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329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7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docx

运动控制实验南开大学辩析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1-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01组件

3.NMCL—33组件

4.NMEL—03/4组件

5.NMCL—18组件

6.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直流发电机M01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自备)

9.万用表(自备)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g起动电机。

6.改变接线时,必须先使系统的给定为零,同时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

7.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N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

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

例如:

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

c.调节给定电压U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000转/分,调节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可采用NMEL-03/4中R2的两只电阻并联),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d,输出电流id以及被测电动机转速n。

id(A)

Ud(V)

n(r/min)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

c.调节给定电压U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0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Ud、id、n。

id(A)

Ud(V)

n(r/min)

4.测取调速系统在带转速负反馈时的无静差闭环工作的静特性

a.断开ASR的“5”、“6”短接线,“5”、“6”端接可调电容,可预置7μF,使ASR成为PI(比例—积分)调节器。

b.调节给定电压Ug,使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

在额定至空载范围内测取7~8个点。

id(A)

Ud(V)

n(r/min)

七.实验报告

绘制实验所得静特性,并进行分析、比较。

实验二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

3.熟悉H型PWM变换器的各种控制方式的原理与特点。

4.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内容

1.PWM控制器SG3525性能测试。

2.控制单元调试。

3.系统开环调试。

4.系统闭环调试

5.系统稳态、动态特性测试。

6.H型PWM变换器不同控制方式时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中小容量的直流传动系统中,采用自关断器件的脉宽调速系统比相控系统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10所示。

图中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系采用IGBT所构成的H型结构形式,UPW为脉宽调制器,DLD为逻辑延时环节,GD为MOS管的栅极驱动电路,FA为瞬时动作的过流保护。

脉宽调制器UPW采用美国硅通用公司(SiliconGeneral)的第二代产品SG3525,这是一种性能优良,功能全、通用性强的单片集成PWM控制器。

由于它简单、可靠及使用方便灵活,大大简化了脉宽调制器的设计及调试,故获得广泛使用。

.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01组件

3.NMCL—22组件

4.NMEL—03/4组件

5.NMCL—18组件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直流发电机M01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自备)

9.万用表(自备)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g起动电机。

5.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6.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7.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起动限流电路的继电器有否吸合,如该继电器未吸合,进行过流保护电路调试或进行加负载试验时,就会烧坏起动限流电阻。

六.实验方法

1.SG3525性能测试:

按下S1琴键开关,

(1)用示波器观察UPW的“1”端的电压波形,记录波形的周期、幅度。

(2)用示波器观察UPW的“2”端的电压波形,调节UPW的RP电位器,使方波的占空比为50%。

(3)用导线将NMCL-31的“G”的“1”和“UPW”的“3”相连,分别调节正负给定,记录“2”端输出波形的最大占空比和最小占空比。

2.控制电路的测试

(1)逻辑延时时间的测试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将正、负给定均调到零,连接UPW的“2”端和DLD的“1”端,用示波器观察“DLD”的“1”和“2”端的输出波形,并记录延时时间td=

(2)同一桥臂上下管子驱动信号列区时间测试

分别将“隔离驱动”的G和主回路的G相连,用双踪示波器分别测量VVT1.GS和VVT2.GS以及VVT3.GS和VVT4.GS的列区时间:

tdVT1.VT2=

tdVT3.VT4=

3.开环系统调试

主回路按图1—10a接线,控制回路可参考图1—10b,但调节器不接,控制回路直接将NMCL-31的给定接至NMCL-22的UPW“3”端,并将UPW“2”端和DLD“1”端相连,驱动电路的G1、G2、G3、G4相连。

(1)电流反馈系数的调试

a.将正、负给定均调到零,合上主控制屏电源开关,接通直流电机励磁电源。

b.调节正给定,电机开始起动直至达1500r/min

c.给电动机拖加负载,即逐渐减小发电机负载电阻,直至电动机的电枢电流为1A。

d.调节“FBA”的电流反馈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9”端电压达2V左右。

(2)速度反馈系数的调试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次调节电机转速的1400r/min,调节NMCL-31的“FBS”电位器,使速度反馈电压为5V左右。

(3)系统开环机械特性测定

参照速度反馈系数调试的方法,使电机转速达1400r/min,改变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Rd,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个点,记录相应的转速n和直流电动机电流id。

n=1400r/min

n(r/min)

id(A)

调节给定,使n=1000/min和n=500r/min,作同样的记录,可得到电机在中速和低速时的机械特性。

n=1000r/min

n(r/min)

id(A)

M(N.m)

n=500r/min

n(r/min)

id(A)

M(N.m)

断开主电源,NMCL-31的S1开关拨向“负给定”,然后按照以上方法,测出系统的反向机械特性。

4.闭环系统调试

控制回路可按图1—10b接线,将ASR,ACR均接成PI调节器接入系统,形成双闭环不可逆系统。

(1)速度调节器的调试

(a)反馈电位器RP3逆时针旋到底,使放大倍数最小;

(b)“5”、“6”端接入可调电容器,预置5~7μF;

(c)调节RP1、RP2使输出限幅为±2V。

(2)电流调节器的调试

(a)反馈电位器RP3逆时针旋到底,使放大倍数最小;

(b)“5”、“6”端接入可调电容器,预置5~7μF;

(c)NMCL-31的S2开关打向“给定”,S1开关扳向上,调整NMCL-31的RP1电位器,使ACR输出正饱和,调整ACR的正限幅电位器RP1,用示波器观察NMCL-22的DLD“2”的脉冲,不可移出范围。

S1开关打向下至“负给定”,调整NMCL-31的RP2电位器,,使ACR输出负饱和,调整ACR的负限幅电位器RP2,用示波器观察NMCL-10A的DLD“2”的脉冲,不可移出范围。

5.系统静特性测试

(1)机械特性n=f(Id)的测定

NMCL-31的S2开关打向“给定”,S1开关扳向上,逆时针调整NMCL-31的RP1电位器到底。

合上主电路电源,逐渐增加给定电压Ug,使电机起动、升速,调节Ug使电机空载转速n0=1500r/min,再调节直流发电机的负载电阻RG,改变负载,在直流电机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测取7~8点,读取电机转速n,电机电枢电流Id,可测出系统正转时的静特性曲线n=f(Id)。

n(r/min)

I(A)

断开主电源,S1开关打向下至“负给定”,逆时针调整NMCL-31的RP2电位器到底。

合上主电路电源,逐渐增加给定电压Ug,使电机起动、升速,调节Ug使电机空载转速n0=1500r/min,再调节直流发电机的负载电阻RG,改变负载,在直流电机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测取7~8点,读取电机转速n,电机电枢电流Id,可测出系统反转时的静特性曲线n=f(Id)。

n(r/min)

I(A)

(2)闭环控制特性n=f(Ug)的测定

S1开关扳向上,调节NMCL-31给定电位器RP1,记录给定输出Ug和电动机转速n,即可测出闭环控制特性n=f(Ug)。

n(r/min)

Ug(V)

 

七.实验报告

1.记录SG3525的各项性能参数,包括UPW‘1’端电压波形、周期、幅度,逻辑延时时间,同一桥臂驱动信号死区时间。

2.记录开环机械特性数据,画出对应的曲线。

3.记录闭环机械特性数据,画出对应的曲线,并与开环系统调速范围相比较。

4.列出闭环控制特性n=f(ug)数据,并画出对应的曲线。

补充注意事项:

1.所有NMCL-31换成NMCL-01

2.图1-10a中M电动机的A1-A2之间串联电流表

3.图1-10b中TG反接;ASR的4端接ACR的8端。

4.开环系统调试

(1)中C的电枢电流为0.6A;d的“9”端就是Ufi

5.闭环系统调试

(1)中(C)限幅+2.5V

6.系统静特性测试

(1)中N0=1000r/min

实验三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相位控制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

2.了解并熟悉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3.了解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时在调节定子电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4.通过测定系统的静特性和动态特性进一步理解交流调压系统中电流环和转速环的作用。

.实验内容

1.测定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2.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为三相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及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

控制系统由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触发器(GT),

组桥脉冲放大器等组成。

其系统原理图如图2-1所示。

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

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

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流环对电网振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且比较容易实现正,反转,反接和能耗制动。

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全部消耗在转子电阻中,使转子过热。

.实验设备和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1组件

3.NMCL—33组件

4.NMEL—03/4组件

5.NMCL—18组件

6.NMEL—09组件

7.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直流发电机M03

8.线绕电动机M09

9.双踪示波器(自备)

10.万用表(自备)

五.注意事项

1.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2.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0.55A)。

3.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4.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g起动电机。

5.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6.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7.低速实验时,实验时间应尽量短,以免电阻器过热引起串接电阻数值的变化。

8.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PN=100W,UN=220V,IN=0.55A,nN=1350,MN=0.68,Y接。

六.实验方法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N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窄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

(b)将面板上的Ublf端接地,调节偏移电压Ub,使Uct=0时,接近1500。

将正组触发脉冲的六个键开关“接通”,观察正桥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是否正常(应有幅值为1V~2V的双脉冲)。

(c)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

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电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

例如:

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控制单元调试

按直流调速系统方法调试各单元

3.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NMCL—18的ASR的“3”至NMCL-33的Uct的连接线,NMCL-31的G(给定)的Ug端直接加至Uct,且Ug调至零。

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电机转子回路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使Uuv、Uvw、Uwu=230V。

c.调节给定电压Ug,使电机空载转速n0=1300转/分,调节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一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6点,读取直流发电机输出电压Ud,输出电流id以及被测电动机转速n。

并计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转矩。

n(r/min)

IG(A)

UG(V)

M(N.m)

注:

采用直流发电机,转矩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M——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

IG——直流发电机电流;

UG——直流发电机电压;

RS——直流发电机电枢电阻(用万用表测量);

P0——机组空载损耗。

不同转速下取不同数值:

n=1500r/min,Po=13.5W;n=1000r/min,Po=10W;n=500r/min,Po=6W。

4.系统调试

(1)速度调节器的调试

(a)反馈电位器RP3逆时针旋到底,使放大倍数最小;

(b)“5”、“6”端接入可调电容器,预置5~7μF;

(c)测ASR“3”与地的电压,正给定调节RP2,使电压为—5v;负给定调节RP1,使电压为5v。

(2)电流调节器的调试

(a)反馈电位器RP3逆时针旋到底,使放大倍数最小;

(b)“5”、“6”端接入可调电容器,预置5~7μF;

(c)测ACR“7”与地的电压,正给定调节RP1,使电压为5v;负给定调节RP2,使电压为—5v。

(3)将系统接成双闭环调压调速系统,渐加给定Ug至+5V,调节FBS的反馈电位器,使电机空载转速n0=1300转/分,观察电机运行是否正常。

5.系统闭环特性的测定

调节Ug,使转速至n=1300r/min,从空载按一定间隔做到额定负载,测出闭环静特性n=f(M)。

n(r/min)

IG(A)

UG(V)

M(N.m)

七.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开环时,电机机械特性。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闭环系统特性。

补充注意事项:

1、转速计的正负端与FBS的1,2端要反接。

2、图2-1中,转子直接短接即可。

3、M03电机A1和A2两端并直流电压表。

实验四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开环VVVF调速系统实验

实验目的

一、理解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熟悉SVPWM调速系统中直流回路、逆变桥器件和控制电路之间的连接。

三、了解SVPWM变频器运行参数和特性。

实验内容:

一、在不同调制方式下,观测不同调制方式与相关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作比较研究:

1.在同步调制方式时,在不同的速度下,观测载波比变化对定子磁通轨迹的影响;

2.在异步调制方式时,在不同的速度下,观测载波比变化对定子磁通轨迹的影响;

3.在分段同步调制时,在不同的速度下,观测载波比变化对定子磁通轨迹的影响;

二、观测并记录启动时电机定子电流和电机速度波形

三、观测并记录突加与突减负载时的电机定子电流和电机速度波形

四、观测低频补偿程度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备

1.NMCL-13B电机研究型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平台及其相关组件

2.异步电动机M04,他励直流发电机M03

3.直流电机励磁电源、电阻负载等相关挂箱

4.万用表、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

当用三相平衡的正弦电压向交流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幅值恒定,并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的运动轨迹形成圆形的空间旋转矢量(磁链圆)。

SVPWM就是着眼于使形成的磁链轨迹跟踪由理想三相平衡正弦波电压源供电时所形成的基准磁链圆,使逆变电路能向交流电动机提供可变频电源,实现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

现在以实验系统中用的电压源型逆变器为例说明SVPWM的工作原理。

三相逆变器由直流电源和6个开关元件(MOSFET)组成。

图1是电压源型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1电压源型逆变器示意图

对于每个桥臂而言,它的上下开关元件不能同时打开,否则会因短路而烧毁元器件。

其中A、B、C代表3个桥臂的开关状态,当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1,当下桥臂开关元件为开而上桥臂开关元件为关时定义其状态为0。

这样A、B、C有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共8种状态。

逆变器每种开关状态对应不同的电压矢量,根据相位角不同分别命名为U0(000)、U1(100)、U2(110)、U3(010)、U4(011)、U5(001)、U6(101)、U7(111)如图2所示。

图2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其中U0(000)和U7(111)称为零矢量,位于坐标的原点,其他的称为非零矢量,它们幅值相等,相邻的矢量之间相隔60°。

如果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这六个非零矢量的电压空间矢量进行输出,会形成正六边形的定子磁链,距离要求的圆形磁链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选择更多的非零矢量才会使磁链更接近圆形。

SVPWM的关键在于用8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不同时间组合来逼近所给定的参考空间电压矢量。

在图3中对于给定的输出电压U,用它所在扇区的一对相邻基本电压

来等效。

此外当逆变器单独输出零矢量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矢量是不动的。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在载波周期内插入零矢量,调整角频率,从而达到变频目的。

图3电压空间的线性组合

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

又有

得到

式中

为载波周期;

的幅值可以由

曲线确定;

的幅值相同且恒为直流母线电压

可以由输出正弦电压角频率

的乘积确定。

因此,当已知两相邻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后,就可以根据上式确定

系统的参数

(1)交流电源为标准工频电源,故电源运行频率设定f可在1~50HZ的范围内连续可调。

(2)调制方式

同步调制:

载波比可以在30-500连续可调。

异步调制(默认调制方式):

载波频率可以在1500-4000Hz连续可调;

分段同步调制:

当运行频率1Hz<f<25Hz时,系统以异步方式运行;当运行频率f≥25Hz时,系统以同步方式运行。

(3)V/f曲线

三条V/f曲线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低频电压补偿要求

1.无低频补偿;

2.当运行频率1Hz<f<5Hz时,补偿电压为21.5V;

3.当运行频率1Hz<f<10Hz时,补偿电压为43V;

(4)电流校正在-500到500连续可调。

(电流校正主要是补偿电流信号采集系统的零点漂移)

实验步骤:

1.按照图a连接硬件电路。

检查无误后,给系统驱动部分供电。

图a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原理图

2.运行上位机调速系统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