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751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docx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传统养老康复保健》理论试题库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传统养老康复保健》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经络2、经络学说3、正经4、奇经八脉5、十四经

6、十五络脉7、一源三歧8、气街9、四海10、腧穴

11、经穴12、奇穴13、阿是穴14、特定穴15、五输穴

16、原穴17、络穴18、下合穴19、背俞穴20、募穴

21、八会穴22、八脉交会穴23、交会穴24、一夫法25、灸法

26、直接灸27、间接灸28、温和灸29、拔罐法30、刺络拔罐

31、实按灸32、温针灸33、灸感34、刮痧法35、指针保健法

36、摆动类手法37、摩擦类手法38、振动类手法39、挤压类手法40、叩击类手法

41、运动关节类手法42、揉法43、摩法44、推法45、擦法

46、搓法47、抹法48、捏法49、拿法50、捻法

51、拍法52、击法53、拨法54、抖法55、摇法

56、拔伸法

二、填空题

1.经络是和的总称。

2.《灵枢·海论》: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外络于。

3.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三个方面而定的。

4.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顺序为在前,在中,太阳在后。

5.足三阴经在以下的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6.手三阴经的循行方向是从胸走,手三阳经的循行方向是从手走。

7.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交接,手足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8.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同出于会阴,称为。

9.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督脉的别络从分出后散布于头;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10.阴经属络腑,阳经属络脏。

11.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

12.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顺序为在前,在中,少阴在后。

13.足三阳经循行方向是从走足,足三阴经循行方向是从足走。

14.人体腧穴大体上可归纳为、、阿是穴三类。

15.腧穴的治疗作用分为,远治作用,。

16.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经、合穴。

17.常用腧穴定位方有、、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

18.骨度分寸中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是寸,臀横纹至腘横纹是寸。

19.骨度分寸中,天突至脐中是寸,腘横纹至外踝高点是寸。

20.常用骨度分寸中,肘横纹至腕横纹是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是寸。

21.根据骨度分寸,两乳头之间是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是寸。

22.根据骨度分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是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是寸。

23.人体的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的施术部位。

24.下合穴是下合于的6个穴位。

25.八脉交会穴是与相通的8个穴位。

26.腧穴是之气的特殊部位。

27.体表解剖标志分为和两种。

28.尺泽穴位于,曲泽穴位于。

29.入上齿中的经脉是;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30.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31.足阳明胃经起于穴,止于穴。

32.足阳明胃经位于眶下孔凹陷中的穴位是,位于口角旁开0、4寸的是。

33.在足阳明胃经上,具有强壮作用的输穴是,具有化痰、祛痰作用的穴位是。

34.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的经脉是。

35.四缝穴主要用于治疗。

36.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的经脉是。

37.听宫属于经,主治。

38.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穴,止于穴。

39.脐中为穴,该穴旁开2寸为穴。

40.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的经脉是。

41.位于眉头凹陷中的穴位是,位于眉梢凹陷中的穴位是。

42.肩井穴属经,位置是。

43.神阙穴位于脐中,临床应用以为主,一般不针刺。

44.中脘穴在特定穴中属胃的穴,八会穴之腑会,临床以治疗病为主。

45.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中的穴位是,第七肋间隙的穴位是。

46.鼻尖为穴,百会穴位于。

47.足少阳胆经在体表起于______穴,止于______穴。

48.在前臂外侧,位于腕横纹上的三个经穴是______、______、阳谷。

49.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的是______穴,归属于______经。

50.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_____,“阴脉之海”是______。

51.督脉循行路线起于______,下出_______。

52.位于耳前的听宫、听会穴,分别相应属于_______、_____ 经。

53.足三阳经的共同主治为________、_________、眼病。

54.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是   ,位于   。

55.小指外侧有   穴,小趾外侧有   穴,无名指外侧有   穴。

56.侧头部______经穴位最多;面颊______经穴位最多。

57.足大趾内侧为_________穴,外侧为_________穴。

58.足少阴肾经起于_____,在胸中与______经交接。

59.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下合穴,除了足三里外,还有______、_______穴。

60.在背部,与第二腰椎棘突下相平的三个腧穴分别是命门、______、______。

61.手少阳三焦经起于  止于   。

62.环跳穴属经,位置在。

63.灸法有、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和的作用。

64.《医学入门》说:

“凡病之不及,之不到,必须灸之。

65.艾炷灸可分为和两类。

66.艾炷的大小分三种规格,小炷如,中炷如,大炷如。

67.灸法可治疗阳气下陷或欲脱之金危证,这是灸法的作用。

68.天灸又称、,是选择对颇佳有的药物,涂敷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起泡的方法。

69.温和灸一般每处灸分钟,以为度。

70.直接灸又称为、。

71.间接灸又称为、。

72.隔盐灸有、、救逆之功,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症状改。

73.《明堂灸经》指出:

“先灸上而后灸下;先灸,后灸。

74.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灸。

75.孕妇的和不宜施灸。

76.关节活动部位不宜用灸。

77.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而致的阳痿、早泻、遗精和的病证。

78.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雀啄灸等。

79.直接灸临床可分为和两种。

80.间接灸临床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和。

81.刮痧方法分为和两大类。

82.刮痧持具操作分为刮痧法、和法。

83.刮痧徒手操作分为、、和点揉法。

84.刮痧体位的要求原则为:

和。

85.刮痧的部位常见为:

、、、、和四肢。

86.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玻璃罐、抽气罐和等。

87.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抽气罐法。

88.火罐法的具体操作有、、贴棉法、架火法和滴酒法五种。

89.拔罐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90.拔罐法古称。

91.皮肤有、、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92.陶罐的优点是吸力大,但,。

93.对耳轮由、和三部分组成,并与人体的部分相对应。

94.耳四以耳轮脚为界分为和两部分。

95.常用的耳穴探查方法有、、三种。

96.耳针的直接观察法是指:

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对耳廓由上而下直接观察,判断是否有和等征象。

97.推拿时患者适宜的体位有   、   、   、   、   。

98.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手法可分为   、   。

99.揉法是推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适用于全身各部。

一般大鱼际揉法适用于   ;掌根揉法、肘揉法、前臂揉法多用于   ;指揉法用于   。

100.我们把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归类为摩擦类手法,主要包括   、   、  、  等手法。

101.可将擦法分为指擦法和掌擦法,掌擦法又可分为   、   和   ,以便应用时灵活选用。

102.推法操作时,着力部要   ,速度宜   ,压力要   ,有时要顺肌纤维方向推,可使用推拿介质,防止推破皮肤。

103.用   等部位着力,对所施部位进行抹动摩擦刺激的一种手法,称之为抹法。

可分为   和   两种,指抹法又可分为拇指抹法和三指抹法。

应用时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104.搓法主要用于   ,具有调和气血,理顺组织、舒筋通络与放松肌肉的作用。

临床常与   法联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105.我们把用指、掌或肢体其它部位在所施部位上做抑压或相对挤压的手法归类为   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包括   与   两类手法,按压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点法、拨法、压法等;捏拿类手法主要包括捏法、拿法、揪法、捻法、挤法等。

106.我们把能使肢体振颤或抖动的手法归结为   类手法。

其主要包括   、   和   。

107.能使所施部位振动的手法,称之为   法。

其可分为和法两种。

108.使受术者肢体抖动的一种手法,称之为   法。

109.抖法主要用于   、   、   部。

110.我们把具有拍击、叩击动作的手法归类为   类手法。

代表手法有法   和法。

111.用拳背、掌根等部位叩击所施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之为法。

包括指、   、   、   和   等。

112.击法主要用于   、   、   、   、   等部位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经络系统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孙脉是小分支。

2.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3.《灵枢·卫气》指出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

4.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5.足三阳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的排列次序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6.手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头走手。

7.足三阳经的循行从足走腹(胸)。

8.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9.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腹部相接。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11.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指的是四肢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

12.十五络脉的命名,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经脉名称命名。

13.十二经脉的别络是从表里经的络穴分出的。

14.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15.阿是穴是以局部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穴位。

16.近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17.针刺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18.所有的特定穴都是经穴。

19.《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经,所注为输,所行为荥,所入为合”。

20.阴经之原穴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

21.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脉各有一个郄穴,共16个郄穴。

22.脏腑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23.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穴属固定标志取穴法。

24.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医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

25.拇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

26.根据骨度分寸法:

眉间(印堂)至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为16寸。

27.根据骨度分寸法:

两侧额角发际(头维)之间为8寸。

28.根据骨度分寸法:

腋窝顶点至第11肋端(章门)为12寸。

29.根据骨度分寸法: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为9寸。

30.根据骨度分寸法: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为9寸。

31.经穴是分布在十二经脉上的穴位。

32.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3.腧穴分为经穴和奇穴两类。

34.奇穴是分布于奇经八脉上的穴位。

35.每条经脉上都有单独的原穴。

36.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37.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的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

38.足阳明胃经共有4条分支,是全身支脉最多的一条经脉。

39.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

40.手三阴经的“井”穴都位于指甲角旁0、1寸。

41.足六经的“井”穴都是本经的起始穴。

42.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在耳垂的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43.肩髎、肩贞、肩髃三穴可主治肩部疾患,它们分别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44.十二经的“井”穴都位于四肢末端。

45.耳门、听宫、听会都可主治耳疾,均需张口取穴。

46.手太阴肺经的孔最穴,位于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47.奇穴印堂位于前正中线的任脉上。

48.奇穴定喘位于大椎穴旁开1寸。

49.华佗夹脊穴左右各有13穴。

50.曲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51.太渊、大陵、神门分别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52.中脘穴的取法可采用胸剑联合至脐中的中点定取之法。

53.涌泉穴可主治头痛、头昏、失眠。

54.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55.阳白穴的取法是:

目正视,瞳孔直上1寸。

56.承扶穴位于臀横纹中央。

57.气海穴位于脐下1寸处。

58.关元穴位于脐下4寸处,属任脉。

59.秩边穴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0.阴陵泉归属于足太阴脾经。

61.肩贞穴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62.期门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

63.《名医别录》说: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64.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不需处理。

65.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并令其化脓发泡。

66.隔盐灸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67.孕妇腰骶部可施灸,但腹部不宜施灸。

68.现临床常用的隔物灸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

69.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和实按灸两种。

70.灸法中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的是指隔盐灸。

71.隔姜灸具有回阳、固脱、救逆的作用。

72.艾条温和灸多用于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急性病。

73.隔附子饼灸多用于瘰疬、肺痨、肿疡初起。

74.拔罐法,古称角法,历代文献记载,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

75.闪火法即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上取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76.拔罐的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和药罐法。

77.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

78.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79.火罐法的具体操作有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架火法和滴酒法五种。

80.玻璃罐的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

81.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82.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

83.针罐是指起针后,再在针刺部位拔罐。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

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

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以上都不是

4.足三阳经循行走向规律是()

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

5.十二经脉中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6.A、额头部B、头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

7.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不直属于脏腑B、无表里配合

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D、没有专属的腧穴

8.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B、督脉C、任脉D、冲脉

9.督脉别络散步于()

A、腹部B、胸胁部C、头部D、腰骶部

1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A、丰隆B、内关C、大包D、公孙

11.十二经络脉的走向规律是()

A、阴经会合于阴经,阳经归并于阳经B、呈网状扩散

C、与十二经共同传注D、阴经络脉走向阳经,阳经络脉走向阴经

12.经络系统中能加强两经之间浅表联系的主要是()

A、十二皮部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五络脉

13.正经是指()

A、督脉B、冲脉C、任脉D、十二经脉

14.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B、循行胸腹经脉C、六腑的经脉D、循行背部经脉

15.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

A、阴经B、奇经C、带脉D、阳经

16.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奇恒之腑C、离入出合D、一源三歧

17.“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出自于()

A、《灵枢·海论》B、《灵枢·本藏》C、《灵枢·口问》D、《灵枢·经脉》

18.《内经》一书论及穴名约为()

A、160个B、140个C、180个D、200个

19.现有的经穴数目()

A、360B、361C、362D、364

20.郄穴数目是()

A、12个B、8个C、15个D、16个

21.《针灸逢源》中所记载的经穴名有()

A、349B、354C、361D、365

22.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A、4寸B、5寸C、8寸D、9寸

23.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8寸B、6寸C、12寸D、9寸

24.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2寸D、9寸

25.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

A、12寸B、13寸C、14寸D、16寸

26.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

A、8寸B、9寸C、11寸D、12寸

27.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6寸D、18寸

28.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的穴位是()

A、少海B、曲池C、尺泽D、曲泽

29.治疗心、胸疾患的首选穴位是()

A、大陵B、间使C、内关D、劳宫

30.位于眉梢凹陷中的穴位是()

A、攒竹B、太阳C、瞳子髎D、丝竹空

31.合谷配三阴交,其作用是()

A、清热B、安胎C、醒神D、催产

32.位于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凹陷中的穴位是()

A、大陵B、腕骨C、阳溪D、阳谷

33.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的穴位是()

A、神门B、大陵C、太渊D、阳溪

34.在下列“井”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

35.下列各穴中止呕作用较好的是()

A、足三里B、中脘C、内关D、胃俞

36.太阳穴的正确位置在()

A、眉梢外1寸处B、目外眦外1寸处

C、眉梢与目外眦之间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

37.在华佗夹脊穴中,治疗下肢疾患的是()

A、胸10~腰2B、胸11~腰3C、胸12~腰4D、腰1~腰5

38.位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的穴位是()

A、丘墟B、解溪C、太冲D、足临泣

39.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的穴位是()

A、内庭B、行间C、太冲D、侠溪

40.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穴位是()

A、章门B、期门C、内庭D、日月

41.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A、灵台B、至阳C、筋缩D、命门

42.具有解表清热、退热作用的穴位是()

A、大椎B、哑门C、列缺D、风门

43.21、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穴位是()

A、腰阳关B、命门C、悬枢D、脊中

44.以下归属于小肠经的穴位是()

A、听会B、听宫C、耳门D、下关

45.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的穴位是()

A、下脘B、中脘C、神阙D、膻中

46.治疗胎位不正是应首选()

A、中冲B、大敦C、至阴D、厉兑

47.下列除哪个穴外,余穴均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A、大陵B、通里C、内关D、间使

48.下列除哪个穴以外,孕妇均需禁针()

A、肩井B、昆仑C、曲池D、合谷

49.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由上至下分别归属于()

A、三焦经、小肠经、胆经B、小肠经、三焦经、胆经

C、胆经、小肠经、三焦经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50.风池穴的针刺操作方法为()

A、向前直刺0、8~1、2寸B、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0、8~1、2寸

C、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D、向下颌方向斜刺0、8~1、2寸

51.简便取穴法中,垂手贴于大腿外侧,当中指尖处的穴位是()

A、风市B、阴市C、伏兔D、殷门

52.丝竹空穴的位置在()

A、眉梢外1寸凹陷处B、眉梢外0、5寸凹陷处

C、眉梢凹陷处D、目外眦旁凹陷处

53.率谷的位置在()

A、耳尖直上入发际0、5寸处B、耳尖直上入发际1寸处

C、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D、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

54.日月穴的位置在()

A、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B、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C、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D、第12肋游离端的下方

55.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的穴位是()

A、悬钟B、光明C、阳辅D、外丘

56.至阳穴的位置在()

A、第5胸椎棘突下B、第6胸椎棘突下

C、第7胸椎棘突下D、第8胸椎棘突下

57.体表分布在胸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

A、手太阴B、足太阴C、足阳明D、足少阳

58.支沟穴位于桡骨与尺骨之间,腕背横纹上()

A、2寸B、3寸C、4寸D、5寸

59.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A、气海 神阙B、内关 大陵C、神门 灵道 D、神庭 曲差

60.腹正中线旁开0、5寸、2寸、4寸的经脉分别是()

A、肾经、脾经、胃经B、脾经、肾经、胃经

C、肾经、胃经、脾经D、脾经、胃经、肝经

61.位于通里穴下一寸的腧穴为()

A、神门B、大陵C、太渊D、阳溪

62.针刺睛明穴时,下列哪项操作不可应用?

()

A、眼球向外固定B、提插C、出针后按压针孔D、禁灸

63.脐中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一寸取()

A、石门B、气海C、关元D、归来

64.间使穴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

A、2寸B、3寸C、4寸D、5寸

65.一般情况下,不宜针刺的腧穴为()

A、天突B、会阴C、神阙D、廉泉

66.以下除哪个穴外孕妇需禁针()

A、昆仑B、会阴C、神阙D、膻中

67.印堂穴直上,入发际0、5寸的穴位是()

A、头临泣  B、目窗  C、神庭   D、头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