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444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docx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注释DOC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及注释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

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

还,再。

何当:

何时能够。

池:

水池。

期:

期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注释

①淮(huái):

扬州。

②扬子江:

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

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xiāng):

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

柳絮。

⑥秦:

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

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

“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1、少府:

官名

2、之:

到、往

3、蜀州:

现四川崇州

4、城阙(què)辅三秦: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

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君:

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àn)游:

出外做官。

8、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9、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无为:

无须、不必。

11、比邻:

并邻,近邻。

12、歧(qí)路:

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3、沾巾:

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释

⑴酬:

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

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

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⑶二十三年:

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

放置。

弃置:

贬低。

⑷怀旧:

怀念故友。

吟:

吟唱。

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

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

倒好像。

翻:

副词,反而。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

旁边。

(7)歌一曲: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8)到:

到达

(9)长(zhǎng)精神:

振作精神。

长:

增长,振作。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

(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

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

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

在,从 

  三峡:

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

完全没有。

阙:

通“缺”,中断。

 

  (3)嶂(zhàng):

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

如果不是。

自:

如果。

非:

不是 

  (5)亭午:

正午。

夜分:

半夜。

 

  (6)曦(xī):

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

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

逆流而上(的船)。

 

  (9)或:

有时。

王命:

皇帝的圣旨。

宣:

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

城名,在重庆奉节东。

朝:

早晨 

  (11)江陵:

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

即使。

奔:

奔驰的马。

御:

驾着 

  (13)不以:

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

快。

 

  (14)素湍:

白色的急流。

素:

白色的。

绿潭:

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

极高的山峰。

绝:

极高。

巘:

山峰 

  (17)悬泉:

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

急流冲荡。

漱:

冲刷。

 

  (18)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

实在,的确。

 

  (20)晴初:

天刚晴。

霜旦:

下霜的早晨。

 

  (21)属引:

连续不断。

属(zhǔ):

动词。

连接。

引:

延长。

凄异:

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

消失。

 

  (23)巴东:

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

打湿。

 

  (25)三声:

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

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

有时 

  今义:

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

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

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4.泪沾裳(裳古义:

古人的下衣 

  今义:

衣服) 

  5.不以疾也(疾古义:

快 

  今义:

疾病) 

  6.良多趣味(良古义:

真,实在 

  今义:

好) 

  7.属引凄异(属古义:

连续 

  今义:

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古义:

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

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

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

停止 

  以为妙绝:

极点 

  ③清:

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属(zhǔ):

动词。

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

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

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

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

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⑴王昌龄:

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

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

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

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⑷与:

给。

⑸随风:

一作“随君”。

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

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

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

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

视线。

 (7)塔:

铁塔。

(8)最高层:

最高处。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

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译文

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

1、[清晨]:

早晨2、[入]:

进入。

3、[古寺]:

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

早上的太阳。

5、[照]:

照耀。

6、[高林]:

高树之林。

7、[曲]:

弯折、曲折。

亦作“竹径”。

8、[幽]:

幽静。

9、[禅房]: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

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

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

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

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

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

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

都,俱。

17、[但余]:

只留下。

一作“唯闻”。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

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注释

1.岳:

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

天地,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

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

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

张大。

眦:

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

一定要。

凌:

登上。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

欣赏。

(2)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

通“苍”,青绿色。

(5)海:

渤海。

(6)何:

多么。

(7)澹澹(dàn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

高高地耸立。

竦:

通“耸”,高。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

太阳和月亮。

(12)若:

如同.好像是.。

(13)星汉:

银河。

(14)幸:

庆幸。

(15)甚:

极其,很。

(16)至:

极点。

(17)哉:

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

真是幸运极了。

(19)以:

用(歌以咏志)。

(20)志:

理想。

(21)歌以咏志:

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

既表达心志。

咏:

歌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