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118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考样题和说明.docx

会考样题和说明

高中地理会考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素养的考查。

其命题要求是:

1.命题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强调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相结合。

2.命题力求体现公平、公正性。

依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考试纲要,命题不受具体版本教材的限制,兼顾城市和农村学校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试题。

3.命题重视题目设计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试题选取的素材应力求真实性、情景性,力求体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

其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地理1

(说明:

黑体字为内容标准中的“标准”要求)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什么是天体系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太阳系概况。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的组成。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特点。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了解岩石的分类。

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大气热力环流。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分析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判读简单天气系统图。

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明确自然地理各要素。

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

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认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树立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地理2

1.人口与城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人口迁移。

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特点。

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会运用实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分析几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分析几种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知道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的差异。

比较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明确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认识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区域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产生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认识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及迁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及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什么是遥感。

遥感的基本过程。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什么是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笔答、闭卷。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题易、中、难比例为:

7:

2:

1。

4.考试内容为必修模块,其比例为:

必修1约占40%

必修2约占30%

必修3约占30%

5.试卷结构

①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n卷。

第I卷为选择题,第n卷为非选择题。

②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

四、样题与参考答案(附后)

地理样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

第I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n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井收回。

3.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Z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我国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77圈后,于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再次证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国家。

据此完成1一4题。

1.飞船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

2.飞船返回时,从一万米高空向地面降落期间,大气温度的变化状况是

A.上升B.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3.从气候条件分析,选择10月中旬在内蒙古作为返回舱主着陆点,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晴天多C.气温日较差小D.年降水量大

4.飞船发射升空时,太阳直射点在①在北半球并向北移②在南半球并向南移③在东半球并向北移④在西半球并向南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明同学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风景照,照片上显示出的拍照时间为8时15分(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5一7题。

5.小明拍摄照片时,东京正值

A.上午B.正午C.下午D.晚上

6.富士山顶部的岩石,按成因类型划分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7.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低压B.夏威夷高压C.亚洲高压D.阿留申低压

喜马拉推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这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大的分布区。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稚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m。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

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据此完成8一9题。

8.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

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9.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B.缓解气候寒冷程度

C.破坏冰川生态环境D.导致山地雪线下降

10.根据下列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岩石、沉积岩、花岗岩

C.客家方言区、人文区域、方言区D.石油、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1一13题。

11.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

12.当前,该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I、n、m时期中的

A.1B.1和11C.11D.111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B.②C.③D.④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降水量少于山东B.河南纬度较低气温回升早

C.河南小麦品种好于山东D.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河南多

15.上述现象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地域性B.季节性C.灵活性D.周期性

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6一18题。

16.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

17.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厂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化工广D.在舟山群岛建水产品加工厂

18.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日本一中国沿海~韩国一中国内地B.中国内地一中国沿海一韩国~日本

C.日本一韩国~中国沿海一中国内地D.韩国~日本一中国沿海一中国内地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2004年3月,北京市20万名中小学生向全国“两会”捐献1吨再生纸,这吨再生纸被制成便笺供大会使用。

据此完成19一20题。

19.学生的这种行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减少了“两会”经费支出B.增强了全社会的务实精神

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提高了学生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20.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目的是①增加社会财富②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减少资源的消耗.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

“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右1的笑语歌声。

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

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完成21-22题。

21.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区域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22.当该区域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信息产业B.轻纺产业C.旅游业D.精密仪表工业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23一24题。

2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

A.丰富的煤炭资源B.便利的海运条件C.接近铁矿产地D.廉价的劳动力

24.20世纪60一70年代,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

25.现代战争,其打击目标大到军事设施小至坦克汽车都异常精确,其精确的信息资料来源主要是依靠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人工侦察手段

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

(6分)

(l)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行星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76年回归一次的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地球宇宙环境、地理环境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选择连线。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①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②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③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27.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6分)

(l)此时,A地受________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近日,将有_______锋从B地过境。

C地在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上升运动。

在C、D两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的是____地。

(4)此时,新疆地区M处与山东半岛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国家人口年龄构成,据图回答。

(6分)

(1)图中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两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Tl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专业区:

粮食、蔬菜、水果、乳肉。

其中A区布局________________最合理,D区布局________________最合理。

(2)简述A、D两个农业专业区布局的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干年后T.所示城市发展到TZ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征。

30.根据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

“2”指香港和澳门。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试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为缓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紧张的状况,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_

(3)“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哪些产业可以向其他地区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对于产业转入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哪些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影响因素示意图”,回答。

(8分)

(1)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

据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因素所占比重最大。

(2)过度“樵采”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最为有效?

__________

(3)从自然条件看,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土地荒漠化引发的最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杜绝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我国南北调工程平面图”及“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l)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上图所示输水干线为_工程的主体;b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

(2)分析上述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3)利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其优点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其不足之一是:

当沿岸局部地区潜水位___________(低于或高于)输水河道的水位时,该地区会出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4)南水北调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5)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保障该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