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309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docx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艺标准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

一、作用、特点及适用范围: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依靠混凝土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目的,用于工程上可兼起结构物的承重、围护、防水三重作用;与一般卷材防水相比,具有工序少,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可改善劳动条件,材料来源广,造价低等优点;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防水工程现浇混凝土有抗渗等级要求,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水泵房、水塔、水池等工程。

二、施工准备:

(二)材料要求:

1.水泥:

(1)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在不受侵蚀性介和动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

(3)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

(4)在受冻融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5)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2.砂:

(1)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2)其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3.石子:

(1)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性骨料。

(2)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其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4.掺合料:

(1)防水混凝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

(2)其它掺合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3)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

5.外加剂:

(1)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外加剂,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2)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以上的质量要求。

6.水: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二)主要机具设备:

1.机具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皮带运输机、装载机、散装水泥罐车、机动翻斗车、自卸翻斗车、履带式起重机、插入式振捣器、平板式振动器等。

2.主要工具:

大、小铁锨、磅秤、串筒、溜槽、混凝土吊斗、试模等。

(三)作业条件:

1.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程序、浇筑方法,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办理隐检手续,并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3.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积水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1d浇水湿润,但不得留有积水;钢模板内侧应刷好隔离剂。

4.准备足够数量、质量合乎要求的砂、石、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材料,以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5.施工机具设备经维修、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电源充足,可满足施工需要。

6.浇筑混凝土用脚手架、走道已搭设完毕,运输混凝土道路修筑好,经检查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

7.试验室根据实际原材料材质情况,通过试配提出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含砂率35%~45%;灰砂比宜为1:

2~1:

2.5;水灰比不大于0.55;

8.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含碱量(Na2当量)不得大于3Kg/m3。

三、施工操作工艺:

(一)混凝土搅拌:

1.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以下规定:

(1)水泥、水、掺合料为±1%;

(2)砂、石为±2%;

2.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是,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二)模板支设:

1.防水混凝土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2.

模板要求表面平正,拼缝严密,吸湿性小,支撑牢固;墙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

拆模后应采取加

强防水措施将留

下的凹槽封堵密

实,并宜在迎水

面涂刷防水涂料。

(三)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从搅拌机

卸出后,应及时

用机动翻斗车、自卸汽车或吊斗运送到浇灌地点;道路应平正,并尽量减少运输中转环节,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

2.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塌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

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四)混凝土浇筑:

1.拌好的混凝土要及时浇筑,常温下应灾0min内运至现场,于初凝前浇筑完毕;如运距较远或气温高时,宜掺缓凝型减水剂。

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要求:

普通防水混凝土塌落度不宜大于50mm;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塌落度宜控制在100~140mm,入泵前塌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塌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其含气量应控制在3%~5%;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

2.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用串筒、溜槽、溜管下料,进行分段分层均匀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为25~30mm,相邻浇筑面必须均衡,不留垂直高低槎,必须留槎时,应作成斜面,其坡度不大于1/7;

(五)混凝土振捣: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插入式振捣器插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振捣时间宜为10~30s,振捣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表面再用铁锨拍平,拍实,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抹压,以增加表面致密性。

(六)施工缝的设置及接缝形式:

防水混凝土结构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距最大处或地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处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3.

墙体水平施工缝

的形式可以做成

平缝,中间加膨

胀止水条、平缝

外贴防水层、平

缝中间加止水带

见右图三种施工

缝的构造形式。

(七)施工缝处理及规定:

1.水平施工缝浇灌

混凝土前应将其

表面浮浆和杂物

清除,先铺净浆,

再铺30~50mm厚

的1:

1水泥砂浆

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界面处理剂,并浇灌混凝土。

3.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4.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八)细部构造防水:

1.穿墙管防水构造做法:

(1)穿墙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并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

(2)结构变形或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并应预留凹槽,槽内用嵌缝材料嵌填密实见下图两种穿墙管防水构造形式。

(3)

结构变形或管

道伸缩量较大

或有更换要求

时,应采用套

管式防水法,

套管应加焊止

水环见右图。

2.变形缝防水构造做法:

(1)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差值大于30mm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

(4)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中的防水设防要求选用。

(5)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如上图:

3.

后浇带防水构造做法;

(1)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m,宽度宜为700~1000mm。

(2)

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3)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4)后浇带四种防水构造见右图。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的混凝土龄期

等待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

(5)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予以保护,严防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式止水带。

(6)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九)养护:

防水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覆盖浇水养护,3d内每天浇水4~6次,以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一十)拆模:

防水混凝土结构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方可在其上面继续进行下道工序,达到70%时方可拆模。

(十一)冬期施工:

1.搅拌用水适当加热,并适当掺加早强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雨50C;

2.当气温在50C以下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暖棚法等养护方法,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

3.采用掺化学外加剂方法施工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模板及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和草垫进行严密覆盖保温。

4.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与周围的气温差,不得超过150C,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分层回填土并夯实,不得长期暴露,以避免因干缩和温差产生裂缝,并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和抗渗性的提高。

5.冬期施工不宜采用蒸气养护法或电热养护法。

四、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二)一般项目:

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漏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企标+10mm)、-10mm(企标-8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企标±8mm);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五、成品保护:

1.保证钢筋、模板的位置正确,防止踩踏钢筋和碰坏模板支撑。

2.保护好预埋穿墙管、电线管、电线盒、预埋铁件及止水片(带)的位置正确,并固定牢靠,防止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造成位移、挤偏和表面铁件陷进混凝土内。

3.在拆模和吊运其它物件时,应避免碰坏施工缝和损坏止水片(带)。

4.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防止地基被水浸泡,造成不均匀沉陷或长时间暴晒,导致出现温度收缩裂缝。

六、安全措施:

1.混凝土搅拌机及配套机械作业前,应进行无负荷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开机工作。

2.搅拌机、皮带机、卷扬机等应有专用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停机时应拉断电闸,下班时应上锁。

3.混凝土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振动器应有漏电装置,不得挂在钢筋上操作。

4.使用钢模板,应有导电措施,并设接地线,防止机电设备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七、施工注意事项:

1.墙、柱模板固定应避免采用穿铁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水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

2.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防止随意加大塌落度;浇筑应分层均匀进行;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或超振,或将止水带(片)振偏或未按要求处理施工缝而造成渗漏水。

3.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一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回填土完毕,以防地基浸泡造成不均匀下沉,引起结构裂缝。

4.伸至迎水面外的穿墙管可能在回填时被损坏,一旦损坏不仅影响使用,而且可能形成渗漏水通道,故应采取施工时在管的下部加支撑的方法,回填时在主管的周围细心操作等措施,以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八、质量记录:

1.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2.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施工记录

6.地下防水工程“背水内表面结构工程展开图”(有渗漏水现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