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821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版考前特训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五附答案解析

选考仿真测试化学卷

1.下列属于盐的是(  )

A.NaHCO3B.CaOC.NaOHD.H2SO4

【答案】A

【解析】

A、NaHCO3是一种酸式,属于盐,A正确。

B、CaO属于金属氧化物,B错误。

C、NaOH属于碱,C错误。

D、H2SO4属于酸,D错误。

正确答案A。

2.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项为蒸馏烧瓶;B项为直形冷凝管,C项为容量瓶,D项为圆底烧瓶。

3.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的强电解质是(  )

A.氯水B.Na2SO4C.NaOHD.SO2

【答案】C

【解析】

氯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Na2SO4属于强电解质,在空气中久置不会变质,B项错误;NaOH属于强电解质,置于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C项正确;SO2属于非电解质,置于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亚硫酸钠,D项错误。

点睛:

物质若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如石灰水、漂白粉、水玻璃等)或水(如过氧化钠、碳化钙等)或氧气(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反应,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应密封保存。

4.下列反应中,HCl被氧化的是

A.NaOH+HCl=NaCl+H2OB.Fe+2HCl=FeCl2+H2↑

C.CuO+2HCl=CuCl2+H2OD.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答案】D

【解析】

NaOH+HCl=NaCl+H2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Fe+2HCl=FeCl2+H2↑中,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为0,则作氧化剂,HCl被还原,故B错误;CuO+2HCl===CuCl2+H2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MnO2+4HCl(浓)

MnCl2+Cl2↑+2H2O,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作还原剂,被氧化,故D正确。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NaHSO4B.NH4ClC.SO2D.H2SO4

【答案】B

【解析】

NaHSO4为多元强酸酸式盐,电离方程为NaHSO4

Na++H++

,电离显酸性,A项错误;NH4Cl为强酸弱碱盐,NH4+水解显酸性,NH4++H2O

NH3•H2O+H+,B项正确;属于酸性氧化物,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C项错误;H2SO4为强酸,其水溶液因电离而呈酸性,D项错误。

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

水玻璃、碱石灰、明矾B.酸:

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

C.酸性氧化物:

SO2、CO2、SiO2D.碱性氧化物:

CaO、Na2O2、K2O

【答案】C

【解析】

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硫酸氢钠属于盐,B项错误;SO2、CO2、SiO2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故均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Na2O2属于过氧化物,D项错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的照明B.饱和石灰水用来制漂白粉

C.硅晶体用作半导体材料D.金属镁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答案】B

【解析】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A项正确;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用来制漂白粉,B项错误;硅晶体用作半导体材料,C项正确;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以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D项正确。

8.下列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Na2O2B.氯水C.SO2D.H2O2

【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使品红褪色;氯水、过氧化钠、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

故答案选择C项。

点睛:

物质的漂白

(1)褪色:

是指有色物质变为无色物质。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例如:

把木炭投入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瓶塞摇动瓶子,集气瓶内的气体变为无色。

在CuSO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2)漂白,特指染料(有机物)或有机色质变为无色物质,它是化学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有机物褪色不是漂白,如把木炭投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轻轻振荡溶液变为无色。

发生化学变化的有: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品红的颜色。

过氧化钠和氯水漂白,是利用了两者的强氧化性,生成了稳定的无色物质。

与二氧化硫漂白原理不同。

9.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Mg原子的电子式·Mg·B.二氧化硅的结构式O===Si===O

C.14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答案】A

【解析】

Mg最外层由两个电子,其电子为·Mg·,A项正确;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原子的4个价电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硅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氧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角上,SiO₂是表示组成的最简式,仅是表示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和氧的原子个数之比,B项错误;14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项错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项错误。

10.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化石燃料B.太阳能C.生物质能D.氢能

【答案】A

【解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

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而化石燃料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故答案选择A。

11.[2015山东理综]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D

【解析】

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能够与泡沫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B项错误;氢氧化钠能够腐蚀皮肤,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制备乙烯时,为了防止暴沸,应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D项正确。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KI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后,溶液颜色变深

B.向KCl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C.溴水与NaCl溶液混合时,会发生置换反应

D.NaCl溶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故需要密封保存

【答案】A

【解析】

碘化钾中通入氯气会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钾和碘单质,溶液颜色会从无色变为棕色,会变深,故A正确;氯化钾溶液显示中性,KCl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不会变化,故B错误;溴水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弱,溴水与NaCl溶液混合时,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故C错误;NaCl溶液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只会伴随着水分的蒸发,不会被氧化,故无需密封保存,故D错误.

点睛:

本题涉及卤素单质的性质知识,注意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以及离子的还原性顺序的应用是关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l表示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核素

B.乙二醇(

)和甘油(

)互为同系物

C.干冰和CO2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的名称是3,3二甲基丁烷

【答案】A

【解析】

左上角应是质量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37,故

Cl表示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核素,A项正确;把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乙二醇含有两个羟基、丙三醇含有三个羟基,二者结构不相似,B项错误;干冰和CO2为同种物质,C项错误;

的名称是2,2二甲基丁烷,D项错误。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O

+CO2+H2O===2HCO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

MnO2+4HCl(浓)

Mn2++2Cl2↑+2H2O

C.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过量澄清石灰水:

2HSO

+Ca2++2OH-===CaSO3↓+2H2O+SO

D.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Cu2+===2Na++Cu(OH)2↓+H2↑

【答案】D

【解析】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离子方程式为2Na++CO

+CO2+H2O===2NaHCO3↓,A错误;盐酸是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开,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B错误;根据“以少定多”的原则,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

+Ca2++OH-===CaSO3↓+H2O,C错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2Na++Cu(OH)2↓+H2↑,D正确。

点睛:

应在分析反应实质的前提下,遵循离子方程式的基本原则,运用所学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判断各选项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各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量的多少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正确判断化学反应实质,考生应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规律和重要物质的性质,认真审题,才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

1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原子核中只有6个质子;X可与W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WX和WX2;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位于第3周期ⅦA族B.单质沸点:

W>Y

C.气体氢化物稳定性:

W>ZD.离子半径:

X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W为C,X为O,Y为Na,Z为Cl。

Y位于第3周期IA族,A项错误;单质沸点:

W(C)>Y(Na),B项正确;气体氢化物稳定性:

W(CH4)

X(O2—)>Y(Na+),D项错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HBr、HI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热稳定性也依次增强

B.N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C.在O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均由分子构成

D.KOH和MgCl2都是离子晶体,均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HCl、HBr、HI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所以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Cl>Br>I,则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另一个N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另一个Cl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项正确;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它是由原子构成,C项错误;KOH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能力。

解题中,先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判断。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葡萄糖、蛋白质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B.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全降解塑料

可由环氧丙烷(

)和CO2缩聚制得

D.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4g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乙醛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为18(1-a)g

【答案】D

【解析】

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错误;因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与比例模型不符,B项错误;全降解塑料

可由环氧丙烷(

)和CO2加聚制得,C项错误;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乙醛混合气体,含氢质量分数为

,氢元素质量为

,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8(1-a)g,D项正确。

18.为了证明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电解质,常温下做以下实验没有意义的是(  )

A.用pH试纸测出0.010mol·L-1氨水的pH为10

B.用pH试纸测出0.10mol·L-1NH4Cl溶液的pH<7

C.取出10mL0.010mol·L-1氨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显粉红色,再加入NH4Cl晶体少量,颜色变浅

D.取出10mL0.010mol·L-1氨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显粉红色,再加入稀盐酸少量,颜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若NH3·H2O是强电解质,则0.010mol·L-1氨水中c(OH-)应为0.010mol·L-1,pH=12。

用pH试纸测出0.010mol·L-1氨水的pH为10,说明NH3·H2O没有完全电离,应为弱电解质,A项正确;用pH试纸测出0.10mol·L-1NH4Cl溶液的pH<7,说明氯化铵水解呈酸性,NH4+弱碱阳离子,即证明NH3·H2O为弱电解质,B项正确;向0.010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有两种可能:

一是氯化铵在水溶液中电离出NH4+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加入氨水中使其pH降低;二是NH4+使NH3·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这两种可能均会使溶液颜色变浅,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氨水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导致碱性减弱,颜色变浅,不能说明NH3·H2O为弱电解质,D项错误。

19.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含酚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6H5OH表示,左、中、右室间分别以离子交换膜分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室电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B.左室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C6H5OH-28e-+11H2O===6CO2↑+28H+

C.右室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工作时中间室的Cl-移向左室,Na+移向右室

【答案】C

【解析】

该原电池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右边装置中电极是正极,A正确;左边装置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有机物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6H5OH-28e-+11H2O===6CO2↑+28H+,B正确;右边装置中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

+10e-+12H+===N2↑+6H2O,氢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酸性减小,溶液的pH增大,C错误;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Na+移向正极室右室,阴离子Cl-移向负极室左室,D正确。

20.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B.X、Y、Z的浓度都相等

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C

【解析】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故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平衡时X、Y、Z的浓度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X、Y、Z的浓度都相等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平衡时X、Y、Z的分子数之比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点睛: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21.已知:

H2(g)+F2(g)==="2HF(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

D.断裂1molH—H键和1molF—F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2molH—F键放出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A.由图象可知,2molHF(g)的能量小于1molH2(g)和1molF2(g)的能量,故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2 mol液态HF的能量小于2molHF(g)的能量,对于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相同时,产物的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C.1molH2(g)和1molF2(g)生成2molHF(g)放热,故1molH2(g)和1molF2(g)的所具有总能量大于2molHF(g)所具有的能量,故C正确;D.由于1molH2(g)和1molF2(g)生成2molHF(g)放热,而反应热△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0,故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放出的能量小于形成2 mol H-F键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且△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E1(正反应的活化能)-E2(逆反应的活化能)。

22.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

【答案】C

【解析】

实验3达到平衡X的浓度大于实验1,温度相同,达到平衡说明X起始浓度大于1.0mol/L,A项正确;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B项正确;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min时X浓度不变达到平衡,实验2在2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快,C项错误;实验4和实验1在10分钟都未达到平衡,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实验1中X的反应速率=

,实验4中X的反应速率=

,所以实验4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D项正确。

2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羟基与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9NA

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

、CO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A

C.0.1mol·L-1的Cu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0.2NA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一个羟基中有9个质子和9个电子,一个OH-中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所以1mol羟基与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的电子数不相等,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2CO3、HCO

、CO

的微粒数之和为0.1NA,B错误;没有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离子数目,C错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正确。

24.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

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M点时,n(OH-)-n(H+)=(a-0.05)mol

B.随着NaOH的加入,

不断增大

C.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

D.当n(NaOH)=0.1mol时,c(OH-)>c(Cl-)-c(NH3·H2O)

【答案】B

【解析】

n(Na+)=amol,n(NH4+)=0.05mol,n(Cl-)=0.1 mol根据电荷守恒,n(OH-)+ n(Cl-)=n(H+)+ n(Na+)+n(NH4+);n(OH-)-n(H+)=n(Na+)+ n(NH4+) - n(Cl-) =(a -0.05)mol,故A正确;

 不变,随着NaOH的加入,

不断增大,所以

增大,

不断减小,故B错误;向氯化铵溶液中加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故C正确;当n(NaOH)=0.1mol时,

,c(OH-)=c(Cl-)- c(NH3•H2O)+ c(H+),所以c(OH-)>c(Cl-)- c(NH3•H2O),故D正确。

25.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的较少的H+和OH-)Na+、NH4+、SO42-、CO32-、NO3-。

取200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二份分别做下列实验。

实验1:

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

实验2:

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CO32-、NO3-

C.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O3-

D.该溶液中一定含Na+,且c(Na+)≥0.1mol/L

【答案】D

【解析】

根据实验1:

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会产生气体224mL,证明含有NH

,且物质的量为0.01mol;实验2:

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有CO

,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证明一定含有SO

,且物质的量为

=0.01mol,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则一定含有钠离子,且钠离子的浓度≥

=0.1mol·L-1。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故A错误;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

、SO

、Na+,故B错误;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O

,故C错误;根据溶液中NH

物质的量为0.01mol,SO

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则c(Na+)≥0.1mol·L-1,故D正确。

故选D。

26.A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具有特殊香味,并能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多种反应。

已知C中所含碳原子数是A中的2倍。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H6O

(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4).2CH3CH2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