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712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docx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太阳病提纲证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

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3、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

桂枝汤证出现“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是属药汗。

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4、“荣弱卫强”的含义是什么?

“荣弱卫强”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

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影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5、何为“麻黄八症”?

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7、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有何异同?

两者皆为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不同的是:

桂枝加葛根汤证为表虚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汗出恶风”;葛根汤证为伤寒表实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无汗恶风”。

汗出与否是两者的鉴别要点。

8、如何理解小青龙汤证中的“不渴”、“或渴”和“服汤已渴”?

小青龙汤证为表寒里饮证,因水饮内停,故不多渴。

但饮停不化,津不上承,也可出现渴。

服药后由不渴转为渴,是寒饮得以温化,温解之余,津液一时不足所致。

此时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水津布则愈。

此处的渴与不渴反映了《伤寒论》的变法思维。

9、简述大青龙汤证与桂枝二越脾一汤证有何异同。

大青龙汤证与桂二越一汤证均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表里俱实之证。

但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证重,表现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故方中发汗解表之麻桂和清泻里热之石膏用量较大,较之桂二越一汤,少一味益阴的芍药,多一味宣肺降气的杏仁,其发汗解表,内清郁热之功较强;儿桂二越一汤证表寒里热证轻,表现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微见烦、渴,故治法宜小发其汗,兼清郁热。

10、何谓坏病?

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无六经病临床特征的病证。

由于坏病证候复杂,变化多端,其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变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可遵。

因此《伤寒论》原文第十六条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辨证论治。

11、简述热扰胸膈证的病机及证治。

(本方主治哪些证候,怎样理解其虚烦?

热扰胸膈证为发汗吐下后,有形实邪或大热已去,余热未尽,留扰胸膈而成。

其证候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身热,舌红,苔淡黄等。

治当清宣郁热。

方用栀子豉汤。

方中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

豆豉轻扬清淡,透表宣热。

为治疗虚烦懊恼之良方。

12、简述麻杏甘石汤的证治。

麻杏甘石汤证以喘、发热、汗出、口渴、太黄、脉数为证候特点,病机是邪热壅肺,肺失宣肃。

治宜清宣肺热。

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中麻黄宣肺定喘;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清泻肺热,两者寒热相制为用,宣肺平喘而不温燥,清泻肺热而不凉滞。

杏仁宣肺降气,协同麻黄平喘。

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其奏清热宣肺平喘之效。

13、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心阳不足,心失所养;其辨证要点是心下悸,欲得按。

14、真武汤证的证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

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有时可见发热。

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

方药组成是: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15、小建中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

小建中汤证的症候是心中悸而烦,腹中痛,喜温喜按,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等。

其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方药组成是:

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

1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病机是什么?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是腹胀满。

其病机是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

17、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及病机是什么?

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

其病机是:

阳气暴虚,阴寒内盛。

18、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茯苓四逆汤证之病机是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辨证要点是烦躁,肢厥,脉微细。

方药组成是:

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

19、炙甘草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其症候是脉结代,心动悸。

病机是心阴阳两虚。

方药组成是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20、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其病机是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辨证要点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21、茯苓桂枝甘草擦澡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病机是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

辨证要点是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22、何为水逆证,其产生的病机是什么?

如何治疗?

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其病机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吐,故出现水入即吐。

治法:

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

方药:

五苓散。

方用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23、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

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皆为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里。

其病位均在下焦,主证均可见少腹急结。

不同点在于:

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故见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智方面的主证,如其人如狂或其人发狂,因邪结于气分,不关气分,故小便多自利。

由此可见两者的鉴别要点为:

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

24、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如何区别使用?

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但用量与剂型却不同,故主治证也不同。

抵当汤用量大而且为汤剂,故其药力峻猛,取效迅速,用于治疗蓄血之重证且病势较急,临床可见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身黄,脉沉结或沉微。

而抵当丸方中水蛭、虻虫、用量减少三分之一,且改汤剂为丸剂,使攻逐瘀血力量缓和,用于治疗蓄血重证,但病势较缓者。

25、何为结胸?

试述其病机及分类。

结胸证以胸胁脘腹硬满疼痛拒按为主证的疾病。

其病机为无形之热邪或寒邪内陷,与有形之痰水结于胸胁脘腹。

结胸证可分为热邪与痰水相结的热实结胸与寒邪与痰水相结的寒实结胸。

同属热实结胸,又可分为大结胸病和小结胸病。

同属大结胸病,又可分为大陷胸汤证和大陷胸丸证。

26、如何区分结胸证与痞证?

结胸证与痞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病变部位相近,均以心下为主。

但两者病机、主证、治法等却大不相同。

结胸证的病机为寒邪或热邪与有形痰水结于心下胸胁,病性属实。

其主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逐破结。

痞证为无形之邪气壅塞于心下,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而成。

病性或热或寒或寒热错杂,或实或虚实互见。

主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证候特点。

治以和胃消痞为主。

27、热痞兼表阳虚证应如何论治?

其煎服法有何特点,为什么?

热痞证兼表阳虚主症热痞证之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的基础上兼见恶寒,汗出等阳虚之证。

其病机为热壅气滞,表阳不固。

治以泄热消痞,谷阳固表。

方用附子泻心汤。

药用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浸渍少顷取汁,取其气之清扬以清上部之邪热;附子另煎取汁,扶阳固表。

两者寒热异气,生熟异性,药虽同行,但各司其职,共奏消痞固表之功。

28、葛根汤可用治哪些病证?

为什么?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成。

本方既可主治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又可主治太阳与阳明合病的下利证。

兼证虽有所异,而主证为太阳伤寒的机制相同。

因为葛根一味,既可解表,又能生津舒经,还可升阳止利,故可异病同治。

29、黄芩汤主治何证?

其病机、治法是什么?

黄芩汤主治太阳与少阳合病的下利证。

下利的病机为少阳邪热下迫大肠,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其下利必有肛门灼热,腹痛,甚则里急后重;少阳之邪不解,则症见口苦、咽干、目眩等。

其病机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

故治用黄芩汤,清少阳之热,坚阴止利。

方中黄芩苦寒,清解少阳邪热,治肠澼下利;芍药酸寒,邪热敛阴,缓急止痛;甘草、大枣益气和中。

后世称本方为“万世治痢之祖”。

30、比较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皆有下利之症。

区别在于:

葛根汤证表征突出,其病机为太阳表邪,内迫大肠,故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证候特点。

因里无热邪,故见蛇胆,溲清,排泄物臭秽不甚,无肛门灼热等症状。

治用葛根汤解表升阳止利。

葛根芩连汤证里证突出,其病机为表邪内陷,热迫肠腑,故有发热、喘而汗出以及口苦、苔黄、溲赤、肛门灼热、利下臭秽等里热见证,治用葛根芩连汤,清热解表止利。

31、简述阳明病的成因。

阳明病成因主要有二:

一为邪由他经传来,如太阳病失治误治,或少阳病误治,以致津伤化燥,邪传阳明(第179、181、183条);也有太阴病脏邪还腑,由阴转阳,见大便硬结而成阳明病者(第187条)。

二为本经直接感受外邪,邪气循经入里,进而化热伤津,化燥成实而成阳明病者,即第179条所谓“正阳阳明”。

32、何谓阳明病外证?

其病机如何?

阳明病外证,即阳明里热实证反映于外的证候,其表现有: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里热炽盛,蒸腾于外,则见身热;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见汗自出;表邪已解,故不恶寒;里热亢盛,故反恶热。

此皆阳明里实证之外候,为阳明热证与实证所共有,也是阳明病的辨证要点。

33、(论述)简述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代表方义。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即第96跳所言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后世称之为小柴胡汤“四大主症”。

病入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往来寒热;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默默而寡言;木郁克土,脾失健运,故不欲食;胆火内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频频作呕。

其病机总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胆热内郁,脾胃失和所致,故以和解为治,方用小柴胡汤。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疏郁;生姜、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34、三阳病均有发热,请简述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

太阳病之发热,为发热恶寒并见,其病机为风寒袭表,正邪交争于体表所致。

阳明病之发热,表现为身热而不恶寒,为病邪入里,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所致。

少阳病表现为往来寒热,为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

35、少阳兼太阳表证(柴胡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第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本条之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表邪未解;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故证属少阳病兼太阳表证。

治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之法。

方用柴胡桂枝汤。

本方为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取半量合剂而成。

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桂枝汤解太阳之表。

36、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物组成及配伍意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

因邪入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扶正祛邪。

加桂枝通达郁阳;加大黄泄热和胃;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去炙甘草以免其甘缓留邪。

诸药合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安内解外,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

37、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应如何区别?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均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

但大柴胡汤证兼阳明里实,除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外,尚有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硬、腹满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

故小柴胡汤证只宜和解少阳;大柴胡汤证除和解少阳外,还应通下里实,方药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

两方虽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针对病机、症状有差异,临床宜鉴别应用。

38、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如何鉴别。

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均属下焦水气为患。

不同的是真武汤证由少阴水脏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而成,故其证以腹痛。

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为主,并兼见阳虚寒盛之象,治当温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之法,方用五苓散。

39、何谓戴阳证?

其病机、主症、治疗如何?

戴阳证是指体内阴寒内盛,下元虚衰,真阳上浮而导致的内真寒上假热的证候。

本证的主要特点是在阳衰阴盛证吐利、肢厥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面赤如妆,游移不定或咽痛等表现。

治疗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方用白通汤;若利下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为阳亡阴竭,虚阳上越之证,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引阳入阴,破阴回阳,通宣上下。

40、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如何鉴别?

两证皆有心烦不得眠的主症,但病理机制不同。

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正虚邪实之证,多伴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治以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之法。

栀子豉汤证为无形邪热留扰胸膈,性质属热、属实,无阴虚病变,以心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舌苔黄白相间等为证候特点,治宜清宣郁热,解郁除烦。

41、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有何异同?

两证皆属少阴热化证,均有阴虚热扰心烦不得眠的见证,皆属正虚邪实证。

但黄连阿胶汤证是单纯的阴虚阳亢,且邪热与阴虚均较严重,故多伴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猪苓汤证属阴虚有热、水气内结,尤以水气不化为主,热势较轻,阴虚亦不太甚,故除心烦不得眠外,更有咳而呕渴、下利、小便不利等症。

前者治宜滋阴清热,后者治宜滋阴清热利水。

42、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如何鉴别?

两证同属水气为患,均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之症。

区别在于:

猪苓汤证是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化,水热烦扰,故兼有心烦不得眠、小便短赤不利、舌质偏红而少津,治宜育阴清热利水。

真武汤证为少阴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水寒浸渍,故兼有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而色白、舌淡苔滑等,治当温阳化气利水。

43、如何区分少阴病太少两感证与阴盛格阳证的发热?

少阴病太少两感证与少阴病阴盛格阳证均可见发热,但病机与治法截然不同,应当进行鉴别。

太少两感证之发热为风寒束表,正邪相争所致,属表证。

故其发热为全身发热,遍及手足,且与恶寒并见,其脉虽沉而不弱。

阴盛格阳证之发热乃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属里证。

其虽有发热,但手足厥逆,并伴见下利清谷之症,其脉微而欲绝。

44、简述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症状、病机、治法和方药。

当归四逆汤的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症状余姚有指尖、鼻尖、耳廓青紫,四肢关节痛,身疼腰痛,脘腹冷痛,月经愆期,痛经等。

病机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为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方药用当归、桂枝、赤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是在营血不足,寒凝经脉的基础上,兼有反复胃痛,发则呕逆吐涎等,当包括与肝、胃相关的沉寒痼疾,如呕吐脘痛,舌卷囊缩,寒疝痛经,少腹冷痛等病证。

病机为血虚寒凝经脉,寒邪沉积脏腑。

治宜暖肝温胃,通阳泄浊,方药用当归、桂枝、赤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吴茱萸、生姜。

45、简述白头翁汤证的症状、病机、治法、方药,并说明组方机制。

白头翁汤主治厥阴热利,主要症状为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伴见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病机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司。

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方中白头翁善清肠热,疏肝凉血,秦皮能清肝胆及大肠热,二药配伍,清热解毒,凉肝止利。

佐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

四药相伍,清热燥湿,凉肝止利为临床治疗热利下重的重要方剂。

46、简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主要异同点。

白头翁汤证和桃花汤证,皆可见下痢便脓血,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

桃花汤证下痢脓血色暗,滑泻失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病机为中焦虚寒,下焦不固,治宜温中祛寒,涩肠固脱。

白头翁汤证下痢脓血色鲜,口渴喜冷饮,病机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六、论述题(包括病例题)

1、简述六经病各自的主要脉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

代表方

太阳病

解肌发汗

桂枝汤或麻黄汤

阳明病

清热泻下

白虎汤或承气汤

少阳病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太阴病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少阴病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厥阴病

清上温下

乌梅丸

2、如何理解太阳伤寒证脉证提纲?

太阳伤寒脉证提纲即第三条所论述脉证。

原文冠以“太阳病”当包括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侍卫太阳伤寒证。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是指发热有迟早之分。

“已发热”是风寒袭表,卫阳能及时达表抗邪,故起病即见发热;“未发热”是感受风寒较重,卫阳郁闭较甚,未能及时达表抗邪,故发热较迟。

然外邪袭表,卫气终究要达表与邪相争,故发热为必见证,只是时间早晚不同。

“必恶寒”是强调恶寒必定先见,喂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失其温煦所致。

又由于风寒束表,不仅卫阳被遏,而且营阴郁滞,太阳经气运行不利,故见周身疼痛。

表气郁闭,影响里气不和,胃失和降则出现呕逆。

“脉阴阳俱紧”指寸关尺三部脉俱见浮紧之象。

浮喂正邪相争于表,紧乃卫闭营郁,气血运行不利所致。

以上脉证反映了太阳伤寒证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病机特点。

本条虽未言汗之有无,但根据太阳伤寒证卫闭营郁的病机特点以及此后三十五条之论,当有无汗一症。

3、试述太阳中风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主方。

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鼻鸣干呕,脉浮缓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风寒外袭,卫阳浮盛于表与邪相争,故发热;卫不外顾,营不内守,故汗出;卫外失职,且汗出肌疏,故见恶风寒;外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则头痛;风寒外束,影响里气不和,肺气不宣则鼻鸣,胃气上逆则干呕;卫阳浮盛于外,达表抗邪则脉浮;汗出营弱则脉缓。

本证的病机为风寒外袭,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治法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主之。

方中桂枝辛温发散,解肌祛风,通阳助卫,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一散一收,解表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生姜和胃止呕,并助桂枝辛温发散,大枣甘平补中,且助芍药益阴和营,姜、枣相伍,调和营卫,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

4、桂枝加附子汤主治何证?

试述其证候、病机、治法、方义。

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

其证候表现为漏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由于过汗伤阳,肌表失固,营阴随之外泄,故汗漏不止;“其人恶风”一则喂表邪未解(同时有头痛,发热等证),再则为过汗伤阳,腠理不固,不耐风袭之故;阳虚气化无力,加之汗多津亏,化源不足,故小便少而不畅;四肢为诸阳之本,今阳虚不能温煦,阴虚失于濡养,故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本证的病机为发汗太过,阳虚不固,阴亦不足,同时表证未解。

治法当扶阳解表,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5、桂枝加附子汤证是阳虚阴亏,为何治疗时只加扶阳的附子而不用养阴药?

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是过汗伤阳而致阳虚汗漏,由于汗漏不止而阴液损伤。

由此可见,其重点在于阳虚不固。

因此,其治法当以扶阳固表为急务。

扶阳即可固表,固表即可敛汗,敛汗即可摄阴。

且阳生则阴长,阳气恢复,气化功能正常,阴液自能再生。

此外,桂枝汤中本有芍药、甘草、大枣等,可起酸甘化阴之效,所以治用桂枝汤加附子而不必加养阴药。

6、为何表虚证兼项背强几几用桂枝汤加葛根,儿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却不用麻黄汤加葛根?

因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为风寒之邪阻滞太阳经腧,使津液不能濡养经脉所致,如用峻汗的麻黄汤加葛根发汗,恐其过汗伤正损伤津液,难以达到升津液、濡润经脉之目的。

葛根汤是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

这样既能收发汗升津之效,又无过汗之虞。

且方中之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既可缓筋脉之急,又为津液生发之源。

7、(简答)试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大青龙汤证的主要证候为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其中不汗出而烦躁为辨证要点。

由于伤寒表实不得汗解,阳郁不得宣泄,进而化热,郁热内扰则生烦躁。

即烦躁源于内热,内热源于表闭阳郁,阳郁则源于无汗。

其宗的总的病机为风寒外束,内有郁热,故其治法为外散风寒,内清里热。

方用大青龙汤。

方中重用麻黄,并佐以桂枝、生姜辛温发汗,外散风寒;石膏辛寒清热,以除烦躁;炙甘草、大枣和中以资汗源。

诸药合用,既能发汗解表,又可清热除烦,为表里双解之剂。

8、试述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小青龙汤证的主要证候为发热恶寒,无汗,干呕,咳喘,脉浮紧。

病机为外感风寒,内挟水饮。

治宜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方用小青龙汤。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又兼能利水,再配以桂枝更增解表通阳散寒之力;细心、干姜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与干姜相伍,又可温化中焦水寒之邪,以上诸药皆为辛温之品,恐其辛散太过,故加两味酸敛之品:

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酸敛护阴,且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

另加炙甘草调药和中。

诸药合用可奏外散风寒,内蠲水饮之功。

9、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异同点。

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均为表里同病,且表病均属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的伤寒表实证,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两者所共有,在治法上两者都是表里双解,以辛温发汗解表为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里证的不同:

大青龙汤证之里证为阳热内郁,故以烦躁为主证,治疗上要兼清里热;小青龙汤证之里证为水饮内停,故以咳喘干呕为主症,治疗上兼以温化水饮。

10、表郁轻证有几种类型?

试述其证治异同。

表郁轻证包括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和桂枝二越脾一汤证三个类型。

三证所同者,是病机均为表郁邪微,症状均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治法均为辛温微汗。

所不同的是,桂麻各半汤证为表郁稍重,表现为寒热一日二三度发,面赤,身痒,治以小发其汗,用桂枝汤、麻黄汤两方各取1/3用量相合,在三方中发汗力最大;桂二麻一汤证表郁较轻,表现为寒热一日再发,治法为微发其汗,取桂枝汤原量的5/12,麻黄汤原量的2/9,按两方比例2:

1组方,其发汗力量较桂麻各半汤为轻;桂二越一汤,属表郁兼内热,除寒热并见外,尚有轻微的里热烦躁,故治以辛温微汗,兼清里热,取桂枝汤与越脾汤按2:

1量合方,为表里双解之轻剂。

11、表里同病,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综合全论,《伤寒论》对表里同病的复杂证候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表里先后治则,即当表里同病时,可根据表里证的轻重缓急分别选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1)先表后里。

乃治疗常法,此原则主要适用于表里同病儿表证较重、里证属实且病势不急之情形。

若不遵循这一原则,反而先行攻下,则可导致表邪内陷,引起变证,故仲景曰“此为逆”也。

如太阳蓄血轻证兼表证,热痞兼表证等即属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