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1552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docx

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4、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5、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态系统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6、生物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

稳定镜身;

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

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

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不同:

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镜筒: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物镜、目镜:

放大物象

准焦螺旋:

调节焦距。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使用:

P37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对光:

转动转换器(升高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4)整理:

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5、显微镜的发明者: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

6、细胞学说的创建者:

施莱登、施旺(德国生物学家)

三、观察植物细胞: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取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植物:

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

动物:

净――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注:

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稀碘液:

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但染色剂会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有影响,甚至致死,因此在观察活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用染色。

细胞壁:

支持、保护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

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

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

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内有细胞液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5、避免出现气泡:

盖盖玻片的方法: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可烧):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

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代谢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6、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7、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1)暗处理:

植物提前放道黑暗中一昼夜:

把叶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消耗掉;

(2)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

对照实验,看见光部分、不见光部分能否制造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

(4)脱色:

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黄白色;

目的:

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5)染色:

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见光部分变蓝色(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色(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

结论:

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

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验证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若复燃,则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2、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原料)(场所)(产物)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料)(场所)(产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6、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物质和能量转换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下册)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作用: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小肠: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4)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

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作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

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

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

外界空气肺泡

二氧化碳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

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

静脉血→动脉血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

动脉血→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血液循环系统血管

心脏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

5.0*1012个/升;女子:

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

1、血量:

占体重的7~8%

2、输血:

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

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

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第6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

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

2)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二.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

外膜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

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壁中膜的大小

脉络膜:

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晶状体:

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

1)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形成视觉:

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

戴凹透镜

远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

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前庭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沿着听觉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的听觉中枢

骨传导神经(形成听觉)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的概念: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4.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四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等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

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

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

睾丸(男性):

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

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

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含量很少。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