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0893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设计概论

第1章设计的含义

 

P2设计含义(广义上的设计,是蕴含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的冲动和需要。

而“设计”,

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

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一般指的是“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P2设计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和宇宙一样古老的,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他是一种人性的反映,一种对人类生命节奏和内心灵魂的

 

终极关怀。

 

P3瓦萨里的“disegno”概念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

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现、

 

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使disegno成为艺术核心范畴。

 

P4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P6设计开始被视为解决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手段,而不仅仅是功能与外形的问题了。

 

P6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密切相关,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P6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给人类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给人类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

 

在现代社会方便交流的重要手段

 

P7现代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大的形态(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包括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染织服装设计、非物质设计。

 

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第2章设计元素

 

P10现代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几个基本元素(线条、空间、明度、色彩、肌理、材料)是设计中几个主要的元素

 

P10线条是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产生错觉的元素,它实际上纯粹是知觉上的产物。

 

P10线条的类型和特性:

从性质上、线条可分为实际、隐藏和精神的线,实际的线是在自然界或图画中实际存在的线,可能在形状、分

 

量、特征、效果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P10从方向上,线条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从形式上,线条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P11线条方向的特征。

水平线使人想到遥远的地平线,像征着平静和安宁;垂直线有上升感,犹如摩天大楼或巍峨的高山;而对角线是

 

危耸的,好似划过天际的闪电

 

P13二维平面上的幻想空间(5点)可画图表示

 

1)重叠:

重叠是营造空间深度幻觉的一种简单方法(可画图表示)如图,其空间关系因为重叠而显得一目了然,每一图形都掩盖了另一

 

图形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图形在另一个的上面或前面,这样,空间深度感出现了;

 

2)大小:

改变图形的大小,是表现物体间距离的最明显和最自然的方法。

(可画图表示)如果相同的图形以不同的大小重复出现时,小的

 

图形自动开始往后退,其空间效果明显;

 

3)垂直定位:

垂直定位是一种空间处理方法,在纸面或格式上位置的上升表示深度的隐退。

物体位置越高被认为越远。

 

4)透视:

透视法是在二维平面上构建三维空间的数学体系,透视法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又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可画图表示)一点透视是物体在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两点透视是将物体的观测角度移向一侧,物体在视平

 

线上有两个消失点;三点透视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俯视图或仰视图,物体或建筑有三个消失点;多点透视是在设计工具、建筑或其他物

品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垂直线外,所有平行线都会聚集到一个消失点上;空间与光线的关系被称为空气透视,与近处的事物相比,远

 

处的事物看起来细节总不是那么清晰,色彩也更暗淡一些。

 

5)错视空间:

错视空间也叫矛盾空间,是一种假设的空间,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错视空间,矛盾空间的视点是

 

矛盾的、多变的,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观看,但结合起来却无法成立,互相矛盾,使人产生不合理的视觉效果。

 

P17左下创造空间的方法,通常有减法和加法,以及综合运用,或根据一定的模式进行变化创造。

 

P191912年,艾伯特·孟塞尔(Albertmunsell)创建了一套色彩理论,被认为是现代体系中最科学的一种。

 

P19右上色彩的性质:

色相、明度、纯度

 

P21左中倒数2、3段(肌理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还可以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

 

P21肌理又称质感或质地,是物质表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

肌理作为物

质的“表皮”,表现为一种可视、可触的特性,展现物质材质本身的实体感觉。

材料是产品的造型和功能赖以维持的条件。

材料可以分为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材料又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还可以分为(传统材料、新兴材料)设计中常用的材料

 

有木材、金属、陶瓷、染织材料、玉石、塑料、玻璃、复合材料等

 

P22看1、材料的特质了解

(1)木材一般分为硬木和软木,硬木大多是落叶树,雕刻难度大,细节容易处理,不易断裂;软木包

 

括很多针叶树,容易着色、上蜡、滚油或将其抛光形成软软的光亮的表面。

木材在纹理、色彩、肌理和处理性上有着多样的变化,木材的

 

纹理让人看到生命成长的历程,木材的色彩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木材的肌理激发着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这种与生俱来的温暖感和充

 

满生机的感觉正是木材的独特魅力。

识记:

明度,三大面(亮面,暗面,中间调),三大调(明调,暗调,中间调),艾维斯色相环(红,黄,蓝),1912年孟塞尔色彩理论。

 

第3章设计原则

 

P26设计的一般原则有统一与多样、平衡与节奏、比例尺与尺度等

 

P26统一性是所有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

 

P26右倒数1、2开头第一句(获得统一的方法有重复和连续)

 

P27右倒数2、3开头第一句(多样性的精髓在于对比,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是对立和过渡)

 

P28平衡的分类:

结构平衡、视觉平衡。

 

P28平衡是一种挑战,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理想状态

 

P32左节奏具体可以分为流动节奏、度量节奏、回旋节奏、高潮节奏。

 

P34比例指的是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可以是构图,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一个建筑或房间。

 

P36尺度所指的大小与度量单位有关。

建筑师的图纸和各种地图都有比例尺,一般是在图纸最下方,看图纸的人可以依照这个比例将图纸

 

上的标记与他所以代表的现实中的建筑物对应起来。

谈到人的尺度时候,我们将人体作为单元。

 

第4章设计思维与方法

 

P39思维是受社会所制约的、同语言紧密联系的、探索和发现崭新事物的心里过程,是对现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中间接概括反映现实的过

 

程。

广义上讲,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

 

践中产生的。

p394.1设计思维有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两种4.1.2一切突破常规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设计思维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P40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独特性、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

同时设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P41设计思维的类型(1、程序性设计思维2、典范性设计思维3、叙事性设计思维)

 

P42设计方法(主要有功能论方法、艺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切割法、整合法等)

 

P43形态是造型设计中的第一要素。

点、线、面是纯粹的形态,在造型学上称为原理性的基本形态。

 

P44系统论方法就是把设计对象以及相关的设计问题,如设计程序和管理、设计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设计目标的拟定。

第5章设计程序

 

P46现代设计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行为,设计与生产、消费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结构,必须超出自身的范围而考虑生产者与消费

 

者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P46灵感触发:

设计师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前的印象和积淀集体迸发,从而发现某种新的关系,产生新的想法,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

 

这种现象就叫“灵感”。

 

P47设计过程:

灵感的触发是设计中的关键点,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成败和成就大小,然而,整个设计活动,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包括

 

界定、创新、分析、制作、反思、整合等多个阶段。

 

P50

设计三部曲:

1、问题概念化;

2、概念视觉化;3、设计商品化

P51

一般设计程序:

1、明确目标;

2、情报收集、分析形成观念;3、设计构思与视觉化;

4、生产;5销售与反馈。

第6章设计师P53

 

P54、设计师的类型分为(企业设计师、独立设计师)内部工作关系和职责分为(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

 

P57设计师对形态、空间的认识、创造和表现的能力都是关键的,设计问题的解决和设计的创意,都要通过形态和造型表现出来。

 

P57创意能力是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天才设计是和平庸设计是的根本区别,设计史上伟大的设计师和精美绝伦的设计作品,都是源

 

于他们非凡的创意能力,因此,设计师的教育一定要特别注重设计师创意能力的培养。

 

P58设计师的社会责任(1、人性化设计;2、绿色设计)

 

P59绿色设计起源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矛头直指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巨大的消费主义、样式主义和“有计划废

 

止制”的设计模式。

 

第7章设计的技术特征

 

P62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是与社会生产实践同步生产的,它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改造的手段。

 

P62两次科技革命:

一是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合成化学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在发生的以

 

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包括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

 

新的学科技术,这些新技术学科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就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

 

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贡献和影响是通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实现的。

 

P64科学技术进步带来新材料的运用,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

 

等。

各种优质钢材和轻金属被应用于设计,建筑业也采用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如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表明钢铁已由传统的辅助材料变

 

成了造型主角。

P65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应用多种学科

 

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

其中心内涵是使设计更加宜人化,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研究中心是“人—机—环境”系统。

 

第8章设计的艺术特征

 

P69中国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P70设计的艺术特征:

自由美和依存美

 

P71设计的艺术手法(1、艺术创造;2、艺术抽象;3、艺术造型;4、艺术装饰;5、艺术解构)

 

P75事实上,在现代设计发展史上,装饰主义是与功能理性主义一直并存着的另一大设计思想源流,它贯穿整个现代设计史,与功能主

 

义这相对立而存在,交替互动重共同演绎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第9章设计的经济特征

 

P77设计经济学:

现代设计是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的,其实用价值,为生活的品质就是经济性的具体表现。

经济性又是设计、生产、制

 

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设计作为物质生产活动,它直接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从设计、生产到流通、销售、反馈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如此。

 

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对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选定,对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关注,都是与经济规律有关。

 

实用价值是设计的基本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持有价值、荣誉价值等是商品的附加价值。

 

现代设计,作为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具有商品属性,因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设计的使用价值,是设计的基本价值,设计产品最终都要进入人们的生活,供给人们使用,瞒住人们各种需求,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

 

P81设计管理(1、设计企业管理;2、设计师管理;3、设计项目管理)

 

P85设计管理营销策略(1、企业形象设计策略;2、产品创新设计策略;3、率先进入市场策略;4、集中策略;5、多元化和通用化策略)

 

145重点

 

第10章设计的文化特征

 

P87人类文化分为的三大部分:

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

 

P88工艺文化和设计文化作为人本质力量的具象化,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

 

设计文化是人类造物的文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根据客观规律和审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计划和安排生活,以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

 

需要的造物文化。

 

P89设计与生活方式(当代设计关注的核心一是生活方式、二是文化、三是情感)

 

P90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新的科学技术设计发明新的产品,新的产品带来了人们新的使用方式和生活

 

方式;二是通过新的科技和设计改良产品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三是通过设计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产品的

 

精神品位和象征价值,引导和塑造人们的精神品位、情感心理、个性风格,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11章工业产品设计

 

P97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1、需求;2、功能;3、造型;4、技术条件)

 

P97-98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1、功能性要求;2、审美性要求;3、经济性要求;4、创造性要求;5、适应性要求)

 

第12章环境艺术设计

 

10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活动空间进行的设计,其中心课题是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完整、和谐、

美观、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

P103解决难题(人类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实验主要包括去中心化、城市复兴、文脉主义)

 

P104建筑设计的过程(1、条件分析;2、设计构思;3、确定设计方案;4、方案深化)

 

P107室内设计四个主要内容:

1)空间设计2)装修设计3)陈设设计4)物理环境设计

 

第13章视觉传达设计

 

P111左第3段(6)隶书:

印刷隶书源于手写的隶书。

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是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

 

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字体。

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到了汉代,隶

 

书发展称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

隶书的主要特点:

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

 

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

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

 

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印刷体隶书,秉承了手写隶书的形式特点,典雅、庄重、浑厚、优美,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

 

艺术性,适合用于标题和正式性、艺术性、装饰性文字印刷中。

 

(4)加强字脚体:

又叫埃及体,是19世纪20年代出现在美国广告中用于标题、海报等媒体上的展示字体。

由于当时轰动世界的埃及

 

尼罗河文化遗迹的发现就在这一时期,所以这种字体又被称为“埃及体”。

“加强字脚体”是以罗马字体为基础,而改变罗马字体的衬脚,使其更为厚重、粗壮有力。

MEMPHIS、KARNAK、CAIRO都属于这一类字体,具有类似的基本特征。

 

P114CI的设计中的字体,标准字体分为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体、印刷用标准字体

 

P117-119CI设计(CIS包括MI企业理念识别、BI企业行为识别、VI企业视觉识别)

 

VIS视觉识别系统(基础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象征图案;

 

应用系统包括事物系统、环境系统、服装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礼品系统、广告传播系统、展示陈列系统、包装系统)

 

第14章染织服装设计

 

P121染织工艺(1、印染:

包括印花和染色;2、织造)

 

P122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小标题)

第15章非特质设计

 

P127非物质社会是一个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以

 

知识为中心的社会。

 

P129非物质设计的特征(1、服务化;2、情感化;3、互动化;4、共享化)

 

第16章现代设计史略

 

P138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大生产,让传统的手工艺人被生产工人代替,这样艺术与技术分离,技术工人从事生产而不关心产品的艺术性,

 

英雌造成工业产品的粗陋和非人性化

 

P139-140新艺术运动: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威廉莫里斯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传到法国和比利时,兴起了一场席卷欧美的设计

 

运动——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称之为“分离风格”,在意大利称之为“自由风格”或“花草风格”,

 

在法国、西班牙称之为“现代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工艺美术运动”

 

P143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

 

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

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

 

有降低风阻特点的圆滑流畅的形状。

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便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

师们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的重要源泉。

 

P144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在“形式依随功能”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设计界出现了所谓的“新建筑”六项原则:

一从功能出发;二是

 

强调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特性,使其相互适应;三是突出经济原则,为大众服务;四是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五是着重对空间进行考虑;

 

六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装饰性。

 

20世纪以后,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逐步取代传统的木料、石料和砖瓦,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而钢筋混凝土浇灌技术的推广、大型建筑机械的运用,使大型预制件框架结构称为可能,这样建筑结构便有更为广阔的室内空间。

其中,以美国的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法国的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德国的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和西格拉姆大厦为代表。

 

P145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1953年成立,该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

 

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

 

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

 

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仿效的模式。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原则在与布劳恩公司的合作

 

中得到实现,并产生出“布劳恩原则”,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设计的典型。

 

P146美国消费主义现代设计:

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处于最鼎盛阶段,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繁荣促成了消费的高潮,从而产生了“计

 

划废止制”:

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使汽车最少每两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三或四

 

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方式有计

 

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

 

P147后现代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

 

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因而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

 

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引发了设计师们经久不息的热情。

二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

 

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以往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大打折扣,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

 

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准则。

 

P149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主流文化,是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产物。

波普设计是波普艺术思想在设计领域中反映。

波普设计是

 

一个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重功能、重理性、严谨而呆板的特点和讲究完美、整洁、高雅、形式单一的传统。

 

普设计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

强调设计趣味的新颖、奇特,在形式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资源,从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牛

 

仔裤等最常见的生产产品和生活垃圾,到就广告、电影明星形象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象,然后采用夸张、变形或组合、不规

 

则的形式以及艳俗的色彩,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光的可消费性和即时性。

 

第17章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

与设计有关的是行为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P150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依据

 

的意识,放弃了结构主义将意识分析成精神或心理元素的内省法,主张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这里提到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

 

隐行为”,外显行为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人的一切活动;内隐行为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可以测量到的个体活动,如内分泌等。

 

完形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结构主义元素说和行为主义“刺激—

 

反应”公式,认为经验或行为是浑然一体不可分解的,整体形态和属性,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

 

反射弧的循环。

完形心理学家对知觉、问题求解和思维感兴趣,并提出“场论”。

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兼收并用了内省和客观观察的方法。

完形心理学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研究揭示了很多人类视知觉和视觉思维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为本质上主要是视知觉活动的设计提供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P153

设计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1、需求的多样性;2、需求的发展性;3、需求的层次性;

4、需求的时代性;

5、需求

的可诱导性;6、需求的系列性和替代性)

P154一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经过注意阶段、兴趣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