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189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docx

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文

农村物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

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牟定县安乐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八年级新开设了一门课程——物理,“新”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对“求未知”的恐惧,也有难以抑制的探索欲求,作为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理教师的教育活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对眼界不宽,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相对较少的农村学生更是尤为重要。

一、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在十四五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了八年级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学生对各种未知事物都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特别好奇,特别感兴趣,好学好问并富有幻想,但是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往往是短暂的,对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像松毛火一样”,缺乏毅力,耐挫能力差,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大多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由于家庭过分溺爱,或隔代教育甚至因为父母进城务工,一个人留在家里在户口所在地上学(现如今,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因为云南连续几年干旱,为了生活,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子女一个人留在家里在户口所在地上学,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致使部分学生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面对冷落时,心理极易“崩溃”,合作精神不是很好,耐挫性较差。

当然他们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个性张扬,聪明,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创新和拼博精神较强,充满活力。

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特点

“物理乃万物之理”,这些道理有的深,有的浅,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历经数次改革、修订,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难度一降再降。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一门以观察与探究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创新、合作精神为主旨,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的学科。

在新修订的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物理教学倡导探究式的教学,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在教材的编排中,贯穿了1.(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设计(验证)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和论证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分析、整理、归纳实验数据);6.得出结论;7.评估;8.交流,进一步提出新问题等。

教材编排者煞费苦心,意在敦促教材使用者──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

物理研究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和认真编排后,八年级物理从科学之旅讲起,从人们生活中最简单的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导入,再学习常见的力的现象。

九年级初步学习和了解现代物理常识,学习近现代功勋卓著的电和磁。

这样的精心编排使八年级学生对物理的认知,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例开始,来学习物理并引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完全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中有许多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的、有趣的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创新科学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三、物理教师要切实做好观念转变,认真履行主导作用

农村物理教师要认真并深入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物理课程标准,不要加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难度,认真全面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

这就要求农村物理教师应当把八年级学生减少的包袱,自觉自愿的背到自己的肩上,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和了解最新物理科技动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学生减负,老师增富”,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

农村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实验丰富和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职能,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工作,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和动机,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又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因之,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进而用好。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随着孩子快乐的成长,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如何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特点,就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体会及做法做一些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开发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丁肇中曾说:

“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在实验中产生的”。

在“玩中学,学中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一个好的物理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终身不忘。

开学伊始,在八年级的第一节课,物理教师通过演示几个有趣的实验,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下面介绍几个有趣的实验。

1、开水煮活鱼

你们在家中吃过鱼吗?

怎样煮的?

开水中的鱼还能活下来吗?

一连串的打“机关枪”式问题的提出,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见“鱼儿”已上钩,我赶紧开始实验:

将一条小鱼装入一个长且大的试管中并在铁架台上倾斜固定,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水沸腾后,鱼儿还是照样在水中游动并没有死,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好像“有悖常理”。

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欢呼雀跃,惊奇不已,初步激发了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此,我让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的补充说明:

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对热的传导很慢,水的热传递主要是通过对流进行的,虽然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但是,试管下部水的温度仍然很低,保证了大试管底部鱼儿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死亡。

做好此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长、大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尽可能多的水,这样能起到较好的隔热和吸热作用;②试管与水平面的倾角在45度到50度时效果最好,可以实现较长时间沸腾,鱼不死,从而有利于学生观察,增强实验效果;③试管中放入几根水草,可以增加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让小鱼始终在大试管底部;④最重要的是酒精灯火焰的位置应在大试管水的上部,不能放在大试管的底部,否则只能喝鱼汤了。

2、摔不破的鸡蛋

鸡蛋容易摔坏吗?

那么放在水中的鸡蛋呢?

用盐水装入空塑料瓶中,塑料瓶用刀开个口,然后放入鸡蛋用线缝上,用一张小手帕做一个降落伞,系在塑料瓶口上,这样可以从三楼楼顶十几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而坠落到地面以后,只要塑料瓶不破,鸡蛋都是完好无损的,可从瓶中拿出来给学生观察,学生啧啧称奇,再次激发了学生想亲自动手一试的强烈愿望。

对此,同样让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的补充说明:

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流体密度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流体的密度越大物体运动中受到的阻力越大,物体在流体中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流体中受到的阻力越大,而且鸡蛋减速时间较长,根据动量定理鸡蛋受到的合力较小,从而不会损坏鸡蛋。

做好此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盐水的密度尽可能大些,使用饱和盐水最好,饱和盐水的密度最大;②使用一个小降落伞是为了使塑料瓶底部先落地,从而保证鸡蛋不会在没有盐水缓冲的情况下直接撞击地面;③下落的高度最好要高一些,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惊险刺激,从而打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的兴趣培养。

从多次实验来看,不要超过二十米为宜。

因为过高将导致塑料瓶破损,这样一来鸡蛋从瓶中滚出,鸡蛋极有可能摔坏。

3、海底火山喷发

在墨水瓶中装入热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后,塞上打有两个孔的橡皮塞(橡皮塞的孔中分别插入两根长短不一的玻璃管)并迅速放到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这时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岩浆”沿着玻璃管上升并“喷发”出来。

对此,同样让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的补充说明:

由于水在对流过程中冷水密度较大将会下沉,通过较低的玻璃管注入墨水瓶的底部,而“热的发红的岩浆”密度较小,将会从较高的玻璃管中“喷发”到大烧杯中,形成壮观的海底火山喷发的情景。

此演示实验效果显著,学生拍手叫好,激发了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做好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墨水瓶加开水,大烧杯中最好使用冰水,可以在实验前加入适量冰块,这样温差大、对流强烈,实验效果显著。

②墨水瓶中插入的短玻璃管尽量接近墨水瓶底部,长玻璃管尽量少插入红墨水中,可以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火山喷发”便于学生观察。

③在红墨水瓶上系上细线,便于将墨水瓶放入大烧杯中。

4、神奇的火柴

用两节干电池与小灯泡组成一个电路,将其中一条导线拆开后串联上一根铅笔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当用火柴去烧铅笔芯时,小灯泡会亮起来,随着火柴的熄灭,小灯泡迅速变暗,直至熄灭。

实验现象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现象出人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解释:

铅笔芯在常温时电阻较大,导电性能较弱,电路中电流较小,灯泡不亮;当用火柴给铅笔芯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铅笔芯的电阻下降,导电性能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所以小灯泡会逐渐变亮。

做好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电源电压要控制好,最好电源电压等于小灯光的额定电压。

②由于铅笔芯的种类、粗细不同,在演示前要调节好铅笔芯的长度,使小灯泡在闭合电路中正好不发光,实验现象是从无到有,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此时的演示效果最佳。

5、纸盒烧开水

先把一张A4复印纸放在用酒精灯加热过的石棉网上,发现A4复印纸燃烧起来了。

问“现在用A4复印纸折成一个纸盒,它可以放在石棉网上烧开水吗?

”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

然后用一张A4复印纸折成一个纸盒,纸盒的四个角可用回形针固定,将折好的纸盒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往纸盒里加水,并在下方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后,会看到纸盒里的水沸腾,纸盒并没有被烧毁。

学生又再次亲眼观察到自己从未知道、不相信的事实,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树立了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挑战自我的决心与信心。

对此,在学生的猜想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出解释:

燃烧有两个必要条件──有氧气参与和可燃物达到燃点;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水在常压下的沸点不会超过100℃,而纸的燃点却大大超过100℃,所以纸盒中的水在沸腾时,纸盒没有达到燃点不会烧坏。

做好此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纸盒做好后,注入纸盒里的水要多一些。

②用酒精灯加热前一定要让水充分把纸盒浸润以后再进行加热。

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③通过石棉网对纸盒加热,能让纸盒均匀受热,不要把装水的纸盒放在火上加热,这样可能会使纸盒破裂,导致实验失败。

6、冰中取火

冰受热一遇火不是会熔化成水吗?

中国早有水火不相容之说,在冰中真的能取到火吗?

把一块冰用烧热的钢制汤勺将冰块烫出两个光滑的曲面,形成一个凸透镜的形状。

在太阳光充足的时候,把用冰做成的冰凸透镜放在阳光下,调整冰透镜的焦点在沾有白磷的黑色棉花上,过一会棉花果真燃烧起来,而冰凸透镜不熔化。

教师的解释是:

此实验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实验现象与学生生活常识有所区别,对学生有较强的震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从而理解物理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做好此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冰块要足够大,事先将一根木棍冷冻在冰块中,避免手散发的热量破坏冰凸透镜。

②可燃物的燃点要低,可加入少量的白磷来增强效果,增加实验的成功机率。

③实验环境温度要低些,最好是在冬季进行。

7、乒乓球会下落吗?

打乒乓球是学生热爱的体育运动,一个乒乓球放在桌子上,用力一吹乒乓球就跑了。

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神奇的吹不走的乒乓球呢?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移开手指。

乒乓球会下落吗?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先说明实验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回答之后再进行实验,可看到实验中的乒乓球并没有落下,原来这是因为流体(空气是一种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缘故。

做好此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漏斗选用较大一些的。

②吹气前深吸一口气,吹的时候气流尽量大些。

③让肺活量大一些的同学来吹乒乓球,可使乒乓球较长时间悬停在空中,便于学生观察。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若不掌握提问,发问技巧,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的课程,自身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是三分钟的热度。

提问时怎样把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习新知服务,是每一个物理老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1、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发问

在讲解声音的产生时,可以让全班的同学用一只手轻轻的摸在自己的声带附近,然后让学生阅读第一章声现象的章前小故事──非洲草原的大象。

学生读完后,进行提问: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什么的都有)然后先不要给出正确的答案,接着提问:

“我想知道你们放在脖子上的手有什么感觉?

”通过学生对平时发生在身边但又没有引起注意的现象进行层层深入的提问,让八年级的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的同时,还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物理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从有趣的现象和谚语中进行提问

在学习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时,可以幽默的对学生说:

“我们农村许多人家里都有一口大水缸,民间有个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这是为什么呢?

”而在学习熔化和升华现象时,可以通过穿插谚语“霜前寒,雪后冷,下雪不冷,化雪冷”进行提问。

这样既能增强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又能深入、充分的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科学意识。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可以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利用旧知识来帮助学习新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物理的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利用旧知识来帮助学习新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好为教学服务。

(三)重视探究教学

探究的方法,不是教师所独有的,教师可按探究式的方式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探究式的要求。

探究的方法,既是教师要掌握的方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

它既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只不过教师站的位置比学生要高一些,处于主导、引导的地位。

探究方法的重点在过程,不在结果,离开过程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探究。

学校可供教师利用的资源不同,教师可采用的方式就不同。

学校设施不好,学生流失原重的农村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甲乙

丙丁

学习八年级上册物理——有趣有用的物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用比较大的横截面是方形的纸质牛奶盒,在每一个侧面右下角的相同地方穿一个小孔,四个侧面小孔的位置及大小形状一样,如上图甲所示。

四个小孔用透明胶带封住,里面装满水,用一根细线悬挂在空中静止。

提醒同学们注意,现在盒子是静止的,里面装有水,四面穿有四个小孔,用透明胶带封住。

下面我将请四位同学上来,同时把四面的胶带扯掉,你们猜猜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对同学们来讲,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堂物理课,本来就充满了好奇心,加上这样的装置,这样的问题,气氛更为活跃,激情更为高涨。

有的说:

有水流出来。

这是自然的事情,仅仅就是有水流出来吗?

我追问。

有的说:

盒子可能会动?

怎么动?

是上下运动还是左右运动还是旋转运动?

我追问。

有的说:

应该是转动。

那会向哪个方向转动?

我继续追问。

同学们活跃了一阵子,稍后有同学提出,扯掉胶带看看?

找了四位激情高昂的同学,要求他们同时快速扯掉胶带,尽量不要晃动盒子。

看到的现象是,盒子沿上图甲中的箭头方向旋转运动。

同学们情绪稍微平静后,再问,什么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现象?

趁热打铁。

有同学讲,吹鼓的气球放气,气球会向放气的反方向飞出。

给予肯定后我再提问,电影或电视上应该看到这样的画面:

水面上的小船中有柴油机在带动抽水机抽水,水不是抽到高处,抽水机的出水管斜向船体后下方,从水中抽上来的水,又沿出水管斜向下喷到水面上,小船就向前(喷水的反方向)前进了,这一装置是小船前进的动力。

不少同学表示见过、理解。

同时,又有同学提到了火箭升空和过春节时玩的冲天炮,说它们上升的原理是相同的。

(我进一步追问)火箭升空的原理就这么简单,但要把几十吨重的航天器或卫星送到太空,现在有人能说清楚吗?

会有同学试着说。

教师要用适当的问题,问到他说不下去为止。

切记,问的时候不能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目的只是告诉他,还有很多很多该他学的东西在等待着他。

如果遇到一个这方面的爱好者,能说得比较专业,那是教师的运气好,更应该加以鼓励。

接下来向同学们演示图丁所示的装置,先吸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不会感到奇怪,试着找一位同学解释原因,一解释就发现不知从何说起,让他感受到是因为他不知道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学习物理,目的在于激发他的求知欲。

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看到,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细心的同学还观察到,吸气时乒乓球是不动的,吹气时,乒乓球是运动的,旋转振动而不掉下来。

甲和丁的装置可由教师自己准备,课后可要求学生亲自做一下这几个实验(因为实验器材相对简单,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如图乙和丙,一个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另一个是看变速自行车的构造及传动结构,并试着了解自行车的传动结构的原理。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下一节课请学生交流发现的现象和碰到的问题。

只是提醒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两样东西,同学们在课外都能找到。

在下一堂课上的反应,玩放大镜的同学发现了看远处的物体,或者看不清楚,或者看清的是远处物体倒立的变小的物体。

看他们的神情,兴奋异常。

还有的说在太阳底下放大镜把纸烧着了;用放大镜看苍蝇,发现它的腿有多么的粗,还看到了绒毛等。

至于本身就骑变速自行车的同学,能把这种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他就是这一方面的专家。

初步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有三十年教学经历的我,情绪或多或少都被他们感染,也跟着兴奋。

把同学们熟悉的,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转变为同学们头脑中的物理知识,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学懂物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也是教师必备的功课,这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对遇到或碰到、看到的、常见的、学生容易发现和理解的物理现象要善于储备和总结。

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讲之前先让同学作如下的探究:

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喉头,先不发声,然后再发声,问手指感觉到什么?

同学们都摸到喉头(或声带)在振动。

这时在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就没有一个同学觉得难予理解。

讲音色时这样讲,同学一听就懂:

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力量讲同样的话,听起来不一样,就是他们的声带发音的音色不一样,不同的乐器让它们发同样的音,听起来不一样,也是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一样。

同学们对音色有一个直观感受后,再讲音色的概念(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没有一个人会觉得难予理解。

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很多同学觉得不好理解。

干脆不讲,先由同学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如下图所示。

一次性注射器洗净,拆下针头,把安针头那一边削平即可。

做好后,上下推拉活塞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如上图那个同学一样,亲自吹了感受。

不少同学在做和玩的过程中就弄懂了空气柱发声频率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

有没弄懂的,玩过这个实验的同学,教师稍微一提就懂了。

这方面更为有趣的一个例子是:

要回答红色与蓝色颜料混合后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画过水彩画的人一张口就能说出。

没这方面经验的人,即使是老师,又能怎样?

也是不知道。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

初中物理,可供同学玩的,实在太多。

两块小平面镜,两个同学在一起配合就可以玩——潜望镜。

一同学的两手,一手拿一块平面镜,一高一低,两镜面平行相对,基本在一个竖直方向上,两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都是45°,另一位同学就可以从下面这块镜子里看到高处的被其它物体挡住的物体。

他们的角色对调,两个人的感受就是一样的了。

这样弄懂潜望镜的原理与跟听老师讲了听懂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切身感受到的,一个是听来的,这两种学习方式投入的精力不一样,留在头脑中的印象肯定不一样。

没有三梭镜,用上面的装置同样可以观察到太阳光的色散。

有同学做过后说,没有七种颜色,只有三种颜色。

这下教师有事可做了,教师做这件事的目标很明确,有针对性,取得好的效果是不言而意的。

更为有趣的是,在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前,让同学们玩一下下面这个实验,如下图甲所示。

发现A管中的水很不容易上升,根本就不会往吹气的方向喷出。

这是课本上的图,课本上的问题。

是课本出错了?

还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亦或是其它原因?

但有同学在玩的过程中把甲图稍微改变,变成如下图乙所示,轻轻地一吹,水就沿吹气的方向喷出。

让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对比,研究发现:

原来甲图B管离A管较远,吹气时,对A管上面的空气流速影响不大,所以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面乙图,只是把B管稍微向下移动一点点,让B管的管口有一小部份被A管挡住,吹气时,使得A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就能明显地看到水沿着吹气的方向喷出。

玩个这个实验的同学上课时就能说出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甲乙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实际例子。

同学们在玩中轻松地学习,学习兴趣极浓,学习潜力巨大。

(四)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科学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对八年级学生科学的评价尤为重要。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影响,他们对物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他们会有许许多多老师认为奇怪荒诞的想法,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对八年级学生评价时应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诚恳的话语引导他们。

在批改作业时常加入激励的字词,不要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对于他们错误的观点也要加以循循善诱,切不可一毙了之,更不可不了了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讲解。

总之,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任意胡为,从开始就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求知真理的习惯,避免以后学生死钻牛角尖,延误学生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

物理还是一门妙趣横生的科学,它充满了智慧和乐趣,让我们充分感觉物理和生活中的乐趣吧;物理是一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科学,没有物理学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物理是一门极富人生哲理的科学,学好物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唯物论观点,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让学生成为农村学科学、除迷信、用科学、促生产的生力军,这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这对提高我国农村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广大农村物理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紧紧抓住八年级学生的心,使他们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现在的初中生,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抓住他们就是抓住未来,抓住希望。

2015年3月

本文字数:

9771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