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9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0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

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

18g/mol=34.2g;

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

2=19;

设烧瓶的容积为VL,氨气的体积为x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

[17x/Vm+(29×

(V-x)/Vm)]÷

(V/Vm)=19,解之得:

x=

V;

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为:

V)/V=

(或83.3%);

(4)混合液的质量为(100d1+50d2)g,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

[(100d1+50d2)÷

d3]mL=[(100d1+50d2)÷

d3]×

10-3L;

溶液混合后n(SO42-)=(0.1×

0.3×

1+0.05×

0.2×

3)=0.06mol;

根据c=n/V可知,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0.06÷

10-3=60d3/(100d1+50d2)mol/L=6d3/(10d1+5d2)mol/L

6d3/(10d1+5d2)mol/L;

(5)设AOH和BOH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xg/mol和7xg/mol,n(HCl)=n(OH-)=0.1×

1.2=0.12mol;

7molAOH与5molBOH混合物中含有n(OH-)=7+5=12,根据题意可知,5.6g混合碱中含有n(OH-)=0.12mol,则含有n(OH-)=12mol时,混合碱的质量为560g;

根据7mol×

5xg/mol+5mol×

7xg/mol=560g可知,x=8,所以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

40g/mol;

(6)假设溶液体积为1.00L,1.00L盐酸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1L×

1mol/L=1mol,V(HCl)=1×

22.4=22.4L;

1.00L盐酸中含水的质量为:

m(H2O)=1×

1.0365×

103-1×

36.5=1000g,V(H2O)=1L;

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氯化氢的体积为V=[V(HCl)/V(H2O)]×

1L=22.4L;

22.4。

2.

(1)写出下列各项操作的名称,并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

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B:

C: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

(2)配制100ml、3.00mol/LNaCl溶液。

①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g。

②根据计算结果,用托盘天平称称量NaCl固体__________g。

③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④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2~3次,__________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均。

⑤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⑥贮存溶液。

(3)实验中所用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漏斗蒸发蒸发皿蒸馏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萃取分液分液漏斗17.5517.6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洗涤液1-2cm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烧杯内壁粘有NaCl浓溶液,洗涤后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保证NaCl完全转入容量瓶,否则所配溶液偏低。

【分析】

(1)这四项操作均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为过滤,B为蒸发,C为蒸馏,D为萃取分液,据此写出所用仪器;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①根据m=cVM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

②根据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确定称量NaCl的质量;

④为了减小误差,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后,需要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⑤定容时先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距离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确定所用玻璃仪器;

(4)从对结果造成的误差角度分析。

(1)这四项操作均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为过滤,①为漏斗;

B为蒸发,②为蒸发皿;

C为蒸馏,③为温度计,④为蒸馏烧瓶,⑤为冷凝管;

D为萃取分液,⑥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

A.过滤;

漏斗;

B.蒸发;

蒸发皿;

C.蒸馏;

温度计;

蒸馏烧瓶;

冷凝管;

D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①n(NaCl)=cV=0.1L×

3.00mol/L=0.3mol,NaCl质量m(NaCl)=nM=0.3mol×

58.5g/mol=17.55g;

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则称量NaCl的质量为17.6g;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除了量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

(4)烧杯内壁粘有NaCl浓溶液,如果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会造成溶质损失,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是高频考点,但是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①学生们往往会漏掉某些仪器,尤其是胶头滴管,②写容量瓶时经常会漏掉规格。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步骤有序的回忆思考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做到不漏不多。

3.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码。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实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②①③偏小0.012522.38L/mol

(1)往广口瓶中装满水,使装置左侧形成密闭体系,通过捂热试管看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偏大;

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从而使排出水的体积与产生的O2的体积相等,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

正确顺序为②①③;

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

②①③;

偏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g-15.55g=0.4g;

n(O2)=0.4/32=0.0125mol,O2的摩尔体积为0.2797/0.0125=22.38L/mol;

0.0125,22.38L/mol。

用排水法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要注意:

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易引起误差;

第二,要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这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要平视进行读数,减小实验误差;

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提高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4.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

1023个Na+,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

(2)在标准状况下,4.48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1.7g氨气所占的体积约为_________L,与_____molH2S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

(4)7.8gNa2X中含Na+0.2mol,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需要0.3mol•L-1硫酸溶液480mL。

①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

②需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③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0.250.4mo•L-12.240.1532g•mol-1500mL容量瓶8.2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硫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1molNa2SO4电离产生2molNa+和1molSO42-;

(2)依据

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依据

计算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

(3)依据

结合氨气与硫化氢分子构成计算解答;

(4)由钠离子物质的量计算Na2X的物质的量,根据

计算Na2X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X的相对原子质量;

(5)①依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需要的容量瓶;

②依据

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③依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解答,注意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产生大量的热。

1023个Na+,n(Na+)=

=0.5mol,n(SO42-)=

=0.25mol;

(2)在标准状况下,4.48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

(3)在标准状况下,1.7g氨气的体积:

=2.24L;

1.7g氨气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0.1mol×

3=0.3mol,与硫化氢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即n(H2S)×

2=0.3mol,n(H2S)=0.15mol;

(4)7.8gNa2X中含Na+0.2mol,则n(Na2X)=0.1mol,M(Na2X)=

=78g/mol,故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23×

2=32,摩尔质量为32g/mol;

(5)①实验室需要0.3mol•L-1硫酸溶液480mL,应该选择500mL的容量瓶;

②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18.4×

10-3=0.3×

500×

10-3,V=8.2mL;

③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为: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Ⅰ.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

(2)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可选择装置A,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从碘水中分离出I2,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碘主要溶解在_____(填“上层”或“下层”)液体中,该层溶液颜色为_____,该装置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_____。

Ⅱ.用胆矾晶体(CuSO4·

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仪器为: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哪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

_____。

(2)请写出该实验的简要的实验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胆矾_____g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并转移⑥定容⑦摇匀

(3)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

【答案】D蒸馏冷凝管上层紫红色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250mL容量瓶25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Ⅰ.

(1)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

(2)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物质用蒸馏的方法;

(3)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苯的密度比水小,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紫红色的碘的苯溶液,下层为水层;

分液时,应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液体顺利下滴;

Ⅱ.

(1)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

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时,应选用250mL容量瓶;

(2)先计算250mL0.40mol/L的CuSO4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再计算胆矾的质量;

(3)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Ⅰ.

(1)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蒸发,D为蒸发装置,故答案为:

D;

(2)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物质用蒸馏的方法,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A为蒸馏装置,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故答案为:

蒸馏;

(3)B为萃取分液装置,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笨的密度比水小,将碘水和苯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紫红色的碘的苯溶液,下层为水层;

分液时,应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液体顺利下滴,故答案为:

上层;

紫红色;

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

Ⅱ.

(1)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

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时,应选用250mL容量瓶,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25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250mL容量瓶;

(2)250mL0.40mol/L的CuSO4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25L×

0.40mol/L=0.1mol,则称量胆矾的质量为0.1mol×

250g/mol=25g,故答案为:

25g;

(3)由题给图示可知,图中的错误是转移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

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实验室没有240mL容量瓶,用胆矾晶体(CuSO4·

5H2O)配制0.40mol/L的CuSO4溶液240mL时,应选用250mi容量瓶是解答易错点。

6.I.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Na2SO4,为检验两种物质的存在,请你根据所选择的试剂,按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100.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6.84g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质量减少至6.99g,同时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试求:

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列式的过程)

【答案】Na2CO3+2HCl=2NaCl+CO2↑+H2OCO2+Ca(OH)2=CaCO3↓+H2OBaCl2+Na2SO4=BaSO4↓+2NaCl0.3mol/L

I.首先加入过量HCl,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Na2CO3,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最终有白色沉淀证明有Na2SO4;

II.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

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得到16.84g白色沉淀为BaSO4、BaCO3,沉淀用过量稀HNO3处理,发生反应:

BaCO3+2HNO3=Ba(NO3)2+CO2↑+H2O,最终6.99g沉淀为BaSO4,根据n=

计算BaSO4的物质的量,而n(Na2SO4)=n(BaSO4),再根据c=

计算c(Na2SO4)。

I.首先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有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CO2+Ca(OH)2=CaCO3↓+H2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Na2SO4,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Cl2=2NaCl+BaSO4↓;

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得到16.84g白色沉淀为BaSO4、BaCO3的质量和,沉淀用过量稀HNO3处理,发生反应:

可知n(BaSO4)=

=0.03mol,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n(Na2SO4)=n(BaSO4),所以根据c=

可得c(Na2SO4)=

=0.3mol/L。

本题考查了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N2和H2S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

(2)0.8molCO和0.4molCO2中电子数目之比为___,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___。

(3)在含有Cu2+、H+、Fe2+、Al3+、Br-、Cl-的溶液中,还原性最弱的阴离子是___,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离子是___。

(4)除去Na2SO4中的Na2CO3所加试剂___,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17:

1414:

111:

17:

11Cl-Cu2+Fe2+稀H2SO4CO32-+2H+=CO2↑+H2O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根据溶解规律和离子的特征选择除杂试剂。

如Na2SO4中的Na2CO3目的是除去CO32-离子,所以选择H2SO4进行除杂。

(1)相同质量的N2和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相同质量的N2和H2S气体的体积比为17:

14。

答案:

17:

14;

(2)电子数目之比等于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0.8molCO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

(6+8)=11.2mol,0.4molCO2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6+8×

2)=8.8mol,电子数目之比为11.2:

8.8=14:

11;

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8:

0.4

2=1:

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28:

44=7:

11。

14:

111:

17: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为F2>

Cl2>

Br2>

I2,单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