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98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docx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竞争力报告

一、国内汽车行业基本状况回顾

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国际汽车市场需求明显下降,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09年上半年,受国家一系列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影响,中国汽车业在经济危机中产销逐步走出低谷,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5月,多数经济指标降幅缩小,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同比均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低于上年同期,但降幅明显缩小。

1~6月份,受燃油税实施、购置税减半等政策的推动,1.6升及以下排量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增势明显,销售225.7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69.7%,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提高7.71%。

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表现持续低迷,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只有小排量品种保持高速增长。

以微型客车为主的交叉型乘用车受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影响显著,政策拉动效应明显。

1~6月交叉型乘用车销售93.55万辆,同比增长54.46%,占乘用车销售市场份额20.63%,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提高3.85%。

上半年汽车销量首次超过600万辆,下半年产销两旺势头持续良好。

轿车出现单月产销双超70万辆,四次刷新历史记录。

在以国别分组统计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稳居第一,但外资总占有率仍高于自主品牌。

MPV环比增速提高明显,特别是在8月和9月连续两个月环比较快增长带动下,MPV市场也呈现一定回暖。

1~10月,中国车市销量同比增长37.71%,至11月底,中国汽车生产及销售总数量超过1220万辆,主流车企产量纷纷逼近100万辆。

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300万辆,中国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009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其中有只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而且它的增长速度最快。

轿车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有两家民营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和吉利,上半年产量分别为17.68万辆和14.70万辆,约占国产轿车总销量的10%,其中比亚迪F3成为全国轿车销量冠军。

商用汽车方面,前十名销售企业中没有民营企业。

 

说明:

民营汽车企业主要有吉利、比亚迪、长城、吉奥、众泰(江南)、青年、永源、华泰、万向、万丰奥特、浙江中誉、浙江永源飞碟、吉奥、腾中、北京四维-约翰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江淮、长安等均是国家或地方为主要投资方,因此没有在报告中体现。

二、民营汽车企业竞争优势

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国有汽车企业而言,民营汽车企业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国内政策限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与国内外汽车企业处于一种非平等竞争状态。

外部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亦能悄然壮大,快速发展是他们独特竞争优势的体现。

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有其共同特征,也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

1、民营汽车企业发展特点

2008年全国19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利润统计显示,12家连续两年亏损,7家增长,而这7家中就有2家民营企业,也是19家企业中唯一的2家民营企业——比亚迪和吉利,比亚迪实现产销量翻番,吉利年盈利增191%。

这说明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经历困难的成长历练后,极富顽强的生命力。

民营汽车企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他们普遍的共同特点不仅是企业资本的非国有性质,还有几点相似之处,

①发展速度较快

政府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对整体汽车市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小排量汽车是民营车企的主要车型,因此在销售方面增速较快。

但应当看到政策的普惠面非常大,在此相同政策下,民营车企显示出更快的发展速度。

——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仅6年,已经形成F、S、M系列轿车产品、DM系列、e系列电动轿车产品和客车产品等体系。

2006年取得5万辆销量成绩,2007年上升到10万辆,2008年实现产销20万辆,2009年向40万辆销售目标稳步迈进,连续实现三年产销量翻番。

比亚迪的F3汽车,在2009年连续数月成为月度轿车销售冠军,10月热销30008辆,再次刷新9月27350辆的单月最高销售纪录,同时也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第一款月销3万辆以上的车型。

比亚迪将在四季度连续推出G3、L3、S6和M6等4款新车,并将明年的销售目标提升至70万辆。

今年在西安再建一个发动机厂,以配合销售目标的产能要求。

——长城酷熊月销接近3000台,通过欧盟认证的炫丽单月销量达到7000辆,已成功登上两厢小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长城汽车上半年国内销量增长110%。

长城动力事业部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五条生产线的先进程度及自动化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都处于顶尖水平,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年产自主研发的发动机10万台,2010年总产能将达到30万台。

——吉奥进军汽车制造业的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较快,自集团2003年创建起,仅用168天就实现首辆吉奥汽车正式下线,再用3个月时间开始批量投放市场销售,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的“吉奥速度”,现下辖3个整车生产基地、1个汽车研究院和7家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产品涉及微面、皮卡、SUV三个系列的全部车型。

吉奥星旺荣获“2009年度最受欢迎下乡汽车”称号。

09上半年吉奥皮卡、SUV和微车三大车型总销售突破两万辆。

——力帆在10月就提前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同比上升150%,预计全年可以完成6万多台。

同期力帆第一款SUV、微车正式下线,搭载力帆自主研发的1.3L发动机。

力帆微车生产基地总体规划占地900亩,两期共投资10亿,一期产能10万台,二期完工将达到15~20万台。

投资18亿发动机工厂项目启动,预计将于明年完工。

——青年汽车集团用15年完成从濒临破产的客车厂到横跨卡、客、轿三领域汽车集团的跃进。

②强调自主创新

民营汽车企业能够在复杂激烈的竞争条件下稳定崛起,已不再是企业的个体化行为,它更说明他们的竞争实力。

民营车企自己摸索,从学习、模仿,到吸收、创新,以自主发展、自主创新,依靠自身实力赢得市场和多元化挑战。

——比亚迪汽车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路线的,在进入汽车行业伊始,就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技术进行自主发动机的研发。

比亚迪从成立起就专门设立研究部、设计部以及技术部,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

3000多名工程师包括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汽车专家,部分从日本请来的专家,还有一些欧洲方面的顾问。

从汽车造型、安全性方面等等各式各样的技术,比亚迪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具备了各个方面的研发能力。

借鉴日、韩等国汽车发展的成功道路和经验,消化吸收国际流行设计元素。

大量吸收国际先进的非专利技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将其分解,把成本压到最低限度,并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比亚迪6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自主研发。

正车碰撞实验室、电磁干扰实验室等一整套的仿真分析体系对汽车的设计进行全面验证。

新车研发过程中,比亚迪能够同步高效进行的多个项目实验。

F3从设计到下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充分展现出比亚迪汽车的研发实力。

7月推出第一款自主品牌硬顶敞篷车S8。

10月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首款高端中级车型G3正式上市,补齐7万~10万元市场短板。

在广州车展上展出473QB的1.5升、371QA的1.0升、483QB的2.0升3款发动机。

——吉利在临海和上海各有一个研究院,投资数亿元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制作、研发。

具备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

在研发过程中,吉利通过温差变化、噪声、路面碰撞等实验保证汽车质量,吉利每年都会为此投入几个亿。

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国内空白。

自主研发的EPS,开创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EC7–RV车型按照C–NCAP五星安全标准设计,并在国内同级别车型中首次引入行人保护理念,充分考虑了行人保护、多向碰撞等问题。

吉利已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术、电子等平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09年吉利的研发投入达到18亿元,占集团销售收入比例超过8%。

已完全具备自主企业所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能力。

目前已经获得各种专利718项,其中发明专利70多项,国际专利26项。

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首批“国家进出口基地企业”,“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

吉利先后创办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技师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多个教学研发单位,实现企业高端人才自我培养,技术工人自我培养。

吉利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关系,成立吉利同济汽车研究院。

——长城汽车已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与体系,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拥有一支近3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在国内外吸收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管理人员500多名。

具备皮卡、SUV、MPV、轿车四大体系以及动力总成的开发设计能力,在发动机、变速箱、整车造型、整车设计、CAE、试验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自主的技术、标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

在由权威部门组织的“中国汽车50年自主创新成果大典”活动中,长城汽车和发动机产品一举荣获6项创新大奖。

——永源汽车推出的新车飞碟UFO,填补国内三门SUV的空白,年产规模达3万辆。

刚刚推出的UFO-A380,不但继承了三门的优势,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100余项的优化升级,申请专利30多个,是一款比较成熟而且性价比很高的SUV车型。

——力帆汽车已获得专利授权496余项。

2009年初,力帆集团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448项。

力帆第一款微车编号为CA02,于10月底正式下线,搭载力帆自主研发的1.3L发动机。

2010年轿车520改款面市,采取上延下延方式扩充拉长产品线,B级车720,MPV、SUV等车型产品也将陆续面市。

——吉奥成立汽车研究院,力图增强吉奥的产品研发实力,邀请到长安集团有十几年产品研发经验的总工程师担任常务副院长。

③聚焦特定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一直被国外合资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占据大量份额,加上汽车行业是高投入、高技术,进入门槛比较高,一般的民营企业在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较难与合资大品牌直接竞争。

在不同领域开拓蓝海成为许多民营车企的选择,把发展重点放能够快速形成利润的市场上,如运动车型市场、农村市场、特种车等。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1~11月,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依次为:

本田CRV、RAV4、哈弗、途胜和圣达菲,其中长城哈弗和华泰圣达菲为民营车企生产,销量分别为5.95万辆和4.11万辆,占SUV总销量的17.3%。

——长城瞄准市场空白,精准定位运动车型市场。

长城努力寻找没有竞争的市场,差异化竞争是长城的核心竞争力。

在皮卡和SUV两个市场,长城都是第一,倡导并且引导了中低价位SUV产品的发展,开创一个全新蓝海市场。

长城汽车通过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细分市场策略,使长城皮卡已连续11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

1~7月皮卡累计销售3.9万辆,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7.4%。

按照全球同步标准设计,符合国际法规标准开发的长城炫丽皮卡,上市仅半年就凭借4000台的月销量进入同级市场的第一阵营。

自主开发的哈弗CUV出口量名列第一。

提出差异化的哈弗M1在小车领域独树一帜。

哈弗M1在做到具备SUV性能的同时,又顺应低耗能潮流。

同类车型中首次搭载全铝VVT发动机,比铸铁缸体机型轻20%,能有效降低油耗,双顶置凸轮轴和16气门结构,使进排气控制更加精确,提高燃油效率。

它有别于其他小车最明显的SUV功能,独有的适时四驱、四轮盘刹、四轮独立悬架系统等,使其具备专业越野型SUV配置。

它采用国际最新动感潮流设计,将SUV元素以可爱化方式搭配在精巧的车身上。

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小车市场,M1没有因为先进设计和配置提高售价,与同级小车价格区间吻合,上市40天销售6000辆。

——吉奥汽车的产品定位于农村市场,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现在占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到30%。

按照有关权威部门的核算,整个中国农村市场应占到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70%。

吉奥主打皮卡、微面和SUV,这一细分市场前景广阔并且竞争者寥寥,吉奥在这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5月吉奥启动在杭州市萧山区的25万辆微型面包车生产项目。

——中誉汽车有限公司是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在亚洲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国内最具规模的顶级奔驰系列改装商务车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产品主要是基于奔驰系列威霆、凌特商用车平台基础上,设计开发和批量生产的豪华商务车、旅居房车、商务巴士以及卫星导航、指挥车、救护车、卫星通讯车、道路勘测车、防弹警务车等特种用途车。

中誉力求打造中国专用汽车第一品牌。

——四维约翰逊公司并购英国约翰逊安全公司全部股份,专业生产专业运钞车、出纳柜台等系列安防产品。

产品涵盖了符合公安部A、B、C级的全系列产品,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运钞车出口的安防企业,产品行销遍及十几个国家。

四维约翰逊公司占有中国专业押运运钞车市场近60%份额,占有英国85%运钞车市场,上半年取得的订单同比增长了30%。

深创投等多PE公司的投资7000万元,用于第二代专业运钞车的研发和推广。

——青年尼奥普兰在130万元以上高端客车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200万元以上的豪华客车中,青年尼奥普兰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100%,青年客车成为豪华客车第一品牌,占据中国低地板公交车市场垄断地位。

2、民营汽车企业发展途径

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围剿,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合资进行品牌蚕食,一种是专利围困。

与众多国有大型国有汽车企业较为统一的引进国外车型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式不同,中国民营企业走出了多条属于自己,但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

①自我发展

——吉利集团是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

经过最初的拆车模仿,到寻求国家产品目录,再到与国企合资,与外企合作,经过多年的磨练,吉利汽车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旗下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兰州、成都、湘潭建有多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

吉利主动实施战略转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月吉利“集团产品线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管理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管理学院评选的“十佳管理创新奖”。

同期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国家相关部委、汽车行业协会、汽车行业资深专家、中央主流媒体等总结吉利汽车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发展道路。

工信部会后将整理、提炼和汇总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把它作为宣传吉利经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作为汽车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关的政策措施的改进和完善的一个依据,和下一步编制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参考。

吉利进行品牌整合,成功推出全球鹰、帝豪和上海英伦三大子品牌,五大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42款产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汽柴油并举的八个系列发动机、手动自动七个系列的变速器,新的产品发展战略已经开始见效。

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吉利汽车旗下三大子品牌首次整体亮相,共携22款整车、9款发动机和3款变速器参展。

除一款纯概念车外,21款车均为全新子品牌系列车型,其中9款车将在一年半内投放市场,6款将在两年半内投放市场,2款为战略储备的预研车型而且还有一款高档豪华轿车。

10月吉利成都基地将正式投产,首款SUV——全球鹰GX718开始量产,继续丰富吉利旗下全球鹰品牌。

11月广州车展,吉利帝豪品牌旗下的EC7全系列4款车型在全国上市,是吉利汽车研究院三年研发成果,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CVVT全铝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Ⅳ标准。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二次充电电池生产商,2003进入汽车生产领域。

比亚迪成功的将电池领域高效生产方式应用于汽车生产,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比亚迪加快分网销售建设,缓解目前销售渠道可能会遇到的车型过多压力,减少相互干扰损失,让消费者接触更多产品,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A1网络主要负责销售F3、F6车型,平均月销能达到2.1万辆。

A2网络主要销售F3R、F0车型,平均月销量也可稳定在1.3万辆左右;而A3网络则定位为高端,销售G3及后续车型;A4网络已开始规划。

目前销售网络已经发展到800家,其中4S销售店超过500家,明年预计全国达到1000家服务网络。

11月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与韶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首期投资15亿元人民币,在韶关建造试车场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产值将超过10亿元,计划建设的试车场占地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为国内最大。

比亚迪汽车第二工厂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投资50亿元建设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计划生产能力为60万台发动机及40万辆整车。

该项目的投资强度达到甚至超过广州丰田汽车、奇瑞汽车等同类汽车制造项目。

到2014年,比亚迪在西安产能将达70万辆,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

②合资合并

合资合并是民营汽车企业为了获得国家汽车生产许可,使用最多的一种行业进入方式。

通过对经营不善,但拥有国家生产许可的汽车企业投资和联合生产,民营企业得以进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现在这种合资合并方式逐渐转变成为企业扩展产品线、扩大销售市场的新方式。

——比亚迪公司自2003年从IT领域转战汽车行业时,就先后收购了秦川汽车厂、北京模具厂和电动机控制系统IGBT的生产商宁波中纬,还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并拓展其深圳、西安等汽车生产基地。

7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签约,收购美的三湘客车厂100%股权,并在长沙建设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将投资园区不少于30亿元,建设规模达4平方公里的新基地是比亚迪在国内的第三个汽车基地。

此次收购,比亚迪也获得了客车的生产许可证,年底之前正式投产纯电动大巴车,C3、C6微型面包车也在生产计划之中。

比亚迪不仅可以推进新能源车型发展,也可以增加其他全新乘用车产品的生产,解决产能瓶颈问题,将为比亚迪3年之内带来300亿元的产值和收入。

——9月香港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签署协议,GSCP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25.86亿港元(合约3.3亿美元)。

12月吉利正式与台湾裕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配套资源及人力资源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台湾裕隆将对出口到台湾的吉利熊猫KD件进行组装和改造,台湾版熊猫汽油车和电动车,明年销量将有望达到10000辆。

——众泰造车能够迅速的推出成熟产品,是因为通过购买整套生产设备,知识产权的整体转让,绕过整车研发环节,同时发挥众泰自身模具开发能力,对车型外观内饰进行重新设计改进。

2003年,众泰通过法院拍卖的形式购得了台湾一家汽车生产厂家的特锐整车的全套生产设备和模具。

2005年,参股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解决生产目录限制的政策障碍。

2006年,众泰2008上市,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2007年,通过持有江南汽车70%的股份,正式控股江南汽车,同时也拥有了江南奥拓项目,众泰也由此正式获得轿车生产目录。

同期众泰在湖南生产菲亚特蓝旗亚车型的梦迪博朗。

通过整体购买厂家早期的整套生产设备和知识产权,获得整车生产能力。

8月众泰控股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共获得投资7.2亿元。

——8月吉奥与广汽签订资产保密协议,或将成立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在不放弃吉奥品牌前提下,依托吉奥萧山基地生产微面产品。

③上下游整合

汽车生产是综合配套产业,相关领域的渗透是民营企业进入汽车生产都又一方式。

在国际上有本田成功从摩托车行业进入汽车生产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从汽车零配件行业和摩托车行业均有成功进入汽车生产的典型。

——国有车企的合资生产,不仅将市场、利润和品牌都供手让于外方,而且间接导致本土汽配企业淘汰。

以东风汽车所在地十堰市为例,原有为东风公司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在东风与日产合资后,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十堰市自2003年以后,仅剩下20家零部件企业与日、韩等日产配套厂家合资合作。

但在东风日产总部所在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却有相当一批日本零部件企业陆续进驻中国。

与合资车企周边配套国有企业日渐衰落形成鲜明对比,浙江永康、台州等地的汽车配件企业发展良好,并为当地的民营汽车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浙江汽配产业不像东北汽车生产基地那样由产业导向,而是完全由市场导向的。

由于当地产业集群效应的作用,汽车企业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支持,如台州的汽车零部件具备相当规模,生产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达到93亿元,一汽、东风、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购都来自浙江。

民营零部件企业“四多、一弱、一领先”的特点:

数量最多、就业人数最多、主营业收入最多、上缴税金最多,竞争力相对较弱,自主技术研发领先。

民营企业也具有船小好掉头、负担小的优势,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方向,因此在把握市场动向上有较大优势。

已发展成为集群式汽车配套基地,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几乎所有的汽车零部件都能在台州加工,这些企业支撑着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半壁江山。

吉奥汽车就是在这样良好的配套环境下创造了“吉奥速度”。

——众泰造汽车走的是“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互动发展”之路,即通过汽车模具、汽车钣金件的既有技术和成本平台,为整车制造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整车制造,提升既有技术和科技含量,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份额,使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互动发展。

——万向集团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以及专用设备,一举成为世界上拥有万向节产品最多专利的企业。

万向又收购了另外两家国际零部件企业UAI和洛克福特。

万向已探索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10年。

万向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并顺利通过验收。

万向电动大巴已在试点杭州稳定运行5年,并销往台湾。

4月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兴建。

——万丰奥特集团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她起步于1994年,到2003年,已经拥有总资产16.3亿元,员工4000余人,年销售额达到18.8亿元,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铝车轮生产基地,并成功进入了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形成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3大产业并举,成为在国内外拥有4个生产基地,9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万丰的“ZCW”品牌已是“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又获得了我国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奖——全国质量大奖,与通用、福特、宝马、大众、PSA、现代等国际高端品牌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美国、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国际营销网络。

万丰以SUV、皮卡和厢式车为突破口,在收购上海万丰客车基础上进军整车生产。

——力帆是重庆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在发动机生产方面的技术专长帮助力帆成功进军汽车领域。

自2007年3月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力帆汽车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5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点,并在越南、埃及、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建有组装工厂,并有产品下线,2008年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2万辆。

8月菲律宾购买2000辆力帆520轿车,作为菲国的出租车,总价值超过1亿元。

④技术引进及自我发展

民营汽车也同样在走与外资品牌合作的方式,但是在技术引进加消化吸收基础上,逐渐形成自主开发模式。

在品牌的使用上,先期借助国外名牌和技术,后期逐渐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掌握核心技术。

——华泰汽车与意大利VM公司合作开发出新一代高压共轨直喷柴油发动机,从德国引进自动变速器技术,从美国引进汽车生产线,先后从韩国引进成熟车型特拉卡、圣达菲,搭载华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率先在国内市场推出柴油SUV,华泰圣达菲曾荣获“2006CCTV年度SUV”殊荣。

现在已提出打着自己品牌标识的产品。

——6月吉利汽车正式全资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供应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吉利突破在自动变速领域大排量、大扭矩变速器的发展限制,帮助DSI恢复生产,打开中国市场,实现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