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961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部分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题量少,07、08年分值占3分左右,但是很重要。

本章学习概要:

需要掌握的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因此“搜集”即: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改变。

例题讲解:

例1.1:

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

例1.2:

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总体单位)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例1.3:

构成总体,必须具备:

D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1-

例1.4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同质性B.大量性C.差异性D.相对性E.绝对性(06年考题)

二、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或者说,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的分类:

按性质不同: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数量标志又分常量、变量

变量又分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指标是总体特征,标志是总体单位特征。

例1.4:

总体:

一年级全体在校大学生。

总体单位:

每个一年级大学生。

 

例1.5:

一个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07年考题、06年考题)

例1.6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06年考题)

例1.7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例1.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06年考题)

注:

错误同质性,指有共同特征的总体单位组成,注意总体具有各单位差异性!

例1.9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BCD

A商品零售额B工资C计划完成百分数D合同履约率E企业经济类型

例2.0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E

A全国总人口B年龄(统计中认为年龄是连续变量)C平均工资D钢铁产值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2-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

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定性

 

定量的统计认识过程,再由定量

 

定性的认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

本章学习概要:

统计调查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概念(结合教材P36例子理解)

2、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

(1)普查的概念(理解)

(2)重点调查的概念(理解)

(3)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4)典型调查的概念(提示: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统计调查就是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收集感兴趣的

指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对象范围划分: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针对有限总体而言的,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登记。

非全面调查又称部分调查,是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所了解的局部数据来了解总体情况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按组织方式分: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例2.1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目的就是明确调查中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问题。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报告单位可能是直接承担者,也可能是提交者

例2.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b)。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0607考题)

例2.3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D)。

A.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职工B.每一工业企业中的厂长

-3-

C.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车间D.每一工业企业(06考题)

例2.4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BCE

A所有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设备是报告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三、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调查期限一般指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例2.5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

错误!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区分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07考题)

四、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即依附于调查单位的统计标志,其标志表现就是统计调查取得的资料。

调查表是用来表示调查项目的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

一、定期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文件,以基层统计的原始记录为依据,自下而上,逐级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

种调查方式。

二、普查

普查即指普遍调查,是依据调查任务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所谓重点单

位,是指这样一些单位,它们的数目在全部单位数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它们的标

重点调查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

(2)重点调查不能精确推断总体总量。

四、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适量单位组成样本予以调查,用样本资料推算总体数量特

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五、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在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

行的非全面调查。

例2.6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方法,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BC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统计报表E定期调查

例2.7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BE)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E非全面调查

六、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4-

直接观察法:

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计量,以取得第一手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

报告法:

报告法是由被调查单位按照调查机关的调查方案要求,及时向调查机关报告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

面谈访问法:

是由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见面,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邮寄访问法:

邮递方式与被调查人员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电话访问法:

电话访问的形式,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互联网访问法:

指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获取调查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

二、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通过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资料的搜集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原始记录,原始资料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

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

统计台账,根据编制统计表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并汇总或积累统计资料的账

企业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性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第三章统计整理

07年考题12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统计整理的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任务

-5-

统计整理是统计由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和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二、统计整理的)。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

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象本期发展变化情况(任务)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第二节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二)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需注意的问题

对象是总体

分组标志

分组对总体是“分”,对总体单位是“合”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例3.1:

某班的学习成绩:

907869596988909393897975785366636070809088878986496070838586878858668777787473696479759893717283828485929084888676767588508989848385835553304955597890

经过第二章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学习,我们运用这些调查方法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原始的初级资料。

比如用全面调查调查得到了全班76名同学本门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如下:

这些成绩是全班每个同学的个体数据,仅是原始资料的堆积。

从这些数据我们看不出全班同学这个总体的成绩的基本状况:

比如全班总平均分是多少?

及格人数是多少?

优秀人数多少?

各档次占多大比例?

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

如何整理呢?

只要按照各种等级进行分组,就能整理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全班76名同学本门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分组表

-6-

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如:

企业类型分类)

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例如:

三产对经济的不同贡献)

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根据所处历史条件选择分组

(二)分组方法

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

 

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

20XX年真题: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四、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体系中的各种分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

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7-

A=总体B=总体C=总体D=总体E+F=C=总体A=B=C=D例如:

对某校学生先按不同分组,

 

特点:

分组越来越细。

每种分类有自己的分组方式。

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

例3.3:

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性别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复合分组体系

 

-8-

特点:

C+D=AC+D=BA+B=总体A≠B

 

特点: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

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组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

按地区分组。

第三节次数分布

 

-9-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一)组距与组数

组距(每组):

组距=上限-下限例:

2000-1000=1000(组距)组数:

所分的组的数量

(二)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组距相同的数列是等距数列

组距不同的数列叫不等距数列(异距数列)

 

(三)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

上限(终点值)下限(起点值)

一般上限是最大值,下限是最小值,可以变化。

组中值:

上限下限的中点

-10-

例3.4:

不等距闭口组

 

上限:

2000、5000

下限:

2000

组中值:

500、3500、6500

首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

末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注意:

重叠组限(2000、5000)上限不在组解:

总的区间=426-270

因为6个组组距=(426-270)/6=26

(07考题)

例3.7:

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E

A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80分,他应归入70-80分这一组

B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C相邻组距组限是重叠的

D第三组组中值为75E它属于等距分组

例3.8:

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80%--100%,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则-11-

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有:

(ABE)()()()()。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

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C.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能采取异距数列

D.各组的上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00%应归入第一组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20%应归入第三组(07考题)

(四)频数与频率

频数:

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即:

次数

频数越大,该组对总体影响越大例如10的频数最大

频率:

频数/总数例:

10/21=0.48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2-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以及计算和制表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

控制录入质量

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

第五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以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某公司下属A、B、C三个营销网点,三个网点营销人员的情况如下:

A网点有男售货员18人,其中25岁以下的4人,25-35岁之间的6人,35岁以上的8人;有女售货员30人;其中25岁以下的1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4人。

B网点有男售货员21人,其中25岁以下的5人,25-35岁之间的9人,35岁以上的7人;有女售货员40人;其中25岁以下的20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10人。

C网点有男售货员25人,其中25岁以下的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9人;有女售货员53人;其中25岁以下的21人,25-35岁之间的20人,35岁以上12人。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编制该百货公司营销人员情况统计表,反映营销人员总数、性别构成及分年龄的性别构成;

(2)计算营销人员性别构成百分比。

(07考题)

解:

 

计算略

-13-

课后题:

计算题:

某地企业情况:

 

1、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种变量数列

2、指出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

简答题:

4、试着举例说明品质数列,变量数列。

5、各企业暴雨遭受的经济损失分别按照换算人民币折算和按照地区分布分组,这种分组属于什么分组?

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是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单项式分组D无法分组

7、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一般包括()

A编程B编码C数据录入D数据编辑E计算与制表

8、比较法审查是()

A利用逻辑理论检查指标之间有无矛盾

B主要审查数据之间的关系

C利用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审查

D与上期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某工厂职工月工资2000-3000元的50人3000-4000元的30人、4000-5000元的20人。

请列出统计表,

9、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种变量数列

10、并计算各种工资段的频率。

答案:

1、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

2、变量是工人人数

变量值:

160-210.、210-260„..

上限是:

210、260、310、410、460

下限是:

160、210、260、360、410

次数是:

4、5、2、3、1

3、组距=50

组中值=(上限+下限)/2185、235、„„

频率:

4/15、5/15、2/15、„„..

4、略

-14-

5、复合分组体系

6、B

7、ABCDE

8、

 

B

9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

10、略

第四章统计指标

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统计指标包含三+三(实际工作)要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上讲三要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如果是统计工作,加三要素:

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例:

20XX年我国国ABCDE

A.劳动生产率

B.工业增加值

C.设备人均拥有量

-15-

D.生产税净额

E.人均年收人(20XX年考题)

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4类):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绝对数表示)总量指标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的起点。

2.总量指标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形式统计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数的总和例如:

职工人数、企业总数、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例题:

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总标志总量)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总单位总量)状况,(本题的前提这里研究的总体是该地区所有企业)

例:

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B)(D)(F)()。

A.消费品零售额B.钢材消耗量

C.森林覆盖率D.年度国(07考题)

F.工资总额G.商业网点密度

H.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时间标准不同)

时期指标:

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A)(C)(E)()()。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D.某商场1990—20XX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企业数(07考题)

例:

-16-

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亿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

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C)。

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08考题)

例如:

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B)(D)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某商场1990—20XX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各年末企业数(08考题)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原则-

(一)实物单位:

台、艘、人、米、立方米„„

(二)价值单位:

元、亿元、万元„„

(三)劳动时间单位:

工日、工时

第三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

复名数:

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

例如:

元/人、吨/万元

无名数:

百分数、千分数、倍数、成数。

例如:

%、2倍

(三)相对指标的作用

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的情况。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

相对指标可以表明事物的发展程度、内部结构以及比例关系,为人们深刻认识事物提供依据。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属于统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累计完成数/全期计划数)、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总体)、比例相对指标(一部分/另一部分)、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基期)五种。

 

-17-

某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