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311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docx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适应:

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不仅是单向的,而且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历程。

2.合理化:

即歪曲现实,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假艺术为名,行色情之实等,有可分为:

投射、酸葡萄、甜柠檬。

3.心理健康:

只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用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4.压力:

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得行为模式,其身心历程包含压力来源、认知评估及焦虑反应三部分。

5.分析式心理治疗:

又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据,以达心理重建的治疗目的。

6.环境治疗:

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7.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它反应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之心理状态,因此,人及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8.月晕效应:

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9.休闲:

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除了工作与卫生活动以外,休闲的目的在于自我狡猾,并追求人生崇高境界与陶冶。

10.生涯发展:

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1.自我意识: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系。

简言之,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由于个人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与调节,并形成对自己固有的态度,如自尊自爱或自卑自怜。

12.单对型核心家庭:

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3.夫妻关系:

以性爱为基础,同时包括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精神及心理等关系,其维系不能单靠法律等社会因素加以保障,更主要的是基于爱,要靠双方共同的感情、道德、心理因素及社会舆论约束等,以增进和谐。

14.自我评价:

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确立今日心理健康基础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      。

(毕尔士)

2.1931年,我国的   教授在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程。

(吴南轩)

3.现代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可分为     、    、    三个层次。

(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4.心理健康的理论观点有      、     、      、     。

(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论、人本论、认知论)

5.人类行为的整个适应过程分为      、     、      、     。

(行为的动机与需求、遭遇阻碍与冲突、形成挫折情境、产生行为适应)

6.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被称为压力中心的是     。

(大脑的下视丘)

7.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     、      、     。

(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关系、低个人完成)

8.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分为     、      、     。

(客观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9.DSM-Ⅲ将常见的心理失常分为      、     、      、     、     。

(恐惧症、抑郁症、适应障碍、反社会人格、精神分裂)

10.心理失常的理论模式主要有      、     、      、     、     、      、      、     。

(医疗模式、行为模式、心理动力模式、人本主义模式、认知模式、社会文化发展模式、社区心理健康模式、一般系统模式)

11.现代精神医疗的主要方法有      、     、      、     。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环境治疗)

12.心理失常的原因可从      、     、      、     等方面进行探讨。

(体质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13.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为:

(善用第一印象)、(避免错误印象)、(克服害羞)。

P108

14.人际交往的相似性包括(态度)、(价值观)、(社会条件)、(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吸引。

P100

15.人际交往的理论包括(社会比较理论)、(自我成长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论)和(得失论)等。

P93-95

16.工作满意度与(年资)、(教育程度)、(性别)、(工作本身性质与条件)和(待遇、同事、上司、升迁机会、工作伦理)等有关。

P1344

17.一般人的休闲方式有(被动型参与)、(为休闲而活型)、(工作中心型)、(自我满足型)等。

P126-127

18.休闲的功能有(可松弛身心)、(使我们在工作以外获得满足)、(扩展生活经验)、(增进身心发展)。

19.异性交友的理论包括(互补需求假设)和(相似性假设)。

P174

20.婚姻关系的适应与(双方价值观念)、(家庭责任分担)、(金钱支配)、(性生活)、(亲友关系)和(休闲活动、生活习惯、子女教养)等有关。

P157

21.自我意识的两个主要成分是(自尊心)和(自信心)。

P182

22.生涯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自觉)。

P111

23.选择生涯的步骤有(自我评估)、(确定有利生涯)、(做成决定)和(生涯准备)。

P113-115

24.性与爱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传统式“性”观点)、(温和式“性”观点)和(开放式“性”观点)。

P145

25.按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分为(关系中心型夫妇)、(工作中心型夫妇)和(混合型夫妇)三类夫妇。

P157

26.影响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因素有(性生活)、(子女)、(金钱)和(姻亲关系、夫妻双方差异太大、不良嗜好、家庭暴行)等。

P167

27.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生理自我)。

P183

28.做决定的策略包括(冲动型)、(宿命型)、(顺从型)、(延型、苦恼型、计划型、直觉型、麻木型)等八种类型。

P191

29.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P198

30.当面临“两难”或“两可”的选择时,可采用(希望)、(逃避)、(安全)和(兼顾)策略。

P199

31.自我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与众不同)。

P199

3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等P181

33.从青春期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期,自我意识趋向主观性,所以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P184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柏林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2.第一次国际心理卫生会议与1937年在巴黎召开。

(×)(1930年于华盛顿)

3.柯永河提出的心理健康公式表明,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与自我强度成反比,与内外压力总和成正比。

(√)

4.心理健康者与心理不健康者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

(×)(没有明确的界限)

5.生活中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成为压力源。

(√)

6.压力的心理反应是相当自动与可预测的,而且在一般状况中,我们是不能用意识来控制的。

(×)(压力的生理反应)

7.惧怕与焦虑的区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

(×)(在幼儿时很难,至成年期以后才渐有可能)

8.家庭治疗的效果只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

(×)(取决于会谈参与程度、行动化程度、互动关系改进程度等)

9.人际关系指人和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关系。

(×)(心理距离和心理关系)

10.人际交往得失论的“得和失”是指物质利益的得失。

(×)(心理层面的得失)

11.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不受非言语信号的影响。

(×)(也受非言语信号的影响)

12.严重的害羞可寻求资商或治疗。

(√)

13.朋友间不必要“自我揭露”。

(×)(朋友间相互自我揭露,适度坦诚,有利于加强彼此的信任感,是使两人关系由陌生到亲密改变的主要因素)

14.友伴双方或一方的过度依赖是友谊障碍的原因之一。

(√)

15.费斯廷格提出了人际交往的社会比较论。

(√)

16.一个人的名声会影响我们对他的印象。

(√)

17.害羞是一种避免与他人接触或熟识的倾向,只集中在某一年龄层。

(×)(几乎每一年龄层次的人都会有害羞者)

18.现代女性的爱情态度仍然是以守为主,没有跳出传统的角色。

(×)(已转守为攻,跳出传统“被选择角色”,做个“主动选择者”)

19.婆媳关系是中国家庭特有的,具有左右家人关系的作用。

(√)

20.生涯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自觉”。

(√)

21.生涯发展的生长阶段是指15-24岁的阶段。

(×)(出生-14岁)

22.25-44岁是生涯发展的维持阶段。

(×)(建立阶段)

23.缺乏晋升和待遇低,一直是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P116

24.休闲就是打发闲暇的时光。

(×)(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除了工作与维生活动意外,休闲的目的在于自我教化,并追求人生崇高境界与陶冶。

25.异性交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P139

26.S-V-R理论中的SVR分别是指:

刺激、价值和反应。

(×)(刺激、价值和角色)

27.家庭背景可以影响婚姻幸福。

(√)P147

28.婚姻就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应该考虑自己与对方的家庭、对方的社会能否相互接纳和适应)

29.婚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友谊,两个不同的人格构成一个共同的命运。

(√)P153

30.“经济公开”、“合理负担家务劳动”在维系夫妻感情中不重要。

(×)(占较大比重)

31.理想的夫妻关系需要顾及到家庭生命循环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P159

32.中国两代间产生“代沟”的原因与西方社会是一样的。

(×)(不同于西方社会)

33.“客观化时期”是指从出生到3岁这段时间。

(×)(3岁-13、14岁以前)

34.人际交往中,当缺乏一定信息量时,个人会根据猜测而做出其相应的自我表现。

(√)P185

35.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P199

36.自我意识中的两个主要成分是主观我和客观我。

(×)(自尊心和自信心)

37.心理自我是社会自我发展的必然产物。

(√)P184

38.处在社会自我阶段的自我评价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智慧、才干、道德等方面的评价与判断。

(×)(处在心理自我阶段的自我)

四、选择(每题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美国心理学家波维尔提出的适应理论,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ABCDE )。

A、常态适应行为  B、紧张适应行为  C、神经质因应行为  

D、神经病质行为  E、精神病质行为

2.常见的防卫方式有哪几大类(ABCDE)。

A、忘却现实B、歪曲现实C、补偿作用

D、从现实退却E、攻击现实

3.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方法主要有(ABCDE)。

A、统计数字B、社会规范C、个人痛苦

D、接受治疗E、心理测验

4.压力源主要包括(ABCDE)。

A、重要生活事件B、生活小困扰C、灾变事件

D、长期的社会事件E、心理困扰

5.压力的心理反应常决定于(AB)。

A、我们的知觉B、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与处理能力C、我们的感觉

D、我们的行为E、压力的来源

6.生理压力的缓解方法主要有(ABCDE)。

A、肌肉松弛法B、自我松弛法C、深呼吸法

D、限制环境刺激治疗法E、其他方法

7.造成心理失常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ABCDE)。

A、各文化对正常与异常的认定标准不同B、文化塑造人格,某些人格易患精神病

C、不同文化产生特殊精神病D、文化变迁易促成精神异常E、都市文化的影响

8.进行精神治疗的药物主要有(ABCDE)类。

A、催眠剂B、镇静剂C、抗抑郁剂D、锂剂E、精神运动兴奋剂

9.正常情绪的产生通常必须符合(ABC)。

A、由适当的原因引起B、反应强度适当C、持续时间有限

D、人的身体状况E、社会的要求

10.下列属于镇静剂的是(ABE)。

A、酒精B、可卡因C、咖啡因D、大麻E、吗啡

五、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请解释增进大众心理健康模式中的心理学模式。

(P18)

强调个人生活适应功能,期能面对并解决问题,有效处理情绪挫折与生活危机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减低不良影响到最低限度,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增进对健康人格发展的认知,培养良好习惯,减除不良适应等。

2.“心理健康”的目标包括哪些?

(P6)

1)心理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与处理;

2)继续保持并增进个人健康状态,就内在方面而言,应该培养个人心理的抵抗力,可设法由锻炼而养成,以防止不良适应的产生,这是“心理健康”的积极工作;就外在方面而言,应培养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适应能力,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的行为必须受社会规范约束。

3.简述罗氏的挫折学说。

(P51)

罗山士维格1944年提出,认为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可能产生三种反应型式:

1)阻碍优势型:

为阻碍的势力所赫阻,心灰意冷,充满失败感;

2)自我防卫型:

运用自我防卫方式,以维护自我安全;

3)需求持续型:

不为阻碍所困,继续觅求其他有效途径,以求达成目的。

此外,罗氏又依反应方向,将挫折反应分为三种:

1)外惩反应或责他反应:

对造成挫折的外界的人或物,表现敌对或攻击性行为;

2)内惩反应或责己反应:

将形成挫折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使自己有罪疚感;

3)容忍反应或免责反应:

对挫折安然接受,不怪他人,亦不责备自己,另谋良策,以克服困难。

4.黄坚厚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P64)

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能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

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3)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本身应有适当地了解,并有悦纳自己的态度

4)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请描述“一般适应症状”。

(P319)

加拿大学者舍利曾研究持续高度压力对身体的影响,他认为除了对某特定压力来源会有特定反应,长期性高度压力会使身体产生一种非特定性的适应性生理反应,称这种行为模式为“一般适应症状”。

这种症状包括三个阶段:

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与耗竭阶段。

6.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P323)

1)个人因素:

过于理想化的期望、过强的个人责任感

2)组织因素:

缺乏酬赏、缺乏控制、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支持。

7.焦虑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52)

1)学校及考试情境是多数儿童焦虑和惧怕的原因,不论男女两性或社会阶层的高低,都是如此。

其次人际关系的安全感的需要与威胁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2)不同年龄儿童,在惧怕次数上虽无很大变化,但是在内容上却又很大的不同,如一般性或绝对性的惧怕、人身伤害的惧怕、与年俱增,特殊性的惧怕,则与年俱减。

3)女孩惧怕事件比男孩多,两性差异在惧怕内容上并不显著,通常男孩较重视身体伤害及不适,而女孩则较重视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如果被别人接纳。

4)焦虑影响认知形态,导致刻板性行为,阻碍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随便的惩罚会使学习者因恐惧惩罚而作出一贯反应,不知应变,且在学习过程中过度焦虑,常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坚持力,紧张不安形成较低的工作定向。

5)焦虑与智力有必然关系,高智力的儿童,由于对危险的敏感,其惧怕与焦虑的倾向较强烈,能生动地会议惊吓的经验,有较好的语文能力表达他们的惧怕;低智力的儿童,因为未警觉到各种潜在的暗示,故较少惧怕,也不能表达内心的惧怕。

焦虑与智力间有负相关的关系。

焦虑对中等智力者影响大,对两极端智力者影响极微。

6)焦虑影响自我接纳程度及自我洞察能力。

高焦虑者自我概念不健全,而影响个人行为适应,尤其以高度失败加氯可能使自我萎缩,而拒绝冒险机会。

7)焦虑影响学业成就,儿童学业的成就水准对儿童所施的功课压力有关。

通常智力与儿童学业成就密切相关,但是同等智力儿童在学业成就上的差异,则与其焦虑程度有密切关系,故以焦虑分数预测学业成就,较之单独以智力分数预测更为有效。

8)总之,焦虑对个人影响可谓利弊参半,适度焦虑有利于在校成绩和学习,同时也是个人生存上必不可少的内在力量,但是过度焦虑将影响个人的认知、思考、工作定向与自我概念。

8.心理失常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P359)

1)外表方面:

一个人穿着、打扮若不属于社会正常范围之内,就暗示有某种精神疾病的存在;

2)意识方面:

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发呆、注意力不集中;

3)定向感方面:

时间、地点、人物的认识、了解有障碍;

4)记忆方面:

对某些事记得非常清楚,或对某件事失去记忆;

5)知觉方面:

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6)思考方面:

自觉思潮忽然中断,奇异的思想却一连串;

7)情绪方面:

过分喜悦、忧郁、紧张、恐慌、矛盾、暴怒;

8)动作方面:

坐立不安、孤僻、退化、独语、活动减低或增加;

9)人格方面:

一个人突然前后判若两人或性格和一般人相差很远;

10)生活方式障碍:

工作变得不负责,不能胜任,不喜欢和人来往,不遵守团体规则;

11)智能方面:

依年龄层判断,显然不懂事、没常识、不能照顾自己;

12)病识感方面:

不承认自己有毛病,反而归咎别人有问题。

9.请简述造成心理失常的环境因素。

(P364)

1)过度溺爱、放纵、单亲家庭补偿心理、过度严格的管教、父母不一致的教养态度等,造成不良亲子关系,影响子女人格病态倾向;

2)感觉剥夺环境易引起精神症状,如单调、沉闷、无聊、孤寂或太安静、缺乏变化的环境中,会产生各种幻觉、妄想、猜疑、郁闷等精神症状;

3)社会功能剥夺环境,是指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及生活意义与希望、假若个人的工作机会被剥夺,社会功能消失后,个人便会感到恐惧、缺乏安全感、不安、忧郁,因而导致各种精神症状,如暴躁、攻击、自杀等;

4)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研究预示:

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精神异常者,多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因其备感生活压力、常遭意外打击、无法获得良好的医疗及照顾所知。

10.家庭治疗进行的步骤包括哪些?

(P378)

1)治疗者与全体家人建立良好关系,但站在客观超然立场;

2)激发家人内心感受及对冲突心理的表达;

3)支持家人表达其内心感受;

4)朝协调与可妥协的方向努力;

5)每一成员本身作适当调整;

6)作必要和有意义的说明和建议;

7)采取较佳沟通与互动的形式。

11.罗杰斯提出健全友谊关系的四项特征是什么?

P94

罗杰斯提出,友谊能促成个人成长,协助我们完成独立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1)真诚:

忠于自己的感觉,不隐藏虚伪;

2)温暖:

接纳对方而不附加条件;

3)同理心:

细心倾听对方说些什么与感受到什么,关心对方;

4)自我揭露:

坦诚思想的人比较可能拥有朋友,但初次揭露可能冒风险,也可能遭受讥讽或贬损,所以择优时务必小心翼翼。

12.生涯教育的三大课题是什么?

P112

1)学习如何生活

2)学习如何学习

3)学习如何谋生,可视为广义的职业教育。

13.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

P116

1)工作本身及工作条件:

一般人对有趣的、胜任的、对他人有助益的、具有竞争性的工作会觉得满意;

2)待遇:

好的报酬很重要,但非名列第一,当对工作本身无兴趣,其他待遇又不公平时,金钱才是强力诱因。

3)友善合作的同事

4)关怀体恤的上司或能够自己做决定而不必事事请示的上司;

5)升迁机会:

升迁可能带来工作压力,同事关系疏离,但能带来待遇的增加,责任感的增大,,是一种肯定与激励,可增进生涯发展。

14.休闲的功能有哪些?

P125-126

1)可松弛身心

2)可使我们在工作以外获得满足

3)可扩展我们的生活经验

4)可增进个人身心发展

15.简述爱情“S-V-R理论”。

P144-145

S-V-R理论,是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男女情感的历程。

S指刺激,V指价值,R指角色,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由交友到结婚的历程是有阶段性的:

在交往的第一阶段,双方注意的焦点大多是对方的外表容貌、体格身材、谈吐举止、年龄、健康、教育程度等外在条件或刺激;第二阶段,双方若发现彼此具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态度理想、价值观念,又个性相投,便会建立比较稳定的友谊,发展为爱情;第三阶段,双方若对两性相处彼此之间的角色调适,便可论及婚嫁、建立长久共同生活的夫妻关系。

强调爱情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历程,而不是亲密关系的结束。

16.改进做决定的技巧有哪些?

P19910

1)获取充分信息;

2)运用稳健裁决;

3)描绘平衡表;

4)厘清价值与目标;

5)接纳理性结果;

6)纠正错误决定

六、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从生活实例讨论自我防卫方式的运用及其效果?

自我防卫方式又称适应方式,其目的在于维护自我安全,使自我不受到威胁。

依照其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五大类:

1.忘却现实

1)幻想:

幻想自己的成功,可能形成分裂症

2)认同:

比拟自己为其他成功的人,不可作为现实的代替品

2.歪曲现实:

即合理化。

1)投射:

将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推诿与他人或环境,而不自认错误

2)酸葡萄: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3)甜柠檬:

安于低等的满足。

以上用之适度无害,若自欺欺人适度,则趋向错误信仰,成为妄想症

3.补偿现实

1)补偿:

借其他成功活动,代替原来的失败,以满足失败者的愿望。

过度补偿未必会成功,可能引起神经病

2)升华:

将蕴藏于潜意识的冲动及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求,导向合理的途径

3)消解作用:

是一种赎罪性质的消极补偿。

4.从现实退却,包括:

1)压抑;2)反向作用;3)冷漠无情;4)佯装;5)退化;6)退却;7)屈从;

5.攻击现实,包括:

1)攻击;2)固着

以上各种方式虽有自我安慰与情绪缓冲作用,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面对问题,克服困难、达成目标才是适应的根本方式

2.请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你对保持健康的认识。

现代意义上的讲的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身心两方面的状态,他们之间是交互影响的。

如,当你感到头痛觉得不舒服时,就不能专心工作,甚至失去胃口,于是会怀疑:

太累了吗?

还是生病了?

或者工作压力太大了?

是不是应该休息一下?

要不要找个地方轻松一下?

……因此,我们在谈及保健时,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点入手:

1)要对健康负责:

包括对身体状态的了解、身心的交互作用、注意营养和运动、定期健康检查、保存病历、对紧张的克服等。

2)要有整体意识:

即必须同时兼有良好的健康的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适量的运动,适时的医药检查等等,同时还要有积极的态度、压力的调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满意度等等。

3)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即吃得要明智,包括合理的饮食、均衡营养的摄入、进食时间的把控等等。

4)要适度的运动:

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保持合理的生理适合度,根据自己身体的机能以及时间的安排合理安排多样的有规律的运动。

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

培养健全的心理比矫正某种心理疾病更为重要。

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克服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