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51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docx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

  篇一: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1、巧量金字塔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

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

“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

“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

“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

”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几个角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公里,到了下山的路。

他们又看到一张纸,上面画着3个等边三角形,没有交叉,请问里面有多少个角,其中有多少个直角?

然后沸羊羊就说:

“这还不简单。

”喜羊羊说:

“每个三角形有3个角,有3个三角形就是三三得九,有9个角。

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都没有。

  5、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2、5、10

  从1-10这10个自然数,分为“重要数”和“非重要数”,1、2、5、10这四个数是“重要数”,3、4、6、7、8、9这六个数是“非重要数”。

用四个“重要数”,可以运用最少的加减,就能得到另外六个“非重要数”。

比如

  1+2=3,2+2=4,5+1=6,5+2=7,5+2+1=8,5+2+2=9这就是区别“重要”和“非重要”的原因。

用1、2、5、10这四个“重要数”作为人民币的面值的原因就是,可以用最少张数的人民币,实现人们的交易。

  6、数学的故乡

  数学的故乡在哪里?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数学史最长呢?

  世界上数学发展史最长的国家要算我们的祖国-----中国。

我国的数学发展史,自公元2700年算起,到今天为止,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日本著名的数学家三上义夫在.这本书中说:

一个国家有如此长久的数学史,这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能比拟的。

?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数学史,印度大约有3500年到4000年,希腊不过2500多年,至于现在的欧洲国家,公元10世纪以后才有数学史,至今不到1000年,所以说,中国是数学的故乡。

  7、数学是杯水

  数学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数学是关于数字的学科,它非常有用,无处不在。

打个比方说吧,我觉得数学是一杯白开水,只要加入不同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味道。

如果把果汁倒进这杯水里,就会出现一杯甜蜜的果汁。

但是你要把苦丁茶放进水里,那出来的就是一杯苦涩难咽的水。

  为什么有的人学数学很吃力,而有的人很轻松?

原因就在这儿,因为有的人遇到难题没有解决时,就感觉如同水里放入了苦丁茶,把数学看成了烦恼;而有的人把找到答案后的乐趣看成把果汁放入的水里,数学就成了乐趣。

  8、胖子“0”和瘦子“1”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

小有名气?

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

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

?

哼!

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

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

,你这两个胖‘0?

有什么用?

?

  胖子”0”不服气了:

?

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

  ?

哟!

?

”1”不甘示弱,?

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

‘1+0?

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

  ?

去!

‘1×0?

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

不也同样没用!

?

”0”针锋相对。

  ?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

不管怎么说,你‘0?

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

?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

”0”不慌不忙地说,?

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

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

呢?

?

  ?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

?

这可说不定了,如,没有我这个‘0?

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

9?

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

?

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

、‘0?

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

9?

才心平气和地说:

?

‘1?

、‘0?

,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

?

”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

这才对嘛!

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

语重心长地说。

  9、八戒分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

“大家一起吃!

”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

”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10绳子有多长

  夏天到了,爸爸妈妈领着小聪去商场买空调。

空调选好了,爸爸请售货员捆扎一下。

不巧,售货员没有绳子了。

小聪自告奋勇去服务台拿绳子。

  小聪一路小跑,到了服务台,他很有礼貌地说:

“叔叔您好!

请给我一根2厘米长的绳子,我要捆空调。

”叔叔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笑着说:

你弄错了吧?

2厘米长的绳子能捆什么?

是2米长的绳子吧!

“小聪不好意思地拿过绳子往回跑,他想:

对啊!

2厘米只有两个手指那么宽,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

怪不得叔叔笑话我!

  小朋友,数学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我们在认识长度单位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千万不能凭空想象。

你看,小聪就因此闹出了这么一个大笑话,你可不要学他哟!

  11,没有0刻度怎么办

  数学课上,山羊老师让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小兔使出尺子一看,傻眼了!

原来他的尺断了。

这可怎么办呢?

小兔急得直掉眼泪。

同桌小熊见了,对小兔说:

“不要急,我有办法!

”只见他拿起笔,把小兔尺子上的3改为0,4改为2,5改为3?

?

这被后桌的小猴全看在眼里,他眨了眨眼后说:

别改了,看我的,说着拿出一把小刀,先把小刀的左

  篇二: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箱子装了什么

  责任编辑:

九月浏览:

755次发表时间:

2015-2-2014:

12:

00

  在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为了增强其学习的趣味性,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新鲜的知识和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趣味数学小故事,孩子们边读故事边学习数学知识吧。

  故事是这样的:

  新年就要到了,家住乡下的叔叔,给住在城里的亲戚小明家送来了三箱子水果,但是,幽默的叔叔见到小明之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小明什么箱子装的什么水果,因为,他想要考考正在上小学的小明,于是,一道精彩的数学题就产生了。

  一个装50个苹果,一个装50个梨,一个装25个苹果和25个梨。

三个箱子上各贴了一个标签,分别写有“50个苹果”、“50个梨”、“25个苹果+25个梨”。

现在知道这三个箱子上面贴的标签都是错的(标签与里面装的真实水果不符合)。

问题是,你最少可以取几个水果,判断出3个箱子各装了什么?

  小明听了题目之后,思考了良久,还在纸上进行了好些计算,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出结果,看到小明着急的样子,叔叔最后就把答案公布出来了。

  答案:

一个就可以解决了。

  先拿“25个苹果+25个梨”的那个箱子,如果拿出来的是苹果的话,那么这个箱子应该是苹果的。

那么贴苹果的箱子里装的应该是梨,贴梨的箱子应该就是“25个苹果+25个梨”。

  如果贴“25个苹果+25个梨”的箱子里面拿出来的是梨的话,那么贴梨的箱子就应该是苹果,苹果的箱子就应该是“25个苹果+25个梨”。

  小朋友们读了上面的故事和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呢?

是不是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因此,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行哦。

  篇三: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字

  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

“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

”塔利斯说:

“是的,陛下。

”国王说:

“那么它高多少?

”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

“147米。

”国王问:

“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

”塔利斯说:

“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

“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

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

”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

“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

“别哭了,小兄弟!

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

“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

“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

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哈哈哈?

?

,真是笑话!

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心想:

“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

它心里一惊:

“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

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

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3.”0”、”1”之争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

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

“哼!

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

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

“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

”“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

‘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

‘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

”“0”针锋相对。

  “你?

?

”“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

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

“这可说不定了,如,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

“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

”“这?

?

”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

“‘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

”“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

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9”语重心长地说。

  4.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5.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

  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

“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

“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

“朋友们!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

?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

”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6.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一卷、一卷、四卷、五卷、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