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12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docx

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附答案六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六)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所选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

A.堤岸(dī)刹那(chà) 坎坷(kě)一碧万顷(qǐnɡ)

B.粟米(sù)剔透(tī) 比较(jiào)茅塞顿开(sè)

C.细菌(jǔn)抖擞(sǒu)自诩(xǔ)牵强附会(qiánɡ)

D.允许(yǔn)字帖(tiè)静谧(mì)情不自禁(jīn)

2.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蓬勃  夜幕 出手不凡相提并论

B.云霄  歧视得不偿失 甜言蜜语

C.笼罩  闲暇 人声鼎沸 跋山涉水

D.恰巧 升腾一愁莫展   不计其数

3.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

A.严厉  声色俱厉B.犹豫记忆犹新

C.胜景 喜不自胜D.涨红水涨船高

4.句子修改不正确的是(  )

A.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修改:

将“明朗”改为“温暖”

B.初中三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修改:

将“相识”和“相知”前后位置对调

C.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修改:

去掉“和汽水”三个字

D.“感动中国”是目前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年度评选.

修改:

在“评选”后增加“活动”一词

5.文学常识搭配有错误的是(  )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济南的冬天》老舍人民艺术家

 

二、填空、简答题(共12分)

6.根据原作内容,完成下列默写。

(1)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2)《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

  ”表现了诗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临别之际,请选用古诗词中含有“送别”之意的句子表达你对老师和同学的离别之情。

  。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示例:

理想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仿句:

理想是  。

8.我班将开展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书目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介绍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或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备选书目:

《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

所选书目:

  

具体介绍:

  。

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令人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日前已经正式公布,奖牌正面采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背面镶嵌中国古代龙纹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

“金镶玉”的构思和设计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是东方智慧为奥林匹克画卷增添的一抹亮色。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10.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词语中的“舍”与“舍生取义”中的“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邻右舍B.屋舍俨然C.锲而不舍D.魂不守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句: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句:

  

(3)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种人?

斥责了哪种人?

又告诫人们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29分)

11.阅读《弟弟的“蓝月亮”》,完成下列各题

弟弟的“蓝月亮”

彦杰

①“蓝月亮”是一个花店的名字。

弟弟把工作辞了,开了这家小花店。

②两平方米的小屋,被花儿装点得五彩缤纷。

弟弟每天举着一支支鲜花,告诉人们:

鲜花是城市的眼睛。

③看着人们从弟弟手上接过友谊,信赖,也接过快乐,我想上帝是偏爱着他的。

④那天,我替弟弟看店,看到一个小伙子在花店门前徘徊。

我微笑着迎上去问:

“买花吗?

”他站住不开口,眼睛向店里找寻着。

⑤没等我再问,弟弟已经出来了。

小伙子见到店主,仍不说话。

弟弟也不说话,只递给他一支鲜红的玫瑰﹣﹣﹣﹣没有包装。

然后他们握了握手,小伙子很快就消失在街的那头。

⑥小店终于安静了,我纳闷地问:

“你们还有暗号?

怎么这样神神秘秘的?

”弟弟神情严肃地告诉我:

两个月前,这个小伙子,来到“蓝月亮”。

当时,他的脸色灰黄灰黄的,一副沮丧的样子。

弟弟很快猜出,他一定失恋了。

弟弟和他交谈了半个小时。

此后,弟弟每天准时骑上自行车,从城北横穿整个市区来到城南,在姑娘刚刚起床的时候,送上一支玫瑰花。

姑娘固执极了,不肯接;弟弟也固执极了,不肯走。

几天过去了,姑娘终于从弟弟手上接过了第一支玫瑰,眼里已有了亮晶晶的露珠。

我问弟弟:

“为了一支玫瑰花你每天骑车跑十几公里,值吗?

”弟弟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

“那支玫瑰花,也许与小伙子的生命连着呢!

”我得承认,弟弟是对的。

他把这城市特有的语言、教养、情操,都囊括进了这一支小小的鲜花之中。

⑦我悄悄问弟弟:

“赚钱吗?

”弟弟坦然地笑了。

⑧这让我想起了那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店里,男的为女的买了支康乃馨,女的激动地在男的手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俩人相互依偎在一把伞下离开了……我看到弟弟手上只捏了三角钱。

⑨细雨斜飘的一个早晨,一个穿长风衣的姑娘来到花店,盯着一把白玫瑰直直地看着,一动不动。

弟弟把手指放在唇上,示意其他买花的人安静。

花店顿时一片寂静。

姑娘手上拿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很漂亮的小伙子,姑娘眼里的泪成串成串地滚到照片上。

弟弟迅速地收拢花店所有的白玫瑰,精心扎好,轻轻从姑娘手中抽出照片,小心地放在花丛中,又把鲜花放在姑娘怀里。

姑娘突然醒过神来,看看弟弟,又看看手上的鲜花,急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的钞票,放在柜台上,转身就走。

我急着找钱给她,弟弟却一把拉住我,不让去追。

那一刻,似乎只有弟弟最能理解她的心境,她分明在寻找一种生命延续的力量。

在姑娘心中,鲜花能让她永远停留在一个季节里。

⑩从古至今,人类都把鲜花当成和平的使者,友谊的纽带,自信的旗帜,希望的信息。

弟弟把鲜花当什么?

(1)文章写了弟弟卖花的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2)文中的三件事都是弟弟卖花给顾客,这样选材是否重复?

说说你的看法。

(3)文章第⑥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插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买花姑娘放下一百元后,“我急着找钱给她,弟弟却一把拉住我,不让去追”,这是为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弟弟把鲜花当什么”。

12.阅读《Mp3也会让耳朵受伤》,完成下列各小题

Mp3也会让耳朵受伤

①时下许多青少年酷爱长时间大音量畅听Mp3,殊不知在享受音乐刺激的同时,却让耳朵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②“英国耳聋研究会”对全国10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大音量听音乐后,会出现耳鸣现象。

耳鸣正是听力轻度受损的标志。

针对这一结果,研究会警告:

如此下去,今天的年轻人出现耳聋症状较以前会提早30年。

③听力损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问题,人们很多时候都在不知不觉地接触噪音。

只要声音的频率不是有规律地组合,就可以称为噪音。

噪音对人类听觉器官造成的损伤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听力疲劳,另一种是噪音性耳聋。

在噪音环境下听觉受强噪音的损害,即使离开噪音环境,耳中仍嗡嗡作响,这就是耳鸣。

耳鸣掩盖听力,待一段时间后,耳鸣消失,听力即能恢复,这就是听力疲劳,它是一种暂时性的病理生理现象。

噪音性耳聋则是由于长时间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下工作,听神经细胞在噪音的刺激下,发生病理性损害及退行性变化,使暂时性听力下降变为永久性听力下降。

噪音性耳聋发展缓慢,在初期很少有人感觉得到,往往到听说话都感到困难时才意识到病情严重。

④青少年热衷使用的Mp3,就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种噪音来源。

他们听Mp3,往往为了追求听觉享受和快感,刻意把声音开得很大,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听力造成了损害。

由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与声音的强度大小及时间长短成正比,因此音量越大,时间越长,听力越容易受到损害。

与传统的CD机和随身听相比,Mp3可以更长时间连续播放,因而对听力的危害更为严重。

这种听力损伤往往不易察觉,但若干年后一旦病发,不仅很难找到合适的药物治疗,连助听器也不易配合使用。

⑤专家建议,听Mp3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要养成听完音乐后把音量关至最小的习惯。

听Mp3要讲究劳逸结合,每次听音乐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听Mp3最好选用头戴式耳机,试验表明使用头戴式耳机比使用耳塞对听力的损伤要小。

还有,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听Mp3,以免因不由自主调高音量而导致听力损伤。

(1)结合全文内容,判断第④段所举的听力受损现象,属于哪一类听力损伤?

(2)第②段“英国耳聋研究会”调查结果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对第⑤段的专家建议逐条进行概括。

(每条不超过6个字)

13.阅读《美哉,书卷气》,完成下列各小题

美哉,书卷气

①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

有了书卷气,方不致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②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手段。

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

王冶秋先生十四次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

有的名著少年时读过,长大后还需要重读,用不同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直至读出人生况味①,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③读书还涵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犹太民族以爱读书著称于世,其国民大多知识渊博、谈吐不俗,不仅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而且拥有数量惊人的富贾巨商。

犹太民族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酷爱读书肯定是原因之一。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反省、去学习吗?

崇尚读书,是一个民族绵绵不绝的文化根基;崇尚读书,是一个国家富强腾飞的力量源泉。

④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②。

【注释】①况味:

境况和情味。

②卢浮宫:

位于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法国文化传统的象征。

(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作者引用大学者熊十力和王冶秋先生的读书体会意在证明什么?

(3)文章②③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说说文章结尾一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五、作文

14.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所选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

A.堤岸(dī)刹那(chà) 坎坷(kě)一碧万顷(qǐnɡ)

B.粟米(sù)剔透(tī) 比较(jiào)茅塞顿开(sè)

C.细菌(jǔn)抖擞(sǒu)自诩(xǔ)牵强附会(qiánɡ)

D.允许(yǔn)字帖(tiè)静谧(mì)情不自禁(jīn)

【考点】12:

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

【解答】A.正确,不要把“一碧万顷”的“顷”读作“qīng”;

B.正确,不要把“粟米”的“粟”读作“lì”;

C.有误,“细菌”应读作“xìjūn”,“强”是多音字,可读作“qiáng,qiǎng,jiàng”,“牵强附会”应读作“qiānqiǎngfùhuì”;

D.正确,不要把“字帖”的“帖”读作“tiě”.

故选:

C.

 

2.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蓬勃  夜幕 出手不凡相提并论

B.云霄  歧视得不偿失 甜言蜜语

C.笼罩  闲暇 人声鼎沸 跋山涉水

D.恰巧 升腾一愁莫展   不计其数

【考点】14:

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解答】A.字形全部正确;

B.字形全部正确;

C.字形全部正确;

D.“一愁莫展”应是“一筹莫展”.

故选:

D

 

3.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

A.严厉  声色俱厉B.犹豫记忆犹新

C.胜景 喜不自胜D.涨红水涨船高

【考点】22:

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要熟知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区别,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词语.

【解答】A.词义相同,“厉”都是严肃的意思.

B.词义不同,“犹豫”的“犹”的意思是迟疑,“记忆犹新”的“犹”的意思是还,仍然;

C.词义不同,“胜景”的“胜”的意思是优美的,“喜不自胜”的“胜”的意思是能承受;

D.词义不同,“涨红”的“涨”的意思是突然变为红涨,“水涨船高”的“涨”的意思是上涨.

故选:

A.

 

4.句子修改不正确的是(  )

A.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修改:

将“明朗”改为“温暖”

B.初中三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修改:

将“相识”和“相知”前后位置对调

C.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修改:

去掉“和汽水”三个字

D.“感动中国”是目前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年度评选.

修改:

在“评选”后增加“活动”一词

【考点】79:

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正确;

B由“相识”到“相知”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将“相识”和“相知”前后位置对调的修改是错误的;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5.文学常识搭配有错误的是(  )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济南的冬天》老舍人民艺术家

【考点】F5:

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课内文本的作者和出处.

【解答】《曹刿论战》出自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而非《战国策》.

答案:

A.

 

二、填空、简答题(共12分)

6.根据原作内容,完成下列默写。

(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2)《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临别之际,请选用古诗词中含有“送别”之意的句子表达你对老师和同学的离别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考点】EF:

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静影沉璧(重点词:

璧)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词:

汗)

(3)示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重点词:

涯)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示例:

理想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仿句:

理想是 理想是一丝琴弦,需要你去调试,弹奏 。

【考点】77:

仿写语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解答】被仿句中将理想作一比喻,然后结合喻体进行再描述,运用上“需要你﹣﹣”.

答案:

理想是一丝琴弦,需要你去调试,弹奏.

 

8.我班将开展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书目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介绍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或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备选书目:

《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

所选书目:

 《西游记》 

具体介绍:

 我最喜欢孙悟空这一形象.他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令玉皇大帝也无可奈何,真是一个勇于反抗、敢作敢当的英雄 。

【考点】F4:

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把握,注意选择《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里的关键两个人物,并写出相应的主要事件.

示例:

《水浒传》武松:

武松醉打蒋门神.

鲁智深: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西游记》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猪八戒:

猪八戒醉酒戏嫦娥;

猪八戒背媳妇.

《朝花夕拾》长妈妈: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为我修讲义.

答案:

示例一:

《西游记》;我最喜欢孙悟空这一形象.他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令玉皇大帝也无可奈何,真是一个勇于反抗、敢作敢当的英雄.

示例二:

《水浒传》;我最熟悉的故事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对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慷慨相助,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民除害.

所选书目与介绍内容相对应,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或故事情节,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令人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日前已经正式公布,奖牌正面采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背面镶嵌中国古代龙纹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

“金镶玉”的构思和设计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是东方智慧为奥林匹克画卷增添的一抹亮色。

【考点】74:

压缩语段.

【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

【解答】本题语段叙述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所以主语可以确定为“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语段中叙述了金牌正面和背面的图案和镶嵌物,点明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中西合璧”,所以可以确定答案为: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10.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词语中的“舍”与“舍生取义”中的“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左邻右舍B.屋舍俨然C.锲而不舍D.魂不守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句: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句: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种人?

斥责了哪种人?

又告诫人们什么?

【考点】DA:

课内文言文阅读;D3:

一词多义;DF:

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例句:

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舍:

舍弃

A句意:

左右的邻居.相近的人.舍;邻居

B句意:

房舍整整齐齐.舍:

房屋

C句意: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舍:

舍弃.

D句意:

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舍:

住宅

故选:

C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

如使:

如果

句意: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②重点词有:

辨:

辨别

句意: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

(1)C

(2)①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②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