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910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之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名校之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之旅.docx

《名校之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之旅.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之旅.docx

名校之旅

名校之旅

——浙江中小学名校观摩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9月22日——9月26日有幸参加了黄骅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浙江中小学名校观摩活动,颇有收获。

本次活动我们听取了李红旗教授的开幕讲座,并在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浙大附中、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和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现按行程顺序将本次活动进行一下汇报。

一、活动开幕仪式

时间:

9月23日上午

主持人:

许德生

讲座专家:

李红旗(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长规律研究与实践探索》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学术总监、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中小(幼)家长培训模块首席专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引领向孔子像三鞠躬。

(二)全体齐读“晨起自勉文”(附1)

(三)李红旗教授讲座:

《例谈教育的本质》

1.关于教育的几点体会:

(1)孩子的质量,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好孩子又衍生好家庭。

(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

教育越早其作用越大,教育是万能的;教育越晚作用越小,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讲究童子功。

(3)家教育之道贵以德。

(4)家教之方——父母以身作则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我们的智慧:

《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弟子规》当好好学习,努力践行。

(6)去功利,用本心,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上大学不是目标,让孩子做人,学习开窍才是目的;溺爱的孩子非匪即庸,父母应威而慈;教育不该为现在(分数)而牺牲孩子的未来(人生)。

2.育的本质:

养子使作善也。

现代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特征为:

以科技为基础,以得益为驱动,以消费为目的,以广告媒体为导向,多元价值观并存,所以当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重于知识传授,轻于道德教育;偏于训练技能,失于启发觉悟(3)多元价值观并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失。

在这个诱惑很多,外在规范不够的年代,更考验一个人的德性,操守和判断力,如果没有或不足,就容易随波逐流,忘乎所以,如果你真能折腾,真会忽悠,也会有小斩获,但在成大事,门都没有。

善的标准:

儒家是五常八德——君子;道家是初真十戒——真人;佛家是三扳五戒——佛。

教育的原点是孝道。

3.孩子的培养:

德行是根,定力是干,才学是枝叶。

(1)德行的培养:

以孝道为核心,以五伦八德为内容,以家长的身教为途径。

(2)定力的培养:

以心定为表现内容,定力根植于德行教育中,能过持续的跑步、写日记、学乐器、练太极、书法、朗诵、生活秩序化等方法加以强化。

12岁之前是定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定力需父母的带动和陪伴。

(3)才学的引导:

幼儿期孕育真善美的情趣和技能;小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期引领孩子学会学习教材;高中期引领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教材;大学期引导孩子学会终身学习。

4.教的本质:

上所施,下所效也。

5.结语:

教育的本质就是长善救失,上施下效。

二、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参观学习

时间:

9月23日下午

活动内容:

(一)听校领导报告

1.学校概况:

该学校是杭州市下城区独立设置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2009年由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于2003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积极探索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子女需求的教育策略,保证他们享受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而努力。

2.办学特色:

学校发展至今,始终坚持以“全纳教育”理论为引领,以“尊重、服务、育人”为办学宗旨,同时我们提出以“为寻梦引路,为做人奠基”的育人宗旨,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以“爱”与“感恩”为教育主线,以“努力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为德育忠诚,让学校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致力于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明确了学校的定位与办学目标:

践行教育均衡,打造“优质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将学校精神以逐渐完善为“有教无类,敢为人先,容短促长,以长融短”,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为“从生命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生命”,让我们的学生——新杭州人不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且真正能够融入到城市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而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

(二)观摩课: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视频)

本节课为校本课程,从金庸小说所对应的情节是提炼出对应的社会背景、年代,让学生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排序,寓教于乐,学生兴趣十足。

主要课堂组织形式为:

小组合作探究。

三、浙大附中参观学习

时间:

9月24日

活动内容:

(一)参观校园

浙大附中是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源于丰子恺、潘天寿等贤达创办的明远中学,1959年隶属浙江大学,后易名浙江省杭州第十五中学,1992年恢复现名。

学校坐落于一级风景区,东倚保俶山,南临西子湖,西对浙大玉泉校区,北接黄龙体育中心,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附中校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精致幽雅。

(二)听校长申屠永庆作报告(视频)

1.教师个人发展

教师、学校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从两个源出发:

一个是学生的源,一个是学校办学文化的源;教师要雅致和谐,淡泊名利;任何学校都能出名师;教师发展要人格与学术并重;教育是实践性的,不是理论性的教师要主动研究教学。

2.对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文理不分科,保障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助于学校确立文理并重、互相融合的学生培养目标;考试次数增加,避免“一考定终身”,有效缓解学生因高考心理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的现象;录取不分批次,增加双向选择机会,有助于高校招生的公平竞争,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学校走班制将成为趋势,这对学校的师资数量和结构来说,都将是一种挑战,既考验学生的走班能力,也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课题;生涯规划指导需提前,新高考意味着高校将根据自身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前2年确定本校选考科目,并制定学生学考成绩要求、综合素质评价项目要求,以此倒逼高中培养学生机制。

申屠永庆校长表示新高考方案对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学会选择,家长应该和学生一起,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尽快搞清楚希望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而不能像以往一样,高考考完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2)要学会学习,夯实基础是关键,学生要尽早安排好这三年的学习计划,什么时候去考哪些学科,必须心中有数;(3)要学会负责,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要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志向与祖国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及早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走班制的必然推行,有可能带来集体主义教育的缺失,对应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社团组织。

(三)观摩课:

高中化学和政治

四、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

时间:

9月25日上午

活动内容:

(一)参观学校

学校前身是宁波万里学校,后转为国有,是一所融公办、民办;小学、中学;走读、寄宿;国内、国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整治大气,98年建校到现在设施仍不显落后。

(二)校长林良富报告

对学校“三环六学”模式进行了概要式阐述(全文见附2),该教学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自由观摩课堂(见视频)

五、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参观学习

时间:

9月25日下午

活动内容:

(一)参观校园

学校选址建校时,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学校设计布局更为合理,符合学校特点,做到“放学不堵车,雨天不打伞”。

学生放学分批次出校,以班为单位,领队学生举班牌,见到客人主动问候,礼仪教育相当到位

(二)观摩课: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校长罗树庚作报告:

建幸福校园,圆教育之梦

罗校长从热门的“梦”字入手,用大量事实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学生不幸福,中国的教育是错位的教育。

他用“让错位的教育回归本们”、“对学生实施幸福干预”、“让课堂成为幸福的旅程”、“让活动成为幸福的载体”、“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幸福的保障”、“把教室打造成温馨的避风港”等观点向与会教师展示了一个“幸福校园”的建构。

让教师领会到幸福校园要有本真的教育;要有阳光的师生;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幸福校园不仅要有会读书的学生,更要有会生活的学生;幸福校园需要个性化的师生;幸福校园应落脚于一个个幸福的班级细胞组织。

 

附1:

晨起自勉文

旭日东升,霞光盈空,又是美丽的一天;

祈愿崭新的开始,我有新的体悟与收获。

愿我能充满信心,快乐的学习;

无论顺逆,我都要好好珍惜这一天。

虽然我没有,聪颖的智慧,

愿我能坚定信心,不惧困难,

用奋斗不懈的精神来突破我的拙劣。

虽然我没有好的能力,

愿我能锲而不舍,不畏艰辛,自我勉励,

相信一定可以迎来进步的喜悦。

虽然我的反应不敏,

愿我能专注的学习,不着急,不攀比,不气馁,

勤能补拙,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虽然我有满身的缺点,

愿我有一颗好学向善的心,勇于改过,努力学习,

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好人。

虽然我非常的平庸,

愿我能绽放亲切的笑容,少言、多做、多看、多行好事、不见人过,愿我的人生越走越丰盛。

如果今天遇到了挫折,

愿我能做一位坚强的勇士,挥别一切懦弱,坚定生命的力量,开阔胸怀,越挫越勇。

如果我今天不如意,

愿我能燃起生命的坚强,感受人生有风雨的洗礼,才能带给我们成长茁壮。

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无比的喜乐与希望,日日都是好日。

愿我能掌握人生的方向,

不空过时日,让今天成为遗憾。

我是一个喜悦幸福的人,

因为我深知,有那么多人在关怀,流着血汗,不计辛劳,我才能有今天的福分;

因为有那么多人的期待与帮助,我才能成长,走到今日。

感恩:

一切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

感恩:

天地万物,为我们创造美丽的家园。

愿我们都能珍惜,美好的今天,

永不辜负,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附2:

“三环六学”自主课堂

一、“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流程分了三个“环”。

第一个是“先学环节”,这个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一种可以是“书中学”;也可进行学案导学,就是引导从书中学,通过学案指导学生把书看懂;也有翻转课堂把视频植入,用视频来取代学案导学,让学生先学,但都是一个观点――让学生先学。

第二个环节是“后教环节”,后教不一定是老师教会学生。

可以是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请小先生来讲,再是教师教,这叫后教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练习环节。

这样三个环节之下,主要有六个“学”。

第一是引学,就是引出学习,我从艺术节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是试学,就是让学生尝试着学。

第三是组学,组间学习。

组间学习有很多小技巧。

在组间学习里,为了尽量避免组间干扰,我们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轻轻地、有序地进行交流。

第四是展学,学生在白板前展示。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室里四周都是白板,每一个学生一块,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室四周展示。

第五是研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学习,这个过程更多体现出老师的示范指导性。

第六是固学。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这样一个模式,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抓手,可能会有利于解决一线课堂教学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先学环节的目的就是独立尝试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

因为很多学生走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生活的经验,带着已有知识的经验走进课堂的。

作为教师,怎样充分挖掘、用好这种经验很重要。

所以通过先学,有这样一个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充分展示出来,非常有必要。

第二个环节――后教环节,目的就是把“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做一次转化,让学生有进步,跳一跳摘到果子。

在不同的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都是不一样的。

而且我理解的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跟传统意义上教师在课堂里的任务和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可能也会不一样。

比如,学生的任务是主动展示个人的见解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回应;积极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和全班互动。

教师的任务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去巡视并收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项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有时候老师是要受到挑战的。

今天的同学学习程度丰富多样,暴露的思维过程充分、多元,非常有价值。

有时候我们到外面去上课,也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比如林老师要来上课,教师便对学生进行教育,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课,不要回答错误,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会非常一致,非常标准,反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潜意识、相异构想。

第三个是练习环节,它是知识的巩固、知识的活用。

“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模式的形成过程。

起初,我跟老师们交流,我们要体现课堂教学新理念,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怎么办呢?

怎么把我们新课标中的几句话“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在课堂中?

怎么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一开始我们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办法,但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认同和约定。

第一个约定: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

第二个约定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所以,我们的课用那么多白板就是想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哪怕是错误的,也是一种资源。

第三个约定就是怎么来构建完整的、有结构的、丰富多样的学的结构。

我们翻开教师们的教案,可以发现教的结构很明显、很完整,但很少有学的流程,学的活动很零散。

我们的“三环六学”教学模式更多地是想引导教师去思考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应该如何来组织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一边上课,一边探索。

什么情况下自主?

什么情况下合作?

什么时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于是,我们有这样一个表述: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后,没有疑问了,我们认为这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如果有疑问,这个时候老师也不要马上出手,而是开始学生小组合作。

很多时候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就能解决。

如果还没有解决的,教师这时候就要出手,通过点拨、提升让学生弄明白,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觉得这是不是正好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自主后合作,先让为学生主体,然后教师进行指导”这样一种关系。

二、“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到底这样的教学模式提出来是不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

到底有没有一些理论依据呢?

我个人以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更多应该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如同一个钟摆,东西方之间在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

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一定是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摆动的,西方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摆动。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有一位特级教师讲,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后课改时代。

我说后课改时代对中国教育来说还远远没有到来。

只要到我们国际部去看看,你就会发现人家国外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差别大着呢。

形成大差别的原因有很多,譬如说班级人数,人家一个班只有16个人、20个人,我们一个班50个人、40个人,我们小组合作起来难度就大多了。

要求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的时候,班级人数、课堂空间、教师水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撑。

但是不管怎样,当下中国的教育一定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这样的一种钟摆趋势是不能搞错的,否则就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我们要叩问两个关键的概念,就是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学习?

加涅对教学有这样的定义,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事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是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事件,但它还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什么?

学习是学生自己对知识建构的过程,它的基本要素是经历,是同伴互相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映,学习的成功在于懂得应用。

所以,我在课堂中发下一张学习纸,让学生独立地展开思考,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我想,不管结果对与错,在学生身上一定发生了学习。

反过来,如果像我现在这样做报告,可能有些老师身上发生了学习活动,在认真倾听,专心思考。

有些老师眯着眼睛可能还在想昨晚的美梦,在这样的老师身上,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

所以,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经历,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应。

我今天课堂上的调控也在努力体现这一点,学生最初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就是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原来最初的一一列举到逐步有结构化的思考?

一一列举好不好?

好。

但如果数量增加的时候,解决问题就比较麻烦。

所以要尽量让学生进行有结构的思考、分步的思考,这就是学生思维层级的提升,这是我要思考的,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审视课堂的时候,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真正把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底是丰裕的还是贫乏的?

可能老师教得很精彩,可是你细细去想,精彩的背后学生的学习活动真的充分地展开了吗?

再来看看江山野先生――一位中央教科所教学论老专家的观点。

他说我们的教学有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呢?

他把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的学习能力分了五个阶段:

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相对独立学习阶段、基本独立学习阶段、完全独立学习阶段。

那么,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

显然少了点。

同样,我们拿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来说,我们小学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数学书,理由是小学生看不懂数学书,不会阅读数学书。

我们把数学书当什么用呢?

老师课上好了,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某页,把某题做到作业本上,数学书充当了习题册的作用。

到了初中,我问初中的数学教师:

“是不是适当地让学生看看数学书?

”初中数学教师回答:

“林校长,不行的,学生看了数学书之后上课还有什么味道?

”小学生看不懂,初中生不能看,那么,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江山野先生还认为学生不论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潜能实际上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常常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由基本依靠教师阶段进入到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潜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年级学生就有极强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做起小先生来像模像样。

在课改中,我给老师们发了一本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尔伯曼写的《积极学习》。

他在书中提出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

书中提到,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

我们或许会质疑这项研究的数据的准确性,但它至少提醒了我们,师讲生听肯定不是唯一的或者最理想的教学模式。

正因为如此,学校要求教师们敢于打破常规,在探究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问题上大胆尝试,让单一的师生互动里融合更多的生生互动、同伴互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教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让人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小先生制。

为什么要开展小先生教学,从陶行知先生这里可以找到源头,也可以从希尔伯曼那里去找找依据。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通过小先生讲学,是不是对学习真有促进作用呢?

其实,要理解这个道理也不难。

比如说我今天报告前就约定好,报告结束前10分钟,我会抽一个签或者抽三个签,要求我们收到签的老师做大会总结。

我估计这样一个环节的改变,会使听课教师的思维状态更有效。

如果我再说请上来的三个老师谁讲得最好,我们就请郭华老师给奖励Ipad一个,这样的学习效果还会更好,因为你运用了激励的手段。

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它对学习效果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里不是纯粹的要奖励一个Ipad,对于教师来说,奖励学生的手段是非常多的,比如评选光荣升旗手、奖励小红星一颗等等。

三、“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

当然,“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

首先要说明的是,提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纯粹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与原则,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学的结构”,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可以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呢?

我们是怎么来理解“自主课堂”的?

我们认为:

自主课堂就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创建的一种让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课堂。

其重要特征是:

所有学习活动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展开。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构成要素都为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加以整合,所有的构成要素都服从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

当然,对于“自主课堂”,我们还可以从“自”的角度,从“主”的角度去构建,“自”和“主”是可以拆开来理解的,在“自主课堂”中,“自”就是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学习的途径是自立的,学习过程是自控的。

“主”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的是有主见的学生。

对于这样一种“自主课堂”,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呢?

我们很多教师一讲到课堂教学改革,就问我,这个模式能不能提高分数?

我说,这样一种模式只要运用得当,肯定会提高教学效果,当然会提高分数,但模式的推进不是指向于提高分数,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倡导构建自主课堂,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尝试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分享能力。

这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也就是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别人教会的,这两者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关于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呢?

这两个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太清楚了,我们的“双基”已经变成了“四基”,我们的“两能”已经变成了“四能”,这都要求教师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

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21世纪要求人人都有较强的自主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不能让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教育更多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有自己的思考。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对人的影响。

或许有的人已经感觉到了,试想如果我们把口袋里的手机上交,生活两天,我们可能会很不自在,若有所失,更有甚者魂不守舍。

我们原来出差最常做的事情是打扑克、聊天,现在则是每个人拿出手机上网,人际交流大大地减少,那么网络对人是否会产生影响?

一定有影响。

现在教师要上公开课,第一反应是什么?

就是上网搜索俞正强这节课上过了没有,林良富这节课上过了没有,哦,他们是这样上的!

可是他有没有自己思考一下,我可以保证今天我所上的这节课在网上一个教例也没有。

  话说回来,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让学生保持一个自主的人格很重要,我们一直有一句话:

“教育使人自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人格。

一个人只有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

”构建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人格,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四、“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三环六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一个流程,而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五个操作因子组成的,比如,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

怎么培养“小先生”?

怎么进行小组合作?

怎么进行白板展示?

白板展示了以后怎么来处理生成性资源?

如果不是尝试中学,而是采取学案导学,那么又如何来编写学案?

这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要素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模式的操作因子或者说是自主课堂的实施要素。

在运用模式的时候,需要把握住几句话:

第一句是“以学为基础,以教为导向”。

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

在这节课的磨课之初,我们做了学生的前测,通过前测分析,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