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561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docx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

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

这是中班音乐歌曲教案20篇,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苹果丰收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

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苹果丰收》这首歌曲表现了朝鲜人民在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为了让幼儿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以及朝鲜族的舞蹈律动,本次活动以观看视频导入,在幼儿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动作,体验劳动及丰收的愉快心情。

整个律动过程以踵趾小跑步进入果园----摘果子----庆丰收的程序进行创编,利用生活化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创编的乐趣。

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动作得到更自然更有效地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小跑步,并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动作。

2、感受朝鲜舞蹈的优美,愉快的欣赏和学跳丰收舞。

3、体验劳动和丰收的愉快心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踵趾小跑步,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踵趾小跑步练习。

幼儿能随音乐完整律动,并结合情节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蹈视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一群朝鲜姑娘们也来到果园去摘果子了,她们摘着果子跳起了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她们拍手打节奏。

(播放舞蹈视频)小结:

金色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朝鲜的姑娘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二、随音乐做律动。

(听音乐,简述律动动作。

)让我们也哼着歌跳舞吧!

你最喜欢朝鲜姑娘的哪些动作?

这个动作猜猜她们在干什么?

(幼儿示范动作)手部动作----摘果子、左看看右看看----庆丰收老师特别喜欢姑娘们去果园的舞步,(脚跟脚尖跑跑跑)这个叫踵趾小跑步。

(师幼学习踵趾小跑步)刚刚我们做的是脚的动作,身体要怎样才会跑得更好看呢?

试试把身体与脚打开(教师示范哼唱音乐,幼儿练习踵趾小跑步)小朋友们跑得真好看,来!

让我们一起小手叉腰,踵趾小跑步到果园里去摘果子好吗?

(师幼踵趾小跑步,跑到圆上)(利用舞蹈情节帮助幼儿记忆律动动作)果园到了,摘苹果喽!

可以怎么摘?

(让幼儿示范,摘一个放进去)除了上面可以摘,还有哪里可以摘呢?

(引导幼儿从四个方位进行摘果子)苹果摘好了,给你的好朋友看一看,你看看,他看看,转个圈儿庆丰收。

(幼儿坐下,回忆情节动作)刚刚我们也跟着朝鲜姑娘跳起来了丰收舞,一起说说都做了哪些动作?

踵趾小跑步---摘苹果-----庆丰收。

(完整表演)让我们也用优美的舞姿来庆祝苹果丰收吧!

小手叉腰准备(师幼跟音乐做律动,摘果子时先伸出戴笑脸的手)完整表演2-3次。

三、结束活动今天摘苹果心里感觉怎样?

我们把摘到的苹果送给客人老师尝一尝好吗?

(踵趾小跑步退场)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对乐句和乐曲结构的认识、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听辩、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经验。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让爱住我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2.发展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感受力。

3.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mp3、视频课件、“全家福”照片、图片。

2.知识准备:

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幸福的体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

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难点:

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师生互动: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几位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的音乐活动,我们一起向他们问好:

‘爸爸妈妈好!

’”2.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幼儿自由欣赏“全家福的照片”摄影展,激发幼儿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1)教师:

“小朋友,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全家福照片展,想不想看?

好,我们一起欣赏,看看照片上有谁?

他们的表情怎样的”?

(2)出示一张大照片:

你们看这是谁的全家福?

咱们请他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一家好不好?

教师总结:

这些照片都是幸福的家庭,瞧!

他们的脸上笑咪咪的,充满了喜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的幸福吗?

(教师演示动作)爱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包围着我们,来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表达爱的动作:

让爱住我家!

(二)展开1.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1)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让我们轻轻的坐下,静静的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想象着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情。

(放音乐)

(2)提问:

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对,小朋友想到了爱就是爸爸的拥抱、妈妈的吻…..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

2.利用图片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含义。

提问:

他们的家里有谁?

谁先唱的?

(依次出示姐姐、妈妈、爸爸弟弟图片)3.分句欣赏。

过度语:

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各自认为爱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听一听小姐姐唱了些什么?

(1)欣赏第一句(教师范唱):

“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

那你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吗?

玩什么?

是呀!

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

(2)欣赏第二句(邀请一个妈妈范唱):

“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

咱们邀请一个妈妈告诉我们吧!

你听出来了吗?

妈妈认为爱是什么?

(出示图片)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

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你看家务活这么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3)欣赏第三句(邀请一个爸爸范唱):

“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

咱再请一个爸爸唱给我们听!

你听出来了吗?

爸爸认为爱是什么?

(出示图片)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

你的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

爸爸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在外面拼命工作,也很辛苦,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全家人都会生活的平平安安的。

”(4)欣赏第四句。

(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演第四句歌词。

4.完整欣赏,幼儿表演。

(1)对爸爸妈妈表示感谢。

“爸爸妈妈真辛苦,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爱是什么呢?

爱就是感谢,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爸爸妈妈的代表,请他们上台来,让我们一起用最大的声音喊出来:

‘谢谢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2)一组家庭演唱歌曲,全体幼儿拿手铃伴奏表演。

“哪位家庭想全家人一起唱一唱这首歌?

好,咱们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小手铃给他们伴奏好不好?

”(三)延伸:

集体表演舞蹈:

《幸福拍手歌》出活动室。

“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小朋友们在这个家庭里快乐的成长,那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呢?

快去邀请在座的老师、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跳一个幸福快乐的舞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反复倾听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为听是欣赏、感受的基础,从听觉得来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才是最真的,让幼儿最有感触的。

另外,我还用语言、动作等手段辅助幼儿理解了温馨、幸福的感觉。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

《纲要》中强调:

“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根据《纲要》精神设计了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通过节奏欢快、诙谐的音乐,挖掘幼儿对小老鼠已有的认识,大胆夸张的创编动作,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

另外,以泡泡糖“黏”特性设计生活迁移的形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习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通过活动感受创编的快乐,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老鼠手偶,图谱。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松紧带。

2.知识准备:

知道泡泡糖的粘性及松紧带的弹性。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从中了解音乐的诙谐感。

师: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

(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小老鼠和泡泡糖》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

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

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

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

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操作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师:

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小老鼠为什么要左看看、右看看?

师:

我们一起来听。

(欣赏音乐)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三、出示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一)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1.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师:

欢快的音乐也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师:

听听什么地方是小老鼠走路?

什么地方是小老鼠看?

2.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师:

我们自己做做小老鼠走路的样子。

(小老鼠嘴巴尖尖的,弓着身子)3.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师:

接下来,我们边听音乐,边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师:

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师:

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站起来,做两遍)

(二)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1.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师:

到了草地,小老鼠的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师:

听听音乐里的小老鼠怎么办?

2.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师:

谁用动作来学学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样子呢?

师:

小老鼠怎么拉的?

为什么要用力啊?

师:

拉——弹回来了!

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肚子上、脸上、手臂上、屁股上)3.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师:

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拉——弹到肚子上,拉——弹到脸上,拉——弹到手臂上屁股上。

4.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四、随音乐,快乐创编动作。

(一)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1.第一遍表演:

(坐在小椅子上)师:

小朋友表现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

(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拽的动作)师:

想不想玩这个游戏?

这么多的小老鼠,张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

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3、第三遍表演:

(自由表现,教师语言引导)师:

有没有被猫捉住啊?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

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

(再次强调前奏:

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二)创编游戏。

师:

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小老鼠形象?

(警察、司机等)五、活动延伸:

增强环保意识,知道泡泡糖不乱扔。

师:

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

师:

吃完泡泡糖,应该怎么做?

师:

小老鼠玩了一天,身体粘乎乎,我们一起来洗洗澡吧。

(播放《洗澡歌》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

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第4篇、中班音乐活动小木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感知木工劳动程序的基础上,学习有序地创编“小木匠”的律动。

2.熟悉每一乐句,初步学会按乐句做动作。

3.做动作时注意调整与同伴间的距离,不相互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木匠的基本工作。

2.木匠工具若干、图片。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师:

我们坐的椅子是哪里来的?

谁做的?

是怎么做出来的?

要用到哪些工具?

△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工具,分解练习单个动作(师清唱旋律)。

动作要领:

锯木头:

怎样锯才会显得更有力?

刨木板:

幅度达、夸张钉钉子:

能否钉在同一个地方?

为什么?

要怎么钉?

刷油漆:

来回刷、眼睛看着刷子师:

木匠师傅真了不起,做工辛苦吗?

一起练习擦汗的动作。

△木匠要把木材作成椅子,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师一次性出示图片小结:

扛→锯→刨→钉→刷2.师:

今天我们来学木匠师傅做椅子。

⑴师幼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⑵师:

做了一张漂亮的椅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我最后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做一张椅子,把高兴的表情、动作做出来。

(师幼第二次完整表演)⑶师:

现在大木匠不做了,请小木匠们来试试看,能否作出一把椅子来。

(幼儿分成两组轮流表演,两遍)教师给完成椅子的小木匠戴帽子以示鼓励。

⑷问:

你做的椅子是什么颜色的?

漂亮吗?

你想送给谁?

我们再来做一张椅子送给别的好朋友。

(师幼第五次完整做)△师:

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张椅子,真辛苦,收工啦,我们扛起椅子去休息吧!

附音乐:

噢,苏珊娜1=C2|4012|355.6|531.2|3321|2021|355.6|531.2|3322|1012|355.6|531.2|3321|2021|355.6|531.2|3322|10|44|66.|5531|2021|355.6|531.2|3322|1||

活动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

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

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5篇、中班音乐活动小手拍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动作的观察和模仿,理解并记忆歌词。

2.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边唱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CD、练习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做动作导入歌曲。

教师:

仔细看看我表演的是什么呀?

教师按歌词做动作,第一段拍手两次,用食指指嘴巴,作微笑状。

第二段坐在椅子上,踮脚尖两次,并拢抬起做跳跃状。

2.帮助幼儿提炼歌词,熟悉歌词。

教师:

刚才我做了什么动作?

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中提炼歌词,用歌词描述动作。

3.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歌曲。

⑴教师第一遍范唱.教师:

这些动作合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⑵以较慢的速度讲解动作.①教师:

小手伸出来.教师唱:

小手拍拍.②教师:

小脚点起来.教师唱:

跳一跳呀.③教师:

小手伸出来.教师唱:

小手拍拍.④教师:

食指伸出来.教师唱:

笑一笑呀.⑤教师:

小脚踏起来.教师唱:

小脚踏踏.⑥教师:

脚向左右方向旋转.教师唱:

转一转呀.⑦教师:

小脚踏起来.教师唱:

小脚踏踏.⑧教师:

脚向左右方向旋转.教师唱:

转一转呀.(3)教师第二遍范唱.教师:

这一次老师唱歌,小朋友和我一起学做动作.4.幼儿学唱歌曲,创编歌词,进一步巩固歌曲。

⑴教师:

我们的小手除了可以拍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小手可以做的动作.鼓励有进步的、积极发言的幼儿.⑵教师:

我们的小脚除了可以踏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引导幼儿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小脚.5.幼儿散点站,边唱歌边表演动作。

随音乐快乐地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

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

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

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打击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熟悉《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根据创编的节奏性,尝试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

3.在交换乐器时,通过看教师的体态、倾听教师的声音,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活动前多次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磁带,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幼儿座位下放置铃鼓、串铃、圆舞板等乐器。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幼儿倾听。

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回忆歌曲基本内容。

2.幼儿尝试为歌曲创编节奏型。

教师完整地范唱,同时鼓励幼儿有节奏地拍手,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整体结构。

教师:

我来唱歌,你们用拍手的方法为音乐伴奏。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跟教师一起边学唱歌曲边有节奏地拍手。

教师引导幼儿将拍手动作转化成“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

现在我们不光要拍手,还要拍身体的其他部位。

可以拍身体的哪些部位呢?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遇到不同节奏型时匹配身体不同部位。

教师反馈幼儿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教师:

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动作做给大家看。

(教师只哼歌曲的第一句,作为开头提示)教师:

我们一起跟着一个小朋友来做动作。

(教师带领集体模仿个别幼儿的动作,用同样模式的节奏型随乐练习,只练习四句)。

3.引导幼儿先集体后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

现在,我是指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注意最后一句要和指挥做的一样。

(两种节奏型都要练习)教师指挥幼儿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

现在我来指挥。

我指挥到哪一组哪组就做动作。

4.引导幼儿演奏打击乐器。

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空手做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

教师:

请你们先看看椅子下是什么乐器,然后看我的指挥,空手做演奏乐器的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拿打击乐器,集体演奏1—2遍。

教师指导幼儿自由交换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放低音量):

交换乐器之前,请小朋友把手里的乐器轻轻放在椅子上,然后找到另一个你想演奏的位置下。

我数到3时,请大家迅速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下的新乐器。

5.教师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

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

让幼儿讨论: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最喜欢吃什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

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泡泡不见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情绪,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吹泡泡工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有没玩过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师带来了吹泡泡的工具!

小朋友来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泡泡吹出来后是怎么样的?

”“一样大吗?

”“吹出来后泡泡怎么样啦?

”——飞上天了。

“刚才新老师吹的那么多泡泡都去哪里了?

——破了,不见了。

”2、改编儿歌“吹泡泡好玩吗?

那今天新老师把吹泡泡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小朋友跟着新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3、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今天,新老师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歌词的地方不加动作)4、小朋友跟唱“现在小朋友跟着辛劳是一起唱,会唱的大声一点,不会唱的小声跟着唱。

”“刚才新老师在唱的时候有两句是没有唱的,是哪两句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这是音乐休息的地方,这叫着间奏。

”“那刚才新老师在不唱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动作?

”“那间奏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啊?

”“咦”泡泡不见了时小朋友觉得怎么样啊?

“泡泡不见了是不是很奇怪啊?

那怎么表示很奇怪啊?

声音上也要表现出很奇怪。

”5、边唱边和泡泡做游戏“你们来变成我们可爱的泡泡”6、全班一起唱3—4遍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我最喜欢》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喜欢参与歌曲游戏,体验创编的乐趣。

2、通过语词、动作替换和乐器游戏,感应节奏。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1、歌曲《我最喜欢》2、各种乐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语词、动作替换难点:

感应节奏

教学过程:

一、感应节奏导语: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最喜欢》,你来和我一起听听吧。

二、歌词动作:

1、幼儿完整感受歌曲。

1)第一遍音乐:

根据歌曲内容,做四段歌词的律动,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提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

”2)第二遍音乐:

歌词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动作吧!

”3)第三遍音乐:

一起跟着音乐唱歌。

“我看到==小朋友唱得特别好我们和他一起来唱吧!

”4)第四遍音乐双人律动三、语词替换游戏1、老师默剧表演,幼儿猜模仿,并进行语词替换唱。

“现在你们猜猜我最喜欢做什么?

”(做弹琴、吃香蕉、吃鸡腿等动作让幼儿猜)2、个别幼儿默剧表演,大家猜“他最喜欢做什么?

”3、语词、动作替换游戏:

幼儿表演动作,大家模仿,并进行语词替换唱。

四、乐器感受节奏1、教师出示节奏卡请幼儿来发现一个小红点代表着一个节奏。

2、跟着音乐来拍节奏。

3、乐器演奏节奏。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中班音乐活动,抓住这一阶段幼儿喜欢合作的特点,将一首歌曲在倾听与表现中让幼儿学会唱,在合作与创编中得到提升。

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创编环节时将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

有乐器的加入大大吸引了幼儿对节奏练习的兴趣。

活动中有几个幼儿不积极参与是因为:

1、教师在一开始的倾听时进入太快,幼儿没有进入状态。

2、在合作环节幼儿不积极是因为没有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进行合作,教师没有做好安抚与引导,应该在找朋友后给幼儿一个找到朋友后熟悉一下的环节

第9篇、中班音乐活动瓶子音乐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利用废旧瓶子和其他材料自制乐器,发展创造力。

2.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自制乐器表演节奏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