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820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2014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一、选择题:

1.(2013镇江市)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C

加入20.0g

Ca(OH)2

80.0g

H2O

A.收集H2B.O2验满C.配制20%的Ca(OH)2溶液D.除去CO中的CO2

2.(2013佛山市)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C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3.(2013广东省)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B)

5.(2013百色市)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6.(2013邵阳市)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D )

 

A.

大胆提出假设:

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7.(2013株洲市)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D

A.ZnSO4溶液B.NaOH溶液C.稀硫酸D.CuSO4溶液

8.(2013株洲市)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B

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气体一定为H2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D

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烧杯外壁发烫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9.(2013吉林省)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B )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

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10.(2013北京市)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D)

11.(2013泰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AB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12.(2013苏州市)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

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D

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

13.(2013苏州市)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右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B

A.蒸馏水B.稀盐酸

C.酒精水溶液D.硫酸钠溶液学科王

14.(2013沈阳市)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高温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15.(2013日照市)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16.(2013济宁市)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A

A.①稀硫酸②硫酸铜B.①稀盐酸②硫酸锌

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D.①稀硫酸②氯化镁

17.(2013青岛市)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 )

 

A.

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

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18.(2013雅安市)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9.(2013天津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BD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20.(2013昆明市)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D学D科王DD

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③

21.(2013迪庆州)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

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与简答:

22.(2013北京市)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23.(2013北京市)四硫化钠(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实验资料】

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

)可溶于水,常温下与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制得Na2S4,反应为

,X的化学式

为,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入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按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

h2=____

24.(2013安徽省)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

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

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

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有毒。

(1)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2)不能;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酸。

25.“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2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注意:

若答对(5)(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H2的体积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0mL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Zn+H2SO4=ZnSO4+H2↑。

(2)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F。

(3)①③或②④。

(4)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6)温度;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只要考生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即可)

26.(2013厦门市)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1)图9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0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1),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色酚酞变红色,分子的不断运动。

(2)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

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

27.(2013厦门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

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12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____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

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____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实验2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4)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13。

①应选择:

发生装置为____(填编号),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____(填编号)。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气体从装置B导管口____(填“a”或“b”)进;选用仪器F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仪器F名称是________。

(5)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验实号编

试剂

前10min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不同纯度的锌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a

纯锌

30mL30%

564.3

b

含杂质的锌

30InL30%

634.7

c

纯锌

30mL20%

449.3

d

纯锌

40mL30%

602.8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_____和实验_____(填编号)。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1)过滤,搅拌。

(2)除去炭粉。

(3)<。

(4)①B,D。

②b,量筒。

(5)①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含杂质的锌比纯锌反应速率要快。

②a和d。

③温度(或锌粒形状大小)。

28.(2013福州市)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

某实验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含FeSO4和少量ZnSO4、MgSO4),进行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实验。

【阅读资料】

(1)25℃时,去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表3。

Zn(OH)2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5.7

7.6

10.4

沉淀完全的pH

8.0

9.6

12.4

表3

(2)25℃时,Zn(OH)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

学科王

(3)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2)操作a的名称为。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

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3)溶液1所含溶质有(至少写两种);溶液3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4)该实验取废液100g,最终得到产品四氧化三铁质量为3.48g,则原废液中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低于(精确到0.01%)。

⑴2NaOH+ZnSO4=Zn(OH)2↓+Na2SO4【或2NaOH+FeSO4=Fe(OH)2↓+Na2SO4】⑵过滤、漏斗、引流(搅拌)⑶硫酸镁、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镁(两种即可)、硫酸

29.(2013泉州市)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

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_____。

[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

根据_______________定律,装置_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Na2CO3+CaCl2═CaCO3↓+2NaCl 

(2)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3)不洗涤碳酸钙表面可能会附着一层可溶性物质使沉淀物质量增加,所以使得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大 

(4)二氧化碳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质量守恒定律C偏大

30.(2013龙岩市)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

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现象记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样品1: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2:

溶液中出现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

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

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

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1)①样品1:

NaOH+HCl=NaCl+H2O

样品2: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②氯化钠、氢氧化钠学科王

31.(2013兰州市)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右图所示。

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中产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由标签知该液体是混合物,而蒸馏水为纯净物(合理答案均可)

(2)二氧化锰(或MnO2)(合理答案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合理答案均可)

(2)2H2O2

2H2O+O2↑学科王

32.(2013广东省)仓库中有一包氮肥的包装标签模糊不清,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1)操作③用玻棒搅拌的目的是。

(2)请完成下表(已知AgCl和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

假设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