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777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docx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

杭长客运专线浙江段站前工程项目HCZJ-7标段

(DK257+366.03~DK271+305)

大型设备安拆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

杭长客运专线浙江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大型设备安拆专项方案

我分部管段起止施工里程:

DK257+366.03~DK271+305,位于江山市境内。

管段全长13.939公里,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1座,共计10480.2延米,路基6段,共1458.8延米,站场改造1个,共2000延米,经过现场调查并结合我工区实际施工特点,选定DK266+500线路右侧位置为拌和站建设场地,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建设方案如下: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拌合站位于江山市上余镇湖川头村,紧临线路里程DK266+500,地势相对较高,占地为16亩,其中料场面积为2540m2,生活区为2700m2,拌合站包括配料机、筛分区、搅拌机、散装水泥粉煤灰罐、水池、沉淀池、地磅、停车场等,并设置工地试验室,具体详见“混凝土拌合站平面布置图”。

1.2生产能力

拌合站配备两台HZS120主机,设计生产能力为240m3/h,实际生产能力为65m3/h。

混凝土供应方量约25万方,工期按14个月考虑(不含线上工程),拌合站在施工过程中平均每天完成混凝土生产方量为595m3,正常情况下满足施工需要。

1.3混凝土运距

拌合站位于施工里程DK266+500处,为桩基、承台、墩身、连续梁、无碴轨道供应混凝土,最远运距为11.8km,混凝土的运输主要通过施工便道主干线进行输送。

由于我分部管段内地形较复杂,地势起伏较大,便道修筑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前期混凝土运输需利用既有道路。

具体混凝土运距见下表:

前期施工混凝土运距表拌合站(DK266+500)至各构造物中心里程

序号

名称

中心里程

运距(km)

路线

1

平埂大桥

DK257+768.31

31.6

乡村路-双江线-乡村路

2

江山特大桥

DK263+145.66

23.9

乡村路-双江线-乡村路

3

江山货场中桥

DK270+778.5

18.5

乡村路-双江线-乡村路

4

黄泥岗大桥

DK271+120.38

15.7

乡村路-双江线-乡村路

便道修筑完成后拌合站(DK266+500)至各构造物中心里程

序号

名称

中心里程

运距(km)

路线

1

平埂大桥

DK257+768.31

10.7

村道-纵向施工便道

2

江山特大桥

DK263+145.66

5.4

村道-纵向施工便道

3

江山货场中桥

DK270+778.5

7.3

村道-纵向施工便道

4

黄泥岗大桥

DK271+120.38

7.6

村道-纵向施工便道

2、建设标准

2.1场地平整

2.1.1施工工序:

施工放样→挖截水沟→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平整→平整至设计标高。

2.2拌合站基础建设

依据拌和楼方案图,确定水泥仓、主机、配料机基础布置图,依据布置图尺寸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预埋件位置预埋准确,并进行防雷接地设置。

2.3地面硬化

站区及营区等均采用50cm厚山皮石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使平整度达到目测无明显“坑洼”的要求,拌合区及行车道路铺一层30cm厚碎石垫层,并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以利于场内排水,压实后采用水准仪配合进行抄平验收。

拌合站内拌合区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做面层;其他部分浇筑10cm厚C20混凝土做面层。

砼分格(3.5m×3.5m)浇注,3m检查尺检查平整度不大于5mm,路面拉毛处理。

2.4料场建设

拌和料场暂按一周存储量考虑面积,总面积为2540m2,分割为6个小仓,其中5个储料仓为35×12m2,另外一个储料仓以梯形布置,面积分别为440m2。

储料仓间隔采用50cm厚砖墙砌筑,高度3m(基础:

0.5m),砌筑后砂浆抹面,1.5m处预留挂设材料标识牌挂钩,并依据料棚基础尺寸埋设预埋件。

料场合格区搭设料棚,见具体结构图:

 

 

料场料棚结构图

2.5营房建设

营房具备80人住宿和办公条件,采用活动板房结构。

2.6大门设置

 

2.7排水沟及围墙施工

水沟及围墙基坑采用机械开挖。

开挖前,精确测量放线并洒白灰线标注位置。

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断面尺寸。

场地四周做40㎝×40㎝的排水水沟;围墙采用砖砌。

拌合站临时工程数量表

部位

材料

单位

数量

备注

场地树木砍伐

890

胸径15cm(平均)

场地平整

挖方

m2

17490

填方

18285

场坪回填

山皮土

m3

1050

包括储料区和生活区

(共5240m2)

拌合区换填

m3

2480

换填面积4950m2

拌合区碎石垫层

碎石

m3

990

拌合区4950X0.2

场坪硬化

C20砼

m3

1514

4950X0.2+(2540+2700)X0.1

搅拌站基础

C30砼

m3

1750

围墙

砖砌

m

484

大门

推拉栅门

1

料仓隔挡

砖砌

m3

539

359X0.5X3

磅秤

1

150t

变压器

1

630KVA

蓄水池

防水砼

2

蓄水量150.0m3

沉淀池

防水砼

1

蓄水量50.0m3

高位水箱

钢结构

1

(生活用水)蓄水量20m3

排水沟

砖砌

m

523

防雨篷

钢结构彩钢板

m2

3500

宿舍及办公室

活动板房

m2

872

变电房

砖砌

m2

20

浴室

砖砌

m2

32

男女厕所

砖砌

m2

32

供水井

水井

2.0

水泵

6.0

36m3/h

水管

m(¢100)

500

水管

m(¢50)

800

发电机(备用)

2

300KW

既有便道改造

碎石

m3

400

长:

100m,宽:

8m,厚:

0.5m

C20

m3

160

长:

100m,宽:

8m,厚:

0.2m

2.8拌合楼安拆

2.8.1根据安装图纸顺序安装,设备基座与支架必须相对应,分节分段安装主站结构和机械部件。

根据混合料出料口的高程,确定料斗、搅拌锅、输送带的位置和高程。

散装水泥储存罐配置在搅拌锅附近,要便于水泥运输车给储存罐加水泥,还要放置在较高地形上,防止雨水浸入。

拆除时做好整机检查和记录,先拆除精密仪器,后拆除电缆等线路,最后拆除机械部件和主站结构。

安拆时由50T吊车配合,专职安全员防护。

2.8.2拌和楼安拆安全要求

1)安拆时设置封闭区域和警示标志。

拌和站站长负责,由专业人员指导施工,同时施工人员、设备人员、吊装人员、电工等岗位统一指挥协调作业。

2)安拆时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并做好记录。

3)先设备安拆;电气、电源在规划位置上最后安拆;消防、排水、避雷装置在主体完成后自行施工或请专业人员施工验收。

4)完成后,申请验收。

2.9环境处理

拌合站污水处理设置沉淀池进行污水处理,并在拌合站进出口设置冲洗设备,以免进入车辆污染拌合站料场。

3安全保障措施

3.1施工中经常和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温、水文等预报,作好防范工作。

3.2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试验,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3.3危险地区悬挂“危险”等警告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亮度,场地狭小,设临时交通指挥。

4环境保护措施

4.1保护原有植被。

对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

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4.2营造良好环境。

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4.3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按环水保措施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4.4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4.5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超标和随意排放。

4.6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超限运输;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4.7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报废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4.8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减少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远离居民区。

5文明施工

5.1文明施工是我单位在建工程综合素质考核的指标之一。

确定文明施工的目标,进行“创一流”的宣传教育,举办“双文明达标”活动。

5.2建立文明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形成完善的的保证体系。

5.3生活区:

整洁清新,雅致舒适,饮食卫生,饭菜可口。

5.4根据现场实际合理进行布置,现场醒目位置设“七牌二图”,即工程概况牌、施工单位及工地名称牌、安全生产宣传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单牌、文明施工牌、施工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平面图。

图牌规格统一,并在主要通道口有宣传标牌栏。

现场设施设备按布置图设置堆放,并随结构进度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

5.5场地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堆放。

6安全防火

6.1防火主要措施是:

6.1.1是建立防火体系,组织扑火队伍,储备充足的扑火物资,建设必要的防火设施

6.1.2是制定施工现场及营区管理办法,严格措施

6.1.3是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在主要的施工地点和靠近林区的地方设置防火标牌。

6.1.4是森林防火安全部门与施工队鉴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制。

6.1.5是清除施工线路上的枯枝落叶等森林可燃物,减少火灾隐患。

6.1.6是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封闭重要区域,如炸药库等易燃易爆地点,以确保安全。

6.2灭火措施

6.2.1采取“三早”、“两快”“一强”措施。

即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三早”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

早发现是指早发现火情,迅速传递火情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早出动是指扑火队伍接到扑火命令后,迅速到达火场。

早扑灭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

“三早”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扑火基本原则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灾损失少、直接扑火费用少)的保证。

6.2.2“两快”就是领导上得快和火灾扑灭快。

领导上得快:

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还是近火、远火,领导要迅速带领扑火队伍奔赴火灾现场,机具投入扑火战斗,并亲自在第一线加强扑火指挥。

火灾扑灭快,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后,先把队伍组织好,明确任务,分片包干,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将火灾一举歼灭。

6.2.3“一强”就是指挥强。

一般火灾由指挥部、施工队负责共同指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以上火灾、重点防范区森林火灾及时向省、市、县乡领导报告,并以指挥部为中心积极配合,从当地实际出发,视火情和扑火力量,采取科学、经济和有效的扑火方法。

6.3清理火场

火灾歼灭后,火场里面还有余火,特别是各种隐蔽的残余火必须彻底消灭,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余火复燃成灾。

彻底清理火场是扑灭林火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清理火场的方法是:

把火场按站区分片包干进行清理,段与段直接明确界线,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沿火场边缘5-10米派一人,逐步向里清理,使火彻底熄灭。

发现有余火的立木,特别是火场边缘的站杆等,要立即伐倒将火扑灭,并清理到火场内部较远处,以防残火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