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041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docx

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

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难点:

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

出示每年纪念九一八的活动实录或宣传。

1.为纪念“九·一八”,提醒国人勿忘国耻,今天,吉林省各地纷纷拉响警报。

长春市:

14时,持续15分钟;吉林市:

12时,持续3分钟;通化市:

11时,持续1分钟;白山市:

9时18分,持续9分钟;辽源市:

12时,持续3分钟;延吉市:

11时30分,持续10分钟;白城市:

10时,持续3分钟;四平市:

12时。

松原市已在16日提前拉响警报。

2.9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上,由抗战老战士、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大学生、台胞台商代表约1000人组织了群众歌咏活动。

3.……教师: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一、九一八事变[视频]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柳条湖

借口:

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结果:

(1)日军占领东三省。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无意”与“预谋”的判断。

可以从以前的历史痕迹中寻找答案。

得出日本侵华野心的递增性、重复性。

引导二:

强调“九一八事变”与“柳条湖事件”的区别。

引导三:

注意九一八事变结果的双重性。

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

而事实呢?

使学生感受到正常事态的发展与事实的反差性。

激起学生潜在的愤恨之情与爱国之情。

引导四:

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判定是非,并从蒋介石的态度中得出第一个结果──东三省沦陷。

引导五: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教师利用史实图片渲染提示,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例数日本在东北所犯的罪行。

由于所教学生所属东北地区,对于乡土历史比较熟知,此话题能够触动学生的感性神经,易把遥远的历史拉近,与现实日本谎言的不攻自破可以产生碰撞,使史实的真实性与心灵的爱国情感升华!

生:

2004年7月23日,9岁的刘浩和13岁的周桐在敦化市郊大山镇莲花泡林场游戏时受到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芥子气伤害。

生:

近年来,已有数十名中国人遭受残留毒气弹伤害。

其中2003年发生在黑龙江的芥子气泄漏事件造成1人死亡,43人受伤;

生:

报道中说,两国同意成立共同小组推动清除工作;两国还同意将完全清除化学武器的最后期限由2007年推迟到2012年;日方将负担所有清除费用,预计金额为8.0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6亿元)。

师: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境内遗留下数十万枚化学武器炮弹。

据估计,中国境内残留的化学武器数量约为70万发。

敦化是中国境内日遗化武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

生: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在中国东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

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究。

731部队为了迅速有效地研制出细菌武器,竟惨无人道地在活人身上进行各种细菌试验,残酷杀害无辜生灵,据不完全统计,其实验方法竟多达几十种之多。

据被俘的731部队成员供认,以1939年到1945年,短短的几年中,就以细菌试验的方法残杀了三千多人。

师:

在日本即将战败投降之时,日本军为逃避战争罪行,炸毁了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各细菌部队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销毁所有实验的仪器,秘密杀害了全部在用于实验的“犯人”,将研究资料全部运回日本,并故意释放了染有鼠疫的跳蚤、老鼠和鼻疽菌的马等动物,致使爆发疫情。

生:

史料记载,侵略者疯狂掠夺劳动力,每年抓捕、诱骗劳工达两三万人,有的劳工被押送到日本本土做苦力,首批运往日本的4万余名中国劳工,就有1万人死于日本。

1905年至1945年,日本霸占抚顺煤矿40年间,死难矿工达30万之多。

辽源煤矿仅1937年至1941年,死难矿工就达到74000人,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

据介绍,日本侵略者压迫奴役致死的劳工掩埋地主要为:

辽源煤矿万人坑、吉林市丰满万人坑、延吉老头沟煤矿万人坑、通化石人血泪山、通化七道沟万人坑、大栗子铁矿万人坑。

师:

日本右翼分子至今仍胡说“万人坑”是中国人拣些骨头臆造出来的,因此保留好历史真相是我们神圣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六:

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

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资源拓展、挖掘学生的知识库。

生:

杨靖宇事迹。

生:

“八女投江”和“十二烈士山”。

生:

列举一些抗日英雄:

佟麟阁、赵登禹、高志航、吉鸿昌、马占山、马本斋、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大刀英雄──任常伦;驰骋抗日战场的名将──赵尚志;松花江畔的抗日勇士──夏云杰;构筑地下长城的抗日勇士──张森林;转战长白山区的抗联勇士—曹亚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永远的丰碑──左权;功勋卓著的将军──徐海东;林海雪原中的抗联英雄──许亨植;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

生: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进行斗争。

许多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那些抗日英雄们永垂不朽!

(全体肃穆)

师出示提纲,学生完成本子目的概括,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师过渡:

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能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

他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

(──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成为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

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西安事变[视频]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原因:

直接原因:

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根本原因: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性质: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引导一:

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生: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生: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之情。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引导二: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放了蒋介石,和平解决了此事变。

中国共产党为何不杀了深仇大恨的蒋介石,而是放了他?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

生:

南京国民党内部也分成两派:

亲日派何应钦等,极力主张“讨伐”张、杨,炸平西安,欲置蒋于死地,自己替而代之;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等,反对“讨伐”,力主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

而站在南京国民党两派背后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英美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乘西安事变之机,扩大中国内战,以便实现它灭亡中国的野心,因而它极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

假如蒋介石被杀,中国将面临着新的危机。

生:

英美帝国主义看到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有被亲日派夺去的危险,对自己不利,因而支持和平解决,营救蒋介石,同情西安方面联共抗日的主张。

有英美的支持,对于和平解决事变有利。

生:

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如果宣布他的罪状,交付人民审判,最后把他杀掉,这样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还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不仅不能抗日,而且还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这就使中国的前途变得更坏。

教师总结:

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

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历史不容忘却。

师:

今年此日即是明月当空的中秋夜,恰逢又是九一八国耻日!

中秋节、国耻日很无奈的重叠了,应该庆祝还是默哀!

生:

在中秋节的日子里,我们要勿忘国耻。

生:

今年的中秋晚会都改在第二天演了。

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央视,它对国耻日的态度,就是国家的态度!

试想想假如在国耻日这天,央视屏幕上一片歌舞升平,是否与当年隆隆的炮声是一个嘲讽!

生:

“九·一八”正好谐音“就要发”,所以好多人考虑在这天开张营业、结婚;可见有些中国人有多么的愚昧!

那些装扮日本鬼子的人更是可恨之极,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生:

面对历史,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于平静,我们用中秋祭月的月饼,应该首先用来奠祭为了民族利益而牺牲的抗日烈士们!

我们深深地缅怀他们。

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我们不可能在这种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中秋良宵。

……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时出示两组图片(赵薇日本军旗装、韩星李成延谢罪)学生讨论。

旨在讨论中理解爱国主义,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总结: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月圆更怀强国志,知耻长谋福安康。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

在奋进中崛起!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2)能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3)能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4)通过即兴表演、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血染卢沟桥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提问:

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它创作于什么时期?

归纳:

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那个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聆听革命志士豪迈的誓言: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板书课题)

新课:

(一)血染卢沟桥。

1、简介卢沟桥事变前的形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下面我们看一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见证:

卢沟桥(展示卢沟桥图文资料),谁愿意将这段资料读给大家?

提问:

(1)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难道是因为它建筑精美吗?

(2)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展示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外围形势图)

2、卢沟桥事变

(1)播放:

卢沟桥事变影像资料。

(2)展示表格,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件和教材76-77页内容,完成表格填充。

明确:

卢沟桥事变时间、地点、发动者。

由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所以又称它为七七事变(展示卢沟桥事变地图),请你结合地图说一说卢沟桥事变的简单经过。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我们中国军队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展示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

(1)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示卢沟桥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图、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图、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出城抗日图)这些图片就是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的表现。

(2)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主力军是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展示二十九军图片)现在假设我们大家就是国民党二十九军的军人,面对强敌嚣张的侵略气焰,我们全营官兵同仇敌忾,我们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呼什么啊?

(指示课题,学生齐呼)很好,战士们的抗日士气都十分高涨,(展示讲话内容)这是副军长佟麟阁的战前动员讲话,哪位同学愿意模仿他的口气将它讲给大家?

在这次抗战中,战士们浴血奋战,将领们身先士卒,(播放佟麟阁、赵登禹事迹)聆听了爱国将士英勇抗敌的事迹(展示纪念塔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展示中共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文字资料)从这些文字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阐述观点,教师归纳:

卢沟桥事变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南京大屠杀

(1)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展示图文资料)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经过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改编共赴抗日战场。

继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南京,制造了血腥大屠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南京大屠杀”,边看书,边圈点你获得的信息。

(3)以上我们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但日本中学教科书对大屠杀却是这样诠释的(展示日本教科书问题资料),(4)2005年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内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来看这则资料(展示资料)。

提问:

对这两则资料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5)为了让同学们有据可依,老师提供给大家两则资料。

提问:

了解了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将你的想法与前后桌同学交流,稍后我请同学们发表各自的看法。

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6)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如果让你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你想写些什么内容?

小结:

学过这沉重的一课,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总结一下本节课内容,为了同学们整体把握本节内容,我将本课内容总结成歌谣送给大家。

(展示总结歌谣,齐读,结束本课。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

一是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

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是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

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习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

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2、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展示抗日图片)

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

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去了,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讲授新课:

进入课题:

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背景音乐:

《国歌》进入)展示学习板块:

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第二乐章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

第三乐章胜利之歌。

师:

第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发出抗战的吼声。

(播放音乐:

《怒吼吧,黄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

分别是哪几次?

生:

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

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

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乐章第一重音符──平型关大捷。

生:

出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平型关战斗示意图》,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战员的身份,介绍了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师:

补充指出这同时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第二个重音符──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

生:

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概况。

生:

小组表演课本剧《台儿庄敢死队》。

旁白:

台儿庄地区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对阵地的争夺战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日军为了攻下这一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每日达六七千发之多,炮轰之后,日军又以坦克为先导,向庄内猛冲。

而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我们凭什么和他们战斗,守卫台儿庄城的三十一师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军凭借炮火优势,已攻入台儿庄城内,台儿庄形势危急。

)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面对着他的士兵:

兄弟们!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小鬼子已经攻进来了,我们怎么办?

作为一名军人,面对入室豺狼,此刻我们就应该用手中武器来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

保家卫国,拼死也要夺回阵地。

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师长:

不怕死的,有骨气的跟我冲。

(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踊跃报名)

池峰城:

好样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

战士1:

要钱干什么?

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

战士2:

要钱干什么?

去了就没想着回来,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猖狂!

旁白:

(配《大刀进行曲》):

乘着夜色,敢死队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而这只不过是台儿庄战役这幕大剧中的普通一幕。

师: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中国军人的英勇杀敌,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

(简要归纳台儿庄战役)

师: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最后一个重音符──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百团大战”。

旁白:

(背景音乐:

班得瑞《初雪》)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说过一句话:

“老兵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渐渐淡出记忆。

”今天,我们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82岁老兵来说,再也恰当不过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脸堂黝黑、皱纹密布的老兵李彦谟,独自一人踏上火车,从河南起程,重返山西武乡砖壁村,寻找当年抗战的痕迹。

这么多年过去了,已转业到地方的他对发生在这里的细节依旧清晰,

生:

那是60多年以前,八路军总部机关就设在我们砖壁村,我当时还是个儿童团团长,主要任务是喂军马、放哨什么的,还不是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后来,我爷爷在一次小日本的扫荡中,被他们用枪托给活活打死了。

为了给惨死的爷爷报仇,我16岁就参了军,这样才有机会参加了“百团大战”。

像我一样,在当时全国抗日最激烈的太行山区,有无数青年就这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而"百团大战"的帷幕就这样也拉开了。

从1939年的夏天开始,小日本仗着交通线,对咱们华北地区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大肆挖沟筑堡,建立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困死咱们华北的抗日军民。

为了打破小日本的"囚笼政策",改善华北态势,咱们八路军决定抓住1940年夏季扫荡后华北日军兵力分散、呼应困难的时机,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也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在1940年7月22日,战斗打响了,我们在彭德怀指挥下,主要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敌人的交通实施总破坏。

一般都是在凌晨的时候,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机,潜伏在路边的我们就用铁锹、洋镐等工具将敌人的铁轨拧成麻花状,连日军主要的运输公路,我们也不放过,被我们挖得像蜂窝一样。

记得当时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就是关家瑙战役,这也是"百团大战"最后一战。

当时,我们隐藏在关家瑙周围,日本刚崎大队长带着700多鬼子向八路军总部赶来时被我们迅速包围,小日本很快从长治调来两架飞机企图对地轰炸,好制造逃跑的机会,战斗从中午开始。

小日本连着三次反扑,子弹像下雨一样,在我们头上飞,但每次小日本都没挪动几步,就被我们给打回去,像缩头乌龟一样。

为了防止日军援军赶来,我们受令开始歼灭负隅顽的抗小日本。

冲锋号一吹,我们尖兵排的战士端着刺刀,踩着遍地日军的尸体冲杀过去。

……

师:

好,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以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彦谟的身份,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他流利、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百团大战那段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士气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通过该同学的讲述,结合书中相关部分,谁能概述一下百团大战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