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57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Word版含答案

1.草地的种类、分布和特点。

2.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3.根据草地退化的原因,说出保护草地的具体措施。

一、草地退化

1.载畜量

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

2.草地退化的原因

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草地退化的表现

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杂草、毒草增多。

4.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减少,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地区差异

(1)欧洲:

情况较好。

(2)北美:

经历了开发、滥用、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

曾经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及亚洲:

由于牧场超载,草场退化和沙化严重。

(5)中国:

由于牧场超载及鼠害和虫害,牧场退化和沙化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的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措施:

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中国措施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

1.草地分布的地区容易受外力破坏。

(√)

2.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唯一原因。

(×)

3.半干旱区的牧场退化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

(√)

4.关于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

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

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

D.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D)

A.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

B.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

C.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

D.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6.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草地且可行的是(A)

A.建设“草库伦”

B.增加羊单位

C.加大游牧范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知识点

草地退化及保护

1.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草地退化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其联系如下:

2.草地退化的地区差异情况及原因

地区

利用情况

形成原因

欧洲

较好,牧场载畜量高

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管理细致

北美洲

经历了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澳大利亚

近年来草场利用情况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草场破坏严重

非洲、南美

洲、亚洲

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退化、沙化问题

牧场超载

中国

牧场退化和沙化严重

牧场超载、受鼠害和虫害的影响较严重

3.保护草地

[指点迷津] 过度放牧并不是草地退化的唯一原因

 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往往导致草地退化,如将草场开辟为耕地,破坏了土壤结构,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草场面积减少,出现土壤沙化;过度捕杀草原鼠类天敌,导致鼠害泛滥,也可能造成草地退化。

[对点演练]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  )

A.图①②        B.图①④

C.图③④D.图②③

2.图③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

A.土地退化B.下游湖泊淤积

C.诱发沙尘暴D.生物多样性减少

3.形成图④中环境问题的主导性因素是(  )

①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植被稀疏 ③过度放牧

④滥伐森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B 2.A 3.B 第1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

图①中草地稀疏、载畜量过多,反映的就是草场退化的景观;图②中岩石裸露,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图③为陡坡开垦梯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图④为土地荒漠化。

第2题,题干中的“直接”是题眼,水土流失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湖泊淤积是水土流失的间接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后的危害之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人类不当的活动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坏和丧失、对物种高强度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环境污染等造成的。

第3题,荒漠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荒漠化的程度,是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4.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和超载放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牧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分析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试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解析: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与1980年相比,2008年草原退化为荒漠的现象更为明显,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地表变化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影响方面。

(2)题,可从人口数量、经营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回答。

答案:

(1)问题:

土地(草地)退化。

危害:

草原的产草量减小,草质变差,土地沙化面积扩大,导致土地荒漠化。

(2)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1.草场退化的本质是(  )

A.环境问题       B.社会经济问题

C.生态问题D.自然现象

解析:

选B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所以,草场退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地区中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

①西欧 ②北美 ③非洲 ④中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2.C 3.A 第2题,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西欧的草场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管理细致,情况较好,北美的牧场经历过开发、滥用和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已逐渐好转。

第3题,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和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因而要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以恢复植被。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区进行生态调查。

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B.滥垦

C.滥伐D.滥牧

5.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小麦的产量

解析:

4.D 5.C 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景观分布是以水井为中心,并且在邻近水井的地方出现了草原退化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时为了靠近水源,在此过度放牧,从而导致该地区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景观分布。

第5题,由图示可判断该地水资源匮乏,解决草地退化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6.读我国四大牧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A地牧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牧场保护方面,应该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

解析:

(1)题,学习中要明确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和分布。

(2)题,牧场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过度放牧,再加上鼠害和虫害猖獗。

第(3)题,考查保护牧场的措施,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2)一是人口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过载;二是鼠害和虫害严重。

(3)科学饲养牲畜,培育良种;实行轮牧、禁牧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退耕还牧等。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1.C 2.A 第1题,内蒙古草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沙漠交错存在,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距海渐远,降水量减少,草质也逐渐降低,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剧,生态条件渐差,所以草场载畜量东部远高于西部。

第2题,②③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①④为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D.管理水平

4.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有(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

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 

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3.A 4.A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

第4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只重利用而忽视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

下图为美国1933年4月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种灾害是一种(  )

A.土壤侵蚀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D.土壤污染

6.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B.过度耕种

C.温室效应D.灌溉不合理

解析:

5.A 6.B 第5题,“黑风暴”是一种强风侵蚀裸露地表的灾害。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为春季,图示区域多大风,对植被较差的地表侵蚀强。

第6题,美国西部原先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后来美国在向西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破坏植被,许多地方被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出现“黑风暴”。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7.B 8.A 第7题,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B项正确。

第8题,通过读图分析:

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土地面积越大,荒漠化问题越严重;大约6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项正确。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9~10题。

地区

超载起至

年份/年

超载持续

时间/年

年平均超

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注:

图中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

9.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10.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解析:

9.B 10.C 第9题,认真阅读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

第10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局部区域)及其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乙中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6分)

a.陡坡开垦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d.大风季节开垦

(2)图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因素分析该区域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10分)

解析:

(1)题,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将正确答案得出。

(2)题,图示地区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因此自然带属温带草原带,由于该地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且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诱发该地区荒漠化严重。

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是c b a d

(2)温带草原带 ①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②降水较少,土壤干燥;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

12.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图。

材料二 不同国家草场载畜量比较表。

国家

美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中国

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图中A地区的草场种类是________,该地区草场退化情况________;图中B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填较好、较坏),草场载畜量______。

(4分)

(2)图中C地区的草场种类是__________,该地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3)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是我国的十多倍,请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6分)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不同地区的草场类型要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类型记忆。

(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草场退化较轻,发达国家草场退化较轻,降水稀少的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发展中国家草场退化严重。

(3)载畜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要从草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草场的利用情况两方面分析。

答案:

(1)热带草原 较严重 较好 大

(2)温带草原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树木、滥挖草药,鼠害和虫害严重,气候异常等。

(3)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新西兰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牧场实行细致的管理,牧场载畜量高。

而我国的牧区大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牧区受高寒条件的制约,牧草生长条件差,再加上过度放牧,鼠害和虫害猖獗,载畜量较低。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30年间降低了50%~80%;亩均生物量不足20千克;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 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

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

(2分)

(3)根据材料可知,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8分)

解析:

(1)题,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祁连山以北附近沙漠环绕,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

(2)题,祁连山以北地区包括黑河流域在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题,草场的退化有多种原因,其中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多年来,随着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对水的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干旱河谷地区,上游对水的过多利用,使下游植被因缺水而枯死。

第(4)题,建设“草库伦”不仅可以增加草场植被覆盖率,还可以促进畜牧业、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在改善草场生态的措施上还需要从科学的放牧方式、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人口、环保意识等方面考虑。

答案:

(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意义:

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

措施: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