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922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八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五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成员:

一、建设基础

护理专业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国家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

(一)行业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全科护士数量不足

《2011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46.6万人,注册护士224.4万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6.0万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66人,远低于发达国家6.25人的平均水平;《山东统计年鉴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XX市的护士数与床位数比、每千人口护理人员数均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具体见表。

表4-5-1-1

(1):

2011年我国、山东省、XX市卫生人员和床位数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要求,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2.07人,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达到1:

1~1:

1.2,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解决。

我院是XX市唯一一所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学校,培养的学生80%面向XX市,由此可见,我院护理专业是促进XX市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专科护士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1)社区护理需求增加。

国发〔2006〕10号《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以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和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目前山东省开设社区护理方向的高职学校还很少,我院开设社区护理方向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老年护理人员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2012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4%。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上升到总人口的20%。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是当务之急,而目前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严重匮乏。

为满足XX及周边地区老年护理需求,需培养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这为我院增设老年护理方向提供了机遇。

(二)专业建设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护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了“融合递进式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两年,实习一年。

以职业能力提高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上坚持课堂教学与护理实际工作任务、专项技能与综合能力、显性课程与隐性学习相融合;在课程进程上,坚持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融合;在实践教学上,坚持课内训练与课外强化、校内实训与医院见习实习、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在第一学年即开设护理专业课程,并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内容逐步推进。

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个平台;设置专业方向、素质拓展、能力拓展和集中实践教学四大模块。

专业课程呈渐进性,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贯彻行动导向原则,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临床工作需要,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3.师资队伍

护理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

4.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00万元,设有24个多媒体示教室、26个护理技能训练室。

(2)校外实习条件:

建立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等二十余家部队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山东省立医院、XX市人民医院等三十余所地方医院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

5.社会服务

(1)支持基层卫生院建设:

我院教师定期到茌平县博平镇人民医院查房、会诊、举办医疗讲座和护理基础操作培训。

累计举办讲座和技术培训18次,培训人员816人次。

(2)积极承担社会培训:

承担旅游局导游员进行急救培训,XX市乡村医师、老年护理员、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培训任务,累计1320人次。

(3)参与XX市执业医师考试工作:

我院有6位教师被聘为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考官,每年承担XX市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任务。

6.人才培养的主要成绩

经过50多年的办学经历和文化积淀,护理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护理专业学生多次在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2009年荣获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010年荣获第六届“天堰杯”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团体第二名;2011年荣获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培养的学生中已有5人去英国带薪实习、2人到菲律宾伊密里欧学院攻读并获得护理硕士学位。

(三)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专业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有待深入。

3.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专任教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系统培训,承担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有待增加;青年教师的学位学历还需提高。

4.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能力培养需要优化实训室功能,增加实训设备;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建设社区、老年护理实训室、急救实训室;形成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使实训室既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又能开展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XX市人民医院等合作成立以护理专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与XX市肿瘤医院等共同实施“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常态化岗位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专业方向;围绕生命周期规律,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核心课,开发课程标准;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与医院合作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用性学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扩建护理实训基地,新建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实训室和XX市急救研究中心;建立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最终把护理专业打造成省内示范、国内知名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发挥其在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实力。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深化与XX市肿瘤医院的合作,建立“院中校”,共同实施“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冠名班;由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开展岗位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专业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围绕生命周期规律,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根据生源不同,实施分类型教学;重点建设8门专业核心课程;完善课程标准;通过专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整合教学内容;与医院护理专家合作开发9部实用性学材;1个课程群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群;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资源;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1名、聘请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20人,加强顶岗锻炼,使双师素质教师达95%;提高青年教师的学位学历;90%的教师通过职教能力测评;聘请医院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50%。

5.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功能改扩建校内实训基地,充实学生技能操作实践条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新建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实训室和XX市急救研究中心,提升其为医院医护人员及社会群体提供社会培训的功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制定《校外实习基地设置与评价标准》,每年增加3处校外实习基地。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急救研究中心进行医院护士岗前培训、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培训等,完成各类培训不低于18000人次;与XX市人民医院、XX市肿瘤医院等医院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承担纵向课题7项、委托课题1项,获得专利1项;对口帮扶XX市2所中职学校。

建设期内,社会服务总到款不低于80万元。

三、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

1.成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加强与XX市卫生局、XX市护理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XX市人民医院、XX市第三人民医院、XX市肿瘤医院、XX市国际和平医院的合作,组建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构成。

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3名,秘书长1名,理事若干名。

校企合作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2次会议,指导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与医院合作,新增4家合作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校企信息共享平台管理制度》、《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师业务实践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规定》、《实习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专业调研

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逐渐形成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每年制定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通过教师业务实践、医院护理行业问卷调查、与医院一线护理人员座谈、毕业生实习生跟踪调查等多种渠道,确定护理专业的工作岗位,明确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院校循环、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融合递进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与XX市肿瘤医院等医院深度合作,建立“院中校”,探索“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体验临床,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双证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

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期间,利用校内的仿真环境进行教学,每学期到医院见习一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

通过2次学训交替,加深学生对医院环境和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提升生活护理能力。

第二年根据院校合作条件,部分班级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由医院的护理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场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其余班级在校内仿真环境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到合作医院见习1周,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

通过2次的学训交替,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

第三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顶岗实习一年,形成校内仿真环境学习、医院实境见习、顶岗实习的实境育人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循环,仿真与实境相结合,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逐级递升。

图4-5-3-2

(1)“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成立“301”冠名班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度合作,签订协议,成立冠名班,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符合医院用人要求的学生实施冠名培养;聘请冠名医院护理专家为我院护理专业带头人,冠名医院护理专家来校参与课堂教学与管理,每年选派2~3名专任教师进入冠名医院参与护理工作与管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每年举办一次以医院命名的护理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地,实现人才共培、师资互培的校企共育机制。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每年开展护理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校院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军队护理),逐渐达到专业对应岗位的目的。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双证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护理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医院兼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4次网上教学评价,畅通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分析总结、评价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形成“预警—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循环过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

制定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

成立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的活动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采取在线调查、电子邮件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

(1)进行岗位调研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平台,成立由医院护理骨干参与的岗位调研小组,制定岗位需求调查表,可以采用问卷、座谈方式,了解社会对护理行业的需求,对原来的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进行分析调整,进一步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专业方向,精准对接岗位,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图4-5-3-3

(1)原有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示意图

(2)围绕生命周期规律,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通过岗位调研,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形成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设置素质教育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在此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再增设专业方向模块,以人的生命周期为切入点,将护理对象分为母婴、儿童、成人、老年四个时期,围绕生命周期规律,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图4-5-3-3

(2)课程体系示意图

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渗透到每门课、每次课中,计划聘请一名德育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讲座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恋爱观等,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可分为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开设必修课程和学生自选活动等加强学生爱国、爱家、爱病人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进入实训区时按照合格的护士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穿戴护士服;微笑待人,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慎独精神,按护士的标准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案例教学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细心换取病人的舒心、放心、安心;通过开设《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礼仪》、《护士条例及行为规范》等必修课程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选择《南丁格尔精神系列活动》、《老年护理院义工活动》、《5.12护士节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献身护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素质教育的综合提高,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图4-5-3-3(3)素质教育体系

(3)细化专业方向

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调研,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如社区护理方向计划开设《社区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等课程;老年护理方向计划开设《老年护理技术》、《临终关怀》、《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心理》等课程;急救护理方向计划开设《急救护理》、《危重症护理》、《自然灾害处理》等课程;军队护理方向计划开设《军事素养》、《战地救护》、《灾害医学》等军事相关课程。

2.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岗位调研,提炼核心能力,形成《母婴护理与保健》、《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等核心课程,计划从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学材等方面进行建设,校企合作开发《母婴护理与保健》、《儿童护理》、《成人护理》、《通用护理技术》、《健康评估》、《人体形态应用基础》、《人体机能应用基础》、《药物应用》8门课程标准。

(1)课程内容整合重组

根据护理岗位需要、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对基础课程、临床课程进行整合和相互融合渗透:

一是进行基础课程间融合,二是进行临床课程间融合,三是进行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间融合渗透。

在基础课程中融入临床护理情境,使学生早期就充分认识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还计划设计临床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可按下图进行课程的整合:

图4-5-3-3(4)课程整合重组图

 

图4-5-3-3(5)人体形态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

(2)精品课程建设

在现有的1门国家级和6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课程建设,更新课程资源。

2013年,省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全部上网;《中医护理与养生》、《药物应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014年5门省级精品课(《儿童护理》、《通用护理技术》、《健康评估》、《人体形态应用基础》、《人体机能应用基础》)达省级精品课验收标准;社区护理方向课程群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群。

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国家级精品课《母婴护理与保健》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3)实用性学材建设

专任教师与医院护理专家合作,共同开发便于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学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护资考试通过率,再经过专家论证和学生反馈,不断进行修订。

2013年编写《母婴护理与保健》、《儿童护理》、《成人护理》、《通用护理技术》4部实用性学材;2014年编写《健康评估》、《人体形态应用基础》、《人体机能应用基础》3本实用性学材;2015年编写《中医护理与养生》、《药物应用》2本实用性学材。

(4)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库建设

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各专业核心课程编写课程标准,建立试题库,制作教案、课件,进行教学录像,其中《成人护理》、《母婴护理与保健》、《儿童护理》、《通用护理技术》制定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

上述材料全部上传于网络,便于教师交流和学生学习,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分类型教学组织形式

继续深入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生源的不同,创新分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四)教学团队建设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聘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晨、国内知名医院护理专家2名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0名、青年教师9名、兼职教师50名,建立王守军名师工作室,到2015年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

1.聘请专业带头人

聘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晨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教学改革等工作,融合行业和社会资源,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

聘请国内知名医院护理专家2人,指导护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教学改革、进行师资培训等工作。

其中1人指导军队护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师资培训,另1人指导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培训。

每人完成一项社会服务项目,融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

2.培养专业带头人

优先培养护理专业带头人米振生,通过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专业的影响力和领导专业发展的能力。

专业带头人的职责为:

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进行专业剖析,组织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社会调研,负责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每年申报一项科研课题、落实一项社会服务项目。

3.培养骨干教师

重点培养20名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次,了解当下护理专业发展的动向,制定护理专业奋斗方向。

三年建设期内每人参加1次国家师资培训或顶岗锻炼6个月。

其中,苑秋兰、陈荣芝实践老年护理,加强老年护理教学和临床知识,成为老年护理方向的骨干教师;张传霞、郝伟实践社区护理,提高社区护理的知识,成为社区护理方向的骨干教师;王冰、夏颖、韩春婷、刘玉美等到医院实践急救护理,加强急救护理和军队护理方面的能力,成为急救护理方向的骨干教师;张伟伟、闫婷婷、周杰等到301医院实践军队护理,了解军队对护理的要求,为将来培养军队合格护士打好基础,成为军队护理方向的骨干教师。

通过上述培训还应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增加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到2015年,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5%。

骨干教师每人主持一项课题,每年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参与一项社会服务项目,职教能力测评一次通过。

4.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医院中选拔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每年举办2次专兼职教师参与的职教能力培训,平时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安排一名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将授课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同的酬金奖励;聘请兼职教师为教学督导,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与XX市人民医院合作申报课题、编写教材。

与优秀兼职教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到2015年,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

1,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50%。

5.培养青年教师

对现有的9位本科学历青年教师进行学位培养,到2015年全部拿到硕士学位,使40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55%;青年教师每年到医院顶岗锻炼2个月,接受王守军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对新近教师要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教研室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指导,任课前要进行说课,合格者才能承担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将定期听课,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

6.成立王守军名师工作室

在实训楼成立“王守军名师工作室”,专心培养、培训青年教师。

名师负责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学员培养计划,开展学员学习培训业务,实施全程指导,负责年轻教师阶段考核,并作出综合鉴定,形成书面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以工作室人员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专业教学理论、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年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介绍、展示、推广教学成果,每年社会服务收入达10万元。

(五)实训条件建设

护理专业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