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544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阶段综合检测一.docx

阶段综合检测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综合检测

(一)

第一至五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D.用骨针缝衣服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北京人”。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故B叙述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故A错误;C、D是山顶洞人掌握的磨制和钻孔技术,故C、D与北京人无关。

2.(2015·东莞一模)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

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故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水稻的种植。

3.(2015·衡阳学业考)据新华社消息,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华夏之祖,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应明确黄帝及其历史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等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由此判断C正确;A项与黄帝的属下仓颉有关;B、D项是禹的功绩。

4.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周军大获全胜,商纣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5.(2015·大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

A.地主阶级的产生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牛耕的使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故选D。

6.史书记载:

“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

”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  )

A.李冰B.李世民C.李春D.李纲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再现史实的能力。

“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反映出“李王”对蜀地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联系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四川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

7.(2015·聊城学业考)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

A.没有变革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潮流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处死”,由此得出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B正确;A体现了土地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正确;C在题干中未体现;D与史实不符。

8.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D.大兴文字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思想的了解和辨析能力。

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清朝时期文字狱最为严重。

9.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题干中的五项政策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故选D。

10.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并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设了科举制度。

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故选D。

11.(2015·揭西模拟)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李隆基”“姚崇”“宋璟”“全盛”,据此可知,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

12.(2015·安徽学业考)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等史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等史料可反映出发达的农业生产;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海上贸易繁荣;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等。

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

13.(2015·邵阳学业考)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

A.鲜卑族B.蒙古族C.满族D.藏族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属于蒙古族,他统一了蒙古,由此判断B正确。

14.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  )

①火药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④造纸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火药主要用于军事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传播与交流。

15.

(2015·重庆中考B卷)右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

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治通鉴》,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故A不正确;B、C、D均是正确表述,故选A。

16.(2015·厦门中考)《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

A.了解科举制度B.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C.学习活字印刷术D.查阅《尼布楚条约》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朝”。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前期。

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

《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清朝康熙帝时。

所以D符合题意。

17.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

A.抗击外来侵略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D.君主专制强化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这些都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8.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

“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取得台州战役的胜利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辨析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③均与康熙皇帝“帝国设计”有关,②与戚继光有关,④发生在明朝前期,故选A。

19.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D.驻藏大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西藏管理措施的识记能力。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本题选择D。

2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C.工匠使用陶活字印刷书籍

D.人们在家中阅读小说《西游记》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指南针制成于北宋,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西游记》成书于明朝。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8分,共50分)

21.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4分)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分)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3)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4分)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周室”,可判断是西周的分封制。

(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可知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为加强统治,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知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分封制。

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2)公元前221年。

郡县制。

(3)明朝。

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

22.(2014·滨州学业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

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4分)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

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

(4分)

(3)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2分)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分)

【思想篇】

  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指出: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内容的分析能力;第

(2)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问考查货币统一的作用,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3)题结合宋代纸币的史实回答;第(4)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的掌握;第(5)题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回答。

答案:

(1)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秦朝;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交子;北宋(或北宋前期,其他答案不给分)。

(4)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5)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23.(2015·安徽模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与前期相比,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明朝京官之所以“每旦入朝,必与妻诀”主要与这一时期的哪一措施有直接原因?

清朝时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又有什么新举措?

明清时期的统治举措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6分)

材料二 

(2)图一反映了清朝对哪一地区的管理?

图二反映出清朝遇到了什么情况?

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6分)

(3)综上所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题由京官生活的胆战心惊,可联想到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链接所学知识回答其他问题。

(2)题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可判断图一是对西藏的管辖。

图二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说明我国边疆地区遭到外来侵略。

第(3)题综合归纳上述材料,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1)原因:

锦衣卫或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举措:

设立军机处。

趋势: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2)地区:

西藏。

情况:

遭受外国侵略。

结果:

取得胜利,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3)时代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24.(2015·衡阳学业考)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1分)

(2)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1分)

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分)

【文化交流】

材料三

(4)图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

图二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

(2分)

【政治交往】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5)中美建交是在哪一年?

就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分)

【解析】本题以对外交往为主题,考查学生释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

(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3)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可知是和平友好交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

第(4)题通过识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经,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张骞。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和平友好交往。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4)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

(5)1979年。

国与国交往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两国应加强友好合作,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