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369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多少·考什么]

本板块包括个体稳态(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群体稳态(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两部分,在全国卷中一般考1~2个选择题和1~2个非选择题(分值为15~30分)

(一)选择题一般从以下四方面命题,近3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如下: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植物的激素调节

T3

T4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T1

T4

T3

T5

T3

T3

T4

T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T5

T5

T5

T6C

T5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T5

T5

考情分析

由3年试题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题对本板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上,对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偶有涉及,而对群落结构演替近3年没有设置考题。

(二)非选择题一般从以下四方面命题,近3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如下:

考点

卷Ⅰ

卷Ⅱ

卷Ⅲ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2018

2017

2016

植物的激素调节

T30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T31

T31

T31

T29

T30

T30

T31

T30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结构综合考查

T29

T31

T31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T32

T31

考情分析

从3年高考试题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结构的综合考查是高频考点;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也有所涉及。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联系密切,这些热点问题预计2019年高考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怎样复习才高效]

本板块中个体稳态部分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是高考的热点,近年来考查力度有所增强;群体稳态部分内容主要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展开。

该部分涉及面广,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考查方式十分灵活。

因此复习本板块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思路。

(一)从复习策略上看,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1.对常命制选择题的“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动物内环境稳态”应注重基础知识理解,归纳总结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种群和群落内容,复习时要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串连成线,以实现寻门而入,破门而出。

2.对常命制非选择题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明确知识内在联系,拓宽知识,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二)从复习思路上看,稳态部分重在过程、联系,构建网络是重要的复习措施

1.通过比较与归纳,结合实例构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知识网络(见本书P134“练后循图忆知”)

2.采用联想迁移法构建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见本书P125“练后循图忆知”)

3.遵循“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挖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分析结构和功能与稳定性(生态平衡)的关系,示例如下:

4.将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细胞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细胞代谢知识相联系,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知识体系。

示例如下:

基础保分专题八植物的激素调节

NO.1 学前自主测评

[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

考点一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

1.(2018·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解析:

选B 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

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

C.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但由于不能透过云母片,幼苗不能生长

D.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明胶中

解析:

选C 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

图示结果证明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影响幼苗的生长,而不能透过云母片,使幼苗不能生长。

3.(2019届高三·日照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解析:

选A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4.(2018·武汉模拟)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

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

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解析:

选C 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可促进生根,插条易于成活;摘除棉花的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使其多开花多结果;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与生长素作用无关;倒伏的玉米苗,在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5.据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间

B.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间

解析:

选B 由于重力作用,图乙中Ⅰ处生长素浓度小于Ⅱ处,但Ⅰ处生长快,Ⅱ处生长受到抑制,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Ⅰ处,其生长速率比Ⅰ处慢,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对Ⅲ处也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在重力作用下,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其生长速率快于Ⅲ处,其生长素浓度范围为b~d间。

6.(2018·连云港模拟)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α1>α2>α3>α4。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

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m4之间

D.若α1和α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1与m2也相同

解析:

选A 该实验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慢,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据图不能判断m1~m4的大小关系,以及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在m3、m4之间。

若α1和α2相同,m1和m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7.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切相关。

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解析:

选A 剪断茎后,侧芽不再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的影响,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侧芽的生长;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侧芽可以合成生长素;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相当于没有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效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B.图乙中,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依次为a和c

C.图甲中,M点和N点可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乙中,若曲线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则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b点会向左移

解析:

选A 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较高,故图甲中,曲线1、2分别表示根、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为抑制生长;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其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故M点和N点分别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

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9.(2018·泉州模拟)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

D.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

解析:

选C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的柿子一起放置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了水稻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

10.(2019届高三·洛阳评估)图1和图2分别是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和对赤霉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去顶芽的拟南芥不能合成生长素

B.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C.拟南芥的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

D.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解析:

选A 图1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主根生长的长度变小,但主根仍能生长,即去顶芽后拟南芥仍可以产生生长素;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主根长度增加,由此推测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而外源生长素可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图2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赤霉素水平下降;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赤霉素浓度又上升,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即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

11.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促进种子萌发及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

据此推测最合理的是(  )

A.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性

B.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呈正相关

C.油菜素甾醇能抑制淀粉水解酶的合成

D.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解析:

选D 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有重要作用,因此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并非呈正相关;种子萌发需要消耗种子自身积累的能源物质,油菜素甾醇促进种子萌发,可推知油菜素甾醇能促进淀粉水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淀粉水解,为其萌发提供能量;油菜素甾醇可促进果实发育,果实的发育需要有机物,故可推测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12.(2018·常德模拟)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

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

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选B 图中信息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由题意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对比相同浓度下的两条曲线可知,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由曲线可知,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75×10-5mol/L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7.5×10-5mol/L、1.5×10-4mol/L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13.(2018·广元二模)

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α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和NAA都具有两重性

C.IAA、IBA和NAA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D.同浓度的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

解析:

选D IBA和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据柱形图可知,只有吲哚乙酸(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IAA、IBA和NAA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由图可知同浓度的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

14.红薯在生长期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有的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形成了大量小分支呈扫帚状,而由此形成的藤蔓则呈“宽腰带”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

B.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被病原体破坏

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侧芽生长失控可能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的比值减小

解析:

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侵入红薯的病原体能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而不是细胞分裂素),使红薯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但不一定促进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题干信息不足以说明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被病原体破坏;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所具有的作用应该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而细胞分裂素不能促进细胞伸长,能促进细胞分裂;侧芽生长失控是病原体在该部位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造成的,因此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的比值减小。

[非选择题—练通综合交汇]

15.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矮化突变体豌豆作实验材料,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已知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0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30cm左右。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甲品种除几乎不含赤霉素外,其他植物激素及含量与乙品种相同。

由此推测赤霉素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设计的实验思路是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若干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甲品种豌豆的幼苗,与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比较,测量并计算成熟植株的______________。

(2)用某浓度的IAA溶液处理若干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乙品种豌豆幼苗,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苗的生长速率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在农业生产中,要施用________的生长素类似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①对照组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中信息可推测,赤霉素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

要验证赤霉素的这一作用,可设计对照实验,用外源赤霉素处理甲品种豌豆幼苗,与未用外源赤霉素处理的甲品种豌豆幼苗比较,测量并计算成熟植株的平均株高。

(2)由于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用某浓度的IAA溶液处理乙品种豌豆幼苗,与对照组相比,被处理幼苗可能出现的生长情况是比对照组生长快、比对照组生长慢甚至死亡、与对照组无差别。

由此可知,在农业生产中,要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因此实验设计中应设置空白对照。

①按照对照实验的原则,对照组

的处理方法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②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根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会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

答案:

(1)未用赤霉素(用等量清水或等量蒸馏水)处理的(若干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甲品种豌豆幼苗) 平均株高 

(2)快、慢或与对照组无差别(生长速率加快、与对照组生长速率相同或生长速率减慢甚至死亡) 适宜浓度 (3)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的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②根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会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

NO.2 练后循图忆知

[知识深化拓展]

1.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填空)

(1)极性运输

(2)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

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

(4)实例判断:

2.辨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的三个区段(填空)

(1)图中Oa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

(2)ab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不能认为抑制作用加强。

(3)b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3.辨明与生长素有关的几个易错点

(1)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

(2)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3)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5)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6)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7)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8)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常考题点练通]

生长素的合成和分布

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析:

选C 植物幼嫩叶片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在成熟茎韧皮部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例如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2.(2018·襄阳模拟)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

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

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解析:

选D 据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加入Zn之前色氨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色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加入Zn之前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

由于玉米幼苗从培养液吸收Zn2+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所以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不会发生在核糖体。

澄清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三个易混点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并不是由色氨酸直接转化而生成的,而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化产生的。

(3)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但单侧光、重力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

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

选D 正常情况下,胚芽鞘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