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819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docx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

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原创11篇

  驻村工作心得感悟你写了吗?

是不是还在为它苦恼?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新疆驻村工作心得感悟范文原创11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年1月15日,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来到**镇克热格塔斯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2001年建镇,由原高潮牧场、原前进牧场、相邻乡镇的个别村组合而成,作为最年轻的乡镇,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环境,酒文化一条街、酒文化博物馆彰显了**品质,如酒一样的纯净无暇;湿地公园彰显了**独特的天然景观,宏伟壮观、让人流连忘返;毗邻的红军团博物馆彰显了老一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令人肃然起敬。

  进入**镇克热格塔斯第一次升国旗宣讲活动,就感受到基层群众的纯朴,走访入户体验到做群众工作方法,低调、谦虚,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取经、向群众问计。

在克热格塔斯村工作的10天里,和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共同梳理出**年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迎新春系列活动,从前辈那里学到了些做基层工作的方法,甚是感谢、感激!

  1月25日,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了**村工作,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警务室共同落实镇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家分工明确、相处和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工作队队长处事大气、心胸宽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我们在共同商讨下开展工作。

我深深体会到:

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组织,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形成工作合力,就没有客服不了的困难。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上,我与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治保主任共同商议制定了《**村村级力量分组包户实施方案》,将分组包户任务分解到每一名干部身上,在大年初二的镇党委组织的会议中,由于是第一个拿出工作方案的,受到了表扬。

我深深的体会到:

工作要按时按量完成,全力以赴,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不能尽力就行,不能积累,否则工作就能堆积成山,自身也就放松了要求。

  来到**村的20多天里,共同组织开展了2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受到效果比较好,也开启了新一年群众文体性活动的序幕。

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召开了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年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维护稳定的上党课活动,走访了60多户群众,协调解决了群众反映的2件小事。

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做群众工作有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坚信“没有不合格的群众、只要不合格的干部”的理念,我相信群众工作会做得更好。

  如今,我来到**镇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一个月点点滴滴的经历,深深的爱上了这片热土——**。

同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

只有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在实践中磨练,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培养出坚定的信念、坚毅的品格、过人的能力和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才能更好地为服务群众。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逐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

  篇二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公务员,从小在城市中长大。

**1日一大早,来到提克阿热克镇莫因古则村,为期一年的驻村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

  驻村之前,参加了驻村工作队员的集中培训,对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对驻村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告诉自己,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会积极面对,勇敢克服各种困难。

  村里第一书记文勇30来岁,看起来很精干。

组织召开会议对入户走访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小结,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应对措施。

会议还要求全体驻村干部都要认真查找思想认识、工作措施上的不足,以及各项措施落实中的问题和漏洞,将各类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为2016年队员即将撤离,一时没有合适的食堂管理人员,就由我来接手,一下子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参照单位管理食堂的好经验,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好”这个道理,尽管有难度,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北京时间十二点一刻,队长通知去给六组的一位老人搬家。

路上,队长介绍说,大年初一,他和村干部去给这位老人拜年,发现老两口住的房子墙面裂了,地基也有些下沉,窗户已经变形,已经变成了危房。

为了安全,队长他们动员老人从老旧的危房搬进抗震安居的新家,老人答应了,当天就是约好了搬家的日子。

大家一起将老屋里的家具及日用品搬移至新房,很快就布置好了新家。

细心的队长发现电闸裸露,担心可能因积雪融化而发生安全事故,马上对裸露的电闸进行保护处理,还帮助老人清理了堆在院中的积雪。

  吃完晚饭,回想一天的工作,我觉得虽然繁杂但很有纪念意义,村民还有许许多多困难需要解决,我想这样的工作环境才真正锻炼人,才使人快速成长,我想我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更好。

  篇三

  开干,维吾尔语的意思是“来过的地方”。

  开干,我理解的汉语字面意思是“开始干活吧”。

  从没有想到过,会来这里工作和生活。

  第一书记的身份将我与这里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生活、工作5个月后,我的心境逐渐的由接受到难以割舍。

  村里的角角落落,留下了我的脚印。

  村里的家家户户,留下了我的身影。

  从不闻鸡鸣狗叫的机关干部,到满腿泥水的村干部。

  转变的不仅是身份,更是理想与抱负。

  开干,我来到了这里。

  我能做些什么?

我能留下些什么?

  两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将来回想起这段经历时脑海里一片空白!

  村民那朴实的言语,望向我那期盼的眼神,让我感到震颤。

  用心做事,用情做人。

  我的心将留在这里,我的情将付出在这里。

  我深深的感知,我代表的将不仅仅是自己。

  村民的盼望,组织的信任。

  还记得《第一书记》这部电影里的场景,一个平凡的小乡村,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机关干部……平凡的背后却有着光辉的成绩。

  付出了,总是会有回报。

当村民按下鲜红的手印挽留你,这就是你最大的收获。

  篇四

  随着入户工作的开展,走访真挚的民情、倾听质朴的民心,驻村工作队始终心系百姓,作为老百姓服务的贴心人,随民忧而忧、以民乐而乐,心情也像这初春的天气般,时云时晴。

  踏着泥泞的小道,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老妈妈泪眼婆娑的脸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杂乱的院内,玩具车随意地横着,一辆破旧的红色吉利压着干瘪的轮胎挤靠在废弃的泥屋旁,我们边向大妈了解家里的基本情况,边记录着相关信息。

院内简陋葡萄架上零星吊绑着的光碟引起了工作队队长吴煜辉的注意,扭头询问时大妈呜咽地哭了起来,有些不知所措的我们通过大妈不太流利的汉语断断续续的表达得知了原由。

  库尔班·都尕尼大叔和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大妈老两口已过古稀之年,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早年外嫁,生活过得也比较拮据,儿子于一年半前在农忙时因机械事故意外死亡,现在家中除一病弱的儿媳妇外,膝下尚有四个孙子需要抚养,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孙女儿,最小的孙子在儿子过世之际尚在儿媳妇腹中。

葡萄架上的碟片就是老人儿子在去世前为了防止葡萄被鸟虫啄食而特意绑置的。

老年丧子之痛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一刻倾涌而出,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大妈哽咽地说:

“我们两个老家伙快八十岁了,现在身体还算硬朗,可终究是要先离开的,等我们不在了,儿媳妇身体也不好,我这四个娃娃可咋办呀,呜呜呜……”孤单的碟片刻着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在阴霾的天空下随风摇摆。

  “我们除了在政策上面帮扶,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生活上也力所能及地多帮他们做一些事情吧。

”队长拉回了我的思绪喃喃地说到:

“他们家缺少青年劳动力,我们有空多来帮他们干干活,家务也好、农活也罢,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怎么样?

”工作牌在胸前随着队长踏实的脚步有节奏地摆动着……

  春姑娘姗姗来迟,任性的她前一秒还阴云密布,后一秒又笑逐颜开。

捡个晴空万里的下午,工作队走在去大妈家的路上,准备帮家里清理一下杂乱的院落。

快到门口时正好巧遇库尔班·都尕尼大叔,他正在邻居的帮助下清理自家耕地旁遮挡阳光的树枝。

在得知我们来意后,大叔在裤腿上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紧握着队长的手,微颤的胡须传递着大叔由衷的感激。

  操起扫帚、提起玩具车,一踏进大门,工作队撸起袖子,说干就干!

将泥屋周围零乱丢放的砖块码整齐,将空地上堆积的杂物旧物分类归置。

脏了衣裤、湿了鞋袜、乱了头发,队员们无暇顾及。

不小心划伤了手指,在提醒其他队员注意安全时受伤的手又向下一块木板伸去。

金色的阳光映射在他们额头、鼻尖的汗珠上,熠熠闪亮。

  当大妈放下熟睡的小孙子,蹒跚走来时,工作队已将院落整理的差不多了。

大妈望着劳作的我们:

“热合买提,亚克西,我的好巴郎,都是我的好巴郎……”

  将垃圾清理完毕后,我们正想着如何快捷地将这些废弃物运到巷口的垃圾箱时,库尔班·都尕尼大叔灵活地骑来了他心爱的坐骑,瞧这敏捷的身手,还真不输给工作队的小伙子呢。

  借着队长、副队长跟库尔班·都尕尼大叔去清运垃圾的空档,我们的队员跟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大妈蹲在家门口面对面唠起了家常。

聊到动情之处,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老妈妈或许是又想起了自己已故的儿子,潸然泪下。

工作队员紧握着老妈妈的手认真地说:

“阿帕(维语‘妈妈’),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您的好巴郎!

  暖阳斜照,窗明几净,蓝墙下,工作队与库尔班·都尕尼大叔一家亲密合影,晃动着双脚的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老妈妈在夕阳余晖下笑得开心的像个孩子。

  库尔班·都尕尼大叔和布阿依夏木·胡达白尔迪大妈抱着孙子、孙女儿跟自己的儿子来了张“全家福”,大叔在我的镜头前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赞,让相机背后的我又一次湿了眼眶。

  在我们准备告别时,库尔班·都尕尼大叔举起右手向我们敬了个礼,一向不善言辞又羞于表达的大叔认真地说:

“谢谢共产党、谢谢政府、谢谢工作队,共产党万岁……”简单质朴的语言流露的是大叔满满的感动。

  回到村委会,在院里踱步回味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惊喜地发现屋旁的大树竟然发芽了,随即应景地唱起: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村里的春天终于来了。

  春雨润物细无声,工作队像春雨般浸润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壤,在队长的带领下身体力行地做好一点一滴,用真心滋润民族团结之树,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用真爱呵护民族团结手足。

  篇五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再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摘自王小波《黄金时代》,在我24岁的时候,我将我的黄金时代中的片段留在了大山土地里,田间地头中,是不是很想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其实,我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普通平凡,我也不仅仅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有职有责,光荣自豪。

   我是第二批临时调整派往驻村的,当时我们领导问我的想法的时候,我对驻村的生活是抱着一种浅尝辄止的态度,内心既向往,又担忧,但我毅然决然的带着行囊来到了开干村,在我们驻开干村驻村工作队当中,年龄层次分明,我们周书记带领着三个姐姐和我这个九零后,我们的驻村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刚开始来到开干村的时候,真的有点不习惯,因为感觉时间真的很漫长,我的三个大姐姐和周书记们就给我讲授他们在社区和村里工作的乐趣和经验体会,慢慢的我开始进入了工作队员的角色,当然我们工作队员也是全能的人才,我们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周军是一个担当负责的好书记,当然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常常还写点驻村随笔,也常常教我如何处理村里的各种各样的纠纷,怎样和老百姓打好交道,真的是受益匪浅,大姐张君荣懂得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菜,和野生的食品药品,是我们的健康守卫者,二姐娜斯玛是我们工作队员中唯一的一名哈萨克族干部,她擅长做各种糕点和点心,教授我们开干村的妇女同胞们做糕点,还带妇女们去店里学习如何做好吃的糕点,带领村民们发现致富商机,做好甜点美食,当然二姐不光会做糕点,她也是我们开干村欢乐大食堂的二师父,经常给我们开干大院的人做饭吃,总是这么的贤良淑慧,和蔼可亲。

三姐刘鄂是我们工作队的副队长,当然也是我们团队中的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插的一手好花,什么东西在她手上都可以变得很好很美,当然她也会毫不吝啬的教我们开干村的村民们如何插花,让她们学会装饰自己的家里和庭院,得到老百姓一致称赞。

  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我们同吃同乐同劳动,驻村的生活也不那么单调,相反,我们慢慢的爱上了这个地方!

  篇六

  “我一生最怕闲,一闲下来人生的意义就被辜负了”。

沈从文先生的这句话很符合每一位驻村干部的心境,既然闲下来无所事事,倒不如多做实事好事。

  一大早周书记就安排好了日常的任务,每位队员熟记“八必问、八必讲”带着问题去入户。

带着每天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心情,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问需于民,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写进驻村工作日记,更把党的惠民好政策,宣传讲解到每家每户,与农民广交朋友,共谋发展。

  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行很早就出现在巷道里了,积极组织村民们打扫街道卫生,之后又来到村民马金明家,看望马金明,马金明前几天在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肋骨骨折,现在无法行动走路,工作队的同志们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及恢复效果,临走之前,村委会**代表村党支部和工作队为马金明送去了200元慰问金,并让他放宽心,安心养好身体,家里家外的事情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村党支部和工作队,养好身体才是重中之重。

  接着我们一行人就分开了,我和老马同志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今天要去二组的西山上去处理一起矛盾纠纷,大致原因是村民马贵生和许辉在西山上浇水,渠道经过村民李志远家的地边,浇水的过程中不慎将李志远的地边冲垮了,导致李志远家地边坍塌,我、老马同志和曹大王急急忙忙的就赶到了现场,平复好大家的情绪,老马同志还是向往常一样的自信淡定,很快就将三位大叔给说服了,大家各自让一步,马贵生和许辉也同意将冲垮的地边填起来,并将渠道清理干净,李志远也同意自己参加进来一起干,巩固这段渠道,互利共享,何乐而不为呢!

  在村里就是这样的,恰恰就是这样的小事情,天天都在发生,将小事情做好,日积月累的就变成了实事,也让老百姓深深的记住了我们的面孔。

驻村以来,工作队已将在家村民走访完三遍,做到了彼此相识,彼此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七

  我是开干村三组阿山顶的村民第一小组长,驻村工作转眼都到6月底了,谈到阿山顶,给人第一映像就是那个地方极度缺水,然后再想想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怎么开出来的?

  开干村三组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桃树2100亩,苹果树700亩,剩下的都是白地,以林果业种植为主,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就可以看到十里桃花林,漫天桃花香,让人陶醉,大多数人只识花香却不懂人愁,当然其中也包括我,我听村里的老人说,阿山顶能有今天的景象,灌溉这3000亩土地,养育这400多人的就是这两条河道,一条叫做天河,另一条叫做龙河,十几年前,那个时候阿山顶缺水的情况已经到了极致,当时好多村民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当时钱存江担任村里的小队长,他和**(现在的村委会主任)及当时的村民代表李荆等一帮带头人自发组织起来修渠道从山下引水上山,组织阿山顶村民自发集资,出人出力,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修建起了这两条河道,当时他们亲自参加河道的修建,大干特干了一年,这两条翻越三座山、三道沟总长八公里的渠道就这样修建起来了,惠及了阿山顶的所有老百姓,解决了从此以后的缺水旱灾。

  每当我闻着飘散在空气中的花香,看见漫山遍野的桃花时,我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敬畏之情,一种无以言表但却震撼心灵的倾佩之情,辛勤劳作本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我从阿山顶的老百姓身上看到的却是一种意志,一种与“天斗其乐无穷”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感谢一帮好的带头人,**、曹国银、钱存江、李荆等人。

这也一直鼓舞着我们年轻人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

  篇八

  也许是由于当老师时间太长了吧,我一直在与学生打交道,恰好学的是中文所以一般都在小学,成了名符其实的“孩子王”,平时与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使是在家长会期间,最主要的话题还是孩子的功课,所以参加驻村工作以来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驻村机会。

  首先,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接地气”了。

一次入户的机会我走进一家,发现家里即使是在大白天依然光线暗淡,在一堆被褥旁边蜷缩着一位老人,她的声音低沉,只有到了她的跟前才能听清楚在说什么。

原来他们家有四口人,儿子在伊宁市打工,几个月回来一次,儿媳妇在县城饭馆打临时工,孙子在上学,平时家里就自己一个人,由于生病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房屋也没有资金翻修,所以才出现了眼前的一幕。

正在说话间,老人的儿媳妇回来给老人做饭来了,我急忙利用短暂的时间一边帮助她择菜,一边给她讲现在的优惠政策,老人可以参加医保,像这样贫困户房子翻修时国家的补助会更多,只需要打个申请就好了,她一边听一边感谢着,表示尽快给老人先办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了解,我建议她让老公回到**,利用各种培训学一门手艺,在家门口打工既可以照顾老人还可以节约点开支。

老人和她的儿媳妇都很感激当天的走访,她的儿媳妇答应我尽快给丈夫打电话商量。

走出她家后,我感觉心里沉甸甸的,驻村真正意义上是为群众解决实在难题,我真正“接上地气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刚下村的时候遇上的就是春耕生产,可是我一个女同志干着急没办法,扛种子化肥没有那么大劲,具体的搅拌种子配比等本身又不懂,自己晒了一天还没有具体干什么事,突然觉得驻村就应该是男同志的事。

可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源自于一位大娘突然到了村委会,告诉正在值班的我能不能帮她的孙子讲道题,认为驻村工作队的干部都是有文化,这时候我就发挥了我的长项,不到十分钟问题解决了,大娘和她的孙子高兴地走了,我终于觉得自己能干点别的干部干不了的事了,感觉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同时觉得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每个人都会有用武之地。

  再次,群众的心都是淳朴善良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村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升国旗的时候大家自觉排好队,农牧民夜校期间大家早早就到了,询问授课讲师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且都说这是老百姓最实惠的民心工程,最让人动容的每到下午吃完晚饭,各族群众就像是听到“号角”一样向村委会集中,因为广场舞就要跳起来了,大家一边跳舞一边交流一天的收获,民族团结气氛浓厚而热烈。

  终于,在一百多天的驻村日子里,不只是值班和入户,更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生活与发展的问题,切实履行始终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宗旨,我真正融入到了这个社会的大熔炉里,像饥渴的种子一样吮吸着大地的营养,时刻准备着用丰硕的果实回报大地母亲。

  篇九

  驻村半年以来,早晨8点定时起床成了习惯,虽然没有定闹钟,但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生物钟,并且快速融入到村队工作,现在已经是一名真正的村干部了,人生也因此更为精彩。

  我知道双语是我更能融入工作的帮手,我努力学好少数民族语言,并收获了一个“萨尼亚”的美丽名字。

利用每一次值班时间,与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口语,从学字母、试读句子和书写练习开始学习维语,现在已经可以简单的对话,熟练的读句子和报纸了。

语言的交流没有障碍,才使得驻村工作变得更加顺畅。

  为了提高参加农牧民夜校的人数,我勤于思考,创新工作方法,设计了一个参加活动的红色签到册,制定了激励措施,首先动员享受低保、享受富民安居、种植、养殖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家庭参加各类活动,每季度末实行奖惩、表彰和通报。

目前的升旗率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5%以上,农牧民自觉参加夜校、双语学习的人数达到年初的10倍以上,村民们普遍认可和支持这种激励措施,大家带着微笑来,带着幸福回。

  用感情融入群众,贴近生活,与周围的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了一片。

入户时看到贫困户哈提古丽艾尼·吐尔逊阿姨长年高血压,必须长期吃药,为昂贵的医药费发愁时,我用自己的医疗卡为她送去了半年的降血压用药;在桑椹成熟的季节,联防队员艾克拜尔·萨尔山的爸爸提着自家院子里的红桑椹来到队里,说自家树上的,非要送来给大家尝尝;买买提艾里·买买提江小队长每天在微信上与我交流互学语言,一天不见面都要问“萨尼亚姐姐你哪去了”等等,暖心的故事不时在我的身边发生,也让我收获了许多感动。

  每天我用民情日记反映我的工作和生活,记录我的收获和驻村感悟,闲时翻开看一看,竟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已是我驻村第183天,未来我还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驻村工作,我想我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真情服务群众、用心做好实事,让驻村永远成为我人生的一抹重彩,照亮我人生的前行道路。

  篇十

  转眼间,我的驻村工作已所剩无几,在驻村这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日子里,经历接触的人和事却不算少,有催人泪下、动人心弦的事,也有不乏让人无语烦心的事。

在这些点点滴滴的驻村故事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驻村路上的深深民族团结情。

  古力马尔依·阿吾叶尔汗我的哈萨克族奶奶,初次见她,是在我刚进入乌克勒加尔村的正式见面会上,那张刻着岁月痕迹的古铜色脸,那个透着憨厚、质朴给人温馨安宁的眼神,让这位83岁的哈萨克族奶奶,平凡中透出非凡。

  奶奶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村里的老干部,她虽是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她的一生却是极不平凡的一生,她那种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鼓励着我,她那种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激励着我,她那种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影响着我,她那种博爱无私的默默付出鞭策着我,她给我的人生道路划上了深深的一笔。

就在我刚刚走进她生活的时候,她却永远离我而去,我们从此阴阳相隔,但她的一颦一笑却留在了我心中的最深处。

  今天又一次提起这沉重的笔,各种往事历历在目,泪水又一次悄然流下。

清晰的记得刚驻村不久的一个下午,外面下着淅淅小雨,她出现在我驻村的宿舍门口,怀里揣着一个布兜手里还提了一个布袋子,我以为是奶奶又拿鸡蛋过来让我给她代销,当她打开一层又一层包裹的布时,一个热腾腾的镶出现在我面前,原来奶奶冒着雨来就是为了能让我吃上一口热馕喝上一碗酸奶,春寒料峭中古力马尔依·阿吾叶尔汗奶奶的额间渗出了一层细汗,快走带来的微喘透出对我满满的关心。

当时看着眼前的这位老人,我鼻子一酸,不知道说什么好,拿着手里的馕沉甸甸的全是满满的“爱”,虽然只是一份小小不起眼的馕和酸奶,却是一份深深的“爱”,每每想起来就觉得好温暖。

  一年驻村一生情,她是驻村路上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驻村路上深深的民族团结情。

  篇十一

  随手翻开民情日记本,这一年来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年5月2日这一页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一句话:

“喜欢的事情才能长久。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访民情惠民生居民在”驻村工作队员,这一年来的时间,我做了我所喜欢的事情,我知道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艰难复杂,选择了乡村就是选择了奉献。

  初时,踏上开干村这片土地的时候,有种特别踏实的感觉,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乡村工作对我来说其实并不陌生,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从事了助理工程师、银行实习员等工作,当我再次回到农村时,多了一份使命,多了一份担当。

  一次交谈,一生情谊。

**年4月21日,刚来到开干村驻村不久,我和开干村驻村工作队对长周军、村委会主任**来到开干村三组**家走访。

**1944年出生,是三组的老队长,在三组当了30年队长。

老队长为开干村三组辛勤工作一辈子,他见证了开干村的发展变化。

他给我们讲了开干村三组老百姓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如何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解决阿山顶村极度缺水的情况,给我们讲述了阿山顶村道路建设、防渗渠建设和自助房建设情况。

老队长通过农村新旧对比,告诉我们近年来开干村的巨大变化。

老人言辞中流露出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对党的感恩;并勉励我们要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担当起驻村干部的责任,为开干村的发展富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那次到老队长**家走访对我触动很大。

那个时候的我们,初来咋到、人生地不熟,所以我们更愿意听到的就是我们老一辈同志的心声和指导,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和这位老同志结为了难以割舍“亲戚”情谊。

  “故人邀我至田家,闲时把酒话桑麻”。

**牧场开干村一个很平淡新奇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意为:

“活佛待过的地方”。

这里的百姓民风淳朴,老百姓们坚信“人勤有福。

”在这个村庄驻村一年了,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