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492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随堂练习

17《屈原》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文中物象的象征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剧《屈原》。

2.了解剧本的情节结构及矛盾冲突。

3.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剧本的情节结构及矛盾冲突。

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

1.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简介历史剧《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写的历史剧。

这部历史剧当年在重庆公演,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赞扬,引起了强烈反响。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

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二千三百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楚国。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各国间政治军事斗争十分激烈之时。

屈原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是遭到了以楚怀王为首的,包括上官大夫靳尚,后来的令尹子兰等人的排挤和迫害,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沅、湘一带。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和其它多数作品,大约写在流放期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人民四散逃亡,楚国君臣仓皇出逃。

理想毁灭,国家危亡,人民遭难,使屈原极度悲愤,痛不欲生。

传说这一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自沉汩罗江殉国。

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体裁,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课文中的《雷电颂》虽不是屈原的诗作,但那里面激荡的烈火般的热情,却确实体现了《离骚》的灵魂。

历史剧《屈原》,源于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基础上,发挥了合理想象,进行了艺术创造,把戏剧矛盾集中,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

课文节选的是这部五幕话剧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原剧的五幕分别是“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板书五幕标题)

2.识记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诡谲(jué)瘦削(xuē)睥睨(pìnì)污秽(huì)

犀利(xī)雷霆(tínɡ)虐待(nüè)哗众取宠(huá)

(2)掌握下列词语的释义:

【诡谲】狡诈,狡黠。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哗众取宠】以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提示:

课文部分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在此基础上,划分本文结构。

学生思考,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

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

屈原独白——雷电颂。

四、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

舞台说明是指文章开头的文字,文中一些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2.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主要内容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推到了顶点。

3.提问:

郑詹尹先对害死屈原持有疑问,后来又对屈原表示了很多同情,对这些应当怎么看呢?

  总结:

南后狠毒,用靳尚的话说:

“南后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明天便把你一起处死。

”靳尚阴险,他不但催逼郑詹尹毒杀屈原,而且亲自设出劝诱屈原的诡计。

郑詹尹伪善。

他是这一场中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开始对毒杀屈原有疑问,只是怕“惹出乱子”,怕毁了他的庙宇。

他再三劝诱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骂自己的女儿郑袖。

他做坏事又胆怯,诱哄屈原又心虚地问“该不会疑心酒里有毒吧”。

他最后被卫士甲用正义之剑刺杀正是罪有应得。

指定两个同学分别读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五、合作探究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分别象征什么?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明确:

风、雷、电: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这是象征手法。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屈原

郭沫若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屈原形象: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

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17《屈原》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朗读“雷电颂”部分,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

2.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通过端午节、《楚辞》以及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等对屈原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屈原内心的。

二、感情朗读文段“雷电颂”部分

提示:

在《雷电颂》的开头,屈原在呼唤大风,这时他的动作是“伫立睥睨”,神态是“目中含有怒火”,舞台上“雷电交加,大风咆哮”的声音与屈原镣链的铿锵声相应和。

朗读时一定要读出这种感情和气势。

为了很好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还应注意把握重音和节奏速度。

例如第一段: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重读的除“咆哮”之外,再有就是修饰及补充性的成份,因为语句的感情主要是通过这些附加成分表达的。

至于节奏、速度,在开头部分可以舒缓,到排比与反复的时候应逐渐加快,以体现人物逐渐激越的联想与感情。

《雷电颂》的第6段,屈原的感情又跃进了一步,在这里屈原已把自己的向往追求与闪电熔为一体。

“啊,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在这段独白中,长、短句交替变换。

对长句,要把节奏读清楚;对短句,更要斩钉截铁,以与剑的形象与劈的想象一致。

学生齐读。

范读《雷电颂》第8段,第13段。

三、《雷电颂》的结构、内容和象征意义

(一)层次结构分析

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在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又相辅相成。

第一层:

从“风,你咆哮吧!

”到“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二层:

从“炸裂呀,我的身体!

”到“毁灭,毁灭毁灭呀!

这一层屈原借痛斥神鬼偶象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统治者。

在每一大的层次中又有着感情的递进,各包含着两个小的层次。

第一层的分界在3、4段间,在这里屈原对光明的向往由呼唤大风向愿做雷电发展,终于达到了物我同化的境界。

第二层的分界在11、12段之间,在这里屈原由对神鬼偶象的痛斥拓展到对一切黑暗势力的诅咒,象征意义得到了更广泛的昭示。

(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

1.现在我们来分析《雷电颂》的内容。

屈原为什么呼唤大风?

提示:

在“暗无天日”的时候,面对“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屈原对祖国的命运担忧,因此,他呼唤大风,热切盼望咆哮的风改变这沉重黑暗的现状。

2.既然“死了的”不能“吹活转来”,屈原为什么还要呼唤大风呢?

“洞庭湖”、“长江”、“东海”又象征什么呢?

提示:

屈原寄希望于人民,“洞庭湖”、“长江”、“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象征觉醒斗争的人民的伟大力量。

3.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提示:

屈原歌颂雷电是宇宙中“伟大的艺人”。

他渴望雷的车轮把自己拖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小岛”、“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他祈求闪耀的电光劈开黑暗,创造“灿烂”、“眩目的光明”。

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4.第6段第2句和第3句中的“你”,分别指谁?

“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提示:

第2句中的“你”指“电”;第3句中的“你”指楚国的当权者。

“有形的长剑”指屈原的佩剑,《涉江》中有“带长铗之陆离兮”的诗句,进而象征屈原捍卫祖国,与敌人斗争的权力;“无形的长剑”指屈原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5.第7、8两段突出体现了屈原的什么精神?

提示:

这两段中,屈原要燃烧炸裂自己的身体,和风、雷、电一起摧毁黑暗,迸射光明,体现了屈原物我同化的追求和无畏献身的伟大精神。

6.参看注释回答,屈原对神鬼偶象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提示:

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针对性:

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神位”“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

”“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神是会“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结果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却只晓得播弄人。

”其二是象征性:

结合前后剧情可以看出,屈原痛斥诅咒的锋芒指向的正是楚国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三)思考探究

通过对《雷电颂》内容的讨论,谁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屈原这篇长篇独白的象征意义。

提示:

象征意义是:

歌颂冲决黑暗争取光明的力量,渴望奋斗献身,与邪恶抗争到底。

思考:

郭沫若在《屈原》中创作这篇散文诗式的长篇独白,意图是什么呢?

提示:

引用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来说,“这是郭老说给国民党反动派听的,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四、分析形象,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学生思考,然后讨论回答。

提示:

品读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指生答。

明确:

塑造了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

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2.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示例: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对正义、光明的急切盼望。

反复和呼告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5、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明确:

(1)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3)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六、拓展延伸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

班内分小组表演本剧。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屈原

郭沫若

呼唤与歌颂——风、雷、电

怒斥与愤懑——土偶木梗

屈原: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浩然正气,英勇无畏

象征

修辞手法

17《屈原》当堂达标题

(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脚镣()忏悔()虐待()

稽首()劈开()鞭挞()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3.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_______,是现代杰出的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的抒情对象主要有三组,第一组是风、雷、电这些自然力,第二组是从东皇太一到湘夫人这些“土偶木梗”,第三组是对黑暗的诅咒和对光明的追求。

B.屈原把风、雷、电说成“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舞蹈”,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C.“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

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都指《九歌》中的神灵。

D.“风,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屈原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

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5.“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liàochànnüèqǐpītà

2.B

3.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

4.A

5.表达了主人公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对一切黑暗无限愤激的思想感情。

17《屈原》当堂达标题

(二)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A)的本身就是火,你(B),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

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C)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D)呀!

我(E)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F)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进射出光明了吗?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

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

眼泪有什么用呀?

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将文中标出的序号“你”所指代的对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C

2.从语法的角度指出文中标有序号的三个“我”的用法。

D

E

F

3.对于引文第二自然段,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的是()

A.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B.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

C.作者运用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志。

D.作者运用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

4.我们在七年级时曾学过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请你将这首诗歌与上文所选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A光明B火C火

2.此处三个“我”都指代作者。

但D做宾语,E做“生命”的定语,F做“全身”的定语。

3.D

4.《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显得比较含蓄。

《雷电颂》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比较多地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