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580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推荐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3课时课时作业3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氨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2NO+O2===2NO2

B.3NO2+H2O===2HNO3+NO

C.3H2+N2

2NH3

D.NH3+HNO3===NH4NO3

解析:

选C 氮的固定是指从单质氮变为化合态的氮。

2.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  )

A.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氨水极易挥发出氨

C.氨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少部分电离成NH

和OH-

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解析:

选C NH3溶于水后,大部分结合成一水合氨的形式,只有少部分电离成NH

和OH-,是弱电解质。

故C正确。

能使酚酞变红和具有挥发性不能说明它的碱性较弱。

3.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D.加入水

解析:

选C 加入NaOH溶液可以除去其中的NH4Cl,但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AgNO3溶液与NaCl和NH4Cl均生成AgCl沉淀,因此不能将二者分离;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也不能分离;因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气体,NH3和HCl气体遇冷又会生成NH4Cl,但NaCl受热不分解,所以用加热并冷却的方法可以使两者分离。

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解析:

选A NH3与HCl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因NH3易溶于水,实验室制NH3用NH4Cl固体和熟石灰加热,C项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D项错误。

5.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

A.NH4HCO3B.NaHCO3

C.NH4ClD.(NH4)2CO3

解析:

选B A、D由不稳定性酸形成铵盐,受热分解成NH3、CO2、水蒸气;C中NH4Cl是由挥发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后全部分解为气体。

B:

2NaHCO3△,Na2CO3(固体)+CO2↑+H2O↑,所以选B。

6.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

A.HCl和H2O

B.以4∶1混合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

C.N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解析:

选C 喷泉实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外产生气压差,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烧瓶时,四选项均可产生气压差形成喷泉,且HCl能完全溶于水,CO2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4∶1混合的NO2和O2能恰好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故均可使液体充满烧瓶,但NO2与H2O反应时有NO生成,液体不能充满烧瓶。

7.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

,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用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⑤

解析:

选B 固体溶于NaOH溶液后,加热,若含有NH

,则发生NH

+OH-

NH3↑+H2O,NH3能使湿润(用到蒸馏水)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解析:

选C 此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Cl2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体现强氧化性,B正确;反应生成的HCl遇到挥发出来的NH3生成白烟(NH4Cl),A正确;2NH3

N2,所以生成1molN2将有6mol电子转移,D正确。

9.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A+H2O―→B+C ②C+F―→D

③D+NaOH

F+E+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

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F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知F是NH3,再结合反应关系可知C为HNO3,D为NH4NO3,E为NaNO3,A为NO2,B为NO。

答案:

(1)HNO3 NH4NO3 NaNO3

(2)①3NO2+H2O===2H++2NO

+NO

③NH

+OH-

NH3↑+H2O

(3)4NH3+5O2

4NO+6H2O

10.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2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解析:

(1)装置A是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浓氨水滴入固体碱石灰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都可以生成氨气,浓硫酸和氨气发生反应,氨气易溶于烧碱溶液,不能选择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氨气,所以A装置中试剂为:

a.碱石灰,b.生石灰;B装置中的碱石灰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证明生成铜,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水,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铜氧化氨气为氮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

3Cu+N2+3H2O;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为0价,NH3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4)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尾气需要防止倒吸,图2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装置Ⅰ易发生倒吸。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质氨气物质的量为0.1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1mol·L-1。

答案:

(1)ab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2)Ⅰ

(3)3CuO+2NH3

3Cu+N2+3H2O 还原

(4)Ⅱ、Ⅲ

(5)0.1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C.NH3中的N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能产生白烟

解析:

选B A项,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正确;B项,NO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C项,NH3中的氮元素为-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正确;D项,NH3遇到挥发性强酸能产生白烟,如与浓盐酸相遇产生氯化铵而产生白烟,正确。

2.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气体R是(  )

A.HClB.Cl2

C.COD.NH3

解析:

选D 从储气瓶导管长短,可看出R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小,易溶于水的气体,故D选项正确。

3.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

A.HCl、CO2、H2B.CO、H2、H2O

C.CO、H2、NH3D.HCl、CO、H2O

解析:

选A 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而通过Ba(OH)2溶液有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Cl和CO2气体,因HCl与石灰水作用:

Ca(OH)2+2HCl===CaCl2+2H2O,无沉淀产生;CO2通过Ba(OH)2产生沉淀:

Ba(OH)2+CO2===BaCO3↓+H2O,因而有HCl、CO2,则一定没有NH3。

通过灼热CuO和无水CuSO4所呈现的现象说明一定存在有H2。

4.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解析:

选C 气球鼓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只要气体能和液体反应,而且气体的体积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即可。

A、D项中NH3和HCl气体极易溶于水,B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H2O),气体体积都减小。

C项中CO2和稀H2SO4不反应,气体体积不减小,故C项中压强不减小。

5.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NH4)2SO4B.NH4NO3

C.NH4ClD.NH4HCO3

解析:

选B 铵盐与烧碱共热产生NH3,Y为NH3,NH3

NO

NO2

HNO3

NH4NO3,Z为HNO3,X为NH4NO3。

6.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

Ca(OH)2;乙:

稀盐酸

B.甲:

水;乙:

NaOH溶液

C.甲:

NaOH溶液;乙:

D.甲:

稀盐酸;乙:

NaCl溶液

解析:

选A NH4HCO3和NH4Cl能与碱反应产生NH3,所以试剂甲不可能是H2O或稀盐酸,排除B、D;NH4HCO3、NH4Cl中只有NH4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CO2),故A符合。

7.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如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

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h;用A装置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也可以制取NH3,则圆底烧瓶中的固体可以选用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无水氯化钙D.无水硫酸铜

E.烧碱

(3)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制取干燥的氨气,A为发生装置,然后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连接de,再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连接gf,所以顺序为degf;实验室制取氨气是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可以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或生石灰或烧碱制取氨气。

(3)因为在氯化钙中二氧化碳溶解度很小,所以先通入溶解度大的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4)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所以取少许样品与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碳酸钙,否则不是。

答案:

(1)d e g f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ABE (3)NH3 CaCl2+CO2+2NH3+H2O===CaCO3(胶体)+2NH4Cl

(4)取少许样品与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碳酸钙,否则不是

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快速制取氨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同时收集少量纯净的氮气,请回答。

(1)写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制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放出NH3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

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氨具有________。

A.碱性B.还原性

C.氧化性D.不稳定性

(3)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_______。

A.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用气囊收集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的碱石灰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CaCl2。

解析:

(1)CaO与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又由于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从而挥发出NH3。

(2)CuO变为Cu,NH3变为N2,同时生成H2O,在该反应中CuO获得电子,NH3失去电子,表现了NH3的还原性。

(3)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排除对检验生成物H2O的干扰,没有反应掉的NH3被浓硫酸吸收,防止NH3逸出而污染环境。

(4)排空气法收集到的N2中混有O2等,排水法收集到的N2中有水蒸气,用气囊收集可得干燥、纯净的N2。

(5)E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NH3中的水蒸气。

H2O能与无水硫酸铜作用出现蓝色,所以用无水硫酸铜可检验CuO和NH3反应是否有H2O生成。

由于CaCl2能与NH3反应,所以不能将碱石灰换为CaCl2。

答案:

(1)NH3·H2O+CaO===Ca(OH)2+NH3↑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又由于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使NH3从水中逸出

(2)3CuO+2NH3

3Cu+3H2O+N2 B

(3)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排除干扰;吸收氨,防止污染空气

(4)C (5)吸收水蒸气,干燥NH3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不能

第4节氨硝酸硫酸

第2课时硫酸

1.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浓硫酸可用铁罐贮存

C.稀硫酸能使蔗糖脱水D.SO2溶于水,可得到稀硫酸

解析:

选B A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错误;B项,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故可用铁罐贮存;C项,稀硫酸没有脱水性,不能使蔗糖脱水,错误;D项,SO2溶于水,可得到亚硫酸,错误。

2.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

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解析:

选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盐酸挥发,和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B.浓硫酸可用于干燥O2、CO2

C.浓硫酸与铁反应可产生H2

D.浓硫酸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

解析:

选C A项,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应该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正确;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CO2,正确;C项,浓硫酸是氧化性酸,与铁反应得不到H2,错误;D项,浓硫酸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正确。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2H2SO4(浓)

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2.4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解析:

选D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A不正确;浓硫酸与S作用时,只表现其强氧化性,B不正确;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成为稀H2SO4时,反应停止,参加反应的H2SO4少于2mol,故C项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L。

5.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  )

A.SO2、Cl2、H2S   B.O2、H2、SO2

C.O2、H2、NOD.HCl、CO、NH3

解析:

选B A项,H2S与SO2、Cl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而且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错误;B项,O2、H2、SO2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而且都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正确;C项,NO和O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HCl、NH3会发生反应产生NH4Cl,不能大量共存,而且NH3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

6.下列各实验相应操作、实验现象及原因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推论

A

铁片投入浓硫酸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

白纸变黑

浓硫酸强氧化性导致纸张中的纤维素炭化

C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D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

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氨气

解析:

选D 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A不正确;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纤维素炭化,B不正确;二氧化硫通入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硫表现为还原性,C不正确;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只有NH3,D正确。

7.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①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②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③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④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B 金属、金属氧化物(具有变价的金属元素处于低价态)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非金属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只表现强氧化性。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解析:

选D 上下移动铜丝可以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要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C项正确;反应液中H2SO4的浓度较高,不能向①中加水,应将①中溶液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D项错误。

9.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管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b分别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其性质。

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铜与浓硫酸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反应产生的SO2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产生亚硫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性 石蕊溶液变红 酸性

10.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