吗?

一共几处?

谁来说一说,投影出示5个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3、看一看病榻前的严监生,想想当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句1: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屏幕出示这句话)

4、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气若游丝无可救药)板书:

奄奄一息

5、齐读句子。

6、同学们,此时的严监生已没力气说话了,想要用两个指头表示什么呢?

(师板书:

两个指头。

学生自由猜测。

7、请同学们看他的亲眷如何猜测的?

学生答。

投影出示:

1)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2)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小结:

(老师读众亲眷的话,学生读严监生的表现。

)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一个鲜活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

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

”  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活了起来.。

8、课件出示,请四个同学读读这四个句子,再次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

1)严监生喉咙里·········伸着两个指头。

2)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3)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4)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现在的朗读水平肯定跟刚才不一样。

觉得自己一定有进步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全文。

四、情感共鸣,感情升华,

1、同学们,病榻上的严监生心里真是那个急呀,真是无法形容,他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又苦于无法说出口。

下面让我们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把他心里想说却急的无法说出的话来说一说。

投影:

小练笔:

听了大侄子的话,严监生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侄子的话,严监生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奶妈的话,严监生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选择一处写下来。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两分钟示意停笔。

4.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

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并吸收别人的优点。

生:

真是气死我了,我的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

两笔银子我早就安排好了。

我想的是两根燃烧的灯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

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

我真是恨死你了。

师:

你抓住了“狠狠”“睁得滴溜圆”展开想象的。

生:

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怎么竟连我的这点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我都是快死的人了,看舅爷有什么用啊,他们又不会送我银子。

我心疼的是那两茎灯草啊!

看来我只能死不瞑目了!

生:

······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想问一下现在你是否明白严监生两个手指到底是指什么?

(两茎灯草)师板书“两茎灯草”真所谓“两茎灯草不挑,两个手指不到”真是吝啬到家了。

2、此时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真是名副其实的吝啬鬼。

师:

严监生真的能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泼留希金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

投影:

举世闻名的四大吝啬鬼。

六、扩展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先欣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有名的吝啬鬼葛朗台的风采并阅读比较:

葛朗台偏执爱财。

迷信金钱,新年将届,例行之事是将所藏黄金堆垛齐整,一一摆列,然后细加赏玩。

家中楼梯年久失修,几致女仆拿侬摔倒,葛朗台怪其不挑结实地方落脚。

每天所用蜡烛食物全要经己手分发。

为女儿庆生,较于平日,不过是多添一蜡烛。

侄子夏尔到来,欢迎宴上不准另加菜,吩咐佃户外出打只乌鸦煲汤充数。

太太病床,首现脑中的是得另外破财。

金钱成了他的化身,他即是金钱,实实在在的心外无他物,只有---

2、最后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

  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

  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

  (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花一分钱。

  师:

你们全都猜错了。

我只透漏一点点秘密。

你们看——

  课件出示:

  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小结:

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好像与这个“为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严监生不符。

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我们还能看到封建时代的更多读书人追求名利的鲜明形象。

让我们去品人物描写的精彩无限。

七、课堂小结

齐读导语,填写总结语,投影:

总结语:

本篇文章,作者(吴敬梓)运用(讽刺)的手法,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吝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形象。

八、作业布置

1.把余下还没写完的小练笔全部完成

2、欣赏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九、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家财万贯

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吝啬

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课程目标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

它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只为心疼灯盏里的两根灯草,刻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

1、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5——6年级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提出如下目标:

1、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出自己喜爱或憎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二)说学生实际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也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白话文,有些词语他们会比较难理解。

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五年级学生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到。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以及课程目标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了解《儒林外史》以及吴敬梓相关资料,掌握“痰”、“侄”“揩”等生字词;

  技能目标:

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

       2.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名著和激发写作的兴趣。

其中重难点是:

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大家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那对父子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谁来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询问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激起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随老师进入文本。

关注古典文学名著。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板书:

严监生),谁来读读。

3、读准“监”的字音,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

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

(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何许人也。

这里有一份资料,请大家观看(投影出示)。

4、投影: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严监生?

(家财万贯)板书“家财万贯”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监生”、“贡生”、“举人”等称号)

设计意图:

通过借用《儒林外史》的材料介绍严监生,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感受严监生“吝啬”

1、这么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当他临死前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全班自由读一遍课文。

读完后,检查生词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课文情况,最后说说你对主人公严监生有什么感觉?

(吝啬)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并朗读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精读、品味,感受严监生为“两茎灯草”久久“不得断气”的守财奴形象。

并展开想想,联想他当时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想法,进行小练笔,达到“读写结合”的目标。

 

⑴是啊,当时的严监生病得可实在不轻。

指名读。

⑵好重的病哪!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奄奄一息、病入膏盲、气若游丝、油枯灯灭、危在旦息、无可救药)

4.对话小结:

是啊!

按理说,一个像这样的垂死之人,此时想着的应该是如何交代后事。

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

两茎灯草值多少钱啊?

跟他的万贯家财相比,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天地之差、微不足道、沧海一栗、大巫见小巫)你说,这是多么反常的行为啊!

这是多么可笑的人哪!

这就是吴敬梓笔下千古留传,臭名远扬的吝啬鬼!

三、精读、品味“绝妙”

1.严监生的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不仅归功于作者吴敬梓绝妙的讽刺风发,还在于其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

小组活动:

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1、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教师范读,故意漏读“总”,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仔细听,通过教师范读的变化,体会严监生的心理。

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从字词中理解人物的心理的方法。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两眼闭著摇头。

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2.这些都是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就读划红线的句子,其余的我读。

3.小结:

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紧紧扣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展开细致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拍成电影的话,肯定是一个特写镜头。

4补白语言交流

⑴当大侄子猜测,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会说什么呢?

——

⑵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眸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紫了——

⑶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⑷最后,赵氏道出他的心声,挑掉一茎灯草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小结:

看来咱们写人哪,还得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

设计意图:

打开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手法。

7.既然说话不行,那心里想想总行吧!

把这些话都改为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这样好吗?

四、扩展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先欣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有名的吝啬鬼葛朗台的风采并阅读比较:

葛朗台偏执爱财。

迷信金钱,新年将届,例行之事是将所藏黄金堆垛齐整,一一摆列,然后细加赏玩。

家中楼梯年久失修,几致女仆拿侬摔倒,葛朗台怪其不挑结实地方落脚。

每天所用蜡烛食物全要经己手分发。

为女儿庆生,较于平日,不过是多添一蜡烛。

侄子夏尔到来,欢迎宴上不准另加菜,吩咐佃户外出打只乌鸦煲汤充数。

太太病床,首现脑中的是得另外破财。

金钱成了他的化身,他即是金钱,实实在在的心外无他物,只有----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周文英2013.3.18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上课伊始,我投影了严监生的一些资料:

“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

从中让学生了解到他是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

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足可见其吝啬。

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最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文坛中的四大吝啬。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时,我抓住文中“摇头”“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设计了主题练习:

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由于学生预习得比较充分,这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几乎每个同学都找到了。

 让学生感悟、思考:

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

”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

“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

”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

”在此,我又设计了一个主题练习:

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体会描写方法,学习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如下主题练习:

   a.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b.小练笔:

 听了大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奶妈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同学们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得较深。

因此在小练笔练习中,大多数同学不但能围绕严监生的心情,个性特点来描写,而且语文优美,诙谐,更有甚者,有几个同学竟能活学活用,能用讽刺的手法来描写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有了以上的铺垫,最后,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填空的形式来总结全文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作者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这一单元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强。

我认为在教学中基本上落实了教学设计中的三大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2.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尤其是1和3的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只是在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顾虑到后面教学时间是否充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存在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现在。

 

22、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白杨沟镇中心学校

周文英2013.3.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